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页
周清远听到后说道:“可是你不日就要去京城,现在成亲,马上就要夫妻分离,为何不这次科举后再回来成亲呢?”
“由之,这你就不知道了,恐怕是为了防止严正音被榜下捉婿。”陈存仁揶揄道。
“我从前只听闻过,难道真有人在榜下逮不认识的人当女婿?”周清元想到这样的场景,就觉得不适。
“倒也不是,不过横竖都是不认识的,榜下捉婿的话,其一这女婿的身家绝对清白,其二这女婿的前程已有,其三在捉的时候他们也会打量女婿的长相,这可比盲婚哑嫁强得多。”
听到存仁兄这么说,虽觉得有道理,但周清元还是谢敬不敏。
“你们看,致远兄这是在干什么?他旁边那个是不是明法院的吴师弟?”
听周清元这么说,其他人纷纷看了过去,对于这位师弟,他们也有耳闻,家境殷实,但志不在朝堂,一心专研律法,去年有了秀才功名。
争鸣书院不是只收秀才童生的,如果你实在有天赋,或者老师外出时遇到了有天赋的,也会收下来,当个学生。
这位吴师弟就是如此,其在律法之道颇有天分,在三年前就被明法院的侍讲收下了。
“致远带着师弟见家人作甚?”汪夏山、汪逢源有些不解。
“你忘了,他可是有三个妹妹的人,这位师弟是齐家堂的常客。”孙见微吐槽道。
齐家堂就是争鸣书院里讲解夫妻之道、父子之道、婆媳之道等家中诸事的场地,也是争鸣书院最大的相看地。
家中有姐妹,并且在乎姐妹的学生,都是在那里找姐(妹)夫的……
“说起来,我也看好了一位师弟,得给母亲介绍一下,你们请便。”严正音也想起了自家妹妹的终身大事。
最开始他是想在几个好友里找的,但汪夏山家里也复杂,有几个颇为难缠,还都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不行。
陈睿那花花肠子就没收过,常常踏足风月之地,而且不喜处理家事,以后妹妹怕是会受苦。
孙见微和祝师弟倒是好人选,虽然年龄小了一两岁,这也不妨碍什么,但架不住他们没这份心啊。
至于周清元,他和尹家姑娘不清不楚的,自然也不成。
如此只能在外边找了。
-
“由之,我记得你也有个姐妹,怎么不帮着找妹夫?”汪夏山问道。
“我姐姐在很小时,就被父亲做主许给了他好友的儿子,过两年就要嫁过去了。”周清元淡淡地说,心情十分不好。
如此一来,其余人也不再插话了,能让由之这样的,那个好友的儿子恐怕不是良人。
“有的时候,我是真的不明白,当初的承诺,真的比儿女的终身更重要吗?”
周清元的声音很轻,他也不指望好友回答,不过,如果是他的话,绝对不会因为年少时的玩笑话,把自己的儿女搭进去。
-
冠礼结束后,几人就拜别老师,同父母一起回乡过年。
“刚刚那两个孩子的确不错,说话有理有据的,就是不知道你妹妹们怎么想的。”祝母笑着说道。
“我觉得吴哥哥太严肃了,不如阮哥哥可亲。”祝文远发表意见。
“你这就不懂了吧,过日子,得找吴秀才这样的,虽然严肃,但行事有章程,不会薄待你姐姐,不会打妻子嫁妆的主意。”对此,祝父持相反的意见。
“当然阮秀才也很好,性情温和,如果他的为人真像他表现的那样,也是极好的。”
“就是不知道这两个学子是否有心?”祝母又问儿子一遍。
“放心吧,儿子透露过自己家中有两个妹妹,我们也常常一起参加文会诗文,做文章。心知肚明,只是还没点破罢了。”
“行,那就先问问你妹妹的意见。”
祝家这边在商量这些事,严家也在说这事,不过更激烈些,严父想把女儿许给富商家,好得一笔聘财,严母则想把女儿嫁回娘家。
不过这在严奇志的眼里都不是好去处,他说道:“父亲,我们家缺钱了?竟然要靠卖女儿才能让儿子参加科举了?”
“怎么会,你赶考的钱,你祖父早就准备好了。”
“别说家里不缺钱,就算缺钱,我也不要把我妹妹嫁到那样的人家。那个富商可是出了名的好色,给他当继室,妹妹能有什么好?我看,是你想从中得利吧!”
“怎么说话的。”要不是顾忌到儿子举人的身份,严父怕是会直接揍过去。
“舅舅那也不行,娘,舅家的情况你比谁都清楚。”见母亲苍白的脸色,他又说道:“如果你们不喜欢文师弟,我再看看便是。”
身为举人,他在家的话语权渐重,再加上祖父也站在他这边,让他有人拒绝父母的底气。
很快,船就到了岑竹县,几人告别回家。
不到几日,祝文乐就收到了严家的请帖。
作者有话说:
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儒张载的著名名句,此名句被称为“横渠四句”。
第152章 锦鲤文中的秀才
祝文乐身为新郎的傧相, 东奔西跑、挡酒作诗,很是忙碌,其余几人也是如此, 反正是不得清闲的。
“严师兄,此事之后,你定要好好请我们一顿才行。”
--
“由之,这你就不知道了,恐怕是为了防止严正音被榜下捉婿。”陈存仁揶揄道。
“我从前只听闻过,难道真有人在榜下逮不认识的人当女婿?”周清元想到这样的场景,就觉得不适。
“倒也不是,不过横竖都是不认识的,榜下捉婿的话,其一这女婿的身家绝对清白,其二这女婿的前程已有,其三在捉的时候他们也会打量女婿的长相,这可比盲婚哑嫁强得多。”
听到存仁兄这么说,虽觉得有道理,但周清元还是谢敬不敏。
“你们看,致远兄这是在干什么?他旁边那个是不是明法院的吴师弟?”
