第82页
听着自己还未出阁前的闺名,刘氏鼻头一酸,“那就好,那就好,大姐平日里还需要多注意身子。”
姜雪卿没上前去打扰她们两姐妹说说悄悄话,不忘替她们掩好房门,把空间留给两人。
“爹你怎么站在屋檐下,对了小姨来了,正在娘的房里两姐妹唠嗑呢,我还得去田地把花生给种上,小姨这边就有劳爹您多招呼了。”
前日里把田地的玉米都扒了,土壤也松了,难得今日没进山,有时间去田里,把花生给播种了。
“要不爹去把花生种上,你留下陪你小姨?”
干农活多累啊,一来,姜父不想卿卿太过劳累,二来,他一个大老爷们,也没什么跟刘氏说的,楞坐在那喝茶也是尴尬,还不如去田地把活给干了。
姜雪卿一听,想起姜父种玉米种的那叫一个密密麻麻,她不禁扶额。
要是这批花生种子交到姜父手上,肯定会跟种玉米一个手法,那怎么得了。
想想还是自己亲自去播种,用灵泉加以灌溉,方为妥当,“爹,就这小小袋种子,我去就成了,再说了,您这个当师傅的还带着两徒弟呢,哪能走得开呀。”
姜父也觉得大女儿说的有道理,他点点头,去库房取来一顶他亲自编织的草帽,“外边日头晒,你把草帽给带上,别晒黑了。”
姜雪卿接过草帽,看了一眼编织手法,倏然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爹,我记得你好像会雕刻?”
原身的记忆中,姜父手巧,会编织会雕刻小物件,小时候她的木头玩具,都是姜父一手雕刻的。
“略懂一些,怎么了?”姜父倒是谦虚起来了。
“爹您有试过在竹筒上雕刻字体或者是花纹吗?”姜雪卿眼眸一亮,她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了。
“十几年前,给你娘在竹筒上刻过一株花。”
当着大女儿的面,说起这桩事,姜父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发。
当年为了捕获芳心,知道秋梅跟在那人身边忙前忙后,总是忘记喝水。
于是连夜用竹筒,为秋梅做了一个竹筒杯,外边就是刻上了一株她最爱的寒梅,就因这事,他们的心是越走越近。
可惜了,当年逃难回来,顾不上那么多,那竹筒杯也被留在那地方,听说那里被一把火烧了,连带那人,尸骨无存。
“没想到爹原来这么浪漫。”
姜雪卿笑笑继续道,“爹手艺活这么好,也不能埋没了,我打算做一批竹筒杯,在外面刻上印记。”
“你做这么多,是有什么用途吗?”姜父问了一句。
“是这样的爹,我不是盘下了四间店铺吗?一间用作卖零嘴的,也就是埋肉脯果干等等之类的,一间用作甜品果汁小吃,这批竹筒杯,就是用来装果汁的,方便一些客人打包回去。”
姜雪卿本想着做奶盖茶的,但现在的条件实现不了吸管,她就放弃了把竹盖钻孔放入吸管的设计。
小吃就先卖炸酱面,车仔面,猪杂,鱼蛋串串,猪肉丸,萝卜,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关东煮。
这些可是姜雪卿的拿手好活,末世前,为了吃到最正宗的关东煮,她可是拜师学过的,对此,姜雪卿非常有信心能做好。
“听出来很不错,我倒是头一回发现还能用竹筒做生意,爹今日也算是长见识了,这事就交给爹了,说说你要在竹筒刻什么?”
------------
第六十七章 一部分先富起来
姜雪卿沉思片刻,微微昂首,“小吃铺子的名字,还没想好起什么名字,等店铺装修好我在把名字确认下来,竹筒的事,我是这么打算的。”
上坝村地处偏僻,四周环山,上坝村的村民挨家挨户都划分了不少竹苗,可以花银子从这些村民手中,收购品质好的竹筒。
姜雪卿继续道,“我打算先从咱们村子的人手中收购三百个竹筒,一百五十个三寸的,剩下的一百五十个要六寸的。”
也就是现代果茶的中杯,大杯。
上坝村还是有不少民风淳朴老实善良的村民,除却个别贪图小便宜不安分的人,找同村村民收购,自是想着帮上一把。
要是上道的人,姜雪卿不介意先帮着一部分听话照做,老实善良的村民先富起来。
这会是不小的挑战。
“说起这事,我倒是有一个人选。”
姜父开口跟大女儿举荐一人。
虽然此人与姜父没什么交集,但她家竹子茂盛,翠绿葱葱的,竹子长得笔直又粗,卿卿要的三寸还六寸的,想必翠花的竹子,无疑是最好的。
“爹,您说说。”姜雪卿耐心的等着姜父开口。
“就是加林他大伯娘,翠花这人吧,是有些拧不清的,但人都是会变的,自从加林来咱们家做学徒后,每日下工后都来咱家接她侄儿,瞧着态度挺好的。
要是能帮上的话,咱就把这单生意交给翠花来做。”
三百只竹筒,量不多,也不赶着要,交给翠花去弄,自是最好不过了。
说来张加林一家子,也是可怜。
翠花家中的情况,姜父从学徒张加林处了解过,翠花年纪轻轻,刚成亲不过半载,夫君被抓去充当壮丁,半年后传来噩耗,死在一场叛乱之下。
自此以后,翠花就守了寡,也没为夫君留下一儿半女的,还是张加林的爹爹有这份心,常常接济他的寡嫂。
--
姜雪卿没上前去打扰她们两姐妹说说悄悄话,不忘替她们掩好房门,把空间留给两人。
“爹你怎么站在屋檐下,对了小姨来了,正在娘的房里两姐妹唠嗑呢,我还得去田地把花生给种上,小姨这边就有劳爹您多招呼了。”
前日里把田地的玉米都扒了,土壤也松了,难得今日没进山,有时间去田里,把花生给播种了。
“要不爹去把花生种上,你留下陪你小姨?”
