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八零之女配重生当学神

八零之女配重生当学神 第133节

    也难怪这种技术的研发,经费动辄就是上亿一年了——井熙叹口气,忽然觉得自己特别的穷。
    还好,dawn那边好消息频传,祝盟果然是一个十分靠谱的合作者,很快就帮实验室联系了可以做大型实验的场所,与此同时,虞英帆又开始研究密集光波复用技术,这个和光纤放大器放在一起,绝对是光纤传输的神器。
    相比之下,井熙两间实验室的论文数量,却忽然出现了短时间的停滞。
    光纤技术还稍微没有那么敏感,但是井熙想着拿到成套技术的专利,所以把论文都暂时压了下来。
    至于极紫外光的相关成果,因为这东西领先时代实在是太多年了,井熙短时间内都不准备发表出去。
    为此她还特地做了蒋芸和王聪的工作,好在两个人的敏感度也不低,尤其为了补偿,井熙还承诺了至少一篇顶级期刊的一作位置,两个人都表示很满意。
    老实说,虽然有所谓的专利权保护,一般的民用技术还好,但凡涉及到这种关键技术的,井熙并不太相信国外的节操。
    只可惜,明明屠龙宝刀就握在手里,偏偏被更简单的技术难住了,这种感觉,也真是够憋屈的。
    因为要过年了,又没有什么大项目,实验室里的气氛也比平时稍微松懈了点,蒋芸刚完成了紫外光源的实验,目前开始挑战深紫外光,但是技术难度瞬间高了几倍,进展十分缓慢。
    蒋芸叹口气,有些烦心的放下手上的事情,晃到隔壁,看见井熙正在和王聪一起攻克超短脉冲激光项目,不由好奇的凑上去,问进度怎么样。
    王聪也有些烦躁,郁闷的摇摇头:“脉冲的峰值功率总是达不到理想值。”
    井熙也吐了口气,抬头发现大家的心情都有些松散,干脆拍拍手:“大家把手边上的事情结束以后,今天就提前放假,大家好好回去过个年,明年再一鼓作气把成果做出来。”
    大家三三两两的应了,但是因为最近实验不顺,精神气并不怎么足。
    井熙也把最后一点收尾还有记录工作做好,整理好台面,准备离开了。
    她要去接自己的父母。
    井熙的父母见小女儿忙着工作,干脆大包小包过来看她了。
    可惜姐姐井媛最近也很忙,她这段时间是彻底杀疯了,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彻底奠定了状元肠在火腿肠产业里的统治地位,在厂里的威望也跟着水涨船高,姚厂长如今已经形同半隐退,常年在家里休养,说是再过一两年就可以正式退休了。
    去年dawm为了方便员工出行特地买了一台车,这次井熙的父母来,井熙也是叫司机开着车去接的,家里二老以前没出过远门,提着大包小包正不知所措,看见女儿出现,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京城格外宽敞的马路,只在书里见到过的场景,都叫两人十分新奇,连连发出惊呼。
    井熙笑:“正好这几天我带你们好好逛逛,无论是故宫还是□□,咱们都去看一圈。”
    井熙的母亲还担心影响女儿的工作:“没事儿,不用管我们,你工作重要。”
    “也不差这一天两天的,”井熙笑,“先带你们去我在这边买的四合院,那边房子足够多,你们肯定喜欢。”
    小小的四合院虽然依旧古香古色,但是内里已经被井熙改造得十分现代化了,甚至还装了一个小锅炉,既能给屋子升温,还有二十四小时的热水。
    井父井母哪里住过这么舒服的房子,东瞧西看,稀奇得不得了。
    井熙看着父母小孩儿一样的举动,莫名有些心酸:“爸妈,我和姐现在都能赚钱了,要不你们干脆提前退休,过来好好享享清福。”
    没想到刚才还喜欢得不得了的井母脸色瞬间变了:“说什么傻话呢,你爸和我都还年轻,好好的工作做着工资拿着,哪能随便说不干就不干呢。”
    她看向井熙,又笑:“不过要是你以后结婚生娃没人照顾了,我倒是可以过来帮你一把。”
    井父却在旁边泼冷水:“咱们闺女如今这么厉害,有几个男的配得上她?”
