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娇鸾

-灿摇(31)

    她心中一团乱麻,如若说在今日之前,魏宗元说想要求娶他,她绝对不会答应,可多了今日这事,姜吟玉心中没有波动那是不可能的。
    可这一份波动,最多只是感激之情,能够支撑她去赴这婚事吗?
    姜吟玉枕着乌发,思来想去,知道自己不该这样就答应了婚约。
    赐婚的诏书还没下,此事还有转圜的余地。
    父皇反复逼她嫁人,那她或许该去找皇兄,看看他能否将这门婚事给推去。
    第二日一早,回宫的车驾就要启程。
    玉辂华盖马车外,有人挑起门帘,姜吟玉提着烟罗裙裾,慢慢登上马车。
    不多时,车队要出发,这时帘子挑开,刺眼的阳光照进来,姜吟玉慢慢睁开双眼,看到一角华美的绣百鸟的裙摆逶迤走了进来。
    姜吟玉对永怀长公主,虚行了一礼:姑母。
    永怀长公主微笑示意,在姜吟玉侧方坐下,目中闪烁光芒。
    姜吟玉道:姑母来找我是有何事吗?
    永怀长公主从手上褪下一只前朝皇后留下的手镯,拉过姜吟玉的手,要给她戴上。
    姜吟玉推脱不受,却听长公主道:一点心意而已。姑母今日来,是来谈你和三郎婚事的。
    姜吟玉手一顿,那鎏金缠枝纹的手镯,就被塞进她纤细的皓腕上。
    姜吟玉道:此事还须再商议,父皇昨日与我说,他要去询问皇兄的意见。
    面对此情此景,姜吟玉只能先搬出姜曜来救场搪塞。
    永怀长公主涂了艳红口脂的薄唇一抿,唇边皱纹显露,扬起一丝古怪的笑容。
    那红艳的唇瓣一张一合:和太子商议?可昨夜陛下与我说,他就是在太子同意后,才答应这门婚事的。
    姜吟玉心口一滞,指尖握紧罗裙,问:皇兄同意了?
    第40章 驸马
    马车辘过,车轮碾压过石子,带动车厢左右颠簸。
    永怀长公主道:太子同意三郎娶你并不奇怪。难你不知晓太子和三郎的关系?
    姜吟玉确实不太了解,问:我只知道他二人极其熟稔。
    永怀长公主道:岂止是熟稔?三郎的兄长魏璋,入宫做过太子的伴读,一次太子膳食中被人做手脚,是魏璋先动了筷子,服下了含毒的膳食,替太子挡了毒,口吐黑血不止。这事之后,魏璋的身子彻底衰败下去,不久撒手人寰。可以说是他用一命换了太子,太子一直对魏璋心存愧疚,也格外照顾魏家的儿郎。
    姜吟玉不知还有这一层渊源在。
    永怀长公主道:魏璋生平最疼爱三郎,太子爱屋及乌,也将三郎当做亲弟弟照拂。所以对于这桩婚事,我想你的皇兄应当是极其乐意撮合的。
    话到这里,姜吟玉已经听出她今日来的目的,是要说服自己答应赐婚。
    永怀长公主坐到姜吟玉身侧,伸出手揽住她,语重心长道,姑母是过来人,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当年作我被先帝赐婚时,心里也极其不满。
    姜吟玉柔柔道:我犹豫的原因,更多是觉得我和三郎未必适合。
    她说完侧过脸,一双眼睛清澈得像夏日夜晚的清泉,不染一分世故。
    对上这一双眼睛,永怀长公主双目中精明的光芒暗淡了许多。
    有一瞬间,永怀长公主生出了几分恻隐之心,发自内心地道:这世间别的的东西都是其次的,男人的心最易变,不值一提,咱们作为皇帝的女儿,最关键是要让自己活得舒服。你嫁给别人,未必能和丈夫琴瑟和鸣,一直白头到老。至少嫁入魏家,可保你一辈子衣食无忧。
    永怀长公主全身上下连发丝都透着精明,无一不在为自己打算。
    姜吟玉自然知晓她说的有道理,可让她就这样就嫁给一个没有任何感情的男子,一时也无法做到。
    永怀长公主低头,看到姜吟玉如扇浓密的长睫,道:好孩子,你趁着这段时候,多和三郎相处相处,感情不自然就有了?
