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摇(55)
姜曜回首,看向身后的军队。这些士兵由他调.教出来,都是精锐之师,连夜赶路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寻常之事,此刻众人脸上毫无疲倦之色。
姜曜道:无事,继续行军。
可殿下您的身子
没等崔副将说完,太子已经走到到军队前,下达军令。
士兵们严阵以待,气氛凝住,听太子讲话,等到最后那句出发的命令一出,军队顷刻如泄洪的洪水一样奔出,流下原野。
姜曜策马扬鞭,一旁崔副官跟上,关切道:殿下何须如此急切?夜里行军,多有不便,可徐徐图之。
姜曜只淡淡扫他一眼,崔兆便僵硬如塑,不敢再说话。
姜曜的声音如寒霜一样冰凉:南方的战线,尽快稳住越好,十日后,我得回长安一趟。
十日。
这个天数一出,崔兆立马面色微变,道:殿下,十日之期,实在太短。
一场战役少说也会耽搁上两三天,用十日去稳住大部分南线,何异于痴人说梦?
殿下何事这样着急,不能再等等吗?
姜曜摇摇头,呼出一口雾气。
今日长安送给他的信上说,公主准备自请去和亲,姜曜看到信的一瞬间,做好了决定,他要赶在使臣团离京之前,回长安一趟。
所以今日,他直接舍弃了原本攻城计划,开始打快仗。
雷霆过境,越快越好。
此仗艰险,他没有选择,必须赢下。
姜曜不再和崔副将交谈,扬鞭驰向远方。
几里之外,淮阳王军帐处在黑暗中。
当昭军第一只点燃火苗的箭,射向淮阳王军帐时,大战彻底打响。
大雪漫漫从天上落,士兵挥长枪,血色泼洒。这四周彻骨的冰寒,犹如一条毒蛇攀爬上每一个人的脊柱。
昭军在大雪中推进战线,一日之后,占领敌军军帐,生掳淮阳王。
此战大获全胜,之后太子稍作休整,就再次带兵往南。
风霜如刀催,士兵们连夜赶路,重重的大雪,压在每一个人身上。
姜曜昼夜疾驰,在某一日夜里,打完一仗,回军帐休息时,捂着唇重重咳嗽了下。
他的肺部犹如灼烧般疼痛,每咳嗽一声,都有浓重的血腥味往上涌。
他将手拿开,见掌心中央出现了一抹淡淡的血色。
姜曜盯着掌心,看了有半晌,才面无表情地抽出帕子,将血迹擦干净。
他并未将此事告诉任何一人。
他的面色越来越静,不与军中任何人交谈,白日行兵,夜里也行兵,只有在偶尔休息时,才会坐在灯下,将那些信件拿出来,一封封翻看。
属下们进来禀告消息,也常常见太子坐在灯烛后,他藏匿在黑暗中半张脸,幽暗森然,异常冰冷,让人为之胆寒。
一连行了三四日,这日,夜间过半,姜曜出了帐子,对崔副将道:行军吧。
崔副将道:殿下不可!
姜曜拉来自己的马,话语干脆:去通知你的部下。
崔兆看着太子的身影,这一刻再也忍不住去想太子真的是疯了,他们一路往下,五天内,解决了淮阳王,向南收复了十几座城池,要么这样的行军速度,已经是极限,太子居然还要继续。
他到底在赶什么?
