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
只是万家灯火之时,方才发觉自己或许也没有那么地内心强大,街上的热闹都是旁人的,而此时此刻的陆婉儿当真是一无所有。
虽说爱情并不该是一个人的全世界,可拥有过又失去的痛却仍是十分深刻。
看着陆珍儿脸上那道虽不能忽略,却已是十分浅淡的钗痕,陆婉儿好像有些明白了当初姐姐的选择,许也不能算是错的。
春节以后,还委身于客栈的陆婉儿收到舅舅书信,信上并无预料中的安慰或责备,只说舅母想要回北方娘家省亲,因路途遥远,舅舅委实脱不开身,便一直未能成行。“倘若此次婉儿愿与其同行,眼下北方政事已稳,多带几名家丁且只走官道,你们二人相互照应之下,或可圆了你舅母这几年来的心愿。不知婉儿,可愿否?”
舅舅的这番请求,倒是婉儿未曾料到的,与其终日闷在这方小院子里思虑不止,倒不如就与舅母一同远行,也去看看那些自儿时起就心生向往的山高水阔,北方浩瀚。
于是,这次陆婉儿倒尽快的应下了舅舅。
半月时间,托人多置办了几套厚薄不一的衣衫,其他倒都由舅母准备就好了。
“听说北方气候与洪州不同,别看出行前都已换上了半薄的襦裙,越往北走可是越要冷起来的,直到四五月里,那里的冬天才算真的过去。”陆珍儿一边与婉儿说着从舅母那儿听来的提醒,一边也觉此次出行对妹妹来说倒是个不错地选择。
总是要真的把过去全都放下了,才能继续往前走,否则心中负累重重,又能撑的了多久?
从岳府离开后,亲朋故友中也只见过姐姐一人的陆婉儿,临行前还是留了一封书信于沐舒。希望她不要为自己太过难过,虽终是没有姑嫂的缘分,但二人姐妹之情总是一辈子的。
第31章 东风好去莫回头
与舅母的热切期盼不同,陆婉儿因对北方没什么概念,也就谈不上期待,唯一觉得轻松地就是那里没有什么熟识的人。
想来已是多年未曾回去了,本就是北方长大的舅母,骨子里也自是有着与南方人不同的豪爽,虽也知陆婉儿刚刚经历了和离种种,却依然在马车上表现出平日里不太常见地兴奋与开朗,其中最明显地特征之一就是“健谈”。
陆婉儿也是第一回 知道,原来舅母那么爱聊天儿......在这一点上表姐大概就是尽得其真传了。想到这儿,倒还想起来好像听姐姐说,此番表姐也是十分想与母亲一同北上省亲的,只可惜亦是嫁了人还刚有了身孕,心有不甘之余还跟舅母啰嗦许久,就看在此行有人只能独独羡慕的份儿上,却也是值得心情大好的。
才离开洪州城半日,都不用婉儿开口,她就已经从舅母口中得知了舅舅的求学史、恋爱史、工作史......还有舅母的成长史。如此口若悬河热情洋溢的舅母,倒真是与之前印象里长辈模样不同,就,多了些少女感,像前几日入梦的母亲那般不同。
这倒是让开始还觉拘谨的婉儿,顿时亲切了许多,甚至连心头笼罩多日的那些阴霾,都开始随着与洪州城越来越远的距离,日渐浅淡起来。
原来舅舅年轻时,是婉儿不甚了解的另一种年少有为的人生。
说起科举,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整个国家每年通过科举及第之人不过二三十之数,且大都是复考多年才能得中,当真算得上是鲤鱼跃龙门了。
因婉儿那位尚未曾见过就已去世的外祖,原先本就中过举人,所以舅舅与母亲都算是出身于书香门第,而参加科举便也成了舅舅自小读书的志向。
虽天资聪颖者着实不多,但年少时的舅舅却也能算得上一个,经外祖托人举荐之后,舅舅也是没有辜负期望,于江南道省试及第后遂进京参加了会试,而自此留在京中苦读,直到几年后方才得中。
后虽封了官职,却因在朝中没有什么背景,性子又敦厚不显,且不爱趋炎附势,入仕近二十年来依然只是做到了一名八品参军而已。
舅舅与舅母的相识,自是在其北上求学的过程中,温家本是不愿把女儿嫁得太远,可眼见舅舅高中,说不定日后能在京中常驻,却也算是门好亲事,只是哪曾想婚后不久舅母便随着舅舅南下就职,自此再也没能回北方去。
离家多年,起初语言不通饮食不适,甚至到今天都未曾完全习惯江南道的气候,不过舅母却说对于嫁给舅舅这件事,她却并未后悔过,只是遗憾与父母相隔千里缘分渐远,可舅舅对她却算是做到了一生一世一对人的良人。
陆婉儿想,舅舅作为一个读书人的终极梦想,自然也是能够“居庙堂之高”,而他不争与敦厚贤德的秉性,又让他虽为官多年却好像一直是“处江湖之远”的状态,这般偏安一隅随性又冷静的特质,倒好似只在姐姐陆珍儿身上感受到过。
就在婉儿一边听舅母讲故事,一边胡思乱想的时候,许是舅母突然觉得自己好像说错了什么,不该对其提及婚姻如何美满之事,使得车上之人陷入沉思,便突然停住了口;满是慈爱地拉起陆婉儿的手,并意味深长地开始安慰起这个,连本人都差点儿忘了自己婚姻如何不幸的人。
“婉儿,你可知你的人生旅途,就像我们此次北上一样,才刚刚走了小小的一段。虽不甚了解你之前在岳家之事,但凭你有勇气拒绝自己不想要的生活,只此一点,舅母倒是觉得像极了你舅舅那样勇敢,女子和离一事其实在北方尤其在京城,当真也算不得稀罕,所以你心里不要想那么多.......”
