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女配她以身许祖国

女配只想以身许祖国txt-by京墨(101)

    说着说着,大家就商量着下班后去门市部买点吃的拎回去。
    宋幼湘没有多参与讨论,写完请假条就出来了,她还得找青山公社的宣传员聊缝纫机的事情呢。
    行,我帮你问问,你们公社要是能拿出钱来买下,也省得我领导再发愁,就四台啊,多的卖不了。宣传员听到宋幼湘所在的大队有意向,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
    没办法,这批东西不好出啊,领导斗法是领导的事,他们这些被交代了任务的,只能挤破头想办法把任务完成。
    宋幼湘点头,四台够了,我们大队的缝纫组也勉强可以称为缝纫社了,等以后再有机会,办个制衣厂也说不定。
    原以为分四批,一批只有个一两台呢,四台已经远超宋幼湘和常主任的预计了。
    话赶话,宋幼湘也给人宣传员透了个底,他们公社收了这机器,那肯定是要往上走的,不可能说花钱把机器买来,不生产就放着吧。
    宣传员听到这里,笑容一僵,这牛头山公社要是办制衣厂了,不是跟他们公社打擂台嘛。
    转而,心里又庆幸,领导还没被气昏了头,直接把机器脱手,而是分批卖出去。
    缝纫社影响不大,别的县市,有的经济好些的大队,都可能有缝纫社呢。
    宋幼湘跟宣传员说定,上完下午的课后,去门市部看了一眼。
    早上那一通闹,影响是真的挺大的,店里别的东西卖得都没太大的影响,但几乎每天都售空的鸡蛋糕,居然有剩下。
    厂长,这可怎么办啊?负责前台销售的小姑娘都要急哭了。
    宋幼湘眉头微微拧起,别担心,这事我来想想办法。
    早上闹那一场,影响肯定是有,但又不可能有那么大,说到底,还是市场渐渐疲软。
    蛋糕再好吃,那也不是主食,逢年过节称个一斤半斤的就算是不错了,孩子馋,能馋得过家里的竹条炒肉?
    其实前几天就已经开始陆续应该有剩了,到了最后几个顾客,称都会给人家抛高一点,算是半买半送卖出去的。
    今天就是显出来的,果然算账的时候,今天一天的销售额,比起前些天,差得也不算太多。
    附近的单位和居民区,该买该尝鲜的,都已经尝过了,要想销售再好,估计得等下个月发工资,或者节日了。
    但宋幼湘不想等。
    宋幼湘想着这事儿回了大队,县里发生的事对大队的生活没有影响,大人们该上工的上工,该上班的上班,孩子们也是该上学的上学,该玩的玩。
    今天回来得还算早,大队部里陈会计坐在那里算账。
    陈叔,还不回家呢?这个点,大队已经家家户户冒起炊烟,再过不了几分钟,就该响起当妈的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了。
    宋幼湘从干校拉了点旧报纸回来,旧报纸用来糊墙挺好的,给小学的孩子们练大字也不错。
    陈会计抬头看了眼宋幼湘,就回,等把公社学校的账算完,我就回了。
    宋幼湘从挎斗里搬报纸的动作一顿。
    支援公社办学这件事,可不是说说而已,宋幼湘是没有继续跟进,但高书记他们可是一直盯着的,这开学都快小半个月了,钱已经拨了一部分过去,之后也会陆续拨钱过去。
    这也是陈会计为什么看到门市部的销售额,会忍不住哭的原因,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宋幼湘脑子里灵光一闪,搬完这趟报纸也不走了,坐在另一张办公桌前,掏出自己包里的纸笔,写写划划起来。
    利用大队支援公社办学这一点,可以做点文章啊,这时候做点什么都是想尽办法符合政策,脑子都快要给框死了。
    宋幼湘脑子里飞快地有了雏形,她琢磨着,反正大队是要支援公社办中学的,这钱是食品厂掏。
    得掏!但不能闷不吭声地就给掏了,总要弄出点响动来。
    爱心公益事业,是立足当下,目光长远的一项事业,完全可不仅仅是一方的付出,也可以是多方获利的。
    这世上,好人总是多过坏人的,有爱心的人更是大多数,上辈子宋幼湘曾见过有些没有良心的人利用别人的善心发财,她不打算发财,但如果好好动作一下,借此增加食品厂的销售,也能多做一点好事呢?
