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页
四贝勒还以为三哥是奔着他来的,当着侄子的面不好拒绝,所以特意叫来了两个儿子,先把小孩子们支到一边去,拒绝的话他都已经想好怎么说了,没想到三哥不是为他而来,是为了他的女儿。
四贝勒接过所谓的课程表,识字课、写字、音乐、游戏活动、讲故事、养生拳法、绘画课,居然还有一项清楚的写着户外活动。
他姑且把户外活动理解成在演武场上活动身体,但‘游戏活动’这一门课他还是头一次听说,瞧着的确是给几岁幼童办的学堂。
课程看起来不难,时间安排也甚是宽松,难得三哥亲自跑一趟,他倒愿意送女儿过去玩一玩,女儿家也就七岁之前能自由些了。
胤祉没怎么费口舌,老四便同意了,当场给大侄女报了名,因为情况特殊,他也就不走流程了,直接录取了大侄女。
办完正事,兄弟俩一时无言以对,胤祉是有几分心虚的,毕竟他知道老四才是历史上最后的赢家,可他如今却对那个位置动了心思,因此他一直不觉得他是在抢太子的东西,面对老四时反而有些心虚。
四贝勒则是单纯的想要置身事外,因此面对三哥也有几分心虚,这些年三哥待他极好,可他从前帮着太子,如今虽然脱离了太子党,也没打算投奔三哥。
兄弟俩无话可说,还是几个小家伙的到来才打破僵局,胤祉瞧着耐心牵着两个弟弟的弘晖,忽然意识到,在原来的历史上好像没有哪个皇帝叫弘晖,倒是有一个叫弘历的乾隆皇帝,难不成弘晖将来会和如今的太子一样?
胤祉看看弘晖,又瞧了瞧老四,最后把目光投向自己儿子,他将来若有那一日,绝不会像皇阿玛一样忌惮自己的儿子,可这么个喜欢撒娇的小懒蛋,他怕是日后当不了慈父了。
胤祉到底是没提两个侄子的入学之事,他和老四那么长时间的沉默,就已经足够说明老四的态度了。
他从前不肯在大哥和太子之间站队,如今老四不肯在他和太子之间站队,心境都是相通的,没什么不能理解的地方。
第一个女学生有了,胤祉便马不停蹄的去请第二位、第三位……
明珠的孙女、表兄家的外甥女、昔日伴读巴图的小女儿……
甚至连跟着他主持过永定河改道的上届进士们都没放过,一一上门,连游说都不必,年轻人们思想更为开放,也更好说话,有给自家适龄的女儿报名的,也有给自家妹妹报名的,还有家里没有适龄小姑娘的,甚至打算亲自去游说亲戚。
年羹尧甚至给远在湖广的妹妹报了名,只是因为距离颇远,送信加上赶路,只能定在年后入学。
鉴于年羹尧的特殊身份,胤祉还特意问了年羹尧家中有几个妹妹,得到的回答是两个,但适龄入学的只有一个小妹妹,大妹妹今年已经十岁了。
胤祉也不确定他招进来的新学生是不是历史上老四的贵妃,希望不是吧,否则若干年后,女儿和妾室曾是同窗,尴尬的就是老四了。
第122章 一更
如此拼拼凑凑,女生的报名人数仍旧少的可怜,但总算是能在各个年级凑成一个班了,赶在过年前,幼儿园正式建成开学。
胤祉不光把自家未满三岁的儿子塞了进去,还在里面做了几天的陪读家长,一点儿要夺嫡的样子都没有。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十三阿哥才会和太子越走越近。
没了额娘,要照顾两个妹妹的十三阿哥,不得不上进,和三哥比起来,太子的优势更明显不说,两个人当中也只有太子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而他不得不抓住这次机会,否则如何给两个年幼的妹妹撑腰呢。
二姐姐和五姐姐能嫁在京城不抚蒙,他自然也希望自己的两个妹妹将来可以留下来。
等到两个妹妹长大成人时,或许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就已经不是皇阿玛了,即便皇阿玛那时候还在位,可有太子撑腰,两个妹妹嫁到草原上的处境也会比旁的姐妹好得多。
额娘临走前,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两个妹妹了,他要护住两个妹妹,投靠太子是最好的选择。
从康熙三十八年的除夕宫宴开始,跟在太子身后的皇阿哥便从四贝勒变成了十三阿哥。
让太子都觉得意外的是,在兄弟们当中待遇平平,不怎么被皇阿玛喜欢的十二,居然拒绝了他的招揽,连十二的舅舅托合齐出面都没用。
不过,他原也不怎么看得上十二,若非托合齐,他都不会招揽十二。
如此也好,皇阿玛已经颇为忌惮他在朝堂上的势力了,兄弟们当中只十三一个跟着他,反倒更安全。
翻过年来,十三阿哥正式开始在御前听政,但是和哥哥们当年不同,他得太子提拔,非但可以参加太子党的小会,还能够从太子手中分得一些差事。
倒比更早在御前听政的十一哥和十二哥更风光,再往前的哥哥们,那就没法比了。
八哥在礼部风评甚佳,连皇阿玛都赞过几次。
九哥这大半年一改往日的懒散,年前连上了数封弹劾吏部的部分官员折子,其中甚至包括了刑部左侍郎,偏偏还都不是捕风捉影的弹劾,附带了确凿的证据不说,出手也很是迅猛,折子都未曾经过内阁,直接在大潮会上弹劾,想压都压不下来。
倒颇有几分三哥收拾内务府时的影子,连太子都觉得往日小瞧了九哥,从前看着懒散,实际上却是在暗中蛰伏。
--
四贝勒接过所谓的课程表,识字课、写字、音乐、游戏活动、讲故事、养生拳法、绘画课,居然还有一项清楚的写着户外活动。
他姑且把户外活动理解成在演武场上活动身体,但‘游戏活动’这一门课他还是头一次听说,瞧着的确是给几岁幼童办的学堂。
课程看起来不难,时间安排也甚是宽松,难得三哥亲自跑一趟,他倒愿意送女儿过去玩一玩,女儿家也就七岁之前能自由些了。
胤祉没怎么费口舌,老四便同意了,当场给大侄女报了名,因为情况特殊,他也就不走流程了,直接录取了大侄女。
办完正事,兄弟俩一时无言以对,胤祉是有几分心虚的,毕竟他知道老四才是历史上最后的赢家,可他如今却对那个位置动了心思,因此他一直不觉得他是在抢太子的东西,面对老四时反而有些心虚。
四贝勒则是单纯的想要置身事外,因此面对三哥也有几分心虚,这些年三哥待他极好,可他从前帮着太子,如今虽然脱离了太子党,也没打算投奔三哥。
兄弟俩无话可说,还是几个小家伙的到来才打破僵局,胤祉瞧着耐心牵着两个弟弟的弘晖,忽然意识到,在原来的历史上好像没有哪个皇帝叫弘晖,倒是有一个叫弘历的乾隆皇帝,难不成弘晖将来会和如今的太子一样?
