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页
“醒着”是林翼在身后问。
她没有动,只是嗯了一声。
“睡不着”他又问。
“我一直是这样的。”她回答,好像是在解释,今夜的失眠并不是因为他在这里。
他也没再纠缠这个问题,短短一段沉默之后,便换了话题。
“明天,哦不对,是今天晚上,许亚明再来找我。要是他问起你,我应该怎么说呢”
“就照实说好了,我们是从小就认得的,但有几年没见了。”她回答。
“好,”他应下,靠到床头上,仰面望着天花板说,“我们都是八仙桥的小瘪三,第一次见面,你七岁,朝阳格子布衫,蓝布裤子,我十一,身上穿面粉袋子改的坎肩和灯笼裤。后来隔了好多年,我们又碰到一起,是因为一块楠木棺材板……”
他还是像在玩笑,说的却都是实话。
她真的笑了,只是轻轻的一声,在夜色里入耳绵长。
第21章 阴沉木
秋意渐深,林一的伤好起来,身体也养回来了。左眼的那只“黑蜘蛛”一条腿一条腿地剥落,最后只在眉毛上留下一个淡红色的断痕。
但那个龙套班子却一直没有消息。钟庆年去问大世界里常驻的京班演员,没人清楚状况,只说像他们这种专门跑龙套的,今天在这儿,明天去那儿,就算你想写信,也不知道应该往哪里寄。
“樊梨花”倒是有意收下林一。只这一点,班主没瞎讲。人是这次意外之前就给看中了的,已经商量好了,定行当,拜师傅,按照艺徒投师的法子走,只是正式的礼还没有行。
结果却是林一自己不愿意,去找了大世界剧场的管事,非要人家做中人,给他写个文书,说龙套班子遗弃艺徒,自此生死有命,两不相欠。
管事是帮派里的人,看着他倒也稀奇,一个小孩子,居然敢跑到这里来讨说法。再加上还有钟庆年,人家卖中央巡捕房包探一个面子,才把这凭据给了他。
可如果是这样,八仙桥弄堂里的那个阁楼,林一就不能再住下去了。坟山路的亭子间又太小,且还有欣愉和知微在,既住不下,也不方便。钟庆年只好另外想办法。
林一慧黠,不想叫他为难,直接开口说:“我自己出去找路。”
“你打算做什么呢”钟庆年问,以为是他嫌学戏太苦。只要是科班出来的人,每一个都自嘲是“啃板凳”、“蹲大狱”出身。
但林一却说:“干什么都可以,只要有口饭吃,有个睡觉的铺位就行。”
那为什么不留在大世界京班里呢这句话,钟庆年不曾问出来,起初猜想大约是这次的事情叫他伤了心,后来又觉得也许还有什么别的原因,他不愿意讲。
离开八仙桥弄堂的那一天,林一所有的行李只有那一条草席,外加一身面粉袋子改的裤褂。龙套班主以为他这次必死无疑,把他的厚衣服都带走了。
是钟庆年带他去扬州剃头匠那里理发,又去公共浴室洗澡,而后拿出里里外外一套衣服裤子,连同一双布鞋,叫他穿上。都是新的,只是买大了,披披挂挂,袖口须得卷上两卷。
钟庆年看来看去,自我安慰地说:“没事,再长长,就正好了。”
林一笑起来,也跟着说:“对,再长长就正好了。”
只当是临别的礼物,心里忽又有些恻然,那一刻竟一句话都说不出。这在他,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他这人嘴甜。像他这样长大的孩子没有嘴不甜的,否则活不下去。
却没想到从浴室出来,钟庆年并没让他自己去找路,而是带着他去了附近一家苏裱店拜师父。
那家店的老板姓齐,五十来岁,苏州人,在八仙桥西街上经营书画笺扇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因为做的是文雅生意,不兴叫老板,而称“齐先生”。
收徒弟的事情应该是早就讲好了的,可齐先生乍一看见林一,刚病了一场,柴棍样的一个,又向钟庆年推说:“十一岁还是太小了点,我这里的学徒怎么也得十二……”
林一却也机灵,立刻改口叫了师父,说:“我其实也记不得自己到底多少岁,大概就是十二吧。”
齐先生见他头面齐整,口齿伶俐,这才松范了些,问他读没读过书,认不认得字
他赶紧说自己学过戏,戏本子里看见过的字都认得,总有几百个。
齐先生又叫他认颜色,确定了不是色盲,倒是无可无不可。收学徒可以拿押柜钱和进师钱,头三年不用教什么,只要给个搭铺盖的地方,匀一口饭吃,譬如用一个廉价的小工。
于是,事情就这样商定了。押柜和进师的钱都由钟庆年出,第一年学徒没有报酬,后面两年只拿“袜子钱”。满师之后还要在店里做三年,算是谢师。另外因为龙套班子的关系,写明了倘有纠纷,中途离开,押柜钱不退。
最后签字画押,契据上面得有他的名字。
钟庆年看着齐先生舔舔毛笔,写下“林一”两个字,忽然说:“这名字不像样,还是改了吧。”
“改了叫什么”齐先生问。
钟庆年执了笔,拿过旁边一截子裁下来的零碎宣纸,写了一个“翼”。
齐先生一看,如是在那个“一”字上改了,便成了他的新名字。
林一很喜欢,甚至觉得是一种奇异的预兆。
那天晚上,钟庆年带着他回去坟山路吃了顿夜饭。
