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页
“不仅仅是婚事,为父是怕连你的仕途都会受三年之期的影响。温家在京中本就人微言轻,无论钱势都帮不上你什么。因此,你要多与陆相大人书信往来,不要断了那份师生之谊,也好为日后起复回京早做打算。”温家老爷颇为担忧地提醒道。
“彦行明白,定谨记父亲嘱咐......”
从书房中拜别父亲,又特意去看望了母亲,温彦行才得以回到自己屋里休息。毕竟归乡心切,一路风尘仆仆之后又游走于府中各长辈那里,直到此刻房中只有独自一人时,方觉卸下了心头的一口气,整个人顿时疲惫到有些瘫软下来。
说来还有一个凑巧,温彦行在温府是住二楼,温家只有这个院子的建筑最高,细论就是有点儿独栋状元楼的意思。登高才能远望,许是温家觉得二楼读书安静,也许是就觉得此子适合在全府的高处,因此自从分房独居起,温彦行就住在这里。
而巧的是,这栋阁楼距离陆婉儿所住的偏院儿不远,从楼上房中窗口正好能够瞧见那个偏院儿的整个院子.......
当然陆婉儿并不知晓此事,温家其他人也未曾察觉到有何不妥。别问到底为何这般凑巧,问就是恰好两人在不同时期,都同样地需要安静。
当然,起初温彦行是没有注意到旁边院子的,一是天气寒冷,初来乍到的陆婉儿更愿意窝在有火炉的屋子里龟缩不出;二是白日里温家少爷有太多事要忙,能回房中凭窗远眺的闲暇时光着实还没有。
而二人除了第一日在城外驿站、温府大门口,还有晚上接风洗尘的宴席上匆匆见过三回,之后便许久不曾碰到,更没什么交集了。
还未等温彦行到祖父房中侍疾几回,温家老太爷便不出众人所料,驾鹤西去了。
丧事办得很是隆重,过程也自是要遵规守礼,因此十分地繁琐复杂。而岳府日日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地盛况,不仅感觉像,事实也是差不多整个沂州府的人家,都指派了当家的男丁前来吊唁,并集中在温老太爷送葬那日,又来轮流行了一整天的叩拜之礼。
如此热闹还不算,岳府更是请戏班子搭台,连唱了三天三夜!这当真是陆婉儿也不甚能理解地风俗了。为何明明是办个丧事,全府哀痛之时,也要吹吹打打搞得像是办喜事一样?不过这些都只是她个人腹诽而已,而在温家这样的档口,陆婉儿就更只能是日日呆在屋内,轻易不会抛头露面了。
说到守孝,岳家老爷也不过才去世几个月而已。本来婉儿是要与岳沐之一同担了守孝之责的,不过和离之后,已身不在岳府便也作不得数了;只是柜子里置办的素色衣衫着实很多。而天天盼着抱孙子的岳母,三年之内怕是也不用再想了......
其实若论起来,虽各家后辈都有守孝之责,但北方比南方却要严谨许多,而世家比商贾之流更是异常严苛。
远在洪州城的岳沐之,虽守孝期间未曾再去姨娘玲儿的房中尽生育之责,却因陆婉儿的决然离去,内心压抑之下延续了之前颓废那阵儿的一些心得,养成夜里常常一人痛饮的习惯,且怕是这辈子都再也改不掉了。
本打算归乡之后,住上一两个月便趁着夏季未来之前返程回洪州的舅母,也受父亲骤然离世的刺激,决定留下来多陪伴年迈地母亲一些时日,加之又恰巧收到舅舅的来信,让其好好侍奉双亲,安心多住些时日也无妨。
于是,便同婉儿商议将二人的归期后延至盛夏之后,只要是能赶在婉儿的表姐生产之前,回去便可。
而随着温家丧事终于暂告一段落,沂州府的天气也终于开始转暖起来,冰雪消融,郊外的麦田里也露出了大片春天的颜色。
生生在屋里闷了快一个月的陆婉儿,终于趁着今日午后尚好的阳光,与丫鬟玲儿一起动手收拾起了院子。原先都不知该如何称呼陆婉儿的羞涩丫头,经过本人指点后,现已是喊起二小姐来声音特别地干脆有力。
以前在洪州,倒并未与家中下人有过太亲密的感受,只是近来独在异乡为异客,不仅环境着实陌生,而且作为家生子的玲儿,真的是单纯到不需让人产生任何戒备之心,交往这些时日,倒让陆婉儿莫名对她产生了些依赖。
第34章 独自凭窗人徘徊
温彦行,难得今日陪同父亲用过早膳之后,便回了房未再出门。忙了这些时日,需得好好书信几封,寄回京去。
不仅守孝之事要与老师详陈,京中府宅也需着人安排妥当。
只是自从回府后便忙碌奔走了许久,一时之间专心静坐下来着实有些不适,又想到守孝的三年之期,朝中之事怕是必要错过许多,温彦行心下竟也有些迷茫。还是要在信中同老师讨教清楚,未来即使自己身在沂州也可做之事......
虽心早有了大致的计较,人却端坐半日尚不曾产生动手研墨的欲望。终于回过神来,又觉房中太过寂静,思绪尚未完全理清之前,下笔很是滞涩。
想起今日晨起,阳光倒是有了些春天的和煦,于是温彦行独自一人走到窗前,推开阁楼的窗户想要透透气;不曾想瞧见府中相隔不远的小院子里,好像有两个府中丫鬟正在做事。平时那个院子少有人住,大都用来堆砌杂物;许是开了春儿,母亲着人要把全府上下都收拾打扫一遍吧?温公子一边下意识地猜想着,一边复又走回书案前。
--
“彦行明白,定谨记父亲嘱咐......”
