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事业当先,男主靠边[快穿]

第386页

    有了半自动步.枪,半自动突击步.枪也就快了。
    除了这些,她还要弄计算机,要造战机、造原子弹,造军舰,争取在兵工科技上,远远超过践踏祖国河山的列强。
    进入地下试枪室,元锦把枪拆了认真检查各部位配件后,又重新装回去,装上子弹。
    “贵哥,我有种感觉,我们的这支枪会成为神枪。”韩霜小声跟苗贵嘀咕,“阿姐真牛。”
    宋云策那小子也很牛,但是跟阿姐比就不够看了。
    阿姐是她见过的,最厉害的姑娘。
    十多万驻军的总司令,阿姐当的轻轻松松,管理一省也好像不费什么劲。
    “那是自然。”苗贵脸上扬起骄傲的笑容,“要是不牛,苏省也不会是现在的苏省了。”
    总司令的谋略和远见,都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砰”的一声枪响。
    苗贵和韩霜马上收敛了神色,看向元锦手里的枪。
    “砰砰砰”枪声连续响起,子弹像是长在枪里了一样,根本不用打一枪上一次子弹!
    韩霜和苗贵目瞪口呆,一旁的师傅也吓一跳,没想到这枪的威力如此之大。
    元锦打完了三十发子弹,随手把枪丢给苗贵,用手语跟师傅说,“可以加班量产了,半自动突击步.枪的生产也要加速,还有我要的狙击枪和重机枪。”
    “老板放心,这些枪我们会尽快做出来。”师傅听说能量产,喜不自胜,“保证加班加点完成任务。”
    他个乖乖,这些半自动步.枪如果列装驻军,再加上半自动突击步.枪和重机枪,他们红一军还有什么仗打不赢。
    元锦脸上绽开一丝轻松的笑,再次用手语吩咐,“枪和子弹都要造,要注意安全。”
    师傅笑着应声称是。
    一行人离开试枪室回到地面,元锦又交代了一番带着苗贵和寒霜,去看生产手.雷、大炮的兵工厂。
    解决了钢材、弹簧和发射药的问题,驻军的武器装备能达到的三分之一的现代水平,平时的训练基本上参照现代化军队的模式来,没让他们松懈过。
    等这些武器全部列装到各师,红一军会是所有部队中最精锐的一支。
    她现在越来越期待党组织能将苏省当成根据地。这样一来,她剩下的9年时间,就可以把自己会的东西都写下来,再带出一批科研人员,实现祖国统一的同时提升科技和民生发展。
    跟党组织创始人以及重要成员比起来,她的能力不算是能力,只是有幸站在巨人创造的盛世系统学习得来。
    她所会的东西,都是前人用生命用热血换的。
    想到这些,元锦的情绪不怎么高,看到她设计的大炮已经生产出来10多门,这才高兴了一点。
    大炮没法在地下试,她看了下时间,让苗贵通知江宁的驻军,安排车子将大炮运到驻地去试。
    九门大炮均能正常使用,威力惊人。
    实验结果让元锦非常满意,结束后便将这九门大炮交给驻守江宁的一师。
    连轴转了几天,元锦专设的财务团队负责人从申城回来,脸上挂着喜色。
    元锦笑了下,示意他开口。
    他这么开心,估计是又从各国大使家人手里,骗到了不少真金白银。
    第156章 156哑妻
    为了筹措储备军费, 自五年前元锦就在江宁建了水果罐头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革厂、木材厂、肥皂厂,卫生纸厂等等的工厂。
    此外,她还建了一个电器厂, 生产电饭锅和电炖锅,专门卖给各国的大使夫人。
    部分甚至出口卖到国外, 最近冰箱也生产出来了, 存量还不小。
    除了实业之外, 她从帮会中抽调出一百人, 教他们撬门溜锁偷鸡摸狗和特种作战的本事,负责去抢回那些被列强抢走的文物。
    文物造假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搞的。
    几年下来, 追回的文物堆满了好几个库房,造假卖出去的文物,或者掉包珍品的赝品,不计其数。
    之所以全省的百姓都不闹, 得益于她提前谋划储备了大量的金子银子, 稳定物价和提高作物产量。
    “这次在申城, 谈成了电饭锅的订单一共一千台,我让他们用黄金交易他们答应了。”军费筹措财务团队负责人潘怀河喝了口茶, 笑道,“我们生产的卫生纸、卫生用品,出口订单签了十笔。”
    元锦算了一笔账,脸上的笑容扩大,用手语跟他说,“冰箱的订单谈下来了吗?”
    这个时期很多东西都要进口, 冰箱也不是现代社会那种功能齐全的冰箱,并且国内没有生产线。
    能使用冰箱的,大多数都是外国的大使自己从国外带过来。
    国内有资格使用这些家电的人不多。
    “谈下来了, 我正要说呢。”潘怀河失笑,“小小姐不要急,听我一笔一笔给你算账。”
    元锦俏皮点头。
    没控制省政府和各地政府之前,帮会就控制了电厂,她利用自己的知识改进了发电的工艺,苏省的电力供应没有任何问题。
    跟申城比起来,江宁只差在地理位置上。
    “这次出去谈生意,冰箱的订单是一百台,一台三根小黄鱼,只要有大把人想买。”潘怀河又喝了一口茶,继续说,“卫生纸和卫生用品非常受欢迎,申城上流社会的太太小姐们争相购买。”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