--
她没有动,只是嗯了一声。
“睡不着”他又问。
“我一直是这样的。”她回答,好像是在解释,今夜的失眠并不是因为他在这里。
他也没再纠缠这个问题,短短一段沉默之后,便换了话题。
“明天,哦不对,是今天晚上,许亚明再来找我。要是他问起你,我应该怎么说呢”
“就照实说好了,我们是从小就认得的,但有几年没见了。”她回答。
“好,”他应下,靠到床头上,仰面望着天花板说,“我们都是八仙桥的小瘪三,第一次见面,你七岁,朝阳格子布衫,蓝布裤子,我十一,身上穿面粉袋子改的坎肩和灯笼裤。后来隔了好多年,我们又碰到一起,是因为一块楠木棺材板……”
他还是像在玩笑,说的却都是实话。
她真的笑了,只是轻轻的一声,在夜色里入耳绵长。
第21章 阴沉木
秋意渐深,林一的伤好起来,身体也养回来了。左眼的那只“黑蜘蛛”一条腿一条腿地剥落,最后只在眉毛上留下一个淡红色的断痕。
但那个龙套班子却一直没有消息。钟庆年去问大世界里常驻的京班演员,没人清楚状况,只说像他们这种专门跑龙套的,今天在这儿,明天去那儿,就算你想写信,也不知道应该往哪里寄。
“樊梨花”倒是有意收下林一。只这一点,班主没瞎讲。人是这次意外之前就给看中了的,已经商量好了,定行当,拜师傅,按照艺徒投师的法子走,只是正式的礼还没有行。
结果却是林一自己不愿意,去找了大世界剧场的管事,非要人家做中人,给他写个文书,说龙套班子遗弃艺徒,自此生死有命,两不相欠。
管事是帮派里的人,看着他倒也稀奇,一个小孩子,居然敢跑到这里来讨说法。再加上还有钟庆年,人家卖中央巡捕房包探一个面子,才把这凭据给了他。
可如果是这样,八仙桥弄堂里的那个阁楼,林一就不能再住下去了。坟山路的亭子间又太小,且还有欣愉和知微在,既住不下,也不方便。钟庆年只好另外想办法。
林一慧黠,不想叫他为难,直接开口说:“我自己出去找路。”
“你打算做什么呢”钟庆年问,以为是他嫌学戏太苦。只要是科班出来的人,每一个都自嘲是“啃板凳”、“蹲大狱”出身。
但林一却说:“干什么都可以,只要有口饭吃,有个睡觉的铺位就行。”
那为什么不留在大世界京班里呢这句话,钟庆年不曾问出来,起初猜想大约是这次的事情叫他伤了心,后来又觉得也许还有什么别的原因,他不愿意讲。
离开八仙桥弄堂的那一天,林一所有的行李只有那一条草席,外加一身面粉袋子改的裤褂。龙套班主以为他这次必死无疑,把他的厚衣服都带走了。
是钟庆年带他去扬州剃头匠那里理发,又去公共浴室洗澡,而后拿出里里外外一套衣服裤子,连同一双布鞋,叫他穿上。都是新的,只是买大了,披披挂挂,袖口须得卷上两卷。
钟庆年看来看去,自我安慰地说:“没事,再长长,就正好了。”
林一笑起来,也跟着说:“对,再长长就正好了。”
只当是临别的礼物,心里忽又有些恻然,那一刻竟一句话都说不出。这在他,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他这人嘴甜。像他这样长大的孩子没有嘴不甜的,否则活不下去。
却没想到从浴室出来,钟庆年并没让他自己去找路,而是带着他去了附近一家苏裱店拜师父。
那家店的老板姓齐,五十来岁,苏州人,在八仙桥西街上经营书画笺扇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因为做的是文雅生意,不兴叫老板,而称“齐先生”。
收徒弟的事情应该是早就讲好了的,可齐先生乍一看见林一,刚病了一场,柴棍样的一个,又向钟庆年推说:“十一岁还是太小了点,我这里的学徒怎么也得十二……”
林一却也机灵,立刻改口叫了师父,说:“我其实也记不得自己到底多少岁,大概就是十二吧。”
齐先生见他头面齐整,口齿伶俐,这才松范了些,问他读没读过书,认不认得字
他赶紧说自己学过戏,戏本子里看见过的字都认得,总有几百个。
齐先生又叫他认颜色,确定了不是色盲,倒是无可无不可。收学徒可以拿押柜钱和进师钱,头三年不用教什么,只要给个搭铺盖的地方,匀一口饭吃,譬如用一个廉价的小工。
于是,事情就这样商定了。押柜和进师的钱都由钟庆年出,第一年学徒没有报酬,后面两年只拿“袜子钱”。满师之后还要在店里做三年,算是谢师。另外因为龙套班子的关系,写明了倘有纠纷,中途离开,押柜钱不退。
最后签字画押,契据上面得有他的名字。
钟庆年看着齐先生舔舔毛笔,写下“林一”两个字,忽然说:“这名字不像样,还是改了吧。”
“改了叫什么”齐先生问。
钟庆年执了笔,拿过旁边一截子裁下来的零碎宣纸,写了一个“翼”。
齐先生一看,如是在那个“一”字上改了,便成了他的新名字。
林一很喜欢,甚至觉得是一种奇异的预兆。
那天晚上,钟庆年带着他回去坟山路吃了顿夜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