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页
第283章 莫说伤我,连唾沫星子……
延禧宫。
尚未靠近宫门口, 杭絮便听见里面激烈的争吵声,一个是太后,另一个则是个陌生的声音。
待再近些, 容琤也听见了, 他道, “是丽太傅。”
“丽太傅……”杭絮想起来陆太医说过的话——这位是丽夫人的父亲,“他不是早就赋闲在家, 许久不问政事?”
“李太师也是如此, 前日的端午宴却仍出席了。”
容琤说完这话,殿内的争吵声更大了些, 他眉头微敛, 牵着杭絮,大步朝延禧宫内走去,守在门口的侍卫看见两人,略微犹豫了下,最终还是没有拦。
进入宫门,争吵声跟两人只隔着一层屋门,清晰无比。
“老臣绝无冒犯太后之意,只是群臣已跪了近三日, 若是再让他们跪下去, 或会出人命。”
“出了人命又如何, 那是他们咎由自取。”太后冷笑,“难不成是哀家让他们跪的?”
“此事虽非太后所为, 但确实是因太后所起,李太师年事已高,太后不顾及他会出意外,也要顾及自己的名誉。”
老人的声音嘶哑却沉稳, 就算隔了一层门板,也清晰得像在耳边响起,他条缕清晰地分析,“李太师乃三朝元老,门生遍地,不乏位高之人,像是汤丞相、齐翰人脉也广,不可小觑,先前之所以不行动,不过是畏惧陛下亲笔的圣旨。”
“此事一出,太后再不服软,他们便有了充分的理由,抛下太后,自理朝政。”
老人叹一口气,说了最后一句话,“毕竟,三公本就为辅政之职,有权在陛下出事时代理朝政。”
“说来说去,丽太傅的意思跟那些人也差不多。”太后的声音略有些疲惫,“为何非要立一个容改,他的能力,我不相信太傅不清楚。”
“老臣并非心属容改,大皇子才学不算出众,于朝事无益,但确立继位之人,于安抚官员却是大益。”
“好了,丽太傅,你说的哀家都明白了。”太后赶客,“早些回去罢,哀家便不留你用饭。”
“老臣此番话,全为太后着想,没有半分二心,望太后慎重考虑。”
没有回话。
老人又叹了一口气,“老臣言尽于此。”
沉重的脚步声响起来,走近屋门,“吱呀”一声,门被推开,一个高瘦的老人走了出来。
老人未着官服,只是一身很朴素的衣袍,雪白的头发束了端正的髻,脸上皱纹和暗斑遍布,满是衰老的痕迹。
他拒绝了宫人的搀扶,自己一步步下了台阶,来到院中,走了一段距离,来到距杭絮和容琤只有一丈之遥的地方时,才注意到两人。
“两位是……?”
老人眯了眯眼,只辨得清那不寻常的衣衫。
容琤低首,“见过丽太傅,在下容琤。”
杭絮也道:“我是他的夫人。”
“哦哦……”老人显然认得容琤,“原来是瑄王和瑄王妃。”
“两位大婚的时候,我还想着去祝贺,只是恰好感染风寒,卧了半月的床。”
他虽高瘦,但毕竟已老,日渐皱缩,不似容琤颀长,只得仰头看人,笑道:“好一对璧人。”
他的眼皮已然下垂,遮住了大半眼白,但露出的眼珠仍是清澈的,专注地望着两人,杭絮仿佛能在里面看见自己的倒影。
杭絮好奇问道:“丽太傅看得清我们?”
老人摇头,“老臣虽看不清,但能想得出来。”
“瑄王嘛,大约就是陛下年轻时的样子,不过听声音,应当减些威严,加上三分冷淡;
至于瑄王妃,则一半像杭将军,一半像薛家的姑娘,一半英气,一半清婉,。”
“这么想来,岂不是一对璧人?”
他笑呵呵说完,道:“日光都快照到脸,老臣要走啦。”
“我那老妻担心我,非要跟着一起来,如今正在皇宫外等着呢,若去晚了,还要被骂一场,不便多留。”
他朝两人拱了拱手,又笑一笑,离开了。
-
杭絮望着老人离去的背影,垂在袖中的手不自觉握住了那一枚玉蝉。
她想从那张苍老的脸,那个缓慢却挺直的背影中看出一点与丽阑因的相似之处,却丁点也看不出来,或许丽阑因更肖其母些,那个丽太傅口中会,埋怨人的老妻。
她摇头,把这些凌乱的思绪压下来,侧头看向屋门,却见太后不知何时站在那里,细长的眼垂着,不知看了多久。
“你什么时候来的?”妇人道。
“我们来时,母后还在跟丽太傅争论。”
“听见了也好,我便不用再跟你们复述一遍。”
“琤儿,絮儿,你们觉得,丽太傅所言如何?”
“我不想欺瞒母后。”容琤道:“丽太傅言之有理。”
“絮儿,你呢?”
杭絮道:“我不知道那几位大臣座下门生有多少,不过若丽太傅没有说谎,那么放任他们跪下去,对太后确实不利。”
太后没说话,挥挥手,三人进了屋内坐下来,她这才道:“不是哀家不想立,只是这几位皇子,哪里有半点配得上储君的位置?”
“若是那容改才学兼备,就算有些心机,也不是立不得,可是他那礼部郎中当了几年,哪里做出过半点政绩?”
