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摇(47)
他用标准的汉话道了一声:多谢。仿佛并未认出姜曜是谁。
姜曜颔首应下。
使臣团车马再次往前走,车轮滚动,而他们中有一汉人,一直盯着姜曜的脸,盯了许久,他面色一变,忽然下马。
周围的胡人被他这一举动弄得不解。
那汉人是大昭派去西域的旧臣,在北凉国也有一定的地位,极其受人尊重。
只见他走到姜曜面前,抱拳行礼道:见过太子殿下。
胡人车队再次停下,个个人脸上露出诧异的神情。
不止是胡人,太子这个名号,犹如一记重锤,敲在众人耳膜上,周围围观的百姓震惊,顿时跪下一片一片。
见过太子殿下
北凉国使臣团不明所以,但很快也随之作礼,手搭在自己的肩膀上,做最高的敬礼。
在这样的场合见到太子,无疑是出人意料的。
北凉国的二王子弥舒,从马上翻身下来,上前来握住姜曜的手,情绪略显激动,口中操着胡语,过了好一会,才在身边人的提醒下,酝酿好汉话。
大昭的太子殿下,我代我父王来长安,向您表示我们最真诚的敬意。
姜曜笑着揉揉他肩膀,道:王子来得这样早?怎么不提前派人来知会一声,好让我们做好准备,今日实在有失远迎。
弥舒心情写在脸上,深邃的面庞上浮动笑意,和姜曜一见如故。
姜吟玉立在高台旁,看着那二人谈笑风生交谈,从高台最后一节台阶上走下。
太子的侍卫上来带她先离开。
却听身后有人的声音传来:这一位姑娘是
说话者是那汉朝的旧臣,他朝姜吟玉身侧走走来道:臣出使西域有五六年了,朝中有些人已经记不清面貌了,但对公主印象颇深,公主还记得臣吗?
这话一出,众人的目光又往姜吟玉身上看来。
只见得那女子藏于白纱之后,容貌如云隐藏,但仅仅从她的身段来看,便知晓是一个美人。
姜吟玉自然认出了此人,自己十一二岁时,听说他被派去西域,还请帮自己去河西兰家和外祖捎带几句话。
然而大街之上,这么多道目光的注视下,姜吟玉不能回应,在侍卫的护送下大步往外走。
那臣子已经出声,拜道:见过柔贞公主
周围静默了一瞬,旋即犹如水滴如油锅,沸腾喧闹起来。
柔贞公主怎会在此?
姜吟玉身子一僵,在四下人纷纷的议论声中,快步往外走。
**
正月的第一日,柔贞公主与太子夜间出游,同游长安城,为使臣团人撞见,相传举止亲密,其中情状,莫可言说。
正月初二,未央宫。
皇帝大清早下早朝,走进宫殿,盛怒之下,面色阴寒。
姜吟玉早早就来了宫殿,在内殿等他。
陛下!陛下!
宫人在一旁劝道,扯着皇帝的袖摆,让他冷静一点,被皇帝一把甩开。
见到姜吟玉,姜玄一把将折子往她面上甩去,骂道:让你不要和你皇兄走得太近,你偏偏要走!本来那些就是捕风捉影的流言,现在你二人被那么多人当街看着在一块,要朕怎么帮你们瞒着!
姜玄一个男人,发起火来手上没有轻重。
那折子就直接劈头盖脸砸过去。
周围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连姜玄看到都忍不住停下了动作。
少女的肌肤白嫩,本就容易留下痕迹,这么一砸,立马几道红痕就出现在姜吟玉脸上。
姜吟玉素手捂着眼睛,缓了一会,走到他面前,轻声道:是我昨夜心情不好,非要求皇兄便带我出宫去散散心,此事与皇兄无关,请您不要责怪他。
皇帝撩开袍子坐在炕上,看着面前的小女儿。
昨夜大半夜,姜玄已经歇下,后被喊醒,被告知了自己一双儿女在外同游被人撞见了。
听说二人一同登上了鹊仙台看烟火。
那楼什么地方!都是那些男男女女,没成亲过,暗中勾搭,喜欢去看的!
使臣团入京本就是大事,恰巧撞上了他二人,这事简直不让人知道都难。
也就经过一晚上的发酵,今日早朝之上,便有人拿此事作筏子,开始攻讦公主,逼着姜玄给出一个回应。
皇帝指着她,拍桌道:不听话!你就那么喜欢你皇兄吗,非要时时刻刻都和他在一块?你还为你皇兄狡辩,朕问了,是他带你去的!
