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只想以身许祖国txt-by京墨(285)
包括宋幼湘随团出访和接待外宾的事,季省长也非常地感兴趣,对引进外资合作办厂这块,问得尤其深。
好在宋幼湘本来就是抱着交流的想法来的,能说的她都说了,两人坐下这一聊,就一直聊到了十二点多。
秘书实在是没办法,拿了药来催季省长吃药,两人才停下来。
师兄,你可不能本末倒置,越是忙碌,越是要顾好身体,要是身体出了差错,就什么也做不了了。宋幼湘看着大大小小的药包,忍不住拧眉。
说起这事,秘书就有话说了,不顾领导的阻止,就跟宋幼湘诉苦。
师兄,你不想我回去跟师母告状吧!宋幼湘越听脸越沉。
季省长一下把药吞下去,忙摆手,就是一点小炎症,不是什么大事。
你盯着老师让老师看病吃药时可不是这样说的。宋幼湘脱口而出,话说出来,眼睛就有些红了,目光也越发严厉起来。
想到老师,季省长叹了口气,选择妥协,真的只是小炎症,我保证会好好吃药,好好休息,这总行了吧。
宋幼湘看了眼秘书,秘书重重点头,我监督。
时间已经晚了,虽然还有很多话没聊,但宋幼湘不打算再留下去,考虑到宋幼湘明天还要赶去宝安,季省长也没有留她。
这个点肯定是没有车了,季书记让秘书开车,一起送宋幼回招待所,正好在车上还可以聊一聊。
本来说把人送到,他就回家休息的,结果碰上担心宋幼湘没睡的郑向阳,又坐了下来。
郑向阳能被选上和宋幼湘一起去宝安,可见他在本专业的优秀程度,对现在国内的经济情况,他也有自己的见解。
三人行必有我师。
宋幼湘是历经变革,亲眼见证过历史的人。
郑向阳是有一些超前想法,但整体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学院派。
季省长则是华大老牌经济学毕业生,长期工作在一线,直面各种问题和她矛盾的改革派。
坐下来后,三个人都没有离开凳子的想法,困意是完全不存在的,而且越聊还越精神。
开始还惦记着要让季省长早点回去休息的宋幼湘,渐渐也忘了这事,一边认真听两人说话,不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人有意见相同的时候,自然也有意见不同或有冲突的时候,就看怎么能够说服对面两人。
陪同来的秘书,
直到四点多钟,招街所楼下传来扫大街的声音,季省长才回过神来,这可真是,我这一激动,耽误了你们的休息时间。
没有没有,我们在火车上也可以休息。郑向阳这会精神百倍。
什么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就是。
不光是季省长改革派思想给了他很多启发,聊到最后,郑向阳对季省长还隐隐有些崇拜。
而宋幼湘不同于在学校的活跃发言,也叫郑向阳刮目相看。
宋幼湘在同学们面前,原来一直是低调谦虚的状态,一点都没有张扬。
火车票让小陈去订,从江省去宝安最早的票有早上七点的,我们先去吃个早饭,边吃边说。季省长看了眼时间,只恨时间走得太快,小宋开车。
宋幼湘会开车这件事,原本应该给郑向阳很大的冲击,但或许是宋幼湘太过无所不能,郑向阳意外一瞬,很快接受了这个设定。
这个点国营饭店还没有开门,但有私营饭店已经开了张,季省长指点着宋幼湘到了一个小院门口,才下车就已经闻到了食物的香味。
太香了!原本还不觉得饿,闻着味儿,立马就饥肠辘辘起来。
吃过早饭,宋幼湘直接开车到了火车站,票已经买好了,两张卧铺票。
票钱季省长也不让郑向阳和宋幼湘来掏,他耽误了两个年轻人一晚的睡眠,这钱他私人掏就行。
蛇口那边现在正在搞建设,到处都乱得很,你到了那边要注意安全,跟在李师兄后头,别一个人四处乱跑,别以为只有你会跟师母告状。把他们送到地方,季省长也要赶回去工作了。
也只有到了临别的时候,他的身份又重新回到了师兄的身份。
宋幼湘老实点头,知道,师兄你也要照顾好身体。
季省长点了点头,也没下车,冲宋幼湘挥了挥手,示意秘书开车。
他一走,宋幼湘和郑向阳就准备进站,不过进站之前,宋幼湘准备先去买份报纸。
郑向阳也有读报纸的习惯,跟着一起走了过去。
也是巧了,正好报纸头版就有季省长出席会议的照片,郑向阳后知后觉,你师兄?
