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宝扇记

第225页

    茶水冲泡好,谢宝扇亲手端了一杯茶递给李善,笑着说道,“从前在家做姑娘,章先生教我们姊妹几个品茶,我跟着她学过几手,让殿下见笑了。”
    上好的金骏眉,香气醇厚,煮茶的水,是皇室御用的山泉水,李善闻香品味,抬眼说道,“你请我过来,就是为了喝茶?”
    谢宝扇给自己也斟了一杯,怀王是没有耐性的人,她索性也就直说,“前几日,詹事府送来皇上的伴读名单,我是想来问问殿下的意思。”
    李善放下手里的茶盅,接过她递来的名单,名单上有十来人,排在最后的名字叫谢晃,正是谢家仅剩的男丁,甘姨娘所出的庶三子。
    当年,信国公府落败,甘姨娘原要带着这个庶三子改嫁,小严氏不允,那甘姨娘自带着五姑娘谢宝珠离开谢家,谢晃则是由小严氏这个长嫂抚养。
    李善收起名单,薄唇一抿,说道,“我真是高看他们那群老家伙了,憋了这几日,就想出这么一个馊主意。”
    他们大费周章,让谢晃给李恪做伴读,无非是想要借机拉拢谢宝扇,好叫她站在他们一边,真难为他们肯放下身段,向谢宝扇示好。
    谢宝扇心里有数,翰林院的老臣们集体罢课,让怀王跌了面子,他是非得出了这口恶气不可,不过怀王把各地的大儒请上京城,又是宴请又是讲学,已经是让他们无地自容了。
    她幽幽叹了一口气,说道,“殿下和大臣们这样置气,也不是长久之法,总归要有人退让一步。”
    李善冷笑一声,说道,“这才到哪儿,他们想拿捏我,我正要让他们认清,李家的江山,终究是姓李。”
    谢宝扇深知他的脾性,倒也没想能立时就说动他,说道,“殿下,要斗法的日子还在后头,何必因小失大,眼下要紧的是即将到来的恩科。”
    新皇登基第一年的恩科,朝中有多少人盯着主考官这个位置,怀王从云州带来的那些人,除了一个赵业权,余者都太年轻了,根本不够资格做主考官。
    李善正眼看着谢宝扇 ,说道,“依你来看,谁有资格来做主考官?”
    谢宝扇没有回答,只道,“这回帝师的事,他们失了先机,没在殿下手里讨着好儿,我私心想着,主考官他们势在必得,殿下何不就借着此事,给他们一个台阶,总不能就叫赵业权一个人来教皇上吧。”
    李善又习惯性的转动着中指上的那枚兽头戒指,他想了一想,说道,“你想让你们谢家的人进宫给皇上做伴读吗?”
    她若是想抬举母家的人,李善也不是不会点头,毕竟她是大邺朝的皇太后,这些体面还是要给的。
    谢宝扇喝了一口茶,轻轻笑了,说道,“谢家的名声不好,皇上刚刚登基,我就这么急眉赤眼的拉拨谢家的人,必定要惹人议论,把我这兄弟的名字划掉吧。”
    李善斜睨了她一眼,看不惯她这么胆小怕事,“你是大邺国的皇太后,本王倒想看看,谁敢说三道四。”
    谢宝扇笑笑不语,说道,“我别的不求,只求殿下和大臣们面上过得去就算了。”
    李善冷哼一声,动手给她倒了一盏茶,抬高下巴说道,“本王再想想吧。”
    第127章 谢宝扇做了一回和事佬……
    谢宝扇做了一回和事佬, 朝上的老臣们借坡下驴,没敢再和摄政王纠缠不休,摄政王请来的先生们继续在尚书房给皇帝陛下和皇室子弟们讲学, 毕竟都是当代有名的大儒,学问是无可挑剔的,朝中有几位大臣,早就对这些先生们神往已久,先前碍着脸面,不好意思来旁听,眼见人就要走了,遂向摄政王递话, 也到尚书房来听讲。
    有一就有二,到最后, 当日骂得最凶的魏之然也来了,他恰好赶上苏州瀚文书院的素信给皇帝陛下讲课, 素信原本是翰林出身,他压轴出场,不似别得大儒讲孔孟之道, 反倒是向摄政王借了一张大邺朝的地舆图, 从二十四府和十八州开始讲起各地的人文风情,这些地方, 有些是素信去过的,有些就连素信也没去过,小皇帝十分惊讶,原来大邺朝的疆域竟然如此辽阔。
    小皇帝摸着地舆图上的京城,京城只是一个小圆点,毫不起眼, 往日他只觉得皇宫很大,原来和大邺朝的疆域相比,皇宫不值一提。
    素信从长江和黄河讲起,雪域上的冰山融化,奔腾的黄河水顺流而下,滋养了两河沿岸的百姓,但是黄河并非总是温柔的,他发起怒来,也曾淹没无数良田和人命。
    云贵川十万重重大山,天然的屏障隔绝了战火,茶马古道从未没落,坚韧的旅人在悬崖峭壁间走出一条条生路。
    往南而看,江浙吴语软侬,这里生产大邺国最好的绸缎和茶叶,前朝修建的运河连接各地州府,往来货运川流不息,各地的贡品通过运河送往京城,供给天子享用。
    两湖两广是大邺朝的粮仓,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千千万万的百姓,往东是齐鲁大地,五岳泰山巍峨耸立,孔孟在此处诞生,圣人留下的火种永生不灭,指引着无数华夏儿女苦苦探索。
    跨过秦岭,古都长安的旧日痕迹略微有些斑驳,三秦男儿多奇志,这里有些大邺朝最铁骨铮铮的好儿郎,过了玉门关,神州渐渐变得荒凉,古时的丝绸之路早已被黄沙覆盖,素信叹息一声,天朝上国的国门关闭得太久了,国门外的世界是如何变化,已许久不曾有人去追寻。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