你俩昨日是不是还抱在一块了?
姜吟玉摇头道:我们没有抱在一块。
姜玄道:真没有假的没有?
你知不知晓父皇为了护着你压力多大?你逃了两次婚,外人对你指指点点,还在质疑你的身世!你皇兄革了魏家多少人的职,要不是你皇兄在压着此事,还不知道闹成什么样子。
现在西北有战事,南边又有战事,你皇兄忙得不成样子,应接不暇,你还敢给他添乱?
姜吟玉道:是我的错。
皇帝气喘吁吁,可看小女儿跪在那里自责,又忍不住拉她起来,将她抱在怀里,道:你怎么就一定要惹出祸来?
姜吟玉心里愧疚,从昨夜回来后,就一直不能安心。
姜玄抚摸女儿的背,道:过段时日,再忍忍,流言就会过去了,你就待在宫里,谁敢说你一句,父皇就去割了他们的舌头。
他怀中的女儿安静极了,一言不发,目中又含着水光,哀哀楚楚的样子,瞧着让人心碎。
父皇,我想搬来您的未央宫住,可以吗?
姜玄疑惑:披香殿住得不舒服?
姜吟玉点点头,将头埋在他肩膀上,轻声道:我只是想父皇了,很久没和你好好相处了。
皇帝也没有多想,更不知道姜吟玉这样做是为了躲姜曜,总归女儿愿意和他亲近,他心里还是乐意。
这段时间瞧见她瘦了一圈,也心疼不已。
他缓和了声音,道:那你就搬来未央宫,正好朕也能盯着你,不许和你皇兄见面。
姜吟玉照做应下。
皇帝松开她,看女儿抹了抹眼泪,一身红裙往外奔去。
他手撑着额头,头疼不已,叹息一声。
殿内幽寂,他问身边的老宦官:朕要不要去见兰昭仪一回?
老宦官一愣:陛下见兰昭仪做甚?
姜玄闭了闭眼,口中喃喃不清,现在这个局面,朕也不知该怎么办了
香炉里一缕青烟升起,随风飘散到窗外。
姜吟玉回到回了自己的披香殿,很快收拾好了衣物首饰,带着侍女来到了未央宫住下。
如皇帝所说,这段时日,姜曜确实忙得脚不沾地,连连的战事动摇着大昭的根基,今早下朝之后,姜曜就一直在前朝和武将们商量着对策。
出了昨夜的事,姜吟玉无论如何,也不能再与他共住东宫。
她将东西搬到皇帝这里,不免地猜想姜曜会不会来和皇帝交涉。
果然午后,姜吟玉就在未央宫撞见了他。
姜曜朝她颔首示意,之后他进皇帝宫殿关上门,与皇帝交谈了许久。
一直到傍晚,那扇紧闭的殿门打开。
姜曜看到她,上来对她道,这段时间,她就住在这里,他会有空就来看她。
姜曜道:最近朝中事务比较多,无法照应你,我很快就会将这些都处理好的。
姜吟玉嗯了一声,勉强和他笑了笑,大概也猜到皇帝和他说了什么。
她回到自己的寝殿坐下,拿起梳子给自己梳头。
侍女走上来,帮她梳妆,道:公主,就到快到万国朝贺了,陛下方才传了旨意来,说那一日,让您也与他一同出席。
姜吟玉问:父皇让我也一同去?
是啊,公主您本就是陛下最宠爱的女儿,这样的场面,您不陪驾在侧,谁陪驾呢?
白露将姜吟玉听到消息没怎么开心,伸手握住她的手腕,道:奴婢知晓公主在忧心什么,您放心,公主伴驾,断不会有人敢多说什么。
姜吟玉素手挑着妆奁中的珠花,浅笑道:父皇让我出席,那我自然是要去的。
白露见公主心情稍微放松了一点,长松一口气,问:那公主那日想穿什么式样的衣裳?
