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页
“两位前辈。”姜博衍见他们终于停下来了,才忍不住打听道:“请问你们刚才说的那本《笔息漫谈》是什么书啊?”
徐茂才也想起来这件事,于是立刻道:“你等着,我前两天刚买了一本,拿给你看看。”
吴敬坐在他身旁解释:“是一本故事集,有一些是根据古老的民间传说改编的,讲的是民间的爱恨情仇,人情世故。”
姜博衍了然地“哦”了一声,徐茂才也已经找到了那本书,递到姜博衍手上:“来,你看看吧。”
姜博衍随手翻开一个故事看了起来,徐茂才和吴敬的讨论还在继续。
“我倒觉得孙老近两年写的诗和故事越来越不如从前了。”吴敬说完叹了口气,似乎有些惋惜。
“是啊,虽然大家当着孙老的面不敢说,但是背地里都纷纷议论着。”徐茂才也轻轻摇了摇头。
“不过人都有老的时候,就算人家现在的作品不算好,至少之前也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我记得有一部《秘坊见闻》读来就甚是有趣,里面的遣词造句都恰到好处,我已经反复读了十几遍了,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
像他们这些人拿到一本喜欢的好书,那怕一年内只读这一本,也是知足的。
徐茂才“嗯”了一声,“那本书我也读了不少便,确实是杰作。”
巧了,这本书姜博衍也读过,现在还在他的书架上搁着呢,他当时看的时候也是爱不释手,可见这部作品的魅力之大。
二人闲聊着,姜博衍不知不觉也看完了那个故事,确实如同吴敬之前想说而未说完的那句话:“故事转折过于生硬。”姜博衍觉得情节也有些乏味,远不如《秘妨见闻》那本书新颖吸引人。
门外忽然出现一个人影,徐茂才和吴敬及时止了声。
那人敲了下门,说道:“吴大人,徐大人,茶泡好了,我给两位大人送过来。”
吴敬想起来之前自己吩咐太监过去泡茶的事,这一炷香都快要烧完了,才送来,也是够快的。
但是他也没说什么,开了门,让那人进来:“放桌上吧。”
那人恭顺地低着头,弯着腰将茶盘搭在桌案上,按部就班地将茶盏连带茶托一起端出放在桌子上。
姜博衍正翻过一页,准备看看下一个故事,那太监将茶盏放在他面前时,似乎偷偷瞟了他一眼。
姜博衍余光留意到这奇怪的视线,但是也没有做什么反应,只是继续看书。
待那人走后,姜博衍端起茶盏靠近嗅了嗅,没发现什么异样。
之前跟在余炼身边学了不少识毒的秘诀,没想到如今进了官场倒派上用场了。
既然没有异样,那刚才那个太监为什么偷偷看了他一眼,像是在观察什么,难道是他多心了?
姜博衍长舒一口气,眉头却未舒开。
第八十四章
过两日,是姜博衍进宫侍读的日子。
“姜爱卿,那个案子可有进展了?”小皇帝眸中的稚气已经完全被磨光了,取而代之的是成熟的帝王之气。
“陛下,我今日来也有些事想请教陛下,关于那件案子的。”姜博衍垂眸落下一子,缓缓说道。
小皇帝抬头看他一眼:“哦?什么事?”
姜博衍抬眸问道:“请问陛下,之前的那些编纂用错的都是哪些书?您可还记得吗?”
赵嘉珩稍微想了下,将那六本书的名字写在了一张纸上交给姜博衍:“就是这几本,姜爱卿请看。”
姜博衍拿到纸条后,又向小皇帝询问了几个细节,他一一记在心里,随后便带着拿到的线索离开了皇宫。
翌日,他在翰林院待到了很晚,所有人都离开了,书馆中只剩他一个人。
姜博衍端着一盏烛灯在那几排书架上来回寻找。
结果却让人深感奇怪,他并没有找到那几本书,一本都没有找到。
姜博衍将烛台放在一旁,倚着桌案开始思考。
这六本书会在什么地方呢?翰林院的藏书除非有三位大学士的准许,否则不准许外带,这件事需要问问徐茂才和吴敬。
他闭着眼开始仔细回想那几个人出事前的表现,不过姜博衍在翰林院不习惯与人交流,所以与他们没有太多的来往,除了平时一起在翰林院待到很晚,再也没别的交集了。
因为修书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所以入夜时,就算有几杯茶为伴,他们还是不可避免地昏昏欲睡。
总不能是因为缺觉所以第二天精神不济,才犯了错……
姜博衍抬起手揉着略微酸痛的脖子,忽然余光瞟到窗边的黑影,他微微皱眉,悄然熄灭了烛灯,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道黑影。
那黑影见屋内的灯灭了,迟疑了片刻,透过窗户上的窟窿眼向里观望。
姜博衍躲在一排书架后面,看见那黑影动了动,朝门边走过来。
寂静的房间里忽然想起轻微刺耳的推门声,姜博衍借着月光看见了他模糊的身影,对方弯着腰,看走路姿态,像是一个太监。
姜博衍见他靠近了自己的桌子,似乎发现桌边没有人,吓得愣在了原地。
他慢慢往后退,转身正好碰到了姜博衍。
“你在这做什么?”他不知何时又将那盏烛灯点燃了,此时将那名太监的脸照得透亮,他看清了,是前几日为吴敬泡茶的那名太监。
