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页
小芳瞧着打不起来,拍拍方剑平的脑袋。
方剑平也快力竭,就把她放下来。。
随后两人就听到张老二吼:“老九,去把张仁义叫过来。她不说,我问张仁义!”
张老九也觉得没啥看头,立马去找人。又怕张仁义心虚不敢来,叫上将将得到消息过来的四哥。
“我说吧。”
苍老的声音从小芳身后传来。
小芳下意识回头看去,一个小老太太,得有七十了,也拄着拐杖。不过她的拐杖不是用来打人。小芳看到拐杖所经过的地方有很深的凹槽,估计她身子骨不好,立马拉着方剑平后退,别碰着她。
来贵家的注意到方剑平疑惑,小声说:“张仁义的娘。”
她住在村子里头,村头的年轻人和小孩认不清,上了年纪的人都认识她。围观的这些中年人老年人就让开一条路。
张支书立马让张小叶去搬个板凳,这边离她家最近。
他严肃的时候谁都怕,包括被高氏惯的不行的张小叶。
一眨眼的工夫,张仁义的娘就坐在椅子上。
小芳越发确定她身体不好,扯一下方剑平,小声问:“不会气死吧?”
方剑平心底不安,搂住她轻轻拍拍她的肩头:“别担心。她这辈人什么没经历过。”
儿子偷人恐怕真没经历过。
小芳很想说,但怕一语成谶,到嘴边又咽回去。
张仁义的娘叹气道:“广进,不怪你不知道。我给仁义找对象的时候你还没退伍。他结婚那年你回来的,对吧?”
这事张支书记得很清楚。
当时村里人觉得他退伍军人有面子,哪家娶媳妇嫁闺女都请他,以至于回来一年他胖了一圈。
“你是说之前他俩就认识?”
张仁义的娘微微点头,看向老六的媳妇,“那时候跟现在不一样,还准拿家里的东西去城里卖。他俩卖菜的时候认识的。”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二十多年了,他们居然都不知道。
张仁义的娘接着说:“我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仁义回来说,有个姑娘不错想让我找人说说。结婚这么大的事哪能由着孩子。我就说,先找人打听打听她家情况,不能——”看到高氏,没敢往下说,只是给张支书使个眼色。
张支书道:“摊上我娘这样的,这辈子可——”
“张广进!”高氏大声吼。
张支书转而道:“大嫂子,后面的事你不说我也知道。”
老六的丈母娘确实厉害,家里也穷的叮当响,指望嫁闺女发一笔。张仁义的娘当然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所以就没同意。
后来怎么嫁给老六了呢。
建国后土地分到自己手里,张支书这个见多识广的又回来了,带着堂兄弟们踏实干两年,账还清了,也存了一点娶媳妇的钱。
这时张老六的这个媳妇因为没人敢娶,耽搁的年龄大了,他丈母娘不敢再要那么多礼钱,媒人一介绍这事就成了。
张仁义的娘怕他丈母娘,老六的娘不怕。小芳的二奶奶跟她奶奶当了几十年妯娌,虽然干不过她,但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付亲家绰绰有余。
不过这样说就扯远了。
张仁义的娘一看高氏,围观的人也都明白,人家不想贪个嚣张跋扈的亲家。
这点大伙儿也都能理解。
但不能理解张老六的媳妇。
有人就问:“你既然心里还有仁义,干嘛嫁给老六?”
谢兰不禁骂:“不嫁给老六,哪能跟张仁义那孙子搭上线?”
老五扯她一把,人家老娘还在这儿呢。
“当娘的没教好,还不许我骂?”谢兰看向张仁义的娘。
老太太低下头,没脸看她。
张支书心底突然冒出个大胆的想法,“你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转向她。
仔细想想她过来的时候虽然住着拐杖,可神色不慌不忙,好像还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小芳惊得睁大眼睛。
方剑平捂住她的嘴巴,冲她轻轻摇头,小声说:“这时候你就别发表意见了。”
一枝花不敢置信地问她婆婆,“你早就知道?啥时候知道的?为啥瞒着我?”
他娘道:“仁义都改了,还说这些——”
“改个屁!”一枝花忍不住吼,“我娘前段时间生病,我回娘家照顾两天,她还跟这个女人钻玉米地,被人看个正着。不然你以为我咋知道?”
此言一出,众人又齐刷刷转向一枝花,接着转向老六的媳妇,真人不可貌相啊。
然而不包括方剑平和小芳,两人正祈祷她别被怒火冲昏了头把他俩供出来。否则六叔非得劈了他俩。
“钻玉米地?”
有人惊呼一声。
小芳和方剑平的心落回到肚子里,踮起脚朝说话的人看去。
那人拧眉细想:“一枝花,你哪天回的娘家?”
“秋收前有一天晚上下一场大雨,我是那天上午回来的,他们是头一天的事。”
那场大雨很大,庄稼人很多都没睡着,担心把豆子倒了收成全无。
“你这样说我想起来了。我当时在红薯地里掐红薯叶子,回来正好碰到仁义拽一把红薯藤,说拿回去喂羊。”
一枝花忙说:“对。我第二天到家羊圈里还有点红薯梗。娘,你还有啥话说?”
