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页
况且一个村的人,这点人情味总还是有。因此,对于村长的提议,大家也没什么意见。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就这么定了。不过现在这种天,要临时做两副棺材不容易,看看哪家有的,能不能先拿出来用用,过后等天气好了做个新的还回去。”
这下大家都不出声的。家里有备棺材的,多半都是替家里老人备的。
这也是这边的习俗。就算家里子女不想,老人们也会为自己准备好。
既然是为自己准备,自然是花了不少时间准备好木材,东西也是请有手艺的木匠师傅精心做的。百年大事,通常没人愿意将这个借出去。
见没人出声,朱孝武低头吸了两口烟,并没有再多说。大家怎么想的,他心里很清楚。这种事是不好强迫的,就算他是村长也不行。
“行吧,既然没人愿意,那,老木啊,这两天只能辛苦你,替七老太赶副棺材出来吧。”
老木是村里的木匠,原名巫培述,祖传木匠。大家嫌他名字麻烦,年轻时叫他小木,现在成了老木,跟他入了木匠行当的儿子则顺理成章继承了小木的称号。
之前听到这事,老木一直躲着不吭声,结果还是被点到名,脸上露出点不乐意:“这大冷天,木头冻得硬邦邦的,墨都化不开,怎么做啊?”
说实话,他家手艺不差,经常去镇上甚至市里包活计,家里比村里其他人要富裕些。除了大院,应该排得上村里前三。因此对这个苦差事,并不怎么甘愿。
朱孝武点点头道:“这些大家明白。可是没人愿意借寿材出来,就只能临时赶做。总不能让人什么也没有就直接下葬。这样,你算算,材料加工钱你要多少,只要不过分,大家就认。”
大概也知道这事是推不掉的,老木低头想了一会道:“都是一个村的,论理我也该尽一份心意。这样,我也不要钱,一千五百斤大米,一大一小两副我都包了。”
他家里今年上半年水稻减产,下半年的水稻绝收,剩下的红薯都还在地里,也不知道会不会被雪冻坏。按如今这趋势,他觉得还是在家多存点粮好。
一千五百斤大米看着多,但五十户人家一摊,一家才三十斤,一点也不多。
所以哪怕有人从中看出什么,心里不乐意,但大多数人都同意了,也只得不甘不愿地从家中存粮中分出来一点。
“还有个事。”等这件事定下来,老木又开口了,“现在这天不能在院子里做活,村里得给我找个大点的房子,还要准备些柴禾烧个火盆才行。不然身上冷,手脚做不开,这活也做不好。”
这话也没错。朱孝武想了想,最后看看会议室,一锤定音:“那就在这里做。每家再出三斤柴禾,应该够了吧?”
老木没再推搪,一口应下。两副棺材两三天肯定能完工。这种时候不可能要求多精致,大致差不离就成,所以速度很快。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接下来,说说地里的事。”朱孝武朝巫庆峰这边看了一眼,接着道:“第二季水稻绝收,大家情况都一样。现在地里基本上种的都是红薯土豆。本来还以为要晴一段时间,所以大家也就没急着收。
谁也没想到会突然下这么大雪。要是这雪就这一两天,大概也没事。
就怕象上个月那场雨一样,真下个八九天,就算埋地里,这红薯也会被冻坏。所以我看,大家是不是受点苦,将地里的粮食给抢出来?”
这时,大家都知道朱孝武开始为什么要看巫庆峰他们了。
因为只有他们家的粮食都已经收了,温棚里还种着菜,但外面的地里正在沤肥,什么也没种。如今看来,他们家倒是最安稳无忧的。
虽说因为巫庆峰早就提醒过大家,他们家也是种得早收得早,可还是有人忍不住心里会埋怨。
这种气候他早就知道吧?要是他当初把话说得更明白一点,人家怎么会不信?现在也不会落到这种局面。这算是迁怒了。
不过这话是没人敢说出来,就算说出来巫庆峰也不在意。
话他已经说了,信不信是人家的事,所以现在就算地里绝收也跟他没关系。
而明理一点的,都不会这么想。反而会感激巫庆峰。毕竟要不是他,这一季铁定又是绝收。现在虽然艰辛一点,好歹还能有点收获。
“我看是。这才下一天,雪还没那么厚,也还没结冰,挖起来容易点。真等再下个两三天,雪更厚,更难挖了。”
“没错,农村人还有不能吃苦的?总比绝收要强。”
“能收一点是一点,谁知道以后是什么年景?”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但绝大多数都同意的村长的提议。
“那行,就这么定了。趁着天还早,大家赶紧回去准备。多备点驱寒的,家里也别舍不得烧柴。好歹等粮食入了仓,大家今年才能过个安稳年。”
大家嘴上纷纷应着,眼睛却不时看向炼瑶。
林宝看出这些人心里的打算,心里不乐意了。这是惯的还是怎么着?平时有好事没见想着大院,这会又打起小师姑的主意了?