虽然心里已经有个大概,知道能配车的干部级别肯定不低,但他也没有想到竟然是这个级别的。
郑向阳心里这才有些紧张起来,他昨天晚上夸夸其谈,没有什么地方说飘了的吧!
要是早知道,他肯定会多想一想再说的。
没什么特别的,同为华大学子,你当他是普通参加工作的师兄就好。宋幼湘付了两份报纸的钱,递了一份给郑向阳,进站吧。
可这个师兄一点也不普通啊郑向阳有些同手同脚地跟着进了站。
上了火车后,宋幼湘把报纸看了一遍,就盖上脸上爬上中铺休息了,睡在上铺的郑向阳却死活睡不着。
明明身体很困,但精神却很亢奋。
他虽然只是个普通学生,但不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学生,他当过八年知青,有家有孩子有足够的生活和社会阅历。
考上大学后,他对自己的未来也有规划和期待。
郑向阳躺在床上,一会想不知道身份,他才能够没有顾虑地侃侃而谈,一会又想,要是知道,有些地方他可以说得更好的。
想了又想,郑向阳心里隐隐有个期待,要是季省长这次能记住他这个人就好了。
患得患失了半上午,郑向阳好不容易才调整好心态。
我现在有点没办法以平常心对你了,你得让我缓一缓。晚上一起去餐车吃饭的时候,郑向阳没忍住跟宋幼湘道。
宋幼湘师从厉老,是厉老的关门弟子,这事郑向阳从老师那里知道一点,也知道她有很多师兄。
但这事吧,一直也没有什么实感,郑向阳本身也受老师看重,毕业后很可能会直接保研。
今天早上一下就有了实感,季省长只是宋幼湘的一个师兄而已,知道宋幼湘背后站着的这些人,普通人真的很难忍住功利心。
说实话,郑向阳都佩服宋幼湘,她从来没有在学校透露过半点相关的事情。
郑向阳同学,你可是李教授最看重的学生,你这样说,是不是别的同学也没办法平常心对你?宋幼湘没想到郑向阳会说出这话来,有些哭笑不得。
也因为郑向阳此刻的坦诚,宋幼湘觉得他为人确实是不错。
李教授是许老的学生,也是本次调研的带队教授。
郑向阳突然想起来,季省长走的时候,对宋幼湘说的是李师兄。
如果我真的有幸跟随李老师学习,那我们是不是差辈了?郑向阳再次后知后觉。
如果真要论,宋幼湘确实是要喊师兄的,但李教授实际已经五十来岁,是华大资历极深的教授。
宋幼湘,我们还是以普通同学的关系相处吧。
郑向阳点了点头,轻轻地拍了拍胸口,虽然理当论辈份,但能以同学的身份相处,还是比较轻松一点。
说开了,吃过饭以后,郑向阳终于放下心里的杂念,沉沉睡去。
不过睡之前还格外叮嘱了宋幼湘,如果她要去厕所或者是打开水,一定要叫醒他。
这是被前天晚上的事吓出阴影来了。
宋幼湘自己也上心,前天晚上的事她不想再经历一次。
下了火车有专人来接,来接的是个宝安本地的工作人员。
因为宋幼湘和郑向阳晚了一天到达,对方接到他们时脸色并不好,而且还用本地方言抱怨了几句。
虽然见到面宋幼湘就主动解释了迟来的原因,但这事本就是宋幼湘他们的失误,给人家添了不少麻烦,听他抱怨,两人也不好吭声。
从火车站到蛇口,还有很远的路,因为蛇口到处都在搞建设 ,路都是破破烂烂的。
来接她们的面包车也破旧得厉害,宋幼湘几次被弹起撞到车顶,颠得想吐。
等下了车,宋幼湘和郑向阳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脸色惨白,第一时间冲到路边
我怀疑他是在泄愤。郑向阳连话都说不完整。
宋幼湘也有同样的怀疑,但路况也确实是不好,实在是不好说对方什么,算了,都到地方了,咱们赶紧进去。
招待所里,李教授他们并不在。
宋幼湘和郑向阳稍微休整了一下,就结伴去招待所附近转了一圈。
此时的蛇口看上去还没有后世的半点影子,路还是烂泥路,被渣土车压得坑坑洼洼的大马路上,到处都是建筑废墟,空气中飞扬着灰尘和渣土。
可惜我们错过了填海建港的开山炮。宋幼湘有些可惜。
这可是后世被称为改革开放的第一炮。
郑向阳不明就里,嗯?