崔兆连忙追随上去,对姜曜道:殿下,您还负伤在身。
姜曜抬起头,远方天空,一轮稀薄的红日升起。
今日是二月初五,我会在初九的清晨,返回长安,那时得确保收复回南线的一半城池。
崔兆摇摇头:殿下,这赶不及。
南方的城池之所以能收得这样快,还得因为太子的威名远扬,有些城池听说太子亲征,几乎不战而降。
可太子再如何行兵,那也无法赶在十日之内,收复一半南线。
可君命难违,崔兆看太子神情,也不敢违逆,继续跟上,带大军往南。
雪一连下了好几日。
当士兵在南放浴雪作战时,长安城大昭皇宫里,却歌舞升平,一片靡靡之声。
皇帝邀请官员入宫,为明日的送别宴做准备。
宴席上舞伎献舞,乐声喧嚣,市价千金的紫檀木作了木炭,丢进炉子里烧火,夜明珠高高悬于顶,充当照明的灯烛。
从太子离开后,皇帝便如同脱了笼的虎狼,又恢复了从前奢靡的作风,肆意地挥霍,今夜的宴席很快变成了纸醉金迷的声色场。
丝竹声悠悠,飘到了未央宫。
姜吟玉坐在窗下,将两扇窗户向外推开,看烟火在夜幕上升起。
那火光如天上仙界,是山水银河,倒映在她澄澈如溪水的眼眸里。
窝在她怀里的小猫翻了个身子,姜吟玉手抚摸它的后背,道:明日我就要和父皇表明去和亲的意愿了,到时候要不要带你一块去?
姜吟玉抱着猫儿,放到案几上,看它无忧无虑的样子,轻轻笑了下。
刚刚那番话,不是说给猫儿听的,更像是自言自语。
姜吟玉坐在冰冷的大殿中,觉得一种孤寂感从心中来。
她准备去和亲的事,除了白露,旁人一概没有告诉。
在白日,她在所有人面前都没有表现出异样,可只有在夜晚,一个人独处时,她才会流露出些许脆弱。
姜吟玉抱膝坐着,静静环顾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像是在做告别,再看最后几眼。
一时间,她想到西北恶劣的气候,对猫儿道:我不带你走,将你留给皇兄好了,你也喜欢东宫,是吗?
猫儿朝她摇了摇尾巴。
姜吟玉浅浅一笑,揉了揉它的脑袋,之后穿鞋下炕,走到衣架前。
她望着架子上那一套红色的罗裙,手抚摸上去。
明夜,她就穿这件裙子出席
她指尖划过悬挂的玉环明珠,珊珊作响,衣裙间的金箔,折射出明灭的光亮。
这是她最漂亮的一套衣裙,然而她大概此生只会再穿最后一回了。
一粒雪花随风飘进屋内,姜吟玉抬起头,入目就是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
她将头靠在衣架上,伸出指尖,触上飞来那一片晶莹的雪,想到了自己在外亲征的皇兄。
哥哥。
她喃喃自语,不知南方雪下得大不大,有些担忧他的安危。
姜吟玉低下头,将那只特地为他求的护身符拿出来,放到案几上。
做完这一切,她脸上的神情松下来,只等待明日的到来。
窗外的雪下得越发大,姜吟玉上榻休憩。
与此同时,几百里外的原野,夜色下。
一队十几人的骑兵奔驰北上,他们披星戴月,昼夜疾驰,穿行浓雾之中,清寒的雪光落满了周身。
他们要驰向的地方,是长安。
长风纵起,原野上草叶一夜变得枯黄。
**
一日过后,傍晚时分。
长安城,古老的皇宫,伫立在融融月色中。
为西域使臣团准备的送行宴,在建章宫举行,请来了诸多达官贵人。
宴席上,一队队使臣团,入殿拜见皇帝,向这一个月来,皇帝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
声乐喧闹,灯火辉煌。
酒过三巡,北凉王子从宾客座位上出列,走到大殿中央,单膝下跪,恳请皇帝赐予他一位公主。
缭绕丝竹声中,皇帝端坐上首,长冠玄袍,俯视着下方的众人,等喧闹声散去了,才端着声音,问:王子是否是真心?朕如何鉴别?
