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页
这样的考试,要连续进行三日,这三日不得离开礼部贡院一步。
这不仅是对举子们这些年勤学苦读的考验,更是对他们精力体力乃至意志力的考验。
而这场进士试之后,又有几人能够“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作者有话说:
这卷的剧情这就展开了哈!
第38章 .春风意 [V]
「叁」
这三日来,李郴一直在研究近些年来高中的进士都来自哪个州府,是哪位座主的门生,经过吏部关试之后如何走的仕途。
很快,他便梳理出了两条脉络。
一条是京师长安几大势力在每年科举中起到的角色作用,另一条是地方州府与京中势力在科举考试角逐后产生的矛盾和达成的共同利益。
科举考试,无论对于簪缨世族或者寒门来讲,都是走上政治舞台的最好的途径。
那些世家大族,政治权贵,可以通过座主和门生的关系,来巩固自己世世代代的权利。
而寒门庶子们,寒窗苦读数载,想要从此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确实难上加难。
即便一举中第,在官场倾轧中,也会很快忘记当初在底层时的理想抱负,转而投入到某一朋党的“怀抱”,为自己寻找遮阴挡雨的大树。如今的礼部侍郎周子睿就是其中的典型。
官场政治之事,生在帝王家的李郴很早就懂。要改变这根深蒂固的弊端,非一朝一夕所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过,科举是选拔国之栋梁的最重要通道,而人才又是立国之本,如今他监国理政,就必然得让这场科举考试趋近公平。
虽然这会动了某些人的利益,甚至惹火烧身,可他如今正置身火场之中,早一些烧到与晚一些烧到又有什么关系。
更何况,选妃一事足以说明,就算他不主动出击,也有人想把他永远孤立在孤岛之中。
看完历年科举的资料,又逐一对照了今年六百六十九个举子的州府出处。加上一早已经让谭峰和凌恒悄然去查探今年行卷的情况,对于如何干预今年的进士科,李郴已心中有数。
进士科考试结束后,李郴派人“请”来了礼部侍郎,也是这次科考的知贡举周子睿。当然,连同周子睿一起来到兴庆宫兴庆殿的还有这次考试的所有试卷。
……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长安城的春天,随着这一场进士试的结束而到来。
正二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放榜的日子。
礼部贡院东面有道一丈多高的矮墙,这便是张榜之处。
此时,黄纸淡墨书写的“金榜”刚刚张贴在墙篱之内,来看榜的举子们就已经将此处围得水泄不通。
这些人中,有很多通宵达旦候在这里,望眼欲穿。
金榜只有一张,进士试者就有六百六十九人,再加上这些人的仆从,所以看榜便成为看谁能挤得进人墙的体力活。
当然,礼部也会在放榜的同时命人将进士及第者的名字高声唱喝出来。
“新科状元:常玉达。”礼部官吏高声唱道。
第一个宣布的自然是状元郎,而后是榜眼等,是按照取进士及第者的先后顺序宣布的。
“谢启、王澈、魏若瑾、刘子行、章秋平……”
就在官吏宣榜的时候,底下等待放榜众人也是几多欢乐几多愁。更有因为高中或落榜而放声大哭者。
“表哥,你高中了。”等候放榜的人中,蒋宁黛就因为听到王澈的名字喜极而泣。
只不过她那一行清泪很快被护在她身侧的王澈用手指轻轻拭干了。
“我答应过你,此生都不会让你再落泪。”
蒋宁黛也掏出帕子拭泪,“我这不是为你高兴吗?”
其实蒋宁黛主要是忆起了这些年他的不易。
“半月后还有吏部关试,我会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往前走。”说完,王澈便护着蒋宁黛离开人群拥挤的贡院东侧。
有人往外走,还有人往里挤。
此刻,谢启似乎还不知道自己高中榜眼。
“已经放榜了,迟了迟了。”他碎碎念着,用单薄的身躯往前头挤着。
蒋宁黛记得这个人,进士试那日,他来迟了,所以印象特别深。甚至还记得,这个人叫谢启。
蒋宁黛眼睛一亮,对于此时既看不到榜也没听到宣榜的谢启道:“你高中了榜眼呢!”
听到蒋宁黛的话,谢启一愣,然后扭头往后瞧了瞧。
确认身后没人,他才看向蒋宁黛和王澈,有些发懵的问道:“是在与我说话吗?”
王澈颔首道:“如你的名字是谢启无误,当真是高中了。”
刚刚还因为挤不进去而有些一筹莫展的他立即换了副表情,他强忍着跳起来的冲动又确认了一次,“真的?”
“真的。”王澈再次点了点头。
“太好了。”谢启这次可不控制了,他扑上去一把抱住了王澈。
而后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什么,松开王澈问他,“你也中了吗?”