宋幼湘摆了摆手,戴了口罩,还是忍不住捂住嘴,两人转了一圈,没有什么好看的,又回了招待所。
晚上八点多,李教授一行才风尘仆仆地回来。
人没事就好。见到他们的第一件事,李教授就是问晚到的事,听说宋幼湘遇着的事,也忍不住有些心有余悸。
不过人既然没事,那就要抓紧时间工作。
确认宋幼湘没有受到影响,有任何身体不适,李教授立马把全体人员召集起来开会,马不停蹄地分配工作任务。
宋幼湘被分到招商局联络处负责统计数据,明天一早就要去那里报到。
第六百三十五章 工资改革
联络处负责的工作杂而乱,进口机器设备和原材料,需要联络处去海关报关,建设招工的工作,还有各方人员的接待工作,都需要联络处负责。
不过联络处的工作人员不多,只有四个人,宋幼湘做为编外人员,不参与他们的工作,主要负责相关数据的统计。
可工作人员实在是紧缺,宋幼湘这么个能开车,会外语的免费工,可派上用场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昨天去接宋幼湘和郑向阳的那位工作人员,就是联络处的同事。
大概是该出的火气来的路上已经出了,第二天看到宋幼湘来报道,这位姓麦的大哥没有再甩脸色。
会开车吗?联络处的负责人不抱什么希望地问宋幼湘。
不光不抱希望,心里还隐隐有点失望,怎么不给分个男同学来,男同学不会开,学学就会了,还能帮着跑腿干点体力活。
好在宋幼湘第一天来报到,没有打扮得光鲜亮丽,虽然长得好看,但一身普通的工作服,稍微拉回了一点负责人心里的好感。
就怕来个娇气的大小姐,干不了活不说,还得有人伺候着。
宋幼湘点头,会。
负责人抬头看了她一眼,真会开?
宋幼湘点头,指了指院里停着的车,除了中巴车没开过,面包车和小轿车都是老司机。
呦呵,口气还挺大,不过光说没用,是骡子是马还得拉出来遛遛。
负责人把手上五六厘米厚的资料往桌上一放,拿起桌上的面包车钥匙,就往宋幼湘抛,宋幼湘伸手接过。
宋幼湘当然会开,上辈子她又不是一开始就有钱买小轿车的。
更不是一开始就有钱办厂的,一开始是什么赚钱干什么,好不容易攒了点钱后,要考虑的第一件事也不是买小轿车撑门面,而是搞辆能拉货能代步的车开着。
从组装的电动三轮到人家淘汰的小面包,再到二手小轿车最后豪车随便买,宋幼湘的江山是她自己一点点打下来的。
现在联络处用的车都是国外进口回来的工具体,长方形的车体,体积较大,和后世的小面包车还是有些差距的。
方向盘也不是在左,而是在右侧。
宋幼湘上车先熟悉了一下,很快就上手,在路上开了个来回,把车停回了原处。
看宋幼湘把车开得又稳又快,负责人满脸喜色,等宋幼湘一下车,就拍着她的肩膀,这样,等会你拿上名单,去火车站接今天到的民工。
要搞建设就少了人工,农民工在改革初期的贡献是巨大的。
因为前几个月大逃港事件,几万人离开,现在人工缺口非常大,联络处每天都在想办法调集人工,也每天都需要去火车站接人。
当然,前期拉人的工作,都是各建筑单位用解放牌大卡车解决了,现在要接的是一些补充人员。
批量多数量小,只能联络处负责安排。
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嘛,宋幼湘没打算在这里做个只记录数据的普通女大学生。
她就是颗螺丝钉,在完成调研任务的同时,尽量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行。宋幼湘没有废话,利落地应下此事。
半个小时后,联络处除了位留下接电话协调各方事务的工作人员,其余人全部离开。
宋幼湘抱着一摞需要她研究整理的资料上了车,一脚油门往火车站那边去。
路上还顺便捎了要去工业区办事的麦大哥。
搭一程也没什么事,就是车上气氛有点尴尬,宋幼湘边开车边琢磨着,得主动开口说明一下情况。