弥舒垂首笑道:北凉愿意与大昭达成盟友,此后每年进贡金银千万,如若大昭在西北需要援兵,北凉一定相助。
皇帝颔首,早就私下与弥舒达成了共识,这会顺着他的话,继续道:如此甚好,北凉王子诚心可鉴,朕自然愿意与北凉结盟。
立在皇帝身边的太监,见此,扬高声音:宣公主觐见
同一时刻,一侧涌出来几位官员,齐齐跪下,道:殿下,和亲一事,太子说过等他回来,再作商议!
皇帝皱眉道:太子还需要三四个月才能回来,那时北凉王子已经走了。
一旁珠帘之后,姜吟玉闻言抬起头,双目透过剔透的珠帘,观察着殿内的场景。
今日站在这里的,本该是丹城公主,然而姜吟玉与她达成了约定,等会由姜吟玉出场,接受圣旨。
她在等待最合适的时机出去。
皇帝的声音庄严肃穆:朕金口玉言,答应了北凉王子的话,不能收回成命,这么多外邦人在,岂能由你们说不行便不行?
周围一片附和声,那些西域首领道:君无戏言,大昭做主的是皇帝,那轮得到你们这些做臣子的说三道四?
还有人道:哪怕太子现在回来了,也不能说改就改,不然大昭还有无诚信可言?
皇帝点头称是,道:朕的圣旨已经拟定好,不可更改,来人,宣西凉王子,与朕的
姜吟玉听到这话,手挑起珠帘,准备出去。
这时,对面帘幕晃了晃,突然露出安阳公主的侧颜。
安阳公主走出来一步,帷帐飞扬,她正要开口说话,一只手从帘幕中伸出,捂住了她的嘴巴,将她拽了回去。
松开我,唔
帘幕晃动如涟漪,那里的动静,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片刻后,安阳公主挣扎出来,父皇
她还没说完,姜吟玉清亮的声音响起:父皇,女儿愿意去北凉和亲!
话音一落,众人目光转过来。
座上首的皇帝,辨认出说话的是谁,面色陡变,转过头来。
一穿火红罗裙的女子,从珠帘后款款走出。
周围安静了下来,听不到一点声息。
众人只见柔贞公主披华裙而出,她云鬓挽就,发间步摇流苏摇晃,深红裙裾上以金色的丝线交织绣出繁复花纹,裙摆逶迤拖地,金光灿灿。
随着她的走近,众人甚至能听到裙裾曳地,发出的沙沙声。
她走到弥舒身旁,躬身跪拜,灯烛打在她身上,映照着她明丽面容,耀眼夺目,犹如明珠。
满堂的宝气华光,随着她的出现,都好像暗淡下去,失了光彩。
众人有许久没见到华穿服的柔贞公主了,差点都快忘记了,昔日美貌的公主,是如何的惊动四座:一曲袖舞,引得杀伐果断的卫侯为之失态;行宫惊鸿一面,让魏家三郎一见倾心。
如今,更引得其皇兄,枉顾世俗教化,冒着天下的骂名,也要护着她。
祸水绝色,当是如此。
皇帝面容紧绷,一下坐不住,挥动袖子,让人将公主带下去。
姜吟玉双袖垂下,额头触地,行大礼,清亮的话语一字一句在殿中响起。
女儿愿意远嫁北凉,成两国之谊,促两国结盟。
闭嘴!
皇帝不顾外人目光,撩起袍子,走下台阶,面色发白:柔贞,你在胡言乱语什么?快将你的话收回去!朕当做没有听见!回你自己的宫殿去!
来人,将公主带下去。
姜吟玉看着皇帝,云鬓上步摇垂下,如流光落在她脸颊上。
她双唇染丹朱,开口道:女儿说想要去
这一句话,被殿外的嘈杂声打断。
有宫人从殿外奔进来,踉踉跄跄跪地,指着外面,道:太子殿下、太子殿下!
皇帝以为出事了,急切问:太子怎么了?
随着这话落地,殿外禀告声也传进来:太子回朝!
声音一重一重,如流水散开。
太子回朝!
太子殿下入殿!