胤祉看看弘晖,又瞧了瞧老四,最后把目光投向自己儿子,他将来若有那一日,绝不会像皇阿玛一样忌惮自己的儿子,可这么个喜欢撒娇的小懒蛋,他怕是日后当不了慈父了。
胤祉到底是没提两个侄子的入学之事,他和老四那么长时间的沉默,就已经足够说明老四的态度了。
他从前不肯在大哥和太子之间站队,如今老四不肯在他和太子之间站队,心境都是相通的,没什么不能理解的地方。
第一个女学生有了,胤祉便马不停蹄的去请第二位、第三位……
明珠的孙女、表兄家的外甥女、昔日伴读巴图的小女儿……
甚至连跟着他主持过永定河改道的上届进士们都没放过,一一上门,连游说都不必,年轻人们思想更为开放,也更好说话,有给自家适龄的女儿报名的,也有给自家妹妹报名的,还有家里没有适龄小姑娘的,甚至打算亲自去游说亲戚。
年羹尧甚至给远在湖广的妹妹报了名,只是因为距离颇远,送信加上赶路,只能定在年后入学。
鉴于年羹尧的特殊身份,胤祉还特意问了年羹尧家中有几个妹妹,得到的回答是两个,但适龄入学的只有一个小妹妹,大妹妹今年已经十岁了。
胤祉也不确定他招进来的新学生是不是历史上老四的贵妃,希望不是吧,否则若干年后,女儿和妾室曾是同窗,尴尬的就是老四了。
第122章 一更
如此拼拼凑凑,女生的报名人数仍旧少的可怜,但总算是能在各个年级凑成一个班了,赶在过年前,幼儿园正式建成开学。
胤祉不光把自家未满三岁的儿子塞了进去,还在里面做了几天的陪读家长,一点儿要夺嫡的样子都没有。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十三阿哥才会和太子越走越近。
没了额娘,要照顾两个妹妹的十三阿哥,不得不上进,和三哥比起来,太子的优势更明显不说,两个人当中也只有太子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而他不得不抓住这次机会,否则如何给两个年幼的妹妹撑腰呢。
二姐姐和五姐姐能嫁在京城不抚蒙,他自然也希望自己的两个妹妹将来可以留下来。
等到两个妹妹长大成人时,或许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就已经不是皇阿玛了,即便皇阿玛那时候还在位,可有太子撑腰,两个妹妹嫁到草原上的处境也会比旁的姐妹好得多。
额娘临走前,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两个妹妹了,他要护住两个妹妹,投靠太子是最好的选择。
从康熙三十八年的除夕宫宴开始,跟在太子身后的皇阿哥便从四贝勒变成了十三阿哥。
让太子都觉得意外的是,在兄弟们当中待遇平平,不怎么被皇阿玛喜欢的十二,居然拒绝了他的招揽,连十二的舅舅托合齐出面都没用。
不过,他原也不怎么看得上十二,若非托合齐,他都不会招揽十二。
如此也好,皇阿玛已经颇为忌惮他在朝堂上的势力了,兄弟们当中只十三一个跟着他,反倒更安全。
翻过年来,十三阿哥正式开始在御前听政,但是和哥哥们当年不同,他得太子提拔,非但可以参加太子党的小会,还能够从太子手中分得一些差事。
倒比更早在御前听政的十一哥和十二哥更风光,再往前的哥哥们,那就没法比了。
八哥在礼部风评甚佳,连皇阿玛都赞过几次。
九哥这大半年一改往日的懒散,年前连上了数封弹劾吏部的部分官员折子,其中甚至包括了刑部左侍郎,偏偏还都不是捕风捉影的弹劾,附带了确凿的证据不说,出手也很是迅猛,折子都未曾经过内阁,直接在大潮会上弹劾,想压都压不下来。
倒颇有几分三哥收拾内务府时的影子,连太子都觉得往日小瞧了九哥,从前看着懒散,实际上却是在暗中蛰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