麦大哥,昨天
昨天让你们见笑了,火气有点大,等下下车我请你喝糖水。麦大哥抢过话头。
早上在宋幼湘来之前,负责人把从李教授那里了解到的情况跟他说了,他才知道宋幼湘他们是在火车上遇着人行凶。
宋幼湘咧嘴一笑,没事,本来就是我们没及时联络耽误了你们的工作,是我们工作没做到位。
话说开了,大家也都互相理解,尴尬的气氛瞬间消散。
从麦大哥这里,宋幼湘了解到现在建设中的不少情况,也顺便回答了不少对方好奇的问题。
在工业区把人放下,宋幼湘被硬塞了一碗糖水,做为学生仔麦大哥压根不给她买单的权利。
宋幼湘把车开到火车站,直接就在车里争分夺秒地看起了资料。
火车到站的大喇叭响起来,宋幼湘才蹦下车去接人。
三十来个面色疲惫又兴奋,眼里带着茫然的农民同志,从下车起,就全听宋幼湘的安排,眼里对宋幼湘全然信任和依赖。
等看到副驾驶上堆得老高的资料,大家看宋幼湘的目光都又多了些崇敬和距离,这是对知识分子的敬畏。
行李捆上车顶的行李架,三十多人齐齐挤进车厢里。
宋幼湘要把资料往副驾驶脚下放,让前面挤两个人,都没有人同意。
好在现在的面包车车厢方正且大,塞进这么些人不成问题,且没有一个人有抱怨情绪,能坐吃油的家伙,他们都还挺激动。
特殊年代,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超载是绝对错误的。
也不知道是哪个先开口跟宋幼湘搭的话,宋幼湘边全神贯注开着车,边跟大家拉家常。
这地方咋比咱们老家还荒凉?走在路上,有人打量着车外的环境感叹。
说实话,这话一点都没有错,蛇口地区现在还是人烟稀少的荒凉地带。
荒凉才要搞建设嘛,不然叫我们来干什么。有人自然地接过话,又感叹,比西北还是好点。
这些农民工有一部分,是当年参与建设三线单位的工人,现在建设蛇口,又重新把他们又聚了起来。
恋耽美
好在宋幼湘本来就是抱着交流的想法来的,能说的她都说了,两人坐下这一聊,就一直聊到了十二点多。
秘书实在是没办法,拿了药来催季省长吃药,两人才停下来。
师兄,你可不能本末倒置,越是忙碌,越是要顾好身体,要是身体出了差错,就什么也做不了了。宋幼湘看着大大小小的药包,忍不住拧眉。
说起这事,秘书就有话说了,不顾领导的阻止,就跟宋幼湘诉苦。
师兄,你不想我回去跟师母告状吧!宋幼湘越听脸越沉。
季省长一下把药吞下去,忙摆手,就是一点小炎症,不是什么大事。
你盯着老师让老师看病吃药时可不是这样说的。宋幼湘脱口而出,话说出来,眼睛就有些红了,目光也越发严厉起来。
想到老师,季省长叹了口气,选择妥协,真的只是小炎症,我保证会好好吃药,好好休息,这总行了吧。
宋幼湘看了眼秘书,秘书重重点头,我监督。
时间已经晚了,虽然还有很多话没聊,但宋幼湘不打算再留下去,考虑到宋幼湘明天还要赶去宝安,季省长也没有留她。
这个点肯定是没有车了,季书记让秘书开车,一起送宋幼回招待所,正好在车上还可以聊一聊。
本来说把人送到,他就回家休息的,结果碰上担心宋幼湘没睡的郑向阳,又坐了下来。
郑向阳能被选上和宋幼湘一起去宝安,可见他在本专业的优秀程度,对现在国内的经济情况,他也有自己的见解。
三人行必有我师。
宋幼湘是历经变革,亲眼见证过历史的人。
郑向阳是有一些超前想法,但整体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学院派。
季省长则是华大老牌经济学毕业生,长期工作在一线,直面各种问题和她矛盾的改革派。
坐下来后,三个人都没有离开凳子的想法,困意是完全不存在的,而且越聊还越精神。
开始还惦记着要让季省长早点回去休息的宋幼湘,渐渐也忘了这事,一边认真听两人说话,不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人有意见相同的时候,自然也有意见不同或有冲突的时候,就看怎么能够说服对面两人。