皇帝诧异,姜吟玉难以置信,转过头去,步摇珠子打在脸颊上,一片生疼。
她眼眶睁大,澄澈的眸子里,映出一道男子渐渐出现的身影。
再对上太子居高临下俯视的眼神时,姜吟玉察觉出不妙,猛地转身,长身跪拜,道:父皇
太子已然入殿,大步徐行,一身银色的盔甲还没有褪下,玉冠束发,俊美昳丽至极,令人不敢直视。虽然赶了一天的路,却全然没有风尘仆仆的样子。
姜吟玉感觉到身侧一道暗影投下,控制住自己微抖的手,声音清脆婉婉:父皇,女儿愿意去西北和亲!
同一时刻,太子在姜吟玉身边跪下,不疾不徐道:
父皇,儿臣想要将妹妹留在身边。
作者有话要说:
太子杀疯了。
黑化值90%完成。
第69章 深渊
四周鸦雀无声,全都寂静下来。
南方有战事,太子本该在前线作战,却突然出现在这里,本就令人诧异,此刻他又跪在公主身边,说出这样一番话,像就是为了公主回来的。
对这二人而言,太子那句我想要将妹妹留在身边,与寻常男女间的我想要娶她几乎无异。
尤其是,这个场合下,公主正要自请和亲,太子恰好回朝。
气氛变得微妙,然而太子分毫不惧,由着四面八方无数道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他将宝剑放在地上,身形也如剑,修长挺拔,脊背里的一股韧劲支撑着,举止不卑不亢。
皇帝看着一双儿女,短短的一刻里,心绪万千,心如死灰,又起死回生,又心如死灰,万般滋味涌上涌上心头。
皇帝扼住掌心,终于想好了应对的话,道:太子,朕和你心情一样,也想让你妹妹留下,你先起来。
姜吟玉从地上直起腰,长袖拂地,轻声道:我既然是大昭的公主,理应为大昭分忧,和亲一事,请父皇让我去。
前前后后,这是姜吟玉第三次说这话,大殿中所有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皇帝心急如焚,偏偏还不能表现出来,冷声道:你胡说什么,你再敢说一遍?你没看你哥哥还在这儿呢吗?
姜吟玉转过身,珍珠耳坠垂在脸颊上,折射光亮,开口道:北凉王子,您之前是不是说,想带我回西北?
弥舒点头,朝皇帝作礼:陛下,您能将您的掌上明珠,柔贞公主赐予北凉,弥舒万分感激。
北凉的使臣团一听这话,赶紧就出来要感谢。
皇帝气血上涌,问:朕何时同意了?
弥舒还欲说话,正这时,眼前一道影子掠起。
众人只见太子起身,一把握住身侧公主的手腕,将她从地上拽了起来。她火红的罗裙如花苞收起,玉佩碰撞,发出珊珊之声。
众目睽睽之下,太子拽着公主,大步往内殿走。
姜吟玉一边走,一边挣扎,用力去推姜曜的手,不愿随他离开,鬓发上珠钗晃动,轻声道:皇兄,你先松开我。
皇帝见状,赶快上前拦住姜曜,被太子淡淡扫来的一眼給震慑住。那眼神冷漠,冰寒彻骨。
一个错神,皇帝脚步停了下来。
姜吟玉挣脱不得,回头,水眸里一片仓皇:父皇。
柔柔的一声,娇娇楚楚,求救一般,仿佛握着她手的人,不是她的皇兄,而是什么豺狼虎豹。
姜曜长而有力手臂伸出,将她腰肢禁锢得牢牢的,揽到身边。
下一刻,二人的身影一同消失在帘幕后,只留下如水波晃动的帘幕。
一阵窸窣的动静,从里面传来。
这一幕的冲击力巨大,以至于许久,帘幕停止晃动,殿内人才反应过来。
众人很快意识到,太子这次急着回朝,正是为了柔贞公主。
以前关于这二人的传言,终究是众人之间口口相传,不知虚实真假,但今夜一过,那些猜测好像都得到了佐证。
恋耽美
姜曜道:无事,继续行军。
可殿下您的身子
没等崔副将说完,太子已经走到到军队前,下达军令。
士兵们严阵以待,气氛凝住,听太子讲话,等到最后那句出发的命令一出,军队顷刻如泄洪的洪水一样奔出,流下原野。
姜曜策马扬鞭,一旁崔副官跟上,关切道:殿下何须如此急切?夜里行军,多有不便,可徐徐图之。
姜曜只淡淡扫他一眼,崔兆便僵硬如塑,不敢再说话。
姜曜的声音如寒霜一样冰凉:南方的战线,尽快稳住越好,十日后,我得回长安一趟。
十日。
这个天数一出,崔兆立马面色微变,道:殿下,十日之期,实在太短。
一场战役少说也会耽搁上两三天,用十日去稳住大部分南线,何异于痴人说梦?