姜吟玉想了想,道穿那件雪雾霓裳的罗裙。
眼下她出了东宫,也不全然没有好事,现在她终于可以与母妃见面,谋划怎么将母妃救出来。
她答应过母妃,有朝一日救她出皇宫,那她就一定要想办法做到。
**
一连十多日,陆陆续续,有西域使臣的团到了长安,一同住在皇宫之外十里的舍馆之中。
到了朝贺这一日,西域一些小族的可汗,按照惯例,来皇宫觐见。
之后皇帝先驱一旄骑出城门开道,在宫人的伴驾下,出皇宫,登上长平坡,迎接诸多等大国的使臣,接受参拜。
侍卫严阵以待,穿戴盔甲。
当皇帝的身影出现在渭桥之上,众人高呼万岁。
天子走于渭桥,左后侧方立着太子,清俊贵美,着绯红朝服,绶带上玉环折射耀眼的光芒。
众人呼声更高。
立于暗地之中的魏家人,高高遥望那道身影。
如今王室衰微,宫廷黯淡,王为人不尊,而他姜曜,依旧有能力让西方诸多部落跪拜。
万族来邦,看得不是皇帝的面子,而是看着姜太子。
魏家人联想这段时日被皇室打压,犹如苟延残喘之人,心里压着一口气。
等看到皇帝右侧的人,更是一口气都提不上来。
柔贞公主,着翠珠,佩步摇,一身霓裳,如依偎云雾而出。
渭桥之下,街头巷尾,早就流传着公主的美貌,今日众人瞧见公主皆屏住呼吸,目不转睛,甚至能听到公主发间步摇碰撞发出的清越声。
太子与公主立于皇帝身后,一人沉稳从容,一人极致柔媚且目不斜视,好似全然未受外面的话语影响。
朝贺结束,一辆华盖玉辂马车停在渭桥之下。
众人亲眼瞧见,皇帝与身侧人先后登上马车,公主在上车前,脚步不稳,身子微晃,被太子伸出手扶住肩膀。
轻轻的一下,二人手臂相贴又很快松开。
马车驶去,盛大巍峨的仪仗跟随在后。
一直到仪仗远去,消失在道路的尽头,道路上行人还在议论着朝贺
太子和公主亲密相处,皇帝对此熟视无睹,这二人究竟什么关系,公主是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
这些议论声自然也传入了有心人的耳中。
北凉国众人也翻身上马,在动身之前,那北凉的大臣叶护,道:大王在来之前,交代过王子的话,还记得吗?
北凉二王子看他一眼:记得,父王让我带一位大昭的公主回去。
大臣询问:那今日诸多公主都有出席,王子看中了哪一位?
北凉国王子湛蓝的眸子里浮起笑意,看向远方,来娶,自然是最娶尊贵的那一位。
作者有话要说:
走文案剧情啦
第60章 联姻
傍晚的风拂面,长安街上行人如织。
王子,您想娶最尊贵的那位公主?
北凉国的大臣叶护问道,略作思忖。
皇帝膝下一共十四个女儿,大半已经出嫁,剩下的几个里,论最尊贵的自然是天子的第九女,皇后所生的安阳公主。
北凉王子弥舒问:安阳公主?是今日和太子走在一块的那个吗?
不,那是柔贞公主。
弥舒笑了下,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
那大臣察言观色,道,您是觉得柔贞公主合您的眼缘?可那是天子最宠爱的小女儿,天子恐怕未必会答应。
就在这二人中间选一个吧,安阳公主身份特殊,确实也不错。
弥舒一甩马鞭,马儿便蹬蹬迈开四足。
大臣策马跟在后面:王子娶这两位公主中的一个,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要知道这两族和亲,从来都不看对了眼,而是利益的交换。
于西域各国而言,能与大昭联姻,百利而无一害,公主的身份越是尊贵,越能给贫瘠的西北带来越多利益,比如种田的技术、丝绸蚕丝、陶瓷的制作手段
北凉国的国力日益昌盛,如今急需汲取中原的文化与技术。
和亲便是汉化的最好办法。
然而存着对公主求娶之心的西北部落,又何止北凉国一个?这万国来朝宴上,强势的竞争对手还真不是一个两个。
北凉想要娶到公主,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弥舒的马儿跟随着仪仗,缓缓走进了皇隧道。
与此同时,仪仗的最前头,玉辂华盖马车里,车厢内气氛凝滞。
皇帝坐在中央,看着一左一右坐着的一双儿女,几人相对无言。
