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七零之穿成男主前妻

元月月半-(180)

    张支书没有统计过也知道今年村里的果树比去年至少多一成。
    每一棵树都枝繁叶茂被精心伺候。
    果子多又大,又正好是丰收时节,不香才怪。
    谢兰回答他:果子。
    大桃子?小孩忙问。
    谢兰点头:奶奶家有,跟奶奶摘去?
    小孩立即把手递给她,蹦蹦跳跳随他去。
    胖丫忍不住说:他可一点不怕生。
    王秋香:这里就是他的地盘,他怕谁啊。看到她拿的乒乓球,放家里去。
    知道。大胖年底才毕业,此时也在这边,胖丫拿出四个乒乓球,其余的都给她哥。她找小姐妹打乒乓球去。
    正值三伏天,太阳又升高了,爱下地晃悠的人也懒得下地放羊,以至于路边到处都有人。
    有些以前只敢围观怕把球弄坏的人见方剑平又买新的,顿时确定全用坏了他也不会说什么,于是就把自家孩子推出去,让胖丫给他家孩子玩玩。
    胖丫把旧的球拍找出来,一会儿小树林里就摆满了乒乓球台。
    不再是几张桌子拼凑而成。真是跟乒乓球台类似的桌台。
    张支书让木匠大头做的。
    五点多,天气不甚热,依然戴着遮阳帽过来的一群人到桥头停下,看到乒乓球台,又看看鸟语花香的地儿,立马掉头。
    小芳早歇过乏了,坐在路边跟她爹聊天,看到那群人就起来:找谁啊?
    咦?大学生?这是你们村啊?为首的小老太太指着墙壁,我记得这是土墙啊。
    小芳看着墙上的菜,是土墙。豆角种的太密把土色遮住了。
    我记得茅坑边也没有树啊。
    张支书道:以前在院子里的小桃树。院里已经有一颗大的,今年就移出来了。
    一众老头老太太走近,越发不敢信,七嘴八舌地惊呼:你们村怎么大变样?
    小芳道:冬天光秃秃的,现在生机盎然,肯定不一样。来玩儿还是来买东西啊?
    买果子。前些天你们村的人都会去卖,最近怎么都没去?
    小芳看向张支书。
    张支书:以前果子少好卖。现在别的村的果子熟了不好卖,我们就决定一周去一次。周日去。不是在现在这个地方,去政府办公楼那边。
    有个老头伸出大拇指,你会做生意,那边的人有钱。
    张支书点头:有时候阴天就赶着中午拉到人家厂门口卖。偶尔走街串巷也喊一下。虽然没有以前出去的勤,但钱没有少。
    怪不得最近见不着你们。放心,我们不会乱说的。我来你们这儿买过羊肉。说话的小老太看向小芳,大学生还记得吧?
    小芳点头。
    还跟以前一样随便挑随便选?
    小芳点头:价格肯定得高一点。不然剩下的都是小的就不好卖了。
    水果便宜,贵也顶多贵一两分钱。他们既然来买最新鲜的,也料到这一点了。
    行。
    这个字落下,不少人看小芳。
    小芳看到她九叔,让我叔带你们先转一圈。我们村的果子多,还有香瓜脆瓜甜瓜。你们考虑好了再买。如果太多,他可以开车给你们送过去。但也不能太多,车装不下。
    这时候的人孩子多,这些老头老太太每家至少六口人,一人一天一个,两天就得好几斤。
    他们来的路上还在聊,果子便宜,也不知道给不给送到家。
    小芳的话打消他们的顾虑,一个个都不由得露出笑脸。
    有个小老太就忍不住说:你这个闺女会做生意,以后是不是打算进商务部啊?
    小芳摇头,教书。有寒暑假。
    大胖忍不住问:哪个大学?
    大学?小芳被问住。
    王秋香:你别说跟大胖一样教高中?你要是教高中,干嘛还跑那么远上学?
    其他村民忍不住点头:就是,就是。
    小芳:可是,我大学毕业有可能只能当辅导员。
    她以前的高中师姐就是。
    几乎每次聊天都能听到她抱怨,还不如去高中当老师。
    不是老师啊?王秋香问。
    小芳看向方剑平。
    方剑平:我们学校不是很缺老师。
    有个来买东西的老太太就说:你们学校是最好的大学,当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师资力量肯定先紧着你们。要当老师是不是得读研啊?
    高素兰:那就是还得再上?
    张支书问:还给补贴吗?
    方剑平想想学校的情况:如果一边读研一边当辅导员,工资应该不少。可是小芳太累。
    张支书:那有啥关系。到时候我们就过去了。不种地不喂牲口,每天弄点吃的,洗洗衣服,看着瞳瞳,我们来呗。再说了,瞳瞳上学了,也不用我们整天看着。那么一点活可比割麦子掰玉米摘棉花轻松多了。
    第162章 齐心协力 从早骂到晚,从夏骂到冬?
