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页
不服输是好的,可什么都不肯输,把输赢看得太重,可就不太好了。
想到这里,姜锦鱼把儿子们喊到身边来,细细跟他们说道理,“你们把小绿救回来的时候,它就已经是成鸟了,本来鹦鹉学舌,就要从小开始教,就像你们两个,是不是也是小时候就跟着爹爹学道理,后来又跟着吕老夫子启蒙,才认得这么的字,懂这么多道理的?”
瑾哥儿听了,点头。
“嗯,那小绿比不过敬表哥的鸟,也是有原因的,我和弟弟要接受这个事实,不能在不能改变的事情上较劲。”
瑞哥儿也一本正经点头,“嗯,哥哥说得对,这是不是就是爹爹说的,不要浪费精力在不该浪费的事情上?”
姜锦鱼不由得感慨,自家儿子好聪明喏,这一点真的不太像她,完全遗传了孩子他爹,举一反三的能力很强,而且思考问题特别理智,一点就透。
不过这还不是她今天想说的,想了想,又道,“瑾哥儿瑞哥儿说的都对,不过呢,就算小绿比不过敬表哥的鸟,你们也不可以嫌弃它。就像琥珀和玄玉,它们现在很年轻,可以陪着你们玩儿,长得也很好看,跑得又快。可等他们年纪大了,不能陪你们玩了,毛掉光了,跑不动了,你们会嫌弃它们吗?”
双胞胎对两只猫的感情很深,立马摇头,“当然不会嫌弃!”
瑞哥儿甚至有点害怕了,扭头看了眼榻上舔毛的胖琥珀,跑过去抱了它一下,弄得琥珀一脸懵逼,又跑回姜锦鱼身边,摇头道,“我不嫌弃它们。”
姜锦鱼被儿子们可爱到了,忍不住摸摸儿子的脑袋,道,“这就对了。就像你们小时候也不会说话,饿了只会哭,大半夜也闹得人睡不着觉,可我和你们爹爹还是觉得你们是全天下最乖的。小绿也是一样,它虽然不如别人家的鹦鹉厉害,可是它是你们的鹦鹉噢,你们不可以嫌弃它,它知道了会难过的。”
瑾哥儿瑞哥儿互看了一眼,两人都羞愧得不行,感觉自己实在太对不起小绿了,娘和爹从来不嫌弃他们,哪怕他们不是最好的,可是他们却因为小绿比不过敬表哥的鸟,就嫌弃小绿笨,他们太不应该了!
第125章 家书
寿王还任辽州州牧时, 州中大小事务,便都是顾衍主持。如今寿王一走, 顾衍升任州牧后, 更是政令通达,手底下的人做事也十分卖力。
辽州地处平原之中,本就适合发展农耕,顾衍接手辽州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将盛京流放过来的那一批犯人,全都弄到荒地去开荒。此外,又以每亩免三年田亩税的政令,吸引了大批农户开垦荒地。
一时之间, 原本无人问津的荒地, 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粮食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开荒本就是利国利民之事, 无非是以前开荒还不如种自己那几亩地划算, 所以才无人主动去开垦, 如今一看有利可图,便个个都十分积极。
尤其北地无论男女老少,皆身形壮硕高大,开垦荒地不过是小菜一碟。政令之下, 辽州底下的县府皆显露出欣欣向荣之态。
除开荒新政外,辽州的商业也渐渐繁荣起来。
原本州衙之中有个精于商道的小吏,先前与薛功曹不合,遂一直得不到重视, 郁郁不得志之下,只做了一寂寂无名之小吏。这回寿王走了之后,顾衍推行开荒新政,这小吏大约是觉得新州牧有开拓之意,且看他用人不拘一格,遂主动寻上门来。
顾衍素来用人不问出身,更不看声名显赫与否,听了这小吏自荐之语,索性给他一个机会,将人给了主管民生之事的通判。
哪晓得还真让这小吏弄出点名堂来了,一番政令下去,愣是把辽州通商的名声给打响了,虽说比不上那些有名有号的,但辽州的山参、皮毛、鹿茸……这一套的山珍,也吸引来了不少外地商人。
顾衍推行的这些政令,效果都是看得着的,切切实实给了百姓们实惠,让老百姓吃饱了,穿暖了,日子过得舒坦了,谁还去计较那些有的没的?
