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男配重生守则

第309页

    姚知县也反应过来了,他也不是一点不知百家之事的。
    不过这几人是县衙所有工匠中的翘楚,他也不说话了,百家并非无用,只是不如儒家罢了。
    而聪明的学子自然不能让他误入歧途。
    十三岁的秀才,那是当官的料,就算墨家厉害,但现在世人尊崇的是儒家,一旦他入了这条路,官途坎坷是必然的。
    “看了这半晌,这些器具的确能派上大用,用过午膳后再来看吧!”
    因为这适时地打断,那几个情绪激动的工匠回过神来,只是看着祝文乐的目光依然炙热,这是个好苗子啊。
    祝文乐也很高兴,以前跟匠人沟通时,他要解说好久,不像这些匠人,他说一点,他们就能接下去,果然最好的匠人在官府!
    之后几人又在庄子里消磨了好久,最后将人们依依不舍地带着这些东西回了县衙,姚知县直接要了东西,让他们带着去县衙研究,不要叨扰了祝秀才。
    秀才那两字加了重音,让这些人收敛点。
    -
    后面一个多月,祝文乐依然以读书为主,偶尔灵感来了,就把它画在纸上,这些东西,光凭父亲请的工匠,根本完不成。
    他第一次那么迫切的想当官。
    十一月中旬,就是环省两大书院招生的时候了。
    祝文乐他们和师兄们商量着,打算提前过去,虽然一直听说两大书院的名气,但还是要提前打听一下的。
    所以在十月中旬的时候,他们又回到了环省。
    第139章 锦鲤文中的秀才
    庆朝百姓崇尚读书, 所以各处私塾数不胜数,但能培养出举人进士的渺渺无几,大多是省府的官学, 还有百余家书院。
    别看百余家书院很多,但庆朝18省,108府, 这样算来下,每一个府也就一个书院一个官学, 而有些书院还扎堆凑一块。
    争鸣书院和华文书院就是这样,一起扎根在环省, 和环省官学三足鼎立,每年的乡试, 就是三个书院的比拼。
    孙纬:……放弃吧,这不适合他!!
    “听说两年前的乡试,华文书院更胜一筹、争鸣书院第二,官学垫底了……”严奇志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说出来。
    “师兄,小弟觉得, 现在不是我们挑书院,而是我们能进哪个书院?”
    祝文乐看着这三家书院往日的招生量, 院试三年两次,一次百余人, 再加上其他省府的秀才,供不应求啊。
    “你叹什么气?十三岁的秀才, 定是能进的。”汪夏山觉得自己才是最应该发愁的。
    陈睿和孙纬呆呆地坐着,他们已经不抱希望了, 就当来看个热闹。
    “我觉得比起华文书院, 我们更容易进官学和争鸣书院。”周清元将三个书院的优劣大致写了一下, 随后说道。
    “孙师兄,你就看看华文书院的束脩,就该知道它有多不欢迎寒门学子了,我家虽然有点小钱,但也不能这么挥霍啊。”祝文乐指了指束脩这块。
    “一年五十两,这对于你家来说应该还好吧!”严奇志问道,他家也能负担得起。
    “师兄,你别忘了,我们在这里可不仅要束脩,人之间是需要交际的,你的同窗送你一块玉,你能回他一块石吗?”
    周清元看了一圈,嗯,没人能承担得起,就把华文书院划去了。
    官学和争鸣书院的束脩还算正常,名气也都差不多,不过在学子们的口中,官学的名声比争鸣书院好得多。
    “争鸣书院和旁的书院不一样,就算是整个庆朝,也没有一家书院像它一样,让学子自己种东西吃的。”
    陈睿对这个接受良好,其余人听得认真,汪夏山继续说道:“也是因为如此,争鸣书院寒门子弟极多,是书院中出了名的‘没钱’。”
    “这个书院真的会没钱吗?”祝文乐看着书院的地段还有奇怪的规定,觉得奇怪。
    听到祝文乐的问题,大家把目光投向地段,官学不用说,就在省城内,坐落于繁华之处。
    华文书院稍微僻静一点,但也未出省城,地处书香之所。
    而争鸣书院,它在郊区,但它的大小却有十个华文书院……还有一座山,可以说应有尽有。
    “据我所知,争鸣书院的名声差主要在于,老师参差不齐,而且从争鸣书院出来的学生,颇为不羁。”
    严奇志来之前也打听过,说道:“文乐说的不错,争鸣书院的规矩,一般学子很难接受,教出来的学生也有些于总不同,虽然举人有,但仕途大多坎坷。”
    “不过近几年,陛下对于争鸣书院的学子多有提拔,也算不错。”
    “而且从这里离开的学子,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日子过的都不错。”
    听到这话,汪夏山的眼睛亮了,他现在最缺的就是安身立命的本事了,只要能学到一样,他这一趟就是来值了。
    “这个正适合我,师兄们也知道,小弟喜欢做点东西,要是真去了官学,那就得放下这些许久,小弟舍不得。”
    祝文乐很有自知之明,虽然他决心要考科举,但是让他几年不碰机关、绳制等东西,那是不可能的,而官学,恐怕很难让他做这些事。
    而争鸣书院是不禁止这些的,这让祝文乐有了偏向。
    因为它的这种特性,孙纬觉得自己好像也能去试一试。
    “我给你们说个小道消息,听说这个争鸣书院的争鸣,取得是百家争鸣之意,所以正统儒家对他们颇为不喜。”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