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恐怖 > 子不语深夜编辑部

第25页

    安夜小的时候也常常会拿五毛钱来这样的杂货铺买东西,这样店里卖的一杯杯烧酒是她爷爷的最爱。
    安夜等人走了进去,很快的,就有一名老婆婆来招待他们。
    婆婆六十几岁的样子,并不显老,一双眼很亮而且有些精神。她笑起来,脸颊的皱纹折叠着好似一枚干涸的干红枣。
    安夜问:“婆婆好,我想问一些东西可以吗?”
    婆婆笑了笑:“可以可以,你们是外地来的?”
    “是啊。”小周并没有拿出证件,因为这些老辈人本能的并不喜欢看见警察,而且禁不起吓。
    安夜斟酌着,迟迟不开口,显然是不信将年迈的老人卷进去,让她回忆起那么血腥的事情。
    倒是小周开口了:“就是这旁边有个叫王楠的人,以前住在那个楼上。他之前常常来你这里买酒吧?买的都是什么酒?”
    婆婆皱眉,想了想说:“那个死了的王楠?好多年前了,那时候我女儿都还在家里。”
    她莫名的嘀咕了一句,似乎是想自己的孩子了。
    随后,她继续绕回话题:“买双鹿啤酒,现在已经没卖了,他那时候就爱喝这个,和他女儿一起来一箱一箱端回去。”
    “他女儿?”安夜问。
    “就是叫王茵的那个丫头,可怜哦,现在还不知道去哪了。”婆婆叹了一口气,说不出话来。
    父亲和小茵一起来买啤酒?
    他们的关系很好吗?
    白行问了一句:“王楠很疼他小女儿?”
    婆婆说:“他们父女俩很好啊,有说有笑的,有时候还被他爸背着过来玩。”
    嗜好暴力的父亲居然疼爱自己的小女儿?怎么听都觉得匪夷所思。
    安夜的脑海里突然将父亲背着小茵和之前在公园里面看到的画面重叠在了一起。
    小茵搂着父亲的脖子,发出咯咯咯的笑声。
    这样开心的心绪,是装不出来的。
    这是小孩子的特质。
    那小茵身上的淤青是怎么回事?
    是她强颜欢笑吗?
    安夜仍旧记得徐文倩的话,徐文倩说她害怕回家。
    如果,小茵不害怕父亲的话,那么,她究竟在害怕什么呢?
    她在害怕家里的什么呢?
    安夜回忆起小茵之前提醒他们要逃跑的画面,她叫他们逃跑,那么意思是,她知道有人要害他们,也就是她也有所忌惮的东西。
    而这个白日里的小茵很可能就是个生前的迹象,她在这起事件中模拟着从前的生活情况,所以才会在安夜问及那两句尸体时,说出那样一半正确一半错误的回答。她按照自己现在的生前迹象和以前死前的记忆,编织出了所谓“爸爸杀死妈妈,姐姐杀死爸爸”的情况。
    小茵是被害者,也就是说就算是在以前那个情况,她也是个死人,死人又怎么会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死的呢?
    安夜知道,是因为事件发生以后,他们看到了报道,对死亡事件分析之后的报道,也就是“爸爸杀死妈妈,爸爸又杀死姐姐,妹妹失踪了”的报道。
    可是小茵从哪里知道这样的情况呢?
    而且她说:“爸爸杀死妈妈,姐姐杀死爸爸。”
    何况,看见了小茵只能存活七天,绝对不能活更长的时间。
    所以按照这个时间往后推,就可以推论出小茵出现的那一天,正好是在姐姐的第二人格杀死父亲的时候。不可能看见父亲杀死母亲的部分,也就是说小茵的鬼魂恰好目睹了这一幕。
    也就是“姐姐杀死爸爸”这一部分。
    那么“爸爸杀死妈妈”这一部分又从何而来呢?
    根据徐文倩所说的,小茵那一天在家里,也就是说,另一部分的内容,很可能是小茵生前的回忆,也就是那天在父亲杀死母亲以后,她并没有死亡,而且亲眼看见了这一幕,所以记忆出现了一个断层,从而说出了自己捏造的这一部分。
    所以,事情应该是这样的——
    小茵说:“爸爸杀死妈妈(05年的生前记忆),姐姐杀死爸爸(现在的目睹记忆)。”
    而姐姐的事件是:“爸爸杀死妈妈(现在的事件),姐姐杀死爸爸(现在的事件。)
    由于事件的相似度是百分之百,所以导致了事件的重叠,误导安夜等人从其他方向思考。
    也就是说,小茵在生前,真的亲眼目睹了父亲杀死母亲。
    而那时候还活着的人,除了父亲,还有姐姐。
    如果是父亲杀死她,那么尸体很可能摆放在同一个房间里面。
    如果……凶手并不是父亲呢?
    姐姐的死亡距离母亲的死亡有三个小时的差异,这三个小时,又发生了什么呢?
    安夜开口问:“白行,你还记得小茵很害怕姐姐的样子吗?如果父亲疼爱小茵,那么会不会有一种可能,也就是……姐姐也有暴力倾向,由于父亲疼爱小茵,所以产生嫉妒,于是杀害了小茵?!”
    白行笑了笑,不置可否。
    而她的头皮发麻,这样一想,就好像全部合理了。
    为什么明明是鬼魂却害怕姐姐,反而要他们离开,因为小茵本能的就是认为姐姐才是恶魔啊!
    而父亲,也很可能是被死后的小茵搂住脖子,活生生吓死的啊!
    所以,一切事情都有了一个很好的依据以及原因。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