从书房中拜别父亲,又特意去看望了母亲,温彦行才得以回到自己屋里休息。毕竟归乡心切,一路风尘仆仆之后又游走于府中各长辈那里,直到此刻房中只有独自一人时,方觉卸下了心头的一口气,整个人顿时疲惫到有些瘫软下来。
说来还有一个凑巧,温彦行在温府是住二楼,温家只有这个院子的建筑最高,细论就是有点儿独栋状元楼的意思。登高才能远望,许是温家觉得二楼读书安静,也许是就觉得此子适合在全府的高处,因此自从分房独居起,温彦行就住在这里。
而巧的是,这栋阁楼距离陆婉儿所住的偏院儿不远,从楼上房中窗口正好能够瞧见那个偏院儿的整个院子.......
当然陆婉儿并不知晓此事,温家其他人也未曾察觉到有何不妥。别问到底为何这般凑巧,问就是恰好两人在不同时期,都同样地需要安静。
当然,起初温彦行是没有注意到旁边院子的,一是天气寒冷,初来乍到的陆婉儿更愿意窝在有火炉的屋子里龟缩不出;二是白日里温家少爷有太多事要忙,能回房中凭窗远眺的闲暇时光着实还没有。
而二人除了第一日在城外驿站、温府大门口,还有晚上接风洗尘的宴席上匆匆见过三回,之后便许久不曾碰到,更没什么交集了。
还未等温彦行到祖父房中侍疾几回,温家老太爷便不出众人所料,驾鹤西去了。
丧事办得很是隆重,过程也自是要遵规守礼,因此十分地繁琐复杂。而岳府日日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地盛况,不仅感觉像,事实也是差不多整个沂州府的人家,都指派了当家的男丁前来吊唁,并集中在温老太爷送葬那日,又来轮流行了一整天的叩拜之礼。
如此热闹还不算,岳府更是请戏班子搭台,连唱了三天三夜!这当真是陆婉儿也不甚能理解地风俗了。为何明明是办个丧事,全府哀痛之时,也要吹吹打打搞得像是办喜事一样?不过这些都只是她个人腹诽而已,而在温家这样的档口,陆婉儿就更只能是日日呆在屋内,轻易不会抛头露面了。
说到守孝,岳家老爷也不过才去世几个月而已。本来婉儿是要与岳沐之一同担了守孝之责的,不过和离之后,已身不在岳府便也作不得数了;只是柜子里置办的素色衣衫着实很多。而天天盼着抱孙子的岳母,三年之内怕是也不用再想了......
其实若论起来,虽各家后辈都有守孝之责,但北方比南方却要严谨许多,而世家比商贾之流更是异常严苛。
远在洪州城的岳沐之,虽守孝期间未曾再去姨娘玲儿的房中尽生育之责,却因陆婉儿的决然离去,内心压抑之下延续了之前颓废那阵儿的一些心得,养成夜里常常一人痛饮的习惯,且怕是这辈子都再也改不掉了。
本打算归乡之后,住上一两个月便趁着夏季未来之前返程回洪州的舅母,也受父亲骤然离世的刺激,决定留下来多陪伴年迈地母亲一些时日,加之又恰巧收到舅舅的来信,让其好好侍奉双亲,安心多住些时日也无妨。
于是,便同婉儿商议将二人的归期后延至盛夏之后,只要是能赶在婉儿的表姐生产之前,回去便可。
而随着温家丧事终于暂告一段落,沂州府的天气也终于开始转暖起来,冰雪消融,郊外的麦田里也露出了大片春天的颜色。
生生在屋里闷了快一个月的陆婉儿,终于趁着今日午后尚好的阳光,与丫鬟玲儿一起动手收拾起了院子。原先都不知该如何称呼陆婉儿的羞涩丫头,经过本人指点后,现已是喊起二小姐来声音特别地干脆有力。
以前在洪州,倒并未与家中下人有过太亲密的感受,只是近来独在异乡为异客,不仅环境着实陌生,而且作为家生子的玲儿,真的是单纯到不需让人产生任何戒备之心,交往这些时日,倒让陆婉儿莫名对她产生了些依赖。
第34章 独自凭窗人徘徊
温彦行,难得今日陪同父亲用过早膳之后,便回了房未再出门。忙了这些时日,需得好好书信几封,寄回京去。
不仅守孝之事要与老师详陈,京中府宅也需着人安排妥当。
只是自从回府后便忙碌奔走了许久,一时之间专心静坐下来着实有些不适,又想到守孝的三年之期,朝中之事怕是必要错过许多,温彦行心下竟也有些迷茫。还是要在信中同老师讨教清楚,未来即使自己身在沂州也可做之事......
虽心早有了大致的计较,人却端坐半日尚不曾产生动手研墨的欲望。终于回过神来,又觉房中太过寂静,思绪尚未完全理清之前,下笔很是滞涩。
想起今日晨起,阳光倒是有了些春天的和煦,于是温彦行独自一人走到窗前,推开阁楼的窗户想要透透气;不曾想瞧见府中相隔不远的小院子里,好像有两个府中丫鬟正在做事。平时那个院子少有人住,大都用来堆砌杂物;许是开了春儿,母亲着人要把全府上下都收拾打扫一遍吧?温公子一边下意识地猜想着,一边复又走回书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