    小芳看向方剑平。
    我没说错吧?我爹娘不赞同我当老师。
    这事发生的太快, 方剑平没有心理准备,也打乱了他全部计划,叔, 离毕业还早, 要不我回头再问问?
    张支书点头:问是得问, 但不能当高中老师。
    肯定的。方剑平怕被丈母娘一大家子手撕了,我原先只想着小芳轻松点。
    张支书看向他闺女, 他也希望闺女轻松点, 但他替闺女委屈,年纪轻轻吃点苦怕啥。再累也没有种地累吧?
    方剑平:那肯定没法跟种地比。
    张支书点头:这不就行了。我看你也别问了, 就读, 读那个
    来买东西的小老太太道:读研。
    对!就读那个。你们大学一毕业我们就过去。张支书一锤定音,没有商量的余地。
    方剑平看向小芳。
    怎么办?
    小芳爱莫能助。
    凭她爹这么反对,她真敢去高中当老师,老两口肯定不愿意去首都。她考大学的意义就少了一半。
    小芳想一下:要是实在忙不过来就不当辅导员?
    方剑平明白她的意思,又看到岳父大人一脸严肃,给他个胆子此时也不敢说别的,那就这样。张瞳瞳交给我。我估计我的工作应该很轻松。
    张支书:你忙也没事,还跟在家一样, 我们做饭收拾家里。对了, 发粮票吧?
    高素兰连连点头:对对。要是不发粮票, 小芳当那个什么导员不如意也得干。
    小芳:方剑平说,有些地方的购物票都开始取消了。等我们毕业首都应该也不用粮票。只是杂粮杂面恐怕还是跟白米白面搭配着卖。
    张支书松了一口气:这就好。我和你娘这些年也存了点钱, 足够咱们买米面。
    方剑平忽然就明白小芳为什么顺着她爹娘。他爸妈这么疼他为他着想,他恐怕也不好意思对他们冷言冷语,忤逆他们。
    叔,我还有工资。肯定能裹住日常开销。再说了, 还有我爷爷奶奶呢。
    小芳点头:院子挺大,可以种菜,只需要买些鸡鱼肉蛋就行了。
    张支书算一下,闺女的补贴能裹住自己,他们的钱能裹住他们,女婿的钱他和瞳瞳肯定花不完,说不定每月还有剩余,那还行。小芳,可不许现在一套到时候又一套。
    不会的。小芳想一下,高中离学校远,你们可以看一下我放学回来的时间。
    话说到这份上,张支书也没有理由怀疑,看向那些买东西的人,咱们看果子去吧。
    有个小老太问方剑平:你们说的购物票要取消,真的假的?
    方剑平点头:真的。首都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执行了。
    那老太太忍不住说:那以后不能存了。用票和钱买东西能省不少钱。这要是以后取消了,不就成废纸了。
    小芳顺嘴说:说不定五十年后就成古董了。
    老太太摆摆手:算了吧。我能活十年就烧高香了。
    张支书:那就趁着能吃能走多买些好吃的。
    一众老头老太太笑了,抬抬手让老九带路。
    村民赶紧给老九使眼色。
    带我们家去!
    张老九乐了:急啥?先让这些大哥大姐看清楚,回去也好帮咱们宣传宣传。大哥大姐,是吧?
    宣传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一众老头老太太能一起过来,显然都是合群脾气不错的人,所以都很不客气地揽下这事。
    爷爷!
    清亮的童音传过来,众人都不由得看过去,一个头戴花遮阳帽,白白净净的小娃娃抱着一个大大的桃子过来。
    年龄虽然比年画娃娃大一点,可是真像啊。
    张老九勾勾手:过来,让我尝尝。
    小孩喊他是想显摆桃子是整株桃树上最大的那个,可不是给他吃的。
    二话不说,绕过他躲到妈妈身后。
    买水果的老太太忍不住问:大学生,这是你儿子?这么大了?
    小芳笑道:也不算大,到今年农历九月才满六岁。
    可是你没多大啊。有个老头不禁说。
    小芳想一下,愣是没想起她多大,方剑平,我多大了?
    方剑平好笑,过糊涂了?你今年二十七周岁,我二十九。说着一顿,按虚岁我岂不三十了?