    “诺大的京城里,总找得出几个!”井母马上就和丈夫争了起来,这两人一唱一和,越说越热闹。”
    井熙无奈摇摇头,妈她可惹不起,还是让爸自己去应付吧。
    两边的实验室放假,她也算是忙里偷闲,得了几天难得的假,
    懒懒的躺在大床上,看着雕梁画栋的天花板,井熙的脑子里其实一刻都没有停下来。
    各种公式,模型,还有乱七八糟的设备在她的脑子里乱转,合着窗外飘落的雪花,热闹无比。
    井熙伸了个懒腰,终于从被窝里钻出来,明明外头大雪纷飞,热暖系统控制的室温却恰到好处,甚至还稍微有一点热。
    她穿着一套睡衣,耳朵里隐约听见隔壁父母的动静,不由脸上带起笑,飞快的换好衣服,又和二老一起给姐姐打了一个电话。
    姐姐那边听起来却忙得不行,简单和家里人说了几句话就急匆匆挂了。
    “大过年的怎么还这么忙。”井母小声嘀咕了一声,但脸上全是骄傲。
    两个女儿都有出息,就是她最大的骄傲了。
    听说女儿实验室里有几个不方便回家,独身留在这边的外地人,井父井母都热情的叫他们来家里一起过年,反正家里备足了年货,不愁吃的。
    井熙干脆打电话叫了一圈,没想到不但虞英帆邹诗飞乐意过来,就连李文远这种拖家带口的也积极响应,光电实验室那边的王聪方凯楠也都说要来凑热闹,蒋芸带着她的学生也回来。
    这一下,还真搞成大聚会了。
    “人越多越好,多了才有过年的年味!”井母倒是乐得很,拉着丈夫一起,要井熙的同事尝尝他们当地的特色年菜。
    到了下午三四点钟,人都差不多来齐了,两边都知道井熙还有一个实验室,但是正式碰面还是第一次,双方对对方实验室的项目都有些好奇,不过对研究员来说,实验大概就是最好的沟通语言,很快就聊得熟悉了起来。
    李文远和王聪凑到了一起,最开始他对王聪的学历还有些怵,但是说着说着兴致就高了起来,虽然话依然不算多,但比平时可活泛多了。
    蒋芸和邹诗飞莫名其妙看对了眼,一个说着白光led,一个聊着自己手里的深紫外光项目,也是各有收获。
    还有几个更年轻的,喝了点酒就兴奋起来,搂在一起傻乎乎的唱起了歌,蒋芸那个女学生坐在边上,看着几人的傻样哈哈大笑。
    “你同事一看都是特别好的人,”后来井母偷偷跟井熙说,“脾气好又有礼貌,叫人看着就觉得高兴。”
    井父井母的手艺也得到了大家一致的高度赞美,都说好久没有吃过这么香的饭菜了,就跟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说起回家,之前那几个闹得欢的小年轻忍不住情绪低落起来,无论是科研狗还是科研人,能好好享受寒暑假的机会都少之又少,这里所有人都体会过在实验室里跨年的酸爽滋味,倒是对回家过年的记忆,反而模糊了不少。
    就像现在,实验室里依然有人留守,真正有野心的实验室,灯光通宵无眠,本来就是最正常的操作。
    哪怕是来做客的众人,虽然说着安心过年不讨论项目了,可是说着说着,话题依然只能在这上头打转——想比家长里短,还是实验更有趣些。
    第117章 临门一脚
    聊着聊着, 灵感也就来了。
    第一个是蒋芸,说自己有了灵感,先回实验室去了, 然后就带着自己的学生先告辞了。
    王聪也坐不住了, 说自己想到一种新的实验设计, 也跟着离开了。
    虞英帆和邹诗飞没多久也走了, 都是因为惦记着实验室里的实验。
    李文远是最稳得住的,等到把家里人都送了回去, 才转头往实验室走。
    “你们这些同事可真够忙的。”井母感叹了一句,转头看女儿,却发现她正不好意思的朝着自己笑。
    “去吧去吧,你就跟你爸一样, 天生闲不住。”井母挥挥手,就看着女儿在一片烟花灿烂中,也回到了她的实验室里。
    “你说……咱们女儿还能嫁出去嘛?”回过头, 井母忧心忡忡的问自己的丈夫。
    “操心这么多, ”井父晃着腿,看着电视里的春晚小品呵呵直乐, “咱们也管不了这俩丫头了啊!”