殿下何事这样着急,不能再等等吗?
姜曜摇摇头,呼出一口雾气。
今日长安送给他的信上说,公主准备自请去和亲,姜曜看到信的一瞬间,做好了决定,他要赶在使臣团离京之前,回长安一趟。
所以今日,他直接舍弃了原本攻城计划,开始打快仗。
雷霆过境,越快越好。
此仗艰险,他没有选择,必须赢下。
姜曜不再和崔副将交谈,扬鞭驰向远方。
几里之外,淮阳王军帐处在黑暗中。
当昭军第一只点燃火苗的箭,射向淮阳王军帐时,大战彻底打响。
大雪漫漫从天上落,士兵挥长枪,血色泼洒。这四周彻骨的冰寒,犹如一条毒蛇攀爬上每一个人的脊柱。
昭军在大雪中推进战线,一日之后,占领敌军军帐,生掳淮阳王。
此战大获全胜,之后太子稍作休整,就再次带兵往南。
风霜如刀催,士兵们连夜赶路,重重的大雪,压在每一个人身上。
姜曜昼夜疾驰,在某一日夜里,打完一仗,回军帐休息时,捂着唇重重咳嗽了下。
他的肺部犹如灼烧般疼痛,每咳嗽一声,都有浓重的血腥味往上涌。
他将手拿开,见掌心中央出现了一抹淡淡的血色。
姜曜盯着掌心,看了有半晌,才面无表情地抽出帕子,将血迹擦干净。
他并未将此事告诉任何一人。
他的面色越来越静,不与军中任何人交谈,白日行兵,夜里也行兵,只有在偶尔休息时,才会坐在灯下,将那些信件拿出来,一封封翻看。
属下们进来禀告消息,也常常见太子坐在灯烛后,他藏匿在黑暗中半张脸,幽暗森然,异常冰冷,让人为之胆寒。
一连行了三四日,这日,夜间过半,姜曜出了帐子,对崔副将道:行军吧。
崔副将道:殿下不可!
姜曜拉来自己的马,话语干脆:去通知你的部下。
崔兆看着太子的身影,这一刻再也忍不住去想太子真的是疯了,他们一路往下,五天内,解决了淮阳王,向南收复了十几座城池,要么这样的行军速度,已经是极限,太子居然还要继续。
他到底在赶什么?