    小宋,想什么呢?陈会计收了账本,准备回家去,结果一转头,就发现宋幼湘坐在那里走神。
    宋幼湘没把心里想的直接就说出来,这事她还得好好琢磨琢磨,想厂里的事,陈叔,你先回吧,我暂时不回去了。
    点子来点快,去得也快,她得抓紧时间把思路理出来。
    怎么让爱心和销售这件事情捆到一起来呢?宋幼湘皱眉,可恨她上辈子活得不够长,不知道有位马同志,就把这一点做得很好。
    宋幼湘绞尽脑汁,最后想出了个福利票。
    没办法,现在虽然是开放前最后的两年,宋幼湘也不敢搞出任何出格的东西来。
    福利嘛,自然是给顾客的福利,到时候门市部里拉条横幅,说是每卖出多少食品,就从利润中捐出多少给学校,支援乡村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嘛。
    到时候横幅一拉出来,大家就都觉得,这份爱心里,自己也出了一份力。
    到时候再推出,买满了多少钱后,就送顾客一张福利票,凭票领半斤免费的鸡蛋糕,这是给大家的爱心回馈。
    当然,这鸡蛋糕肯定不是店里售卖的那种,而是出炉时碰撞比较严重的那些。
    真要换售卖的,大家伙估计还不要呢,我献爱心是我乐意,你这又还回来,不等于我白送了么。
    说是回馈顾客的爱心,其实这是变相的一种促销手段,那话怎么说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宋幼湘别的不说,赚的每一分钱里,说要捐多少就能捐多少,实打实地把钱拿出来,所以再是促销,她也并不觉得亏心。
    思维一发散,宋幼湘就有了更多的想法。
    福利票这个东西,除了回馈大家的爱心,是不是还能给各单位,大厂做福利?
    要知道这时候基本只有正价商品,和有瑕疵的折价商品,别的促销手段一概是没有的。
    什么买三送一,满多少减多少,你要敢弄出来,一顶扰乱市场秩序的帽子就要扣下来啦。
    到时候单位给职工发福利,大家免费去领鸡蛋糕,到了店里看到那么多好吃的,就不买点别的?
    不指望所有持票顾客都是潜在顾客,只有十个里有一个搭着买点别的,都是赚了。
    吃了半斤免费的,吃好了,再想吃怎么办?
    那不还得掏钱来买。
    食品厂的知名度还是不高,福利票就等于是活广告,开始搞的时候,陈会计估计会不同意,不过等见到效果,陈会计应该会高兴。
    弄出这东西,弊端也是有的,要防着别人伪造,也要防着别人低价买入赠的福利票,从门市部换购了后,再把鸡蛋糕销出去。
    弊端有,优点也有,宋幼湘觉得,各单位估计会很乐意从食品厂买折价买福利票给职工当福利,半斤鸡蛋糕也算是不错的奖励了,体面又大方。
    不不不,不止是鸡蛋糕,给厂子的福利票选择范围完全可以更大一些。
    除了鸡蛋糕,还可以有别的种类,让大家有选择的余地,更能照顾到不同的口味,也能体现单位的贴心。
    这样一来,食品厂还是得多开一点别的产品才行,像是水果罐头,应该早早提上日程,这可是现在最受欢迎的送礼佳品。
    心里琢磨了个大概,宋幼湘没有直接去找王臹商量,她打算自己先写下计划书出来,再找王臹好好说。
    作者有话说:
    完蛋,这一章本来都写完了,结果半路修改了一通,改得有点乱,时间又来不及,匆匆发了上来,抱歉~
    第二百零三章 支边同学舒莹
    宋幼湘晚上一直呆到唐桂香来找,才跟着唐桂香一起回家去。
    你以后可不能这样了,要是我不来找你,你难道要在大队部坐一晚上?唐桂香看着宋幼湘哭笑不得,一边给她煮面条,一边说她。