女儿侧开身子,挑开窗帘,眺望外头皇宫的景色,儿子则趁着这个时候,拿着公文折子,又看了起来。
姜玄阖上目,视而不见。
过了会,车厢内响起他的声音:这个时候,外面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你们。你二人在外面注意一点,不要过多地接触,我看就装作陌生人,避而不见最好。
车厢内寂静无声,无人回答这话,只听得见翻动公文纸张发出的声音。
皇帝闭口不言,晃晃悠悠了小半个时辰,终于到达宫殿。
皇帝先从马车上下去,之后姜吟玉起身,提着裙裾,扶着门框,慢步往下走,并未和姜曜说一言。
临下车时,她还是回头看了姜曜一眼,目中噙着亮光。
那眼神的意思,姜曜看明白了,是要和他避嫌。
她在和他划清界限,但出于二人之间兄妹之情基础在,不好直接下他的面子。
之前也是,她每每和自己相处时流露出抗拒,却总是不好拒绝他。
姜曜没说什么,面色微微冷绷,随之下马车。
宫廷中已经摆好了宴席,因来长安城拜见的各首领王侯诸多,今日宴席上,除了皇后,后宫中无其他女眷参加。
姜吟玉等一众公主自然也不出席。
宴席之上,其乐融融。
到中途时,北凉国王子,代其父王,带了数几十箱金钱的纳贡,称要与大昭继续保持良好的友邦关系。
他更称:如若大昭有需,北凉国随时奉命,愿意借兵给大昭。
皇帝自登基后,一直受创遭打压,西北的土地一丢再丢,直到姜曜做了太子,去西北上战场,局势一下扭转。
像今日这样被尊崇,是他从未有过的待遇,皇帝当即龙颜大悦,给了使臣团不少赏赐。
宴席进行到一半,北凉国的使臣站起来,打断了礼乐声。
陛下,北凉国想要向大昭求娶一位帝姬。
此言不亚于一道惊雷在平地乍起。
在周围人惊异的目光中,使臣团走上来道。
我们的王,此次虽未能前来长安,但对陛下您的敬意是不假,他特地遣来最爱的王子,前来为您贺礼。他想要为北凉国,求得一位中原的公主,不知尊贵的中原皇帝,可否答应?
近旁皆一片静默,臣子们交头接耳。
宝座上皇帝脸上笑容渐渐落了下去,唔了一声,手抚膝盖问:为何想要求娶公主?
为结两邦之好,为修两国之友谊。
恋耽美
姜曜颔首应下。
使臣团车马再次往前走,车轮滚动,而他们中有一汉人,一直盯着姜曜的脸,盯了许久,他面色一变,忽然下马。
周围的胡人被他这一举动弄得不解。
那汉人是大昭派去西域的旧臣,在北凉国也有一定的地位,极其受人尊重。
只见他走到姜曜面前,抱拳行礼道:见过太子殿下。
胡人车队再次停下,个个人脸上露出诧异的神情。
不止是胡人,太子这个名号,犹如一记重锤,敲在众人耳膜上,周围围观的百姓震惊,顿时跪下一片一片。
见过太子殿下
北凉国使臣团不明所以,但很快也随之作礼,手搭在自己的肩膀上,做最高的敬礼。
在这样的场合见到太子,无疑是出人意料的。
北凉国的二王子弥舒,从马上翻身下来,上前来握住姜曜的手,情绪略显激动,口中操着胡语,过了好一会,才在身边人的提醒下,酝酿好汉话。
大昭的太子殿下,我代我父王来长安,向您表示我们最真诚的敬意。
姜曜笑着揉揉他肩膀,道:王子来得这样早?怎么不提前派人来知会一声,好让我们做好准备,今日实在有失远迎。
弥舒心情写在脸上,深邃的面庞上浮动笑意,和姜曜一见如故。
姜吟玉立在高台旁,看着那二人谈笑风生交谈,从高台最后一节台阶上走下。
太子的侍卫上来带她先离开。
却听身后有人的声音传来:这一位姑娘是
说话者是那汉朝的旧臣,他朝姜吟玉身侧走走来道:臣出使西域有五六年了,朝中有些人已经记不清面貌了,但对公主印象颇深,公主还记得臣吗?
这话一出,众人的目光又往姜吟玉身上看来。
只见得那女子藏于白纱之后,容貌如云隐藏,但仅仅从她的身段来看,便知晓是一个美人。
姜吟玉自然认出了此人,自己十一二岁时,听说他被派去西域,还请帮自己去河西兰家和外祖捎带几句话。
然而大街之上,这么多道目光的注视下,姜吟玉不能回应,在侍卫的护送下大步往外走。
那臣子已经出声,拜道:见过柔贞公主
周围静默了一瞬,旋即犹如水滴如油锅,沸腾喧闹起来。
柔贞公主怎会在此?