崔兆连忙追随上去,对姜曜道:殿下,您还负伤在身。
姜曜抬起头,远方天空,一轮稀薄的红日升起。
今日是二月初五,我会在初九的清晨,返回长安,那时得确保收复回南线的一半城池。
崔兆摇摇头:殿下,这赶不及。
南方的城池之所以能收得这样快,还得因为太子的威名远扬,有些城池听说太子亲征,几乎不战而降。
可太子再如何行兵,那也无法赶在十日之内,收复一半南线。
可君命难违,崔兆看太子神情,也不敢违逆,继续跟上,带大军往南。
雪一连下了好几日。
当士兵在南放浴雪作战时,长安城大昭皇宫里,却歌舞升平,一片靡靡之声。
皇帝邀请官员入宫,为明日的送别宴做准备。
宴席上舞伎献舞,乐声喧嚣,市价千金的紫檀木作了木炭,丢进炉子里烧火,夜明珠高高悬于顶,充当照明的灯烛。
从太子离开后,皇帝便如同脱了笼的虎狼,又恢复了从前奢靡的作风,肆意地挥霍,今夜的宴席很快变成了纸醉金迷的声色场。
丝竹声悠悠,飘到了未央宫。
姜吟玉坐在窗下,将两扇窗户向外推开,看烟火在夜幕上升起。
那火光如天上仙界,是山水银河,倒映在她澄澈如溪水的眼眸里。
窝在她怀里的小猫翻了个身子,姜吟玉手抚摸它的后背,道:明日我就要和父皇表明去和亲的意愿了,到时候要不要带你一块去?
姜吟玉抱着猫儿,放到案几上,看它无忧无虑的样子,轻轻笑了下。
刚刚那番话,不是说给猫儿听的,更像是自言自语。
姜吟玉坐在冰冷的大殿中,觉得一种孤寂感从心中来。
她准备去和亲的事,除了白露,旁人一概没有告诉。
在白日,她在所有人面前都没有表现出异样,可只有在夜晚,一个人独处时,她才会流露出些许脆弱。
姜吟玉抱膝坐着,静静环顾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像是在做告别,再看最后几眼。
一时间,她想到西北恶劣的气候,对猫儿道:我不带你走,将你留给皇兄好了,你也喜欢东宫,是吗?
猫儿朝她摇了摇尾巴。
姜吟玉浅浅一笑,揉了揉它的脑袋,之后穿鞋下炕,走到衣架前。
她望着架子上那一套红色的罗裙,手抚摸上去。
明夜,她就穿这件裙子出席
她指尖划过悬挂的玉环明珠,珊珊作响,衣裙间的金箔,折射出明灭的光亮。
这是她最漂亮的一套衣裙,然而她大概此生只会再穿最后一回了。
一粒雪花随风飘进屋内,姜吟玉抬起头,入目就是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
她将头靠在衣架上,伸出指尖,触上飞来那一片晶莹的雪,想到了自己在外亲征的皇兄。
哥哥。
她喃喃自语,不知南方雪下得大不大,有些担忧他的安危。
姜吟玉低下头,将那只特地为他求的护身符拿出来,放到案几上。
做完这一切,她脸上的神情松下来,只等待明日的到来。
窗外的雪下得越发大,姜吟玉上榻休憩。
与此同时,几百里外的原野,夜色下。
一队十几人的骑兵奔驰北上,他们披星戴月,昼夜疾驰,穿行浓雾之中,清寒的雪光落满了周身。
他们要驰向的地方,是长安。
长风纵起,原野上草叶一夜变得枯黄。
**
一日过后,傍晚时分。
长安城,古老的皇宫,伫立在融融月色中。
为西域使臣团准备的送行宴,在建章宫举行,请来了诸多达官贵人。
宴席上,一队队使臣团,入殿拜见皇帝,向这一个月来,皇帝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
声乐喧闹,灯火辉煌。
酒过三巡,北凉王子从宾客座位上出列,走到大殿中央,单膝下跪,恳请皇帝赐予他一位公主。
缭绕丝竹声中,皇帝端坐上首,长冠玄袍,俯视着下方的众人,等喧闹声散去了,才端着声音,问:王子是否是真心?朕如何鉴别?
弥舒垂首笑道:北凉愿意与大昭达成盟友,此后每年进贡金银千万,如若大昭在西北需要援兵,北凉一定相助。
皇帝颔首,早就私下与弥舒达成了共识,这会顺着他的话,继续道:如此甚好,北凉王子诚心可鉴,朕自然愿意与北凉结盟。
立在皇帝身边的太监,见此,扬高声音:宣公主觐见
同一时刻,一侧涌出来几位官员,齐齐跪下,道:殿下,和亲一事,太子说过等他回来,再作商议!