陪同来的秘书,
直到四点多钟,招街所楼下传来扫大街的声音,季省长才回过神来,这可真是,我这一激动,耽误了你们的休息时间。
没有没有,我们在火车上也可以休息。郑向阳这会精神百倍。
什么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就是。
不光是季省长改革派思想给了他很多启发,聊到最后,郑向阳对季省长还隐隐有些崇拜。
而宋幼湘不同于在学校的活跃发言,也叫郑向阳刮目相看。
宋幼湘在同学们面前,原来一直是低调谦虚的状态,一点都没有张扬。
火车票让小陈去订,从江省去宝安最早的票有早上七点的,我们先去吃个早饭,边吃边说。季省长看了眼时间,只恨时间走得太快,小宋开车。
宋幼湘会开车这件事,原本应该给郑向阳很大的冲击,但或许是宋幼湘太过无所不能,郑向阳意外一瞬,很快接受了这个设定。
这个点国营饭店还没有开门,但有私营饭店已经开了张,季省长指点着宋幼湘到了一个小院门口,才下车就已经闻到了食物的香味。
太香了!原本还不觉得饿,闻着味儿,立马就饥肠辘辘起来。
吃过早饭,宋幼湘直接开车到了火车站,票已经买好了,两张卧铺票。
票钱季省长也不让郑向阳和宋幼湘来掏,他耽误了两个年轻人一晚的睡眠,这钱他私人掏就行。
蛇口那边现在正在搞建设,到处都乱得很,你到了那边要注意安全,跟在李师兄后头,别一个人四处乱跑,别以为只有你会跟师母告状。把他们送到地方,季省长也要赶回去工作了。
也只有到了临别的时候,他的身份又重新回到了师兄的身份。
宋幼湘老实点头,知道,师兄你也要照顾好身体。
季省长点了点头,也没下车,冲宋幼湘挥了挥手,示意秘书开车。
他一走,宋幼湘和郑向阳就准备进站,不过进站之前,宋幼湘准备先去买份报纸。
郑向阳也有读报纸的习惯,跟着一起走了过去。
也是巧了,正好报纸头版就有季省长出席会议的照片,郑向阳后知后觉,你师兄?
虽然心里已经有个大概,知道能配车的干部级别肯定不低,但他也没有想到竟然是这个级别的。
郑向阳心里这才有些紧张起来,他昨天晚上夸夸其谈,没有什么地方说飘了的吧!
要是早知道,他肯定会多想一想再说的。
没什么特别的,同为华大学子,你当他是普通参加工作的师兄就好。宋幼湘付了两份报纸的钱,递了一份给郑向阳,进站吧。
可这个师兄一点也不普通啊郑向阳有些同手同脚地跟着进了站。
上了火车后,宋幼湘把报纸看了一遍,就盖上脸上爬上中铺休息了,睡在上铺的郑向阳却死活睡不着。
明明身体很困,但精神却很亢奋。
他虽然只是个普通学生,但不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学生,他当过八年知青,有家有孩子有足够的生活和社会阅历。
考上大学后,他对自己的未来也有规划和期待。
郑向阳躺在床上,一会想不知道身份,他才能够没有顾虑地侃侃而谈,一会又想,要是知道,有些地方他可以说得更好的。
想了又想,郑向阳心里隐隐有个期待,要是季省长这次能记住他这个人就好了。
患得患失了半上午,郑向阳好不容易才调整好心态。
我现在有点没办法以平常心对你了,你得让我缓一缓。晚上一起去餐车吃饭的时候,郑向阳没忍住跟宋幼湘道。
宋幼湘师从厉老,是厉老的关门弟子,这事郑向阳从老师那里知道一点,也知道她有很多师兄。
但这事吧,一直也没有什么实感,郑向阳本身也受老师看重,毕业后很可能会直接保研。
今天早上一下就有了实感,季省长只是宋幼湘的一个师兄而已,知道宋幼湘背后站着的这些人,普通人真的很难忍住功利心。
说实话,郑向阳都佩服宋幼湘,她从来没有在学校透露过半点相关的事情。