第187章
炼丹
这些人的眼光炼瑶哪能看不出啊?不是她要故做善良,而是在人命面前,许多事都不值得计较。粮食是大事,她也不希望看到大家绝望的样子。
--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就这么定了。不过现在这种天,要临时做两副棺材不容易,看看哪家有的,能不能先拿出来用用,过后等天气好了做个新的还回去。”
这下大家都不出声的。家里有备棺材的,多半都是替家里老人备的。
这也是这边的习俗。就算家里子女不想,老人们也会为自己准备好。
既然是为自己准备,自然是花了不少时间准备好木材,东西也是请有手艺的木匠师傅精心做的。百年大事,通常没人愿意将这个借出去。
见没人出声,朱孝武低头吸了两口烟,并没有再多说。大家怎么想的,他心里很清楚。这种事是不好强迫的,就算他是村长也不行。
“行吧,既然没人愿意,那,老木啊,这两天只能辛苦你,替七老太赶副棺材出来吧。”
老木是村里的木匠,原名巫培述,祖传木匠。大家嫌他名字麻烦,年轻时叫他小木,现在成了老木,跟他入了木匠行当的儿子则顺理成章继承了小木的称号。
之前听到这事,老木一直躲着不吭声,结果还是被点到名,脸上露出点不乐意:“这大冷天,木头冻得硬邦邦的,墨都化不开,怎么做啊?”
说实话,他家手艺不差,经常去镇上甚至市里包活计,家里比村里其他人要富裕些。除了大院,应该排得上村里前三。因此对这个苦差事,并不怎么甘愿。
朱孝武点点头道:“这些大家明白。可是没人愿意借寿材出来,就只能临时赶做。总不能让人什么也没有就直接下葬。这样,你算算,材料加工钱你要多少,只要不过分,大家就认。”
大概也知道这事是推不掉的,老木低头想了一会道:“都是一个村的,论理我也该尽一份心意。这样,我也不要钱,一千五百斤大米,一大一小两副我都包了。”
他家里今年上半年水稻减产,下半年的水稻绝收,剩下的红薯都还在地里,也不知道会不会被雪冻坏。按如今这趋势,他觉得还是在家多存点粮好。
一千五百斤大米看着多,但五十户人家一摊,一家才三十斤,一点也不多。
所以哪怕有人从中看出什么,心里不乐意,但大多数人都同意了,也只得不甘不愿地从家中存粮中分出来一点。
“还有个事。”等这件事定下来,老木又开口了,“现在这天不能在院子里做活,村里得给我找个大点的房子,还要准备些柴禾烧个火盆才行。不然身上冷,手脚做不开,这活也做不好。”
这话也没错。朱孝武想了想,最后看看会议室,一锤定音:“那就在这里做。每家再出三斤柴禾,应该够了吧?”
老木没再推搪,一口应下。两副棺材两三天肯定能完工。这种时候不可能要求多精致,大致差不离就成,所以速度很快。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接下来,说说地里的事。”朱孝武朝巫庆峰这边看了一眼,接着道:“第二季水稻绝收,大家情况都一样。现在地里基本上种的都是红薯土豆。本来还以为要晴一段时间,所以大家也就没急着收。
谁也没想到会突然下这么大雪。要是这雪就这一两天,大概也没事。
就怕象上个月那场雨一样,真下个八九天,就算埋地里,这红薯也会被冻坏。所以我看,大家是不是受点苦,将地里的粮食给抢出来?”
这时,大家都知道朱孝武开始为什么要看巫庆峰他们了。
因为只有他们家的粮食都已经收了,温棚里还种着菜,但外面的地里正在沤肥,什么也没种。如今看来,他们家倒是最安稳无忧的。
虽说因为巫庆峰早就提醒过大家,他们家也是种得早收得早,可还是有人忍不住心里会埋怨。
这种气候他早就知道吧?要是他当初把话说得更明白一点,人家怎么会不信?现在也不会落到这种局面。这算是迁怒了。
不过这话是没人敢说出来,就算说出来巫庆峰也不在意。
话他已经说了,信不信是人家的事,所以现在就算地里绝收也跟他没关系。
而明理一点的,都不会这么想。反而会感激巫庆峰。毕竟要不是他,这一季铁定又是绝收。现在虽然艰辛一点,好歹还能有点收获。
“我看是。这才下一天,雪还没那么厚,也还没结冰,挖起来容易点。真等再下个两三天,雪更厚,更难挖了。”
“没错,农村人还有不能吃苦的?总比绝收要强。”
“能收一点是一点,谁知道以后是什么年景?”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但绝大多数都同意的村长的提议。
“那行,就这么定了。趁着天还早,大家赶紧回去准备。多备点驱寒的,家里也别舍不得烧柴。好歹等粮食入了仓,大家今年才能过个安稳年。”
大家嘴上纷纷应着,眼睛却不时看向炼瑶。
林宝看出这些人心里的打算,心里不乐意了。这是惯的还是怎么着?平时有好事没见想着大院,这会又打起小师姑的主意了?
第187章
炼丹
这些人的眼光炼瑶哪能看不出啊?不是她要故做善良,而是在人命面前,许多事都不值得计较。粮食是大事,她也不希望看到大家绝望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