皇帝皱眉道:太子还需要三四个月才能回来,那时北凉王子已经走了。
一旁珠帘之后,姜吟玉闻言抬起头,双目透过剔透的珠帘,观察着殿内的场景。
今日站在这里的,本该是丹城公主,然而姜吟玉与她达成了约定,等会由姜吟玉出场,接受圣旨。
她在等待最合适的时机出去。
皇帝的声音庄严肃穆:朕金口玉言,答应了北凉王子的话,不能收回成命,这么多外邦人在,岂能由你们说不行便不行?
周围一片附和声,那些西域首领道:君无戏言,大昭做主的是皇帝,那轮得到你们这些做臣子的说三道四?
还有人道:哪怕太子现在回来了,也不能说改就改,不然大昭还有无诚信可言?
皇帝点头称是,道:朕的圣旨已经拟定好,不可更改,来人,宣西凉王子,与朕的
姜吟玉听到这话,手挑起珠帘,准备出去。
这时,对面帘幕晃了晃,突然露出安阳公主的侧颜。
安阳公主走出来一步,帷帐飞扬,她正要开口说话,一只手从帘幕中伸出,捂住了她的嘴巴,将她拽了回去。
松开我,唔
帘幕晃动如涟漪,那里的动静,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片刻后,安阳公主挣扎出来,父皇
她还没说完,姜吟玉清亮的声音响起:父皇,女儿愿意去北凉和亲!
话音一落,众人目光转过来。
座上首的皇帝,辨认出说话的是谁,面色陡变,转过头来。
一穿火红罗裙的女子,从珠帘后款款走出。
周围安静了下来,听不到一点声息。
众人只见柔贞公主披华裙而出,她云鬓挽就,发间步摇流苏摇晃,深红裙裾上以金色的丝线交织绣出繁复花纹,裙摆逶迤拖地,金光灿灿。
随着她的走近,众人甚至能听到裙裾曳地,发出的沙沙声。
她走到弥舒身旁,躬身跪拜,灯烛打在她身上,映照着她明丽面容,耀眼夺目,犹如明珠。
满堂的宝气华光,随着她的出现,都好像暗淡下去,失了光彩。
众人有许久没见到华穿服的柔贞公主了,差点都快忘记了,昔日美貌的公主,是如何的惊动四座:一曲袖舞,引得杀伐果断的卫侯为之失态;行宫惊鸿一面,让魏家三郎一见倾心。
如今,更引得其皇兄,枉顾世俗教化,冒着天下的骂名,也要护着她。
祸水绝色,当是如此。
皇帝面容紧绷,一下坐不住,挥动袖子,让人将公主带下去。
姜吟玉双袖垂下,额头触地,行大礼,清亮的话语一字一句在殿中响起。
女儿愿意远嫁北凉,成两国之谊,促两国结盟。
闭嘴!
皇帝不顾外人目光,撩起袍子,走下台阶,面色发白:柔贞,你在胡言乱语什么?快将你的话收回去!朕当做没有听见!回你自己的宫殿去!
来人,将公主带下去。
姜吟玉看着皇帝,云鬓上步摇垂下,如流光落在她脸颊上。
她双唇染丹朱,开口道:女儿说想要去
这一句话,被殿外的嘈杂声打断。
有宫人从殿外奔进来,踉踉跄跄跪地,指着外面,道:太子殿下、太子殿下!
皇帝以为出事了,急切问:太子怎么了?
随着这话落地,殿外禀告声也传进来:太子回朝!
声音一重一重,如流水散开。
太子回朝!
太子殿下入殿!
