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页
谢宝扇被他逗笑了,她道,“那殿下一定要保重自己,我的身后事就交给你了。”
说笑两句,谢宝扇心头的郁气仿佛一扫而光,李善将谢宝扇送回临华殿,却并未立时就走,明日就要回京,他叫来谢宝扇身边伺候的人,事无巨细,各处都要亲自询问一遍,直到夜色渐深,方才回到住处安歇。
回程的路上,李善多半都待在谢宝扇的凤辇上,这自然是不合规矩,只是他这人素来桀骜不驯,视规矩于无物,那些随行的百官们纵使心里唾弃,也没人敢发出质疑声。
李善待在谢宝扇的辇车上,无非就是批折子,或是看书,偶尔也会和谢宝扇对弈,他棋艺不精,从来没有赢过谢宝扇的时候。
出京半月有余的銮驾终于回宫,刚刚抵京,工部送来喜讯,大邺朝的火铳研制出来了。
第165章 大邺自造的火铳是钱桑……
大邺自造的火铳是钱桑亲自送来的, 一共三把,火铳制造精良,通体渡银, 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其中有一把缀着五色宝石,单送给皇太后谢宝扇收藏。
随着火铳送来的还有配好的弹药,李善带着小皇帝李恪,在校场看人试射,这火铳经过数次改造,已极为安全可靠,据钱桑说, 火铳还在不断改进,不仅如此, 便是连红衣大炮,炮弹的研制, 也从未有过一丝松懈,火器局力求把最完美的东西呈现给朝廷。
朝廷在火器局撒下了无数银钱,初于初见成效, 所有人知道, 钱桑就要平步青云,这是件大功劳, 只要摄政王当政,钱桑的前途一片光明。
火铳已成功造出来了,接下来就会按照摄政王的计划组建火铳军,这仅仅只是第一步,钱桑献上火铳的第三日,朝廷派人前往广州, 准备重新修建港口。
北上云州的商贸团也在回京的路上,这些世代的大商人果真名不虚传,他们代替朝廷和鞑子国商议互市,商人们看重利益,又进退有度,他们比朝廷的官员更懂得如何和鞑子人谈生意,从去年年底,谈判就开始有了眉目,到二月初,各项细节都已敲定。
互市的地点就设在云州的边境小县城怀安,大邺朝的茶叶,盐巴,药材,布匹已陆续运往云州,而从鞑子国过来的皮草和煤炭也会流入大邺朝,互市的刚刚议定,还不等第一批商贸团回京,就有大批的各地商人前往云州打探消息,想要跟着分一杯羹。
说到互市,朝廷原本一心想引进鞑子国的肥马,可惜鞑子国不傻,定要大邺用铜铁来换,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自从李恪登基以来,摄政王牢牢把控着军政大权,如今连这些大商人也被他笼络住,六部在和他的角力当中,显然已落了下风。
这些日子,朝臣们为了广州修建港口又在争吵,这是常有的事,谢宝扇见怪不怪,如今摆在她眼前最紧要的是谢宝瓶的婚事。
谢宝瓶和三公子的婚期就定在五月初二,她已从念慈庵搬回京城,小严氏领着她进宫给谢宝扇请过安,严氏老了,她又不待见谢宝瓶,因此谢宝瓶的婚事都由小严氏在打点,谢宝瓶只在家里安心待嫁便是。
这日,谢宝扇正在看礼单,外面通禀说是李善来了,谢宝扇抬头,就见李善已进屋,他刚从城郊的炮厂回来,身上隐约还带了一丝硫磺的刺鼻味。
谢宝扇叫人给他上茶,她见他眉稍带着喜色,问道,“殿下这是遇到好事了。”
李善也不瞒他,说道,“火铳军的人已经选出来了,我去看过,还不错。”
谢宝扇亲手给他倒了一盏茶,笑道,“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
天气越来越热,李善一路打马回宫,早就渴了,他一口气喝干半盏茶水,说道,“等秋后,我打算试着放开海禁,派陈家的人以朝廷的名义出海去看看。”
谢宝扇惊讶的问道,“这么快?”
李善只嫌太慢,他冷哼一声,“沿海一带的走/私从来就没有停过,你粗略算算,这些富商们少给朝廷纳了多少税,本王不叫他们补税也就罢了,让他们给朝廷出点力怎么了?”
谢宝扇一笑,她道,“我倒不是说这个,放开海禁之事非同小可,到时朝廷上必定又是一番争论。”
李善不以为然,他道,“本王还能怕了他们?”
谢宝扇无奈的摇头,李善的势力日渐稳固,朝臣们也安静多了,她只望这几年能再平稳一些。
他二人说了几句朝政上的话,谢宝扇说道,“殿下,这几日,外面都在流传你的风言风语,你可曾听到?”
李善挑眉问道,“又是谁在胡说八道?”