姜吟玉身子一僵,在四下人纷纷的议论声中,快步往外走。
**
正月的第一日,柔贞公主与太子夜间出游,同游长安城,为使臣团人撞见,相传举止亲密,其中情状,莫可言说。
正月初二,未央宫。
皇帝大清早下早朝,走进宫殿,盛怒之下,面色阴寒。
姜吟玉早早就来了宫殿,在内殿等他。
陛下!陛下!
宫人在一旁劝道,扯着皇帝的袖摆,让他冷静一点,被皇帝一把甩开。
见到姜吟玉,姜玄一把将折子往她面上甩去,骂道:让你不要和你皇兄走得太近,你偏偏要走!本来那些就是捕风捉影的流言,现在你二人被那么多人当街看着在一块,要朕怎么帮你们瞒着!
姜玄一个男人,发起火来手上没有轻重。
那折子就直接劈头盖脸砸过去。
周围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连姜玄看到都忍不住停下了动作。
少女的肌肤白嫩,本就容易留下痕迹,这么一砸,立马几道红痕就出现在姜吟玉脸上。
姜吟玉素手捂着眼睛,缓了一会,走到他面前,轻声道:是我昨夜心情不好,非要求皇兄便带我出宫去散散心,此事与皇兄无关,请您不要责怪他。
皇帝撩开袍子坐在炕上,看着面前的小女儿。
昨夜大半夜,姜玄已经歇下,后被喊醒,被告知了自己一双儿女在外同游被人撞见了。
听说二人一同登上了鹊仙台看烟火。
那楼什么地方!都是那些男男女女,没成亲过,暗中勾搭,喜欢去看的!
使臣团入京本就是大事,恰巧撞上了他二人,这事简直不让人知道都难。
也就经过一晚上的发酵,今日早朝之上,便有人拿此事作筏子,开始攻讦公主,逼着姜玄给出一个回应。
皇帝指着她,拍桌道:不听话!你就那么喜欢你皇兄吗,非要时时刻刻都和他在一块?你还为你皇兄狡辩,朕问了,是他带你去的!
你俩昨日是不是还抱在一块了?
姜吟玉摇头道:我们没有抱在一块。
姜玄道:真没有假的没有?
你知不知晓父皇为了护着你压力多大?你逃了两次婚,外人对你指指点点,还在质疑你的身世!你皇兄革了魏家多少人的职,要不是你皇兄在压着此事,还不知道闹成什么样子。
现在西北有战事,南边又有战事,你皇兄忙得不成样子,应接不暇,你还敢给他添乱?
姜吟玉道:是我的错。
皇帝气喘吁吁,可看小女儿跪在那里自责,又忍不住拉她起来,将她抱在怀里,道:你怎么就一定要惹出祸来?
姜吟玉心里愧疚,从昨夜回来后,就一直不能安心。
姜玄抚摸女儿的背,道:过段时日,再忍忍,流言就会过去了,你就待在宫里,谁敢说你一句,父皇就去割了他们的舌头。
他怀中的女儿安静极了,一言不发,目中又含着水光,哀哀楚楚的样子,瞧着让人心碎。
父皇,我想搬来您的未央宫住,可以吗?
姜玄疑惑:披香殿住得不舒服?
姜吟玉点点头,将头埋在他肩膀上,轻声道:我只是想父皇了,很久没和你好好相处了。
皇帝也没有多想,更不知道姜吟玉这样做是为了躲姜曜,总归女儿愿意和他亲近,他心里还是乐意。
这段时间瞧见她瘦了一圈,也心疼不已。
他缓和了声音,道:那你就搬来未央宫,正好朕也能盯着你,不许和你皇兄见面。
姜吟玉照做应下。
皇帝松开她,看女儿抹了抹眼泪,一身红裙往外奔去。
他手撑着额头,头疼不已,叹息一声。
殿内幽寂,他问身边的老宦官:朕要不要去见兰昭仪一回?
老宦官一愣:陛下见兰昭仪做甚?