听周清元这么说,其他人纷纷看了过去,对于这位师弟,他们也有耳闻,家境殷实,但志不在朝堂,一心专研律法,去年有了秀才功名。
争鸣书院不是只收秀才童生的,如果你实在有天赋,或者老师外出时遇到了有天赋的,也会收下来,当个学生。
这位吴师弟就是如此,其在律法之道颇有天分,在三年前就被明法院的侍讲收下了。
“致远带着师弟见家人作甚?”汪夏山、汪逢源有些不解。
“你忘了,他可是有三个妹妹的人,这位师弟是齐家堂的常客。”孙见微吐槽道。
齐家堂就是争鸣书院里讲解夫妻之道、父子之道、婆媳之道等家中诸事的场地,也是争鸣书院最大的相看地。
家中有姐妹,并且在乎姐妹的学生,都是在那里找姐(妹)夫的……
“说起来,我也看好了一位师弟,得给母亲介绍一下,你们请便。”严正音也想起了自家妹妹的终身大事。
最开始他是想在几个好友里找的,但汪夏山家里也复杂,有几个颇为难缠,还都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不行。
陈睿那花花肠子就没收过,常常踏足风月之地,而且不喜处理家事,以后妹妹怕是会受苦。
孙见微和祝师弟倒是好人选,虽然年龄小了一两岁,这也不妨碍什么,但架不住他们没这份心啊。
至于周清元,他和尹家姑娘不清不楚的,自然也不成。
如此只能在外边找了。
-
“由之,我记得你也有个姐妹,怎么不帮着找妹夫?”汪夏山问道。
“我姐姐在很小时,就被父亲做主许给了他好友的儿子,过两年就要嫁过去了。”周清元淡淡地说,心情十分不好。
如此一来,其余人也不再插话了,能让由之这样的,那个好友的儿子恐怕不是良人。
“有的时候,我是真的不明白,当初的承诺,真的比儿女的终身更重要吗?”
周清元的声音很轻,他也不指望好友回答,不过,如果是他的话,绝对不会因为年少时的玩笑话,把自己的儿女搭进去。
-
冠礼结束后,几人就拜别老师,同父母一起回乡过年。
“刚刚那两个孩子的确不错,说话有理有据的,就是不知道你妹妹们怎么想的。”祝母笑着说道。
“我觉得吴哥哥太严肃了,不如阮哥哥可亲。”祝文远发表意见。
“你这就不懂了吧,过日子,得找吴秀才这样的,虽然严肃,但行事有章程,不会薄待你姐姐,不会打妻子嫁妆的主意。”对此,祝父持相反的意见。
“当然阮秀才也很好,性情温和,如果他的为人真像他表现的那样,也是极好的。”
“就是不知道这两个学子是否有心?”祝母又问儿子一遍。
“放心吧,儿子透露过自己家中有两个妹妹,我们也常常一起参加文会诗文,做文章。心知肚明,只是还没点破罢了。”
“行,那就先问问你妹妹的意见。”
祝家这边在商量这些事,严家也在说这事,不过更激烈些,严父想把女儿许给富商家,好得一笔聘财,严母则想把女儿嫁回娘家。
不过这在严奇志的眼里都不是好去处,他说道:“父亲,我们家缺钱了?竟然要靠卖女儿才能让儿子参加科举了?”
“怎么会,你赶考的钱,你祖父早就准备好了。”
“别说家里不缺钱,就算缺钱,我也不要把我妹妹嫁到那样的人家。那个富商可是出了名的好色,给他当继室,妹妹能有什么好?我看,是你想从中得利吧!”
“怎么说话的。”要不是顾忌到儿子举人的身份,严父怕是会直接揍过去。
“舅舅那也不行,娘,舅家的情况你比谁都清楚。”见母亲苍白的脸色,他又说道:“如果你们不喜欢文师弟,我再看看便是。”
身为举人,他在家的话语权渐重,再加上祖父也站在他这边,让他有人拒绝父母的底气。
很快,船就到了岑竹县,几人告别回家。
不到几日,祝文乐就收到了严家的请帖。
作者有话说:
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儒张载的著名名句,此名句被称为“横渠四句”。
第152章 锦鲤文中的秀才
祝文乐身为新郎的傧相, 东奔西跑、挡酒作诗,很是忙碌,其余几人也是如此, 反正是不得清闲的。
“严师兄,此事之后,你定要好好请我们一顿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