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页
“你说的有道理啊。”船老大若有所思,“若真要乱了,我到时候也要避一避风头,这里离府城远,倒是个倒不错的地方。”
说完这些,船老大抽出旱烟磕了一下栏杆,粗犷地喊道:“都别偷懒了,到渡口了,准备把船收起来!”
绫罗在船上没什么认识的人,一路上紧紧跟在鱼娘身边,连睡觉都是她和鱼娘一间屋子,听到要下船了,她心里松了一口气,随身带的包裹早早就收拾好了,就等着下去了。
陈氏特意来看了一下鱼娘,见她已经收拾妥当了,头发也扎好了,心里多少有些宽慰,这孩子长大可真快,“下了码头人多,跟在我身边别走丢了。”
又摸摸鱼娘的头发,“今天这头发好看,是不是绫罗给你扎的?”
鱼娘的眼睛弯成了一道月牙,“娘你可真聪明,一眼就看出来了。”
陈氏笑点了一下鱼娘的额头,“你呀,我能不知道你,懒得要命,这么复杂的头发我可不信是你扎的。”
又对绫罗道:“麻烦你了,鱼娘这孩子丢三落四的,要不是有你在,我还真不放心让她自己胡闹。”
绫罗连连摆手,“婶子客气了,我把鱼娘当成我亲妹妹,我们俩不用分得这么清楚。”
“就是,”鱼娘搂住绫罗的胳膊,“我们俩可是亲姐妹。”
陈氏捏捏鱼娘的小发包,“好了,别淘气了,该下船了。咱们先下去,你爹他们在后面还要抬棺材。”
鱼娘下了船,船舱里面比较封闭,在里面穿着一件厚单衣不觉得冷,乍一出来,潆水上的风大,深秋的风一吹,衣角都要飘起来了,赶紧裹紧了身上的衣服。
李家人和刘家人都穿着孝衣,码头的人一见他们这样,也没人敢拦他们的路,于是一行人顺顺利利出了码头。
出了码头后,他们倒不着急进城,而是躲进了城外的一处树林,在树林里面,李家人和刘家人赶紧把身上的孝衣换下来,然后打开箱子,让李大成从箱子里面出来。
李大成伸了个懒腰,笑道:“可算是能出来了,这几天待在里面可把我给憋坏了。”
刘氏撇撇嘴,“又不是不让你出来,你自己非要待在里面能怪谁?”
嘴上说着责怪的话,手上的动作却言不由衷,左边几下右边几下帮李大成捶了捶背,“怎么样?舒服了没有?”
李大成点点头,“好多了,还是你最心疼我。”
鱼娘清楚地看到奶奶的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啧啧感叹,还是爷爷的手段高明啊。
换好了衣服后,棺材就近埋在了树林里面,封好土后,李大成在上面踩了一遍,开玩笑道:“这里离兰江近,风景秀美,以后我要是真死了,葬在这里很是不错。”
“爹!说这话干什么。”李伯山责怪道。
李大成从封土上走下来,“好了好了,不就是开个玩笑吗,你啊,平日里最喜欢板着个脸,难怪孩子们都不亲近你。”
三牛趁人不注意跑到李大成身边,仰头撅着嘴看着他。
李大成一把把三牛抱起来,“三牛这几天在船上可真乖,爷爷天天听你奶奶夸你。”
三牛嘴角一扬想笑,可又想到自己还在生气,又扭过头不看李大成。
李大成拍拍三牛的背,笑道:“都是爷爷的错,不该瞒着你,我保证,没有下次了。”
三牛趴在李大成的肩膀上,嘴一撇眼泪就下来了,哽咽道:“你们都是坏人,就欺负我小。”
李大成鼻子一酸,感觉自己也要哭了。
陈氏悄悄抹了把眼角,孩子的天真无邪和劫后余生的喜悦交织在一起,实在是百味陈杂。
从树林里换好衣服出来后,天色已经晚了,加之刚来此地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渡江的船,众人于是进城住了一晚上。
在客栈里,大家都知道兴许这是在江北过得最后一夜了,即兴奋又有些落寞,这一离开,再回来可能就是猴年马月了。
石贵原想点上几坛子好酒,大家一起痛痛快快喝一顿,陈夫人拦住了他,都快要是喝晕了,第二天又要耽误不少时间,还不如先憋着,等到过江安全后想喝多少就喝多少。
石贵一想是这个理,于是把酒换成了好菜,这几天在船上都没怎么吃好过,众人美美地吃了一顿,填饱了肚子后也没有过多的谈天说地,知道明天就要过江了,都早早的上楼休息去了。
鱼娘和三牛睡着后,李仲海在洗脚,陈氏收拾着随身携带的行李。
李仲海擦干脚上床后,陈氏还在忙东忙西,他不解道:“咱们就带了那么一点东西,有什么好收拾的?”
陈氏摇摇头:“你不懂,明天要过江了,虽然大家都说南方的朝廷对待百姓不苛刻,可谁知道是真是假,我怕到时候缺了点什么又要花费大价钱去买,所以咱们能带上的东西都不想落下。”
李仲海对陈氏使了个眼色,“别瞎忙活了,我有好东西给你看。”
陈氏一头雾水走过去,李仲海把怀里揣着的一个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布包掏出来,“打开看看。”
陈氏接过布包,一边打开一边道:“可真有你的,穿着棉衣还能藏了这么大一个包裹,这里面—”
声音戛然而止,陈氏震惊地抬头看着李仲海,“这里面的东西你哪来的?咱们可不能昧着良心偷人家的东西。”
--
说完这些,船老大抽出旱烟磕了一下栏杆,粗犷地喊道:“都别偷懒了,到渡口了,准备把船收起来!”