皇帝诧异,姜吟玉难以置信,转过头去,步摇珠子打在脸颊上,一片生疼。
她眼眶睁大,澄澈的眸子里,映出一道男子渐渐出现的身影。
再对上太子居高临下俯视的眼神时,姜吟玉察觉出不妙,猛地转身,长身跪拜,道:父皇
太子已然入殿,大步徐行,一身银色的盔甲还没有褪下,玉冠束发,俊美昳丽至极,令人不敢直视。虽然赶了一天的路,却全然没有风尘仆仆的样子。
姜吟玉感觉到身侧一道暗影投下,控制住自己微抖的手,声音清脆婉婉:父皇,女儿愿意去西北和亲!
同一时刻,太子在姜吟玉身边跪下,不疾不徐道:
父皇,儿臣想要将妹妹留在身边。
作者有话要说:
太子杀疯了。
黑化值90%完成。
第69章 深渊
四周鸦雀无声,全都寂静下来。
南方有战事,太子本该在前线作战,却突然出现在这里,本就令人诧异,此刻他又跪在公主身边,说出这样一番话,像就是为了公主回来的。
对这二人而言,太子那句我想要将妹妹留在身边,与寻常男女间的我想要娶她几乎无异。
尤其是,这个场合下,公主正要自请和亲,太子恰好回朝。
气氛变得微妙,然而太子分毫不惧,由着四面八方无数道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他将宝剑放在地上,身形也如剑,修长挺拔,脊背里的一股韧劲支撑着,举止不卑不亢。
皇帝看着一双儿女,短短的一刻里,心绪万千,心如死灰,又起死回生,又心如死灰,万般滋味涌上涌上心头。
皇帝扼住掌心,终于想好了应对的话,道:太子,朕和你心情一样,也想让你妹妹留下,你先起来。
姜吟玉从地上直起腰,长袖拂地,轻声道:我既然是大昭的公主,理应为大昭分忧,和亲一事,请父皇让我去。
前前后后,这是姜吟玉第三次说这话,大殿中所有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皇帝心急如焚,偏偏还不能表现出来,冷声道:你胡说什么,你再敢说一遍?你没看你哥哥还在这儿呢吗?
姜吟玉转过身,珍珠耳坠垂在脸颊上,折射光亮,开口道:北凉王子,您之前是不是说,想带我回西北?
弥舒点头,朝皇帝作礼:陛下,您能将您的掌上明珠,柔贞公主赐予北凉,弥舒万分感激。
北凉的使臣团一听这话,赶紧就出来要感谢。
皇帝气血上涌,问:朕何时同意了?
弥舒还欲说话,正这时,眼前一道影子掠起。
众人只见太子起身,一把握住身侧公主的手腕,将她从地上拽了起来。她火红的罗裙如花苞收起,玉佩碰撞,发出珊珊之声。
众目睽睽之下,太子拽着公主,大步往内殿走。
姜吟玉一边走,一边挣扎,用力去推姜曜的手,不愿随他离开,鬓发上珠钗晃动,轻声道:皇兄,你先松开我。
皇帝见状,赶快上前拦住姜曜,被太子淡淡扫来的一眼給震慑住。那眼神冷漠,冰寒彻骨。
一个错神,皇帝脚步停了下来。
姜吟玉挣脱不得,回头,水眸里一片仓皇:父皇。
柔柔的一声,娇娇楚楚,求救一般,仿佛握着她手的人,不是她的皇兄,而是什么豺狼虎豹。
姜曜长而有力手臂伸出,将她腰肢禁锢得牢牢的,揽到身边。
下一刻,二人的身影一同消失在帘幕后,只留下如水波晃动的帘幕。
一阵窸窣的动静,从里面传来。
这一幕的冲击力巨大,以至于许久,帘幕停止晃动,殿内人才反应过来。
众人很快意识到,太子这次急着回朝,正是为了柔贞公主。
以前关于这二人的传言,终究是众人之间口口相传,不知虚实真假,但今夜一过,那些猜测好像都得到了佐证。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