    宋幼湘也没想到自己想个方案都能想入迷,如果精神一直亢奋,在大队部坐一晚上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要是上学的时候,我有现在的劲头,说不定毕业就留校或者留厂了。宋幼湘自己说起来的时候都好笑。
    说起来,宋幼湘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只能说是中上游,就是那种不是很拔尖,但也不会拖班级后腿的学生,学习成绩长年在十名右左路,好的时候能冲到四五名,差一点就是十五左右。
    没办法,宋幼湘学习的时候,总觉得没劲,脑子也不够用,稍微多用点脑子,人就觉得昏沉。
    这跟身体不好有原因,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够吃,吃不好,营养不够,那时候宋幼湘只以为自己没有别的同学聪明。
    等到后来知道,人生已经跨入了另外的阶段,学生时期的日子早就变成了回忆。
    你学得再好,也没有你的份。唐桂香摇了摇头,舒莹学习好吧,她还是积极分子呢,本来留校的名额给她,但最后还是被别人顶了。
    舒莹是她们的高中同学,同是厂职工子弟,不过母亲早年牺牲,留下父女两个相依为命。
    因为上下两辈子的记忆过于遥远,如果不是唐桂香提起,她都忘了有个叫舒莹的女同学,但唐桂香一说,宋幼湘就想了起来。
    舒莹过得不错,上辈子宋幼湘成为民营企业家后,还跟舒莹见过一次面。
    当年学校里学习最好的是舒莹吗?
    但宋幼湘记得,舒莹说她高中毕业后就带着她爸去投奔了早年支边的姑姑,后来在边疆发展得很不错,成了家也办了自己的企业,后来她们见面,是在镇府办的招商引资会上。
    舒莹是不是去了边疆?宋幼湘问。
    唐桂香歪着脑袋想了想,上个月我去赶集,碰上了她表姐,听她说是的,怎么了?
    宋幼湘就是问问,边疆可是我国产棉大省,舒莹后来就是搞纺织实业的,宋幼湘心里隐约有点想法,但乱糟糟的没有什么头绪,还得慢慢捋。
    说着话,面也煮好了,唐桂香没听宋幼湘的简单煮一碗,坚持给她卧了个荷包蛋。
    家里养的鸡早就生蛋了,除了两人每天一个鸡蛋外,唐桂香每个月还能攒一罐子鸡蛋拿去供销社换盐和火柴呢。
    唐桂香以前也是个精打细算的主,一分钱掰成两瓣花,一小块肉恨不得省成三顿吃,但跟宋幼湘呆得久了,唐桂香也渐渐转变了观念。
    穿用得东西可以朴素一点,俭省一点,但千万不能亏着自己的嘴。
    吃好喝好才能身体好,身体好了才有了革命的本钱,才能把事情做好,现在唐桂香忙到半夜,也会给自己添一顿夜宵。
    有点想法,但还没有想清楚,你下次再遇着她表姐,帮我把舒莹的地址要过来吧。热乎乎的汤面吃进胃里,身心都熨帖了。
    听到这话,唐桂香点了点头,把事情记在了心里,琢磨着要是下次去赶集遇不上,她就找去舒表姐下乡的大队问。
    作者有话说:
    还有一更~
    第二百零四章 怀的是双胞胎
    吃完饭时间已经不早,但宋幼湘睡不着,结果她摊开记事本才写了两个字,停电了。
    乡下停电是常事,别说是现在了,就是往后二十多年,停电都是常事,电力资源匮乏,现在都是紧着重工业城市的用电。
    平江县这边还算好的,偏远小县的大队都通上了电,好多地方根本连电都没有通呢。
    还忙呢?唐桂香听到宋幼湘摸出书桌边上的火柴盒,划了一根煤油灯还没点燃,火就熄了,想起书桌那盒火柴已经空了,在桌头摸了摸,找出火柴递过去,给你。
    宋幼湘呲一地声划燃火柴,把煤油灯点起来,等我把计划书写个大概就睡。