绫罗在船上没什么认识的人,一路上紧紧跟在鱼娘身边,连睡觉都是她和鱼娘一间屋子,听到要下船了,她心里松了一口气,随身带的包裹早早就收拾好了,就等着下去了。
陈氏特意来看了一下鱼娘,见她已经收拾妥当了,头发也扎好了,心里多少有些宽慰,这孩子长大可真快,“下了码头人多,跟在我身边别走丢了。”
又摸摸鱼娘的头发,“今天这头发好看,是不是绫罗给你扎的?”
鱼娘的眼睛弯成了一道月牙,“娘你可真聪明,一眼就看出来了。”
陈氏笑点了一下鱼娘的额头,“你呀,我能不知道你,懒得要命,这么复杂的头发我可不信是你扎的。”
又对绫罗道:“麻烦你了,鱼娘这孩子丢三落四的,要不是有你在,我还真不放心让她自己胡闹。”
绫罗连连摆手,“婶子客气了,我把鱼娘当成我亲妹妹,我们俩不用分得这么清楚。”
“就是,”鱼娘搂住绫罗的胳膊,“我们俩可是亲姐妹。”
陈氏捏捏鱼娘的小发包,“好了,别淘气了,该下船了。咱们先下去,你爹他们在后面还要抬棺材。”
鱼娘下了船,船舱里面比较封闭,在里面穿着一件厚单衣不觉得冷,乍一出来,潆水上的风大,深秋的风一吹,衣角都要飘起来了,赶紧裹紧了身上的衣服。
李家人和刘家人都穿着孝衣,码头的人一见他们这样,也没人敢拦他们的路,于是一行人顺顺利利出了码头。
出了码头后,他们倒不着急进城,而是躲进了城外的一处树林,在树林里面,李家人和刘家人赶紧把身上的孝衣换下来,然后打开箱子,让李大成从箱子里面出来。
李大成伸了个懒腰,笑道:“可算是能出来了,这几天待在里面可把我给憋坏了。”
刘氏撇撇嘴,“又不是不让你出来,你自己非要待在里面能怪谁?”
嘴上说着责怪的话,手上的动作却言不由衷,左边几下右边几下帮李大成捶了捶背,“怎么样?舒服了没有?”
李大成点点头,“好多了,还是你最心疼我。”
鱼娘清楚地看到奶奶的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啧啧感叹,还是爷爷的手段高明啊。
换好了衣服后,棺材就近埋在了树林里面,封好土后,李大成在上面踩了一遍,开玩笑道:“这里离兰江近,风景秀美,以后我要是真死了,葬在这里很是不错。”
“爹!说这话干什么。”李伯山责怪道。
李大成从封土上走下来,“好了好了,不就是开个玩笑吗,你啊,平日里最喜欢板着个脸,难怪孩子们都不亲近你。”
三牛趁人不注意跑到李大成身边,仰头撅着嘴看着他。
李大成一把把三牛抱起来,“三牛这几天在船上可真乖,爷爷天天听你奶奶夸你。”
三牛嘴角一扬想笑,可又想到自己还在生气,又扭过头不看李大成。
李大成拍拍三牛的背,笑道:“都是爷爷的错,不该瞒着你,我保证,没有下次了。”
三牛趴在李大成的肩膀上,嘴一撇眼泪就下来了,哽咽道:“你们都是坏人,就欺负我小。”
李大成鼻子一酸,感觉自己也要哭了。
陈氏悄悄抹了把眼角,孩子的天真无邪和劫后余生的喜悦交织在一起,实在是百味陈杂。
从树林里换好衣服出来后,天色已经晚了,加之刚来此地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渡江的船,众人于是进城住了一晚上。
在客栈里,大家都知道兴许这是在江北过得最后一夜了,即兴奋又有些落寞,这一离开,再回来可能就是猴年马月了。
石贵原想点上几坛子好酒,大家一起痛痛快快喝一顿,陈夫人拦住了他,都快要是喝晕了,第二天又要耽误不少时间,还不如先憋着,等到过江安全后想喝多少就喝多少。
石贵一想是这个理,于是把酒换成了好菜,这几天在船上都没怎么吃好过,众人美美地吃了一顿,填饱了肚子后也没有过多的谈天说地,知道明天就要过江了,都早早的上楼休息去了。
鱼娘和三牛睡着后,李仲海在洗脚,陈氏收拾着随身携带的行李。
李仲海擦干脚上床后,陈氏还在忙东忙西,他不解道:“咱们就带了那么一点东西,有什么好收拾的?”
陈氏摇摇头:“你不懂,明天要过江了,虽然大家都说南方的朝廷对待百姓不苛刻,可谁知道是真是假,我怕到时候缺了点什么又要花费大价钱去买,所以咱们能带上的东西都不想落下。”
李仲海对陈氏使了个眼色,“别瞎忙活了,我有好东西给你看。”
陈氏一头雾水走过去,李仲海把怀里揣着的一个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布包掏出来,“打开看看。”
陈氏接过布包,一边打开一边道:“可真有你的,穿着棉衣还能藏了这么大一个包裹,这里面—”
声音戛然而止,陈氏震惊地抬头看着李仲海,“这里面的东西你哪来的?咱们可不能昧着良心偷人家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