辽州本地有些尚武的风气,为了抵御入侵的外敌,乡里的百姓们时常会抄起家伙反抗。长久下来,便形成了尚武的风气,乡里闹了什么矛盾,第一个想法既不是找里正,也不是报官,先两家子打了再说,谁输了谁就低头。
衙门去乡里收田亩税,都是带着刀、五六七个壮汉一起去的,也是因为乡民凶悍好斗的缘故,镇不住场子,粮食收不回来,交不了差。
可自打开荒和通商的政令推行之后,家家户户日子都过的好起来了,那些逞凶斗勇的汉子们,也都知道怕了,都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们以前是光脚的,大不了就去牢里,牢里还管饭。现在他们都成了穿鞋的了,在家里有地有粮,有媳妇有儿女,傻子才有这样的好日子不过,自己跑去牢里找罪受!
顾衍这几日都在乡下巡查,这日走到的这个百里乡,便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
先前百里乡穷,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乡僻壤,单身汉几十个,个个都游手好闲,成日在乡里惹事生非。如今有的开了荒地,老老实实做庄稼汉了,有的胆子大的,索性出去跑商了,眼下媳妇也娶了,一年的功夫,百里乡多了三十来个男娃娃女娃娃。
里正感慨得不得了,指着前头的一间瓦屋道,“就前头那户,原本户主是个瞎眼的寡妇,嫁到外乡去,被男人打得瞎了一只眼,实在受不了了,带着儿子逃回来的。咱们乡里人见孤儿寡母的,实在可怜,便留下了母子俩,当时那没有这瓦屋呢,只有间废弃了的旧屋,还是我带着人修了修,勉强让母子俩住了的。后来这寡妇儿子长大了,可他不是咱们百里乡人,名下没有地,有力气也只能去给地主做工,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别说娶媳妇了,就连饱肚子都难。现在好了,去年县里传了消息来,说让开荒地,还免三年的税,她儿子别的没有,就是一身的力气,一个人熬了几个月,弄出来七八亩地,现在媳妇也娶了,也有钱给寡妇治眼睛了。上个月家里女人给生了个闺女,把那小子给乐得,成天地里活儿一忙活,就急急忙忙赶回家抱闺女去了。”
--
想到这里,姜锦鱼把儿子们喊到身边来,细细跟他们说道理,“你们把小绿救回来的时候,它就已经是成鸟了,本来鹦鹉学舌,就要从小开始教,就像你们两个,是不是也是小时候就跟着爹爹学道理,后来又跟着吕老夫子启蒙,才认得这么的字,懂这么多道理的?”
瑾哥儿听了,点头。
“嗯,那小绿比不过敬表哥的鸟,也是有原因的,我和弟弟要接受这个事实,不能在不能改变的事情上较劲。”
瑞哥儿也一本正经点头,“嗯,哥哥说得对,这是不是就是爹爹说的,不要浪费精力在不该浪费的事情上?”
姜锦鱼不由得感慨,自家儿子好聪明喏,这一点真的不太像她,完全遗传了孩子他爹,举一反三的能力很强,而且思考问题特别理智,一点就透。
不过这还不是她今天想说的,想了想,又道,“瑾哥儿瑞哥儿说的都对,不过呢,就算小绿比不过敬表哥的鸟,你们也不可以嫌弃它。就像琥珀和玄玉,它们现在很年轻,可以陪着你们玩儿,长得也很好看,跑得又快。可等他们年纪大了,不能陪你们玩了,毛掉光了,跑不动了,你们会嫌弃它们吗?”
双胞胎对两只猫的感情很深,立马摇头,“当然不会嫌弃!”
瑞哥儿甚至有点害怕了,扭头看了眼榻上舔毛的胖琥珀,跑过去抱了它一下,弄得琥珀一脸懵逼,又跑回姜锦鱼身边,摇头道,“我不嫌弃它们。”
姜锦鱼被儿子们可爱到了,忍不住摸摸儿子的脑袋,道,“这就对了。就像你们小时候也不会说话,饿了只会哭,大半夜也闹得人睡不着觉,可我和你们爹爹还是觉得你们是全天下最乖的。小绿也是一样,它虽然不如别人家的鹦鹉厉害,可是它是你们的鹦鹉噢,你们不可以嫌弃它,它知道了会难过的。”
瑾哥儿瑞哥儿互看了一眼,两人都羞愧得不行,感觉自己实在太对不起小绿了,娘和爹从来不嫌弃他们,哪怕他们不是最好的,可是他们却因为小绿比不过敬表哥的鸟,就嫌弃小绿笨,他们太不应该了!