姜玄闭了闭眼,口中喃喃不清,现在这个局面,朕也不知该怎么办了
香炉里一缕青烟升起,随风飘散到窗外。
姜吟玉回到回了自己的披香殿,很快收拾好了衣物首饰,带着侍女来到了未央宫住下。
如皇帝所说,这段时日,姜曜确实忙得脚不沾地,连连的战事动摇着大昭的根基,今早下朝之后,姜曜就一直在前朝和武将们商量着对策。
出了昨夜的事,姜吟玉无论如何,也不能再与他共住东宫。
她将东西搬到皇帝这里,不免地猜想姜曜会不会来和皇帝交涉。
果然午后,姜吟玉就在未央宫撞见了他。
姜曜朝她颔首示意,之后他进皇帝宫殿关上门,与皇帝交谈了许久。
一直到傍晚,那扇紧闭的殿门打开。
姜曜看到她,上来对她道,这段时间,她就住在这里,他会有空就来看她。
姜曜道:最近朝中事务比较多,无法照应你,我很快就会将这些都处理好的。
姜吟玉嗯了一声,勉强和他笑了笑,大概也猜到皇帝和他说了什么。
她回到自己的寝殿坐下,拿起梳子给自己梳头。
侍女走上来,帮她梳妆,道:公主,就到快到万国朝贺了,陛下方才传了旨意来,说那一日,让您也与他一同出席。
姜吟玉问:父皇让我也一同去?
是啊,公主您本就是陛下最宠爱的女儿,这样的场面,您不陪驾在侧,谁陪驾呢?
白露将姜吟玉听到消息没怎么开心,伸手握住她的手腕,道:奴婢知晓公主在忧心什么,您放心,公主伴驾,断不会有人敢多说什么。
姜吟玉素手挑着妆奁中的珠花,浅笑道:父皇让我出席,那我自然是要去的。
白露见公主心情稍微放松了一点,长松一口气,问:那公主那日想穿什么式样的衣裳?
姜吟玉想了想,道穿那件雪雾霓裳的罗裙。
眼下她出了东宫,也不全然没有好事,现在她终于可以与母妃见面,谋划怎么将母妃救出来。
她答应过母妃,有朝一日救她出皇宫,那她就一定要想办法做到。
**
一连十多日,陆陆续续,有西域使臣的团到了长安,一同住在皇宫之外十里的舍馆之中。
到了朝贺这一日,西域一些小族的可汗,按照惯例,来皇宫觐见。
之后皇帝先驱一旄骑出城门开道,在宫人的伴驾下,出皇宫,登上长平坡,迎接诸多等大国的使臣,接受参拜。
侍卫严阵以待,穿戴盔甲。
当皇帝的身影出现在渭桥之上,众人高呼万岁。
天子走于渭桥,左后侧方立着太子,清俊贵美,着绯红朝服,绶带上玉环折射耀眼的光芒。
众人呼声更高。
立于暗地之中的魏家人,高高遥望那道身影。
如今王室衰微,宫廷黯淡,王为人不尊,而他姜曜,依旧有能力让西方诸多部落跪拜。
万族来邦,看得不是皇帝的面子,而是看着姜太子。
魏家人联想这段时日被皇室打压,犹如苟延残喘之人,心里压着一口气。
等看到皇帝右侧的人,更是一口气都提不上来。
柔贞公主,着翠珠,佩步摇,一身霓裳,如依偎云雾而出。
渭桥之下,街头巷尾,早就流传着公主的美貌,今日众人瞧见公主皆屏住呼吸,目不转睛,甚至能听到公主发间步摇碰撞发出的清越声。
太子与公主立于皇帝身后,一人沉稳从容,一人极致柔媚且目不斜视,好似全然未受外面的话语影响。
朝贺结束,一辆华盖玉辂马车停在渭桥之下。
众人亲眼瞧见,皇帝与身侧人先后登上马车,公主在上车前,脚步不稳,身子微晃,被太子伸出手扶住肩膀。
轻轻的一下,二人手臂相贴又很快松开。
马车驶去,盛大巍峨的仪仗跟随在后。
一直到仪仗远去,消失在道路的尽头,道路上行人还在议论着朝贺
太子和公主亲密相处,皇帝对此熟视无睹,这二人究竟什么关系,公主是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
这些议论声自然也传入了有心人的耳中。
北凉国众人也翻身上马,在动身之前,那北凉的大臣叶护,道:大王在来之前,交代过王子的话,还记得吗?