干农活多累啊,一来,姜父不想卿卿太过劳累,二来,他一个大老爷们,也没什么跟刘氏说的,楞坐在那喝茶也是尴尬,还不如去田地把活给干了。
姜雪卿一听,想起姜父种玉米种的那叫一个密密麻麻,她不禁扶额。
要是这批花生种子交到姜父手上,肯定会跟种玉米一个手法,那怎么得了。
想想还是自己亲自去播种,用灵泉加以灌溉,方为妥当,“爹,就这小小袋种子,我去就成了,再说了,您这个当师傅的还带着两徒弟呢,哪能走得开呀。”
姜父也觉得大女儿说的有道理,他点点头,去库房取来一顶他亲自编织的草帽,“外边日头晒,你把草帽给带上,别晒黑了。”
姜雪卿接过草帽,看了一眼编织手法,倏然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爹,我记得你好像会雕刻?”
原身的记忆中,姜父手巧,会编织会雕刻小物件,小时候她的木头玩具,都是姜父一手雕刻的。
“略懂一些,怎么了?”姜父倒是谦虚起来了。
“爹您有试过在竹筒上雕刻字体或者是花纹吗?”姜雪卿眼眸一亮,她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了。
“十几年前,给你娘在竹筒上刻过一株花。”
当着大女儿的面,说起这桩事,姜父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发。
当年为了捕获芳心,知道秋梅跟在那人身边忙前忙后,总是忘记喝水。
于是连夜用竹筒,为秋梅做了一个竹筒杯,外边就是刻上了一株她最爱的寒梅,就因这事,他们的心是越走越近。
可惜了,当年逃难回来,顾不上那么多,那竹筒杯也被留在那地方,听说那里被一把火烧了,连带那人,尸骨无存。
“没想到爹原来这么浪漫。”
姜雪卿笑笑继续道,“爹手艺活这么好,也不能埋没了,我打算做一批竹筒杯,在外面刻上印记。”
“你做这么多,是有什么用途吗?”姜父问了一句。
“是这样的爹,我不是盘下了四间店铺吗?一间用作卖零嘴的,也就是埋肉脯果干等等之类的,一间用作甜品果汁小吃,这批竹筒杯,就是用来装果汁的,方便一些客人打包回去。”
姜雪卿本想着做奶盖茶的,但现在的条件实现不了吸管,她就放弃了把竹盖钻孔放入吸管的设计。
小吃就先卖炸酱面,车仔面,猪杂,鱼蛋串串,猪肉丸,萝卜,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关东煮。
这些可是姜雪卿的拿手好活,末世前,为了吃到最正宗的关东煮,她可是拜师学过的,对此,姜雪卿非常有信心能做好。
“听出来很不错,我倒是头一回发现还能用竹筒做生意,爹今日也算是长见识了,这事就交给爹了,说说你要在竹筒刻什么?”
------------
第六十七章 一部分先富起来
姜雪卿沉思片刻,微微昂首,“小吃铺子的名字,还没想好起什么名字,等店铺装修好我在把名字确认下来,竹筒的事,我是这么打算的。”
上坝村地处偏僻,四周环山,上坝村的村民挨家挨户都划分了不少竹苗,可以花银子从这些村民手中,收购品质好的竹筒。
姜雪卿继续道,“我打算先从咱们村子的人手中收购三百个竹筒,一百五十个三寸的,剩下的一百五十个要六寸的。”
也就是现代果茶的中杯,大杯。
上坝村还是有不少民风淳朴老实善良的村民,除却个别贪图小便宜不安分的人,找同村村民收购,自是想着帮上一把。
要是上道的人,姜雪卿不介意先帮着一部分听话照做,老实善良的村民先富起来。
这会是不小的挑战。
“说起这事,我倒是有一个人选。”
姜父开口跟大女儿举荐一人。
虽然此人与姜父没什么交集,但她家竹子茂盛,翠绿葱葱的,竹子长得笔直又粗,卿卿要的三寸还六寸的,想必翠花的竹子,无疑是最好的。
“爹,您说说。”姜雪卿耐心的等着姜父开口。
“就是加林他大伯娘,翠花这人吧,是有些拧不清的,但人都是会变的,自从加林来咱们家做学徒后,每日下工后都来咱家接她侄儿,瞧着态度挺好的。
要是能帮上的话,咱就把这单生意交给翠花来做。”
三百只竹筒,量不多,也不赶着要,交给翠花去弄,自是最好不过了。
说来张加林一家子,也是可怜。
翠花家中的情况,姜父从学徒张加林处了解过,翠花年纪轻轻,刚成亲不过半载,夫君被抓去充当壮丁,半年后传来噩耗,死在一场叛乱之下。
自此以后,翠花就守了寡,也没为夫君留下一儿半女的,还是张加林的爹爹有这份心,常常接济他的寡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