郑向阳同学,你可是李教授最看重的学生,你这样说,是不是别的同学也没办法平常心对你?宋幼湘没想到郑向阳会说出这话来,有些哭笑不得。
也因为郑向阳此刻的坦诚,宋幼湘觉得他为人确实是不错。
李教授是许老的学生,也是本次调研的带队教授。
郑向阳突然想起来,季省长走的时候,对宋幼湘说的是李师兄。
如果我真的有幸跟随李老师学习,那我们是不是差辈了?郑向阳再次后知后觉。
如果真要论,宋幼湘确实是要喊师兄的,但李教授实际已经五十来岁,是华大资历极深的教授。
宋幼湘,我们还是以普通同学的关系相处吧。
郑向阳点了点头,轻轻地拍了拍胸口,虽然理当论辈份,但能以同学的身份相处,还是比较轻松一点。
说开了,吃过饭以后,郑向阳终于放下心里的杂念,沉沉睡去。
不过睡之前还格外叮嘱了宋幼湘,如果她要去厕所或者是打开水,一定要叫醒他。
这是被前天晚上的事吓出阴影来了。
宋幼湘自己也上心,前天晚上的事她不想再经历一次。
下了火车有专人来接,来接的是个宝安本地的工作人员。
因为宋幼湘和郑向阳晚了一天到达,对方接到他们时脸色并不好,而且还用本地方言抱怨了几句。
虽然见到面宋幼湘就主动解释了迟来的原因,但这事本就是宋幼湘他们的失误,给人家添了不少麻烦,听他抱怨,两人也不好吭声。
从火车站到蛇口,还有很远的路,因为蛇口到处都在搞建设 ,路都是破破烂烂的。
来接她们的面包车也破旧得厉害,宋幼湘几次被弹起撞到车顶,颠得想吐。
等下了车,宋幼湘和郑向阳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脸色惨白,第一时间冲到路边
我怀疑他是在泄愤。郑向阳连话都说不完整。
宋幼湘也有同样的怀疑,但路况也确实是不好,实在是不好说对方什么,算了,都到地方了,咱们赶紧进去。
招待所里,李教授他们并不在。
宋幼湘和郑向阳稍微休整了一下,就结伴去招待所附近转了一圈。
此时的蛇口看上去还没有后世的半点影子,路还是烂泥路,被渣土车压得坑坑洼洼的大马路上,到处都是建筑废墟,空气中飞扬着灰尘和渣土。
可惜我们错过了填海建港的开山炮。宋幼湘有些可惜。
这可是后世被称为改革开放的第一炮。
郑向阳不明就里,嗯?
宋幼湘摆了摆手,戴了口罩,还是忍不住捂住嘴,两人转了一圈,没有什么好看的,又回了招待所。
晚上八点多,李教授一行才风尘仆仆地回来。
人没事就好。见到他们的第一件事,李教授就是问晚到的事,听说宋幼湘遇着的事,也忍不住有些心有余悸。
不过人既然没事,那就要抓紧时间工作。
确认宋幼湘没有受到影响,有任何身体不适,李教授立马把全体人员召集起来开会,马不停蹄地分配工作任务。
宋幼湘被分到招商局联络处负责统计数据,明天一早就要去那里报到。
第六百三十五章 工资改革
联络处负责的工作杂而乱,进口机器设备和原材料,需要联络处去海关报关,建设招工的工作,还有各方人员的接待工作,都需要联络处负责。
不过联络处的工作人员不多,只有四个人,宋幼湘做为编外人员,不参与他们的工作,主要负责相关数据的统计。
可工作人员实在是紧缺,宋幼湘这么个能开车,会外语的免费工,可派上用场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昨天去接宋幼湘和郑向阳的那位工作人员,就是联络处的同事。
大概是该出的火气来的路上已经出了,第二天看到宋幼湘来报道,这位姓麦的大哥没有再甩脸色。
会开车吗?联络处的负责人不抱什么希望地问宋幼湘。
不光不抱希望,心里还隐隐有点失望,怎么不给分个男同学来,男同学不会开,学学就会了,还能帮着跑腿干点体力活。
好在宋幼湘第一天来报到,没有打扮得光鲜亮丽,虽然长得好看,但一身普通的工作服,稍微拉回了一点负责人心里的好感。
就怕来个娇气的大小姐,干不了活不说,还得有人伺候着。
宋幼湘点头,会。
负责人抬头看了她一眼,真会开?