谢宝扇默默不语,事关徐绮和,她不便开口,那李善觑了她一眼,对银环说道,“你来说。”
银环悄悄看着谢宝扇,她见谢宝扇不作声,迟疑片刻,说道,“听人说,殿下,殿下要和……”
银环也说不下去了,李善皱起眉头,很不满她吞吞吐吐的行为,谢宝扇接过银环的话,说道,“前儿我恍惚听人说,殿下要和王妃和离。”
李善嗤笑一声,他打从盛州回来,除了处理政务,多半都待在炮厂,连摄政王府都没回过,几日不回府,他和徐绮儿和离的流言都出来了。
“好大的胆子,这谣言都造到本王头上来了。”
谢宝扇正色说道,“所谓三人成虎,好端端的怎会传出这些闲话?我只怕有人恶意中伤,有损殿下和王妃的声誉。”
--
说笑两句,谢宝扇心头的郁气仿佛一扫而光,李善将谢宝扇送回临华殿,却并未立时就走,明日就要回京,他叫来谢宝扇身边伺候的人,事无巨细,各处都要亲自询问一遍,直到夜色渐深,方才回到住处安歇。
回程的路上,李善多半都待在谢宝扇的凤辇上,这自然是不合规矩,只是他这人素来桀骜不驯,视规矩于无物,那些随行的百官们纵使心里唾弃,也没人敢发出质疑声。
李善待在谢宝扇的辇车上,无非就是批折子,或是看书,偶尔也会和谢宝扇对弈,他棋艺不精,从来没有赢过谢宝扇的时候。
出京半月有余的銮驾终于回宫,刚刚抵京,工部送来喜讯,大邺朝的火铳研制出来了。
第165章 大邺自造的火铳是钱桑……
大邺自造的火铳是钱桑亲自送来的, 一共三把,火铳制造精良,通体渡银, 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其中有一把缀着五色宝石,单送给皇太后谢宝扇收藏。
随着火铳送来的还有配好的弹药,李善带着小皇帝李恪,在校场看人试射,这火铳经过数次改造,已极为安全可靠,据钱桑说, 火铳还在不断改进,不仅如此, 便是连红衣大炮,炮弹的研制, 也从未有过一丝松懈,火器局力求把最完美的东西呈现给朝廷。
朝廷在火器局撒下了无数银钱,初于初见成效, 所有人知道, 钱桑就要平步青云,这是件大功劳, 只要摄政王当政,钱桑的前途一片光明。
火铳已成功造出来了,接下来就会按照摄政王的计划组建火铳军,这仅仅只是第一步,钱桑献上火铳的第三日,朝廷派人前往广州, 准备重新修建港口。
北上云州的商贸团也在回京的路上,这些世代的大商人果真名不虚传,他们代替朝廷和鞑子国商议互市,商人们看重利益,又进退有度,他们比朝廷的官员更懂得如何和鞑子人谈生意,从去年年底,谈判就开始有了眉目,到二月初,各项细节都已敲定。
互市的地点就设在云州的边境小县城怀安,大邺朝的茶叶,盐巴,药材,布匹已陆续运往云州,而从鞑子国过来的皮草和煤炭也会流入大邺朝,互市的刚刚议定,还不等第一批商贸团回京,就有大批的各地商人前往云州打探消息,想要跟着分一杯羹。
说到互市,朝廷原本一心想引进鞑子国的肥马,可惜鞑子国不傻,定要大邺用铜铁来换,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自从李恪登基以来,摄政王牢牢把控着军政大权,如今连这些大商人也被他笼络住,六部在和他的角力当中,显然已落了下风。
这些日子,朝臣们为了广州修建港口又在争吵,这是常有的事,谢宝扇见怪不怪,如今摆在她眼前最紧要的是谢宝瓶的婚事。
谢宝瓶和三公子的婚期就定在五月初二,她已从念慈庵搬回京城,小严氏领着她进宫给谢宝扇请过安,严氏老了,她又不待见谢宝瓶,因此谢宝瓶的婚事都由小严氏在打点,谢宝瓶只在家里安心待嫁便是。
这日,谢宝扇正在看礼单,外面通禀说是李善来了,谢宝扇抬头,就见李善已进屋,他刚从城郊的炮厂回来,身上隐约还带了一丝硫磺的刺鼻味。
谢宝扇叫人给他上茶,她见他眉稍带着喜色,问道,“殿下这是遇到好事了。”
李善也不瞒他,说道,“火铳军的人已经选出来了,我去看过,还不错。”
谢宝扇亲手给他倒了一盏茶,笑道,“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
天气越来越热,李善一路打马回宫,早就渴了,他一口气喝干半盏茶水,说道,“等秋后,我打算试着放开海禁,派陈家的人以朝廷的名义出海去看看。”
谢宝扇惊讶的问道,“这么快?”
李善只嫌太慢,他冷哼一声,“沿海一带的走/私从来就没有停过,你粗略算算,这些富商们少给朝廷纳了多少税,本王不叫他们补税也就罢了,让他们给朝廷出点力怎么了?”
谢宝扇一笑,她道,“我倒不是说这个,放开海禁之事非同小可,到时朝廷上必定又是一番争论。”
李善不以为然,他道,“本王还能怕了他们?”
谢宝扇无奈的摇头,李善的势力日渐稳固,朝臣们也安静多了,她只望这几年能再平稳一些。
他二人说了几句朝政上的话,谢宝扇说道,“殿下,这几日,外面都在流传你的风言风语,你可曾听到?”
李善挑眉问道,“又是谁在胡说八道?”
谢宝扇默默不语,事关徐绮和,她不便开口,那李善觑了她一眼,对银环说道,“你来说。”
银环悄悄看着谢宝扇,她见谢宝扇不作声,迟疑片刻,说道,“听人说,殿下,殿下要和……”
银环也说不下去了,李善皱起眉头,很不满她吞吞吐吐的行为,谢宝扇接过银环的话,说道,“前儿我恍惚听人说,殿下要和王妃和离。”
李善嗤笑一声,他打从盛州回来,除了处理政务,多半都待在炮厂,连摄政王府都没回过,几日不回府,他和徐绮儿和离的流言都出来了。
“好大的胆子,这谣言都造到本王头上来了。”
谢宝扇正色说道,“所谓三人成虎,好端端的怎会传出这些闲话?我只怕有人恶意中伤,有损殿下和王妃的声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