    老九:可不是咋的。你还当自己二十郎当岁呢。
    张支书道:这个年龄正好。老话说,三十当立。正好明年三十整,还毕业参加工作了。
    方剑平笑了:您这样说那是挺好。不过再说下去太阳就落山了。
    一众老头老太太还得回去给工作半天的子女做饭,顿时顾不上侃大山。
    话说回来,改革开放了,又有张庄打样,小芳料到村里的东西越来越难卖,所以才给她爹出主意,别光守着供销社门口的一条街,经常去城里转转。但也别心血来潮转一次,而是设好时间,比如一周去几次,每次什么时候去。
    城里认知道了,三次以后就会记住。
    哪怕家里的水果突然吃完了,也会等他们。毕竟跟菜市场的价格差不多,一个却是刚刚摘下来的,一个是不知道经了多少道手的,一个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一个得跑出去,前者商量商量还能送两个小的,后者一两都不多给。
    张支书以前没做过生意,认为小芳太理想化。
    可是他一贯疼孩子,还是决定听小芳的试一下,结果就是现在城里人会主动问,他们下次什么时候来。
    今儿大伙儿都在家,就是因为下次是明天。
    果子在树上安生几天,村里的孩子也吃够了,没人打扰,以至于长得不是特大就是特红。
    一众老头老太太没往南边去,也没往北边,从西走到东就按耐不住亲手摘。
    张老九就让人拿几个麦秸编的小篮子。
    这个也是小芳提的醒。
    别看她以前是学生,死的时候还没有生瞳瞳的时候大,可她见得多。跟父母旅游的时候就看到有人拿麦秸编篮子。
    虽然不能盛很重的东西,但编的过程中搞紧一些,当托盘装一些水果还是没问题的。
    忙着编东西,也省得他们闲时间长了搞事,闹得全村鸡犬不宁。
    然而一众老太太看到白里透红的桃子放在干干净净的篮子里,忍不住问,大兄弟,篮子也是你们自己做的?
    老九点头:村里的老人闲的时候编的。不过你们放心,虽然是用麦秸,但绝对干净。说出来还怕他们嫌弃,也有蒲苇做的,要不用那种?
    老头笑道:你误会了,她们想买。
    啊?张老九险些把秤扔出去。
    一个老太太点头:这个买菜挺方便的。卖吗?
    张老九:这个真不结实。你们等一下啊。喊一个小孩,让他去村里会瞎胡编的老人家里拿几个结实的。
    老人听说小芳让他们用麦秸编的篮子装水果,就在琢磨小芳是不是有别的打算。盛水果什么不能盛啊。
    于是他闲着没事就开始编。
    老人知道张支书不藏私,他又快走了,也没必要藏私。张支书没说可以卖,老人也不好意思问。
    张支书一个人知道了没什么,被大伙儿听来去都调侃他多丢人啊。
    以至于从二三月份到现在闷不吭声的存了好多。
    小孩子过来要东西,老人又惊又喜,把他认为好的都拿过来。
    对此不感兴趣的的老头看到有大篮子小篮子,还有提包,也忍不住上前围观,你们村真卧虎藏龙啊。
    老人被夸的不好意思,以前日子苦,啥能换钱就干啥。时间长了啥都会一点。
    有个老太太问:你编这么多是留着卖的吧?
    老人下意识朝西边看:这个得问小芳。
    大学生?她让你们编的?那肯定是留着卖。老太太认为大学生不会干无聊的事,是不是得问问她?
    老人开心又不安,不知道该怎么回,就点点头。
    老九朝西边喊:小芳,过来一下!
    两人离了将近半里路,架不住路边有人,接力帮她叫,一分钟就传到小芳耳朵里。
    三分钟小芳才过来,同来的还有担心出什么事的方剑平。
    俩人一到跟前听到众人要买也是很惊喜,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卖出去。
    小芳的本意是给他们找点事做,顺便练练手,熟悉了之后,大家的日子好起来,有人买了也能编出更精致的东西。
    可是既然提前,那也没有不赚钱的道理。
    小芳提醒这些老头老太太,这东西跟城里卖的价格差不多。你们一人买两个,可以送你们一个扫炕扫床的小扫把。很简易的那种。看向老人,家里有吧?
    家家户户都有炕,炕上脏了一点点拍很费劲,以至于家家户户都有几个小扫把。
    老人点头。
    小芳:我记得村里的大扫帚也是自己做的?
    张老九:对啊。用高粱头做的。
    来买东西的老头忍不住说:那岂不跟我们平时用的一样?
    小芳:可能比你们的好。你们的是工厂量产,我们村的这些都是为了消磨时间慢慢编的。
    方剑平补充,一般都是留着自家用,所以特结实。价格可以比供销社卖的便宜点。
    那还等什么。有个老太太催,拿出来让我们看看。停顿一下,看他俩,你们也是,有这些东西怎么不早拿出来?
    小芳:一个扫帚能用半年,没想过你们需要。原本打算编多了,每样有六七个够一车再拉去城里卖。说完就给编东西的老人使眼色。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