宋幼湘点头,指了指院里停着的车,除了中巴车没开过,面包车和小轿车都是老司机。
呦呵,口气还挺大,不过光说没用,是骡子是马还得拉出来遛遛。
负责人把手上五六厘米厚的资料往桌上一放,拿起桌上的面包车钥匙,就往宋幼湘抛,宋幼湘伸手接过。
宋幼湘当然会开,上辈子她又不是一开始就有钱买小轿车的。
更不是一开始就有钱办厂的,一开始是什么赚钱干什么,好不容易攒了点钱后,要考虑的第一件事也不是买小轿车撑门面,而是搞辆能拉货能代步的车开着。
从组装的电动三轮到人家淘汰的小面包,再到二手小轿车最后豪车随便买,宋幼湘的江山是她自己一点点打下来的。
现在联络处用的车都是国外进口回来的工具体,长方形的车体,体积较大,和后世的小面包车还是有些差距的。
方向盘也不是在左,而是在右侧。
宋幼湘上车先熟悉了一下,很快就上手,在路上开了个来回,把车停回了原处。
看宋幼湘把车开得又稳又快,负责人满脸喜色,等宋幼湘一下车,就拍着她的肩膀,这样,等会你拿上名单,去火车站接今天到的民工。
要搞建设就少了人工,农民工在改革初期的贡献是巨大的。
因为前几个月大逃港事件,几万人离开,现在人工缺口非常大,联络处每天都在想办法调集人工,也每天都需要去火车站接人。
当然,前期拉人的工作,都是各建筑单位用解放牌大卡车解决了,现在要接的是一些补充人员。
批量多数量小,只能联络处负责安排。
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嘛,宋幼湘没打算在这里做个只记录数据的普通女大学生。
她就是颗螺丝钉,在完成调研任务的同时,尽量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行。宋幼湘没有废话,利落地应下此事。
半个小时后,联络处除了位留下接电话协调各方事务的工作人员,其余人全部离开。
宋幼湘抱着一摞需要她研究整理的资料上了车,一脚油门往火车站那边去。
路上还顺便捎了要去工业区办事的麦大哥。
搭一程也没什么事,就是车上气氛有点尴尬,宋幼湘边开车边琢磨着,得主动开口说明一下情况。
麦大哥,昨天
昨天让你们见笑了,火气有点大,等下下车我请你喝糖水。麦大哥抢过话头。
早上在宋幼湘来之前,负责人把从李教授那里了解到的情况跟他说了,他才知道宋幼湘他们是在火车上遇着人行凶。
宋幼湘咧嘴一笑,没事,本来就是我们没及时联络耽误了你们的工作,是我们工作没做到位。
话说开了,大家也都互相理解,尴尬的气氛瞬间消散。
从麦大哥这里,宋幼湘了解到现在建设中的不少情况,也顺便回答了不少对方好奇的问题。
在工业区把人放下,宋幼湘被硬塞了一碗糖水,做为学生仔麦大哥压根不给她买单的权利。
宋幼湘把车开到火车站,直接就在车里争分夺秒地看起了资料。
火车到站的大喇叭响起来,宋幼湘才蹦下车去接人。
三十来个面色疲惫又兴奋,眼里带着茫然的农民同志,从下车起,就全听宋幼湘的安排,眼里对宋幼湘全然信任和依赖。
等看到副驾驶上堆得老高的资料,大家看宋幼湘的目光都又多了些崇敬和距离,这是对知识分子的敬畏。
行李捆上车顶的行李架,三十多人齐齐挤进车厢里。
宋幼湘要把资料往副驾驶脚下放,让前面挤两个人,都没有人同意。
好在现在的面包车车厢方正且大,塞进这么些人不成问题,且没有一个人有抱怨情绪,能坐吃油的家伙,他们都还挺激动。
特殊年代,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超载是绝对错误的。
也不知道是哪个先开口跟宋幼湘搭的话,宋幼湘边全神贯注开着车,边跟大家拉家常。
这地方咋比咱们老家还荒凉?走在路上,有人打量着车外的环境感叹。
说实话,这话一点都没有错,蛇口地区现在还是人烟稀少的荒凉地带。
荒凉才要搞建设嘛,不然叫我们来干什么。有人自然地接过话,又感叹,比西北还是好点。
这些农民工有一部分,是当年参与建设三线单位的工人,现在建设蛇口,又重新把他们又聚了起来。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