她看向容琤,眼神无奈,“唯有琤儿你,样样都好,却不是皇子,那李太师愿意捧一个庸人,也不愿意给你机会。”
--
延禧宫。
尚未靠近宫门口, 杭絮便听见里面激烈的争吵声,一个是太后,另一个则是个陌生的声音。
待再近些, 容琤也听见了, 他道, “是丽太傅。”
“丽太傅……”杭絮想起来陆太医说过的话——这位是丽夫人的父亲,“他不是早就赋闲在家, 许久不问政事?”
“李太师也是如此, 前日的端午宴却仍出席了。”
容琤说完这话,殿内的争吵声更大了些, 他眉头微敛, 牵着杭絮,大步朝延禧宫内走去,守在门口的侍卫看见两人,略微犹豫了下,最终还是没有拦。
进入宫门,争吵声跟两人只隔着一层屋门,清晰无比。
“老臣绝无冒犯太后之意,只是群臣已跪了近三日, 若是再让他们跪下去, 或会出人命。”
“出了人命又如何, 那是他们咎由自取。”太后冷笑,“难不成是哀家让他们跪的?”
“此事虽非太后所为, 但确实是因太后所起,李太师年事已高,太后不顾及他会出意外,也要顾及自己的名誉。”
老人的声音嘶哑却沉稳, 就算隔了一层门板,也清晰得像在耳边响起,他条缕清晰地分析,“李太师乃三朝元老,门生遍地,不乏位高之人,像是汤丞相、齐翰人脉也广,不可小觑,先前之所以不行动,不过是畏惧陛下亲笔的圣旨。”
“此事一出,太后再不服软,他们便有了充分的理由,抛下太后,自理朝政。”
老人叹一口气,说了最后一句话,“毕竟,三公本就为辅政之职,有权在陛下出事时代理朝政。”
“说来说去,丽太傅的意思跟那些人也差不多。”太后的声音略有些疲惫,“为何非要立一个容改,他的能力,我不相信太傅不清楚。”
“老臣并非心属容改,大皇子才学不算出众,于朝事无益,但确立继位之人,于安抚官员却是大益。”
“好了,丽太傅,你说的哀家都明白了。”太后赶客,“早些回去罢,哀家便不留你用饭。”
“老臣此番话,全为太后着想,没有半分二心,望太后慎重考虑。”
没有回话。
老人又叹了一口气,“老臣言尽于此。”
沉重的脚步声响起来,走近屋门,“吱呀”一声,门被推开,一个高瘦的老人走了出来。
老人未着官服,只是一身很朴素的衣袍,雪白的头发束了端正的髻,脸上皱纹和暗斑遍布,满是衰老的痕迹。
他拒绝了宫人的搀扶,自己一步步下了台阶,来到院中,走了一段距离,来到距杭絮和容琤只有一丈之遥的地方时,才注意到两人。
“两位是……?”
老人眯了眯眼,只辨得清那不寻常的衣衫。
容琤低首,“见过丽太傅,在下容琤。”
杭絮也道:“我是他的夫人。”
“哦哦……”老人显然认得容琤,“原来是瑄王和瑄王妃。”
“两位大婚的时候,我还想着去祝贺,只是恰好感染风寒,卧了半月的床。”
他虽高瘦,但毕竟已老,日渐皱缩,不似容琤颀长,只得仰头看人,笑道:“好一对璧人。”
他的眼皮已然下垂,遮住了大半眼白,但露出的眼珠仍是清澈的,专注地望着两人,杭絮仿佛能在里面看见自己的倒影。
杭絮好奇问道:“丽太傅看得清我们?”
老人摇头,“老臣虽看不清,但能想得出来。”
“瑄王嘛,大约就是陛下年轻时的样子,不过听声音,应当减些威严,加上三分冷淡;
至于瑄王妃,则一半像杭将军,一半像薛家的姑娘,一半英气,一半清婉,。”
“这么想来,岂不是一对璧人?”
他笑呵呵说完,道:“日光都快照到脸,老臣要走啦。”
“我那老妻担心我,非要跟着一起来,如今正在皇宫外等着呢,若去晚了,还要被骂一场,不便多留。”
他朝两人拱了拱手,又笑一笑,离开了。
-
杭絮望着老人离去的背影,垂在袖中的手不自觉握住了那一枚玉蝉。
她想从那张苍老的脸,那个缓慢却挺直的背影中看出一点与丽阑因的相似之处,却丁点也看不出来,或许丽阑因更肖其母些,那个丽太傅口中会,埋怨人的老妻。
她摇头,把这些凌乱的思绪压下来,侧头看向屋门,却见太后不知何时站在那里,细长的眼垂着,不知看了多久。
“你什么时候来的?”妇人道。
“我们来时,母后还在跟丽太傅争论。”
“听见了也好,我便不用再跟你们复述一遍。”
“琤儿,絮儿,你们觉得,丽太傅所言如何?”
“我不想欺瞒母后。”容琤道:“丽太傅言之有理。”
“絮儿,你呢?”
杭絮道:“我不知道那几位大臣座下门生有多少,不过若丽太傅没有说谎,那么放任他们跪下去,对太后确实不利。”
太后没说话,挥挥手,三人进了屋内坐下来,她这才道:“不是哀家不想立,只是这几位皇子,哪里有半点配得上储君的位置?”
“若是那容改才学兼备,就算有些心机,也不是立不得,可是他那礼部郎中当了几年,哪里做出过半点政绩?”
她看向容琤,眼神无奈,“唯有琤儿你,样样都好,却不是皇子,那李太师愿意捧一个庸人,也不愿意给你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