--
虽说爱情并不该是一个人的全世界,可拥有过又失去的痛却仍是十分深刻。
看着陆珍儿脸上那道虽不能忽略,却已是十分浅淡的钗痕,陆婉儿好像有些明白了当初姐姐的选择,许也不能算是错的。
春节以后,还委身于客栈的陆婉儿收到舅舅书信,信上并无预料中的安慰或责备,只说舅母想要回北方娘家省亲,因路途遥远,舅舅委实脱不开身,便一直未能成行。“倘若此次婉儿愿与其同行,眼下北方政事已稳,多带几名家丁且只走官道,你们二人相互照应之下,或可圆了你舅母这几年来的心愿。不知婉儿,可愿否?”
舅舅的这番请求,倒是婉儿未曾料到的,与其终日闷在这方小院子里思虑不止,倒不如就与舅母一同远行,也去看看那些自儿时起就心生向往的山高水阔,北方浩瀚。
于是,这次陆婉儿倒尽快的应下了舅舅。
半月时间,托人多置办了几套厚薄不一的衣衫,其他倒都由舅母准备就好了。
“听说北方气候与洪州不同,别看出行前都已换上了半薄的襦裙,越往北走可是越要冷起来的,直到四五月里,那里的冬天才算真的过去。”陆珍儿一边与婉儿说着从舅母那儿听来的提醒,一边也觉此次出行对妹妹来说倒是个不错地选择。
总是要真的把过去全都放下了,才能继续往前走,否则心中负累重重,又能撑的了多久?
从岳府离开后,亲朋故友中也只见过姐姐一人的陆婉儿,临行前还是留了一封书信于沐舒。希望她不要为自己太过难过,虽终是没有姑嫂的缘分,但二人姐妹之情总是一辈子的。
第31章 东风好去莫回头
与舅母的热切期盼不同,陆婉儿因对北方没什么概念,也就谈不上期待,唯一觉得轻松地就是那里没有什么熟识的人。
想来已是多年未曾回去了,本就是北方长大的舅母,骨子里也自是有着与南方人不同的豪爽,虽也知陆婉儿刚刚经历了和离种种,却依然在马车上表现出平日里不太常见地兴奋与开朗,其中最明显地特征之一就是“健谈”。
陆婉儿也是第一回 知道,原来舅母那么爱聊天儿......在这一点上表姐大概就是尽得其真传了。想到这儿,倒还想起来好像听姐姐说,此番表姐也是十分想与母亲一同北上省亲的,只可惜亦是嫁了人还刚有了身孕,心有不甘之余还跟舅母啰嗦许久,就看在此行有人只能独独羡慕的份儿上,却也是值得心情大好的。
才离开洪州城半日,都不用婉儿开口,她就已经从舅母口中得知了舅舅的求学史、恋爱史、工作史......还有舅母的成长史。如此口若悬河热情洋溢的舅母,倒真是与之前印象里长辈模样不同,就,多了些少女感,像前几日入梦的母亲那般不同。
这倒是让开始还觉拘谨的婉儿,顿时亲切了许多,甚至连心头笼罩多日的那些阴霾,都开始随着与洪州城越来越远的距离,日渐浅淡起来。
原来舅舅年轻时,是婉儿不甚了解的另一种年少有为的人生。
说起科举,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整个国家每年通过科举及第之人不过二三十之数,且大都是复考多年才能得中,当真算得上是鲤鱼跃龙门了。
因婉儿那位尚未曾见过就已去世的外祖,原先本就中过举人,所以舅舅与母亲都算是出身于书香门第,而参加科举便也成了舅舅自小读书的志向。
虽天资聪颖者着实不多,但年少时的舅舅却也能算得上一个,经外祖托人举荐之后,舅舅也是没有辜负期望,于江南道省试及第后遂进京参加了会试,而自此留在京中苦读,直到几年后方才得中。
后虽封了官职,却因在朝中没有什么背景,性子又敦厚不显,且不爱趋炎附势,入仕近二十年来依然只是做到了一名八品参军而已。
舅舅与舅母的相识,自是在其北上求学的过程中,温家本是不愿把女儿嫁得太远,可眼见舅舅高中,说不定日后能在京中常驻,却也算是门好亲事,只是哪曾想婚后不久舅母便随着舅舅南下就职,自此再也没能回北方去。
离家多年,起初语言不通饮食不适,甚至到今天都未曾完全习惯江南道的气候,不过舅母却说对于嫁给舅舅这件事,她却并未后悔过,只是遗憾与父母相隔千里缘分渐远,可舅舅对她却算是做到了一生一世一对人的良人。
陆婉儿想,舅舅作为一个读书人的终极梦想,自然也是能够“居庙堂之高”,而他不争与敦厚贤德的秉性,又让他虽为官多年却好像一直是“处江湖之远”的状态,这般偏安一隅随性又冷静的特质,倒好似只在姐姐陆珍儿身上感受到过。
就在婉儿一边听舅母讲故事,一边胡思乱想的时候,许是舅母突然觉得自己好像说错了什么,不该对其提及婚姻如何美满之事,使得车上之人陷入沉思,便突然停住了口;满是慈爱地拉起陆婉儿的手,并意味深长地开始安慰起这个,连本人都差点儿忘了自己婚姻如何不幸的人。
“婉儿,你可知你的人生旅途,就像我们此次北上一样,才刚刚走了小小的一段。虽不甚了解你之前在岳家之事,但凭你有勇气拒绝自己不想要的生活,只此一点,舅母倒是觉得像极了你舅舅那样勇敢,女子和离一事其实在北方尤其在京城,当真也算不得稀罕,所以你心里不要想那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