第125章 家书
寿王还任辽州州牧时, 州中大小事务,便都是顾衍主持。如今寿王一走, 顾衍升任州牧后, 更是政令通达,手底下的人做事也十分卖力。
辽州地处平原之中,本就适合发展农耕,顾衍接手辽州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将盛京流放过来的那一批犯人,全都弄到荒地去开荒。此外,又以每亩免三年田亩税的政令,吸引了大批农户开垦荒地。
一时之间, 原本无人问津的荒地, 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粮食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开荒本就是利国利民之事, 无非是以前开荒还不如种自己那几亩地划算, 所以才无人主动去开垦, 如今一看有利可图,便个个都十分积极。
尤其北地无论男女老少,皆身形壮硕高大,开垦荒地不过是小菜一碟。政令之下, 辽州底下的县府皆显露出欣欣向荣之态。
除开荒新政外,辽州的商业也渐渐繁荣起来。
原本州衙之中有个精于商道的小吏,先前与薛功曹不合,遂一直得不到重视, 郁郁不得志之下,只做了一寂寂无名之小吏。这回寿王走了之后,顾衍推行开荒新政,这小吏大约是觉得新州牧有开拓之意,且看他用人不拘一格,遂主动寻上门来。
顾衍素来用人不问出身,更不看声名显赫与否,听了这小吏自荐之语,索性给他一个机会,将人给了主管民生之事的通判。
哪晓得还真让这小吏弄出点名堂来了,一番政令下去,愣是把辽州通商的名声给打响了,虽说比不上那些有名有号的,但辽州的山参、皮毛、鹿茸……这一套的山珍,也吸引来了不少外地商人。
顾衍推行的这些政令,效果都是看得着的,切切实实给了百姓们实惠,让老百姓吃饱了,穿暖了,日子过得舒坦了,谁还去计较那些有的没的?
辽州本地有些尚武的风气,为了抵御入侵的外敌,乡里的百姓们时常会抄起家伙反抗。长久下来,便形成了尚武的风气,乡里闹了什么矛盾,第一个想法既不是找里正,也不是报官,先两家子打了再说,谁输了谁就低头。
衙门去乡里收田亩税,都是带着刀、五六七个壮汉一起去的,也是因为乡民凶悍好斗的缘故,镇不住场子,粮食收不回来,交不了差。
可自打开荒和通商的政令推行之后,家家户户日子都过的好起来了,那些逞凶斗勇的汉子们,也都知道怕了,都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们以前是光脚的,大不了就去牢里,牢里还管饭。现在他们都成了穿鞋的了,在家里有地有粮,有媳妇有儿女,傻子才有这样的好日子不过,自己跑去牢里找罪受!
顾衍这几日都在乡下巡查,这日走到的这个百里乡,便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
先前百里乡穷,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乡僻壤,单身汉几十个,个个都游手好闲,成日在乡里惹事生非。如今有的开了荒地,老老实实做庄稼汉了,有的胆子大的,索性出去跑商了,眼下媳妇也娶了,一年的功夫,百里乡多了三十来个男娃娃女娃娃。
里正感慨得不得了,指着前头的一间瓦屋道,“就前头那户,原本户主是个瞎眼的寡妇,嫁到外乡去,被男人打得瞎了一只眼,实在受不了了,带着儿子逃回来的。咱们乡里人见孤儿寡母的,实在可怜,便留下了母子俩,当时那没有这瓦屋呢,只有间废弃了的旧屋,还是我带着人修了修,勉强让母子俩住了的。后来这寡妇儿子长大了,可他不是咱们百里乡人,名下没有地,有力气也只能去给地主做工,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别说娶媳妇了,就连饱肚子都难。现在好了,去年县里传了消息来,说让开荒地,还免三年的税,她儿子别的没有,就是一身的力气,一个人熬了几个月,弄出来七八亩地,现在媳妇也娶了,也有钱给寡妇治眼睛了。上个月家里女人给生了个闺女,把那小子给乐得,成天地里活儿一忙活,就急急忙忙赶回家抱闺女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