王澈则含蓄的点了点头,颇有些波澜不惊。
“那可真是太好了!”说完又要重新抱住王澈。
王澈有些吃不消他这般热情,有些尴尬的往后退了一步,然后才道:“谢士子还是再到前头去看看,也沾沾这金榜的喜气。”
--
这不仅是对举子们这些年勤学苦读的考验,更是对他们精力体力乃至意志力的考验。
而这场进士试之后,又有几人能够“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作者有话说:
这卷的剧情这就展开了哈!
第38章 .春风意 [V]
「叁」
这三日来,李郴一直在研究近些年来高中的进士都来自哪个州府,是哪位座主的门生,经过吏部关试之后如何走的仕途。
很快,他便梳理出了两条脉络。
一条是京师长安几大势力在每年科举中起到的角色作用,另一条是地方州府与京中势力在科举考试角逐后产生的矛盾和达成的共同利益。
科举考试,无论对于簪缨世族或者寒门来讲,都是走上政治舞台的最好的途径。
那些世家大族,政治权贵,可以通过座主和门生的关系,来巩固自己世世代代的权利。
而寒门庶子们,寒窗苦读数载,想要从此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确实难上加难。
即便一举中第,在官场倾轧中,也会很快忘记当初在底层时的理想抱负,转而投入到某一朋党的“怀抱”,为自己寻找遮阴挡雨的大树。如今的礼部侍郎周子睿就是其中的典型。
官场政治之事,生在帝王家的李郴很早就懂。要改变这根深蒂固的弊端,非一朝一夕所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过,科举是选拔国之栋梁的最重要通道,而人才又是立国之本,如今他监国理政,就必然得让这场科举考试趋近公平。
虽然这会动了某些人的利益,甚至惹火烧身,可他如今正置身火场之中,早一些烧到与晚一些烧到又有什么关系。
更何况,选妃一事足以说明,就算他不主动出击,也有人想把他永远孤立在孤岛之中。
看完历年科举的资料,又逐一对照了今年六百六十九个举子的州府出处。加上一早已经让谭峰和凌恒悄然去查探今年行卷的情况,对于如何干预今年的进士科,李郴已心中有数。
进士科考试结束后,李郴派人“请”来了礼部侍郎,也是这次科考的知贡举周子睿。当然,连同周子睿一起来到兴庆宫兴庆殿的还有这次考试的所有试卷。
……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长安城的春天,随着这一场进士试的结束而到来。
正二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放榜的日子。
礼部贡院东面有道一丈多高的矮墙,这便是张榜之处。
此时,黄纸淡墨书写的“金榜”刚刚张贴在墙篱之内,来看榜的举子们就已经将此处围得水泄不通。
这些人中,有很多通宵达旦候在这里,望眼欲穿。
金榜只有一张,进士试者就有六百六十九人,再加上这些人的仆从,所以看榜便成为看谁能挤得进人墙的体力活。
当然,礼部也会在放榜的同时命人将进士及第者的名字高声唱喝出来。
“新科状元:常玉达。”礼部官吏高声唱道。
第一个宣布的自然是状元郎,而后是榜眼等,是按照取进士及第者的先后顺序宣布的。
“谢启、王澈、魏若瑾、刘子行、章秋平……”
就在官吏宣榜的时候,底下等待放榜众人也是几多欢乐几多愁。更有因为高中或落榜而放声大哭者。
“表哥,你高中了。”等候放榜的人中,蒋宁黛就因为听到王澈的名字喜极而泣。
只不过她那一行清泪很快被护在她身侧的王澈用手指轻轻拭干了。
“我答应过你,此生都不会让你再落泪。”
蒋宁黛也掏出帕子拭泪,“我这不是为你高兴吗?”
其实蒋宁黛主要是忆起了这些年他的不易。
“半月后还有吏部关试,我会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往前走。”说完,王澈便护着蒋宁黛离开人群拥挤的贡院东侧。
有人往外走,还有人往里挤。
此刻,谢启似乎还不知道自己高中榜眼。
“已经放榜了,迟了迟了。”他碎碎念着,用单薄的身躯往前头挤着。
蒋宁黛记得这个人,进士试那日,他来迟了,所以印象特别深。甚至还记得,这个人叫谢启。
蒋宁黛眼睛一亮,对于此时既看不到榜也没听到宣榜的谢启道:“你高中了榜眼呢!”
听到蒋宁黛的话,谢启一愣,然后扭头往后瞧了瞧。
确认身后没人,他才看向蒋宁黛和王澈,有些发懵的问道:“是在与我说话吗?”
王澈颔首道:“如你的名字是谢启无误,当真是高中了。”
刚刚还因为挤不进去而有些一筹莫展的他立即换了副表情,他强忍着跳起来的冲动又确认了一次,“真的?”
“真的。”王澈再次点了点头。
“太好了。”谢启这次可不控制了,他扑上去一把抱住了王澈。
而后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什么,松开王澈问他,“你也中了吗?”
王澈则含蓄的点了点头,颇有些波澜不惊。
“那可真是太好了!”说完又要重新抱住王澈。
王澈有些吃不消他这般热情,有些尴尬的往后退了一步,然后才道:“谢士子还是再到前头去看看,也沾沾这金榜的喜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