北凉二王子看他一眼:记得,父王让我带一位大昭的公主回去。
大臣询问:那今日诸多公主都有出席,王子看中了哪一位?
北凉国王子湛蓝的眸子里浮起笑意,看向远方,来娶,自然是最娶尊贵的那一位。
作者有话要说:
走文案剧情啦
第60章 联姻
傍晚的风拂面,长安街上行人如织。
王子,您想娶最尊贵的那位公主?
北凉国的大臣叶护问道,略作思忖。
皇帝膝下一共十四个女儿,大半已经出嫁,剩下的几个里,论最尊贵的自然是天子的第九女,皇后所生的安阳公主。
北凉王子弥舒问:安阳公主?是今日和太子走在一块的那个吗?
不,那是柔贞公主。
弥舒笑了下,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
那大臣察言观色,道,您是觉得柔贞公主合您的眼缘?可那是天子最宠爱的小女儿,天子恐怕未必会答应。
就在这二人中间选一个吧,安阳公主身份特殊,确实也不错。
弥舒一甩马鞭,马儿便蹬蹬迈开四足。
大臣策马跟在后面:王子娶这两位公主中的一个,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要知道这两族和亲,从来都不看对了眼,而是利益的交换。
于西域各国而言,能与大昭联姻,百利而无一害,公主的身份越是尊贵,越能给贫瘠的西北带来越多利益,比如种田的技术、丝绸蚕丝、陶瓷的制作手段
北凉国的国力日益昌盛,如今急需汲取中原的文化与技术。
和亲便是汉化的最好办法。
然而存着对公主求娶之心的西北部落,又何止北凉国一个?这万国来朝宴上,强势的竞争对手还真不是一个两个。
北凉想要娶到公主,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弥舒的马儿跟随着仪仗,缓缓走进了皇隧道。
与此同时,仪仗的最前头,玉辂华盖马车里,车厢内气氛凝滞。
皇帝坐在中央,看着一左一右坐着的一双儿女,几人相对无言。
女儿侧开身子,挑开窗帘,眺望外头皇宫的景色,儿子则趁着这个时候,拿着公文折子,又看了起来。
姜玄阖上目,视而不见。
过了会,车厢内响起他的声音:这个时候,外面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你们。你二人在外面注意一点,不要过多地接触,我看就装作陌生人,避而不见最好。
车厢内寂静无声,无人回答这话,只听得见翻动公文纸张发出的声音。
皇帝闭口不言,晃晃悠悠了小半个时辰,终于到达宫殿。
皇帝先从马车上下去,之后姜吟玉起身,提着裙裾,扶着门框,慢步往下走,并未和姜曜说一言。
临下车时,她还是回头看了姜曜一眼,目中噙着亮光。
那眼神的意思,姜曜看明白了,是要和他避嫌。
她在和他划清界限,但出于二人之间兄妹之情基础在,不好直接下他的面子。
之前也是,她每每和自己相处时流露出抗拒,却总是不好拒绝他。
姜曜没说什么,面色微微冷绷,随之下马车。
宫廷中已经摆好了宴席,因来长安城拜见的各首领王侯诸多,今日宴席上,除了皇后,后宫中无其他女眷参加。
姜吟玉等一众公主自然也不出席。
宴席之上,其乐融融。
到中途时,北凉国王子,代其父王,带了数几十箱金钱的纳贡,称要与大昭继续保持良好的友邦关系。
他更称:如若大昭有需,北凉国随时奉命,愿意借兵给大昭。
皇帝自登基后,一直受创遭打压,西北的土地一丢再丢,直到姜曜做了太子,去西北上战场,局势一下扭转。
像今日这样被尊崇,是他从未有过的待遇,皇帝当即龙颜大悦,给了使臣团不少赏赐。
宴席进行到一半,北凉国的使臣站起来,打断了礼乐声。
陛下,北凉国想要向大昭求娶一位帝姬。
此言不亚于一道惊雷在平地乍起。
在周围人惊异的目光中,使臣团走上来道。
我们的王,此次虽未能前来长安,但对陛下您的敬意是不假,他特地遣来最爱的王子,前来为您贺礼。他想要为北凉国,求得一位中原的公主,不知尊贵的中原皇帝,可否答应?
近旁皆一片静默,臣子们交头接耳。
宝座上皇帝脸上笑容渐渐落了下去,唔了一声,手抚膝盖问:为何想要求娶公主?
为结两邦之好,为修两国之友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