--
方剑平也快力竭,就把她放下来。。
随后两人就听到张老二吼:“老九,去把张仁义叫过来。她不说,我问张仁义!”
张老九也觉得没啥看头,立马去找人。又怕张仁义心虚不敢来,叫上将将得到消息过来的四哥。
“我说吧。”
苍老的声音从小芳身后传来。
小芳下意识回头看去,一个小老太太,得有七十了,也拄着拐杖。不过她的拐杖不是用来打人。小芳看到拐杖所经过的地方有很深的凹槽,估计她身子骨不好,立马拉着方剑平后退,别碰着她。
来贵家的注意到方剑平疑惑,小声说:“张仁义的娘。”
她住在村子里头,村头的年轻人和小孩认不清,上了年纪的人都认识她。围观的这些中年人老年人就让开一条路。
张支书立马让张小叶去搬个板凳,这边离她家最近。
他严肃的时候谁都怕,包括被高氏惯的不行的张小叶。
一眨眼的工夫,张仁义的娘就坐在椅子上。
小芳越发确定她身体不好,扯一下方剑平,小声问:“不会气死吧?”
方剑平心底不安,搂住她轻轻拍拍她的肩头:“别担心。她这辈人什么没经历过。”
儿子偷人恐怕真没经历过。
小芳很想说,但怕一语成谶,到嘴边又咽回去。
张仁义的娘叹气道:“广进,不怪你不知道。我给仁义找对象的时候你还没退伍。他结婚那年你回来的,对吧?”
这事张支书记得很清楚。
当时村里人觉得他退伍军人有面子,哪家娶媳妇嫁闺女都请他,以至于回来一年他胖了一圈。
“你是说之前他俩就认识?”
张仁义的娘微微点头,看向老六的媳妇,“那时候跟现在不一样,还准拿家里的东西去城里卖。他俩卖菜的时候认识的。”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二十多年了,他们居然都不知道。
张仁义的娘接着说:“我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仁义回来说,有个姑娘不错想让我找人说说。结婚这么大的事哪能由着孩子。我就说,先找人打听打听她家情况,不能——”看到高氏,没敢往下说,只是给张支书使个眼色。
张支书道:“摊上我娘这样的,这辈子可——”
“张广进!”高氏大声吼。
张支书转而道:“大嫂子,后面的事你不说我也知道。”
老六的丈母娘确实厉害,家里也穷的叮当响,指望嫁闺女发一笔。张仁义的娘当然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所以就没同意。
后来怎么嫁给老六了呢。
建国后土地分到自己手里,张支书这个见多识广的又回来了,带着堂兄弟们踏实干两年,账还清了,也存了一点娶媳妇的钱。
这时张老六的这个媳妇因为没人敢娶,耽搁的年龄大了,他丈母娘不敢再要那么多礼钱,媒人一介绍这事就成了。
张仁义的娘怕他丈母娘,老六的娘不怕。小芳的二奶奶跟她奶奶当了几十年妯娌,虽然干不过她,但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付亲家绰绰有余。
不过这样说就扯远了。
张仁义的娘一看高氏,围观的人也都明白,人家不想贪个嚣张跋扈的亲家。
这点大伙儿也都能理解。
但不能理解张老六的媳妇。
有人就问:“你既然心里还有仁义,干嘛嫁给老六?”
谢兰不禁骂:“不嫁给老六,哪能跟张仁义那孙子搭上线?”
老五扯她一把,人家老娘还在这儿呢。
“当娘的没教好,还不许我骂?”谢兰看向张仁义的娘。
老太太低下头,没脸看她。
张支书心底突然冒出个大胆的想法,“你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转向她。
仔细想想她过来的时候虽然住着拐杖,可神色不慌不忙,好像还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小芳惊得睁大眼睛。
方剑平捂住她的嘴巴,冲她轻轻摇头,小声说:“这时候你就别发表意见了。”
一枝花不敢置信地问她婆婆,“你早就知道?啥时候知道的?为啥瞒着我?”
他娘道:“仁义都改了,还说这些——”
“改个屁!”一枝花忍不住吼,“我娘前段时间生病,我回娘家照顾两天,她还跟这个女人钻玉米地,被人看个正着。不然你以为我咋知道?”
此言一出,众人又齐刷刷转向一枝花,接着转向老六的媳妇,真人不可貌相啊。
然而不包括方剑平和小芳,两人正祈祷她别被怒火冲昏了头把他俩供出来。否则六叔非得劈了他俩。
“钻玉米地?”
有人惊呼一声。
小芳和方剑平的心落回到肚子里,踮起脚朝说话的人看去。
那人拧眉细想:“一枝花,你哪天回的娘家?”
“秋收前有一天晚上下一场大雨,我是那天上午回来的,他们是头一天的事。”
那场大雨很大,庄稼人很多都没睡着,担心把豆子倒了收成全无。
“你这样说我想起来了。我当时在红薯地里掐红薯叶子,回来正好碰到仁义拽一把红薯藤,说拿回去喂羊。”
一枝花忙说:“对。我第二天到家羊圈里还有点红薯梗。娘,你还有啥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