    唐桂香没有再问,只叮嘱宋幼湘早点睡,自己就先睡了,她明天的早班,还要负责检查卫生,今天都没敢忙得太晚。
    煤油灯比较暗,宋幼湘更是挡掉了大半,唐桂香看着宋幼湘低头沉思的背影,轻轻咬了咬唇。
    她还要再努力一些才行,不然以后宋幼湘越来越优秀,她难道还要在原地踏步吗?她们是朋友,应该共同进步才对。
    唐桂香反思了一下自己先前的不思进取,决定还是得抽时间去上夜校的课,实在挤不出时间,就再早起一点,自己看书自学,不懂的再去问。
    上班的时候不能开小差,但在菜园忙活的时候能背一页书,喂鸡的时候也能背一段句子,挤一挤,时间总是有的。
    心里打定主意,唐桂香忙了一天,眼皮搭耷下来,很快就睡了过去。
    宋幼湘思绪沉浸下去,就没再管身边地事,只不时在光暗下去的时候,往上拨一拨油灯芯。
    这一忙就忙到了公鸡打鸣的时候,宋幼湘这才感觉到困。
    轻手轻脚地上床眯了一个多小时,强大的生物钟就让宋幼湘睁开了眼睛。
    吃过早饭,宋幼湘照旧还是去县里上课,好在这周五就结业了,她很快就能结束这样两头奔波的日子。
    其实宋幼湘完全可以不回来,干校有安排住宿,但厂里这一摊子宋幼湘还不能完全丢开手,只能两头顾着,顺便把每天的营业额拿回来交给徐思曼入账。
    现在陈会计算的是大队和食品厂的总账,徐思曼单管食品厂的账目。
    幼湘,今天我跟你一起去县里。徐思曼一早就在大队部等着了,本来她昨天就想去了,但陈会计不放心,让她在厂里呆着,自己赶了过去。
    宋幼湘把随便甩在挎头里的包提出来,让徐思曼坐。
    徐姐,你肚子显怀有点快,要不要去医院检查一下?宋幼湘从见着徐思曼起,就盯着她的肚子看。
    徐思曼笑,目光温柔地摸了摸肚子,已经请大队的稳婆摸过了,是双胎,所以显怀得要早一点。
    双胎?!
    宋幼湘都呆住了,她怎么记得,刘冬梅除了上面有两个哥哥,再没有别的兄弟姐妹了。
    难道刘冬梅不是这一胎出生的孩子?
    但是不对啊,刘冬梅就是这一年出生的,所以徐思曼一开始怀的就是双胎,但是最后不知道什么缘故,只留下了刘冬梅一个?
    到底是生下来没留住,还是怀的时候没留住,这已经是无可追溯的事情了。
    宋幼湘脑子里各种想法冒个不停,摩托车却开得非常的稳当,甚至比平时还要慢,徐思曼都感觉不到多少颠簸。
    徐思曼自然感觉到了,说起来季亚军这摩托车弄过来,坐得最多的人就是她,现在她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轻轻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阿姨心疼你们呢,你们出生后,要记得阿姨的好。
    我没事的,你可以开快一点,你要再这么开下去,就要迟到了,对你影响不好。徐思曼笑着提醒宋幼湘。
    宋幼湘摇头,迟到事小,颠到孩子事大,她可不敢拿孩子开玩笑。
    好在宋幼湘她们出门得早,把徐思曼送到门市部后,宋幼湘加快速度,倒也没有迟到。
    一上午紧凑了学习过后,宋幼湘在干校食堂吃过午饭,没顾上午休,直接去了医院。
    医院里,孩子的状态明显比昨天恹恹的要好了不少,就是还打着吊针,让人看着怪心疼的。
    你怎么拎这么些东西来了,不要不要,你拿回去。昨天砸宋幼湘烂菜叶的孩子奶奶看到宋幼湘来,脸上微微有些不自在。
    她们回去也找关系找人去问了,那边医生也说了,孩子以前吃鸡蛋羹没有问题,说明对鸡蛋过敏的可能性非常小,问题可能还是出在孩子外婆心疼孩子的那一捧花生上。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