    井母叹气:“也是, 你看大丫也是,这么大年龄了,连对象都不肯谈……”
    千里之外的江流县肉联厂里,外头同样是鞭炮喧嚣, 办公室里却依然还有不少人。
    因为订单实在是太多了,就算是大年三十生产线也不能停,除了加班工资发得丰厚些,井媛还特地买了丰富的过节慰问物资, 保证加班的工人们依然能过一个好年。
    至于她自己,反正父母和妹妹都远在京城,也根本没有过年的想法,年夜饭都是在厂里跟工人一起吃的,也挺热闹。
    等到晚上十点来钟,今年的事情才终于忙完,井媛推开门,准备踏着雪往家走,却惊讶的看见一个不该在这里的人正等在门外,一看见她,就露出殷勤的笑。
    “你到厂里有事?”井媛话一出口就意识到自己问了一个傻问题,又看了周围一眼:“你在外头等多久了?”
    张成栋憨憨的笑:“没等多久,我怕进去打搅你。”
    井媛一笑,问:“有什么事?”
    “这不是过年了嘛,知道你一个人,又没时间买什么,所以给你提点点心过来,免得夜里肚子饿。”
    井媛:“我爸妈去京城之前早就把点心盒子填得满满的,饿不着。”
    “那也是我的心意。”张成栋嘀嘀咕咕的小声说。
    “你说什么?”井媛没听清。
    “没,没什么,”张成栋支支吾吾的,“天晚了你一个人走不安全,我陪你一起吧。”
    “就在厂里有什么不安全的。”井媛好笑,也没拒绝他。
    今天的雪不小,两个人一路走了十来分钟,张成栋嘴贫,就这么说了十来分钟,几乎一刻都没停。
    等到井媛快到家了,他才突然回过神,不好意思的笑:“我话多,你是不是觉得烦了?”
    井媛摇头:“我今天说话太多,现在听听你说话,还挺好的。”
    “那,那就好。”张成栋傻呵呵的笑。
    把手里的点心硬是塞给井媛,又看着她上楼点亮了灯,张成栋才转身离开,井媛站在窗边上,看着这人离开的背影,嘴角忍不住微微弯了起来,又摇摇头,转身烧热水洗漱去了。
    过完年,井熙的父母只在京城多呆了三天,就惦记着厂里的工作,急急忙忙回去了。
    井熙把二老送上车,转身又开始没日没夜的泡在实验室里。
    事实证明,艰苦的努力,正确的方向,以及充足的经费,终究能得到回报。
    之前一个个项目都在卡壳,但是能到出成果的时候,又是一个个的开始井喷。
    最开始被攻克的是瞬态全息干涉计量,井熙把这种非接触的测量方法应用在对准系统上,极大的消除了系统误差。
    蒋芸那边深紫外光没有太多进展,但是紫外光源已经到了可以被成功应用的程度,对于目前百纳米级制程的精度要求,已经尽够了。
    井熙带着这些新成果,很认真的和钱教授谈了谈,大概一个小时以后,钱教授又带着她去找了院长。
    “光刻机……你真的决定要做这个?”院长迟疑道,“国家目前的经费有限,只能集中投入几个重大项目,光刻机的研发,已经被半放弃了。”
    光刻机肉眼可见就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项目,鉴于其复杂程度,还需要大量顶尖的高科技产业的支持,比如更好的光学镜头,更优秀的液压和控制系统。
    相比起更加紧迫的航空航天,或者是重型装备研究,看起来效益更慢,而且国内需求并不太迫切,还可以通过进口解决的芯片问题,自然被放在了后头。
    “我觉得这个项目我能做出来,”井熙胸有成竹的说,“我能自己解决一部分经费,但是也希望校方和国家的资金支持。”
    简单算算就知道,这绝对是一个研究时间超过十年,每年投入经费过亿的大项目,井熙一个人可负担不起。
    院长还在犹豫:“你……真的能做出新一代光刻机?”
    “肯定可以,”井熙点头,“我手里的技术积累已经够了,只是还需要一个对液压和控制系统比较有经验的实验室合作。”
    一台先进的光刻机需要多个行业的顶尖技术结合,才能去挑战芯片生产这个及其精微的领域。
    “合作倒是好办,钱教授就可以帮你联系,”院长说,“院里可以先帮你解决两百万的经费,要是你真能做出原型机来,就算是拉下我这张老脸,我也一定帮你在国家重点专项基金里,狠狠要一个位置过来。”
    国内放弃光刻机的研发,主要是因为花费太大暂时又看不到什么成果,但要是井熙真的做出了世界领先的原型机,重新排序也不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把引进国外光刻机的钱拿出一部分,也很不得了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