--
徐茂才也想起来这件事,于是立刻道:“你等着,我前两天刚买了一本,拿给你看看。”
吴敬坐在他身旁解释:“是一本故事集,有一些是根据古老的民间传说改编的,讲的是民间的爱恨情仇,人情世故。”
姜博衍了然地“哦”了一声,徐茂才也已经找到了那本书,递到姜博衍手上:“来,你看看吧。”
姜博衍随手翻开一个故事看了起来,徐茂才和吴敬的讨论还在继续。
“我倒觉得孙老近两年写的诗和故事越来越不如从前了。”吴敬说完叹了口气,似乎有些惋惜。
“是啊,虽然大家当着孙老的面不敢说,但是背地里都纷纷议论着。”徐茂才也轻轻摇了摇头。
“不过人都有老的时候,就算人家现在的作品不算好,至少之前也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我记得有一部《秘坊见闻》读来就甚是有趣,里面的遣词造句都恰到好处,我已经反复读了十几遍了,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
像他们这些人拿到一本喜欢的好书,那怕一年内只读这一本,也是知足的。
徐茂才“嗯”了一声,“那本书我也读了不少便,确实是杰作。”
巧了,这本书姜博衍也读过,现在还在他的书架上搁着呢,他当时看的时候也是爱不释手,可见这部作品的魅力之大。
二人闲聊着,姜博衍不知不觉也看完了那个故事,确实如同吴敬之前想说而未说完的那句话:“故事转折过于生硬。”姜博衍觉得情节也有些乏味,远不如《秘妨见闻》那本书新颖吸引人。
门外忽然出现一个人影,徐茂才和吴敬及时止了声。
那人敲了下门,说道:“吴大人,徐大人,茶泡好了,我给两位大人送过来。”
吴敬想起来之前自己吩咐太监过去泡茶的事,这一炷香都快要烧完了,才送来,也是够快的。
但是他也没说什么,开了门,让那人进来:“放桌上吧。”
那人恭顺地低着头,弯着腰将茶盘搭在桌案上,按部就班地将茶盏连带茶托一起端出放在桌子上。
姜博衍正翻过一页,准备看看下一个故事,那太监将茶盏放在他面前时,似乎偷偷瞟了他一眼。
姜博衍余光留意到这奇怪的视线,但是也没有做什么反应,只是继续看书。
待那人走后,姜博衍端起茶盏靠近嗅了嗅,没发现什么异样。
之前跟在余炼身边学了不少识毒的秘诀,没想到如今进了官场倒派上用场了。
既然没有异样,那刚才那个太监为什么偷偷看了他一眼,像是在观察什么,难道是他多心了?
姜博衍长舒一口气,眉头却未舒开。
第八十四章
过两日,是姜博衍进宫侍读的日子。
“姜爱卿,那个案子可有进展了?”小皇帝眸中的稚气已经完全被磨光了,取而代之的是成熟的帝王之气。
“陛下,我今日来也有些事想请教陛下,关于那件案子的。”姜博衍垂眸落下一子,缓缓说道。
小皇帝抬头看他一眼:“哦?什么事?”
姜博衍抬眸问道:“请问陛下,之前的那些编纂用错的都是哪些书?您可还记得吗?”
赵嘉珩稍微想了下,将那六本书的名字写在了一张纸上交给姜博衍:“就是这几本,姜爱卿请看。”
姜博衍拿到纸条后,又向小皇帝询问了几个细节,他一一记在心里,随后便带着拿到的线索离开了皇宫。
翌日,他在翰林院待到了很晚,所有人都离开了,书馆中只剩他一个人。
姜博衍端着一盏烛灯在那几排书架上来回寻找。
结果却让人深感奇怪,他并没有找到那几本书,一本都没有找到。
姜博衍将烛台放在一旁,倚着桌案开始思考。
这六本书会在什么地方呢?翰林院的藏书除非有三位大学士的准许,否则不准许外带,这件事需要问问徐茂才和吴敬。
他闭着眼开始仔细回想那几个人出事前的表现,不过姜博衍在翰林院不习惯与人交流,所以与他们没有太多的来往,除了平时一起在翰林院待到很晚,再也没别的交集了。
因为修书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所以入夜时,就算有几杯茶为伴,他们还是不可避免地昏昏欲睡。
总不能是因为缺觉所以第二天精神不济,才犯了错……
姜博衍抬起手揉着略微酸痛的脖子,忽然余光瞟到窗边的黑影,他微微皱眉,悄然熄灭了烛灯,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道黑影。
那黑影见屋内的灯灭了,迟疑了片刻,透过窗户上的窟窿眼向里观望。
姜博衍躲在一排书架后面,看见那黑影动了动,朝门边走过来。
寂静的房间里忽然想起轻微刺耳的推门声,姜博衍借着月光看见了他模糊的身影,对方弯着腰,看走路姿态,像是一个太监。
姜博衍见他靠近了自己的桌子,似乎发现桌边没有人,吓得愣在了原地。
他慢慢往后退,转身正好碰到了姜博衍。
“你在这做什么?”他不知何时又将那盏烛灯点燃了,此时将那名太监的脸照得透亮,他看清了,是前几日为吴敬泡茶的那名太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