    再说,如果兰昭仪还在,肯定也希望你嫁给三郎这样的,不是吗?
    经这番话提醒,姜吟玉也想起母妃的嘱托。
    兰昭仪在金雀台,拉过她的手,说希望她能找一个家世好,地位高的男儿,哪怕日后生出意外,也能护着姜吟玉。
    魏家三郎,确符合母妃提出条件。
    永怀长公主说了这么久,见姜吟玉迟迟不回话,略一思忖,道:柔贞,其实说句你不爱听的,你知道你的名声现在外头是什么样的吗?
    她以为姜吟玉被保护得极好,什么都不懂,出乎她的意料,姜吟玉回道:外面都说我不服管教,性格娇蛮,被天子溺爱才敢干出逃婚之举。
    她一缕乌发从肩上滑落,柔顺地垂落进衣襟里。
    长公主道:岂止!外面还说,太子就说为了你才去除掉卫燕的!
    如今外头编排什么的都有,还给有姜吟玉编排了旁的野男人。
    那些流言经不起推敲,可长此以往,难保不会对你的名声造成影响。你名声不好听,你皇兄在东宫包藏你,外头又怎么看他呢?
    姜吟玉低下头,心中涌出一份复杂的心情。
    长公主看着姜吟玉手绞紧裙带,道:换做我是你,怎么说也得将自己赶紧嫁了,堵住那些风言风语,不让太子被我的名声给连累。
    马车中气氛凝重,且令人屏息。
    姜吟玉手挑起帘子,让外头的风吹进来一点,道:我确实连累了皇兄。
    她性子太软,从小一个人在宫里长大,活得谨小慎微,做不到像旁人一样性子强硬,不畏惧外头的流言。
    她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讨人欢心,谁对她有一点好,都放在心上。更不愿意看着为她好的人,因为她受到伤害。
    姜吟玉鼻尖发酸,正这时,就有一匹马从后追了上来。
    马上人从窗外递进来一只食盒,姜吟玉接过后抱在怀里,不解问:这是何东西?
    马上人道:魏三公子怕公主坐久了不舒服,特地让我给公主送了吃食来,里面有果茶和点心,都是清淡的,能够缓解身上的不适。
    姜吟玉笑着道了一声谢。
    她低下头,将紫檀木食盒盖拿开,就看见各式点心精致地摆在琉璃匣里。
    永怀长公主凑过来看了一眼,挑眉道:三郎待你还真挺不错。柔贞,你就算不嫁给他,也要嫁给别的男子,可天底下还有谁比三郎好呢?
    微风吹起碎发,姜吟玉看着食盒里的桃花酥,笑了笑,终究将心里所有不好的情绪都压下,眉眼绽开柔和的波光,道:我会好好考虑这门婚事的。
    永怀长公主这才地赞赏地点点头。
    她看了一会,永怀长公主又道:还有一事,柔贞你还不知道吧。
    姜吟玉问:何事?
    其实柔贞,姑母本不必和你说这么多的,因为你
    根本不是天子女儿。
    后面的话,永怀长公主没有说出口。
    姜吟玉不知晓的是,就在昨夜,行宫之中,有皇宫中的宫人,醉了酒,将柔贞公主嬷嬷吞金自尽的事抖了出来。
    经过一晚上的发酵,言论愈演愈烈,公主血统不正,是兰昭仪早产七月所生的事已传开。
    可七个月大的婴儿,想想能活下来的有几个呢?
    行宫里汇聚着各种世家,皇帝压言论,根本压不下去
    永怀长公主今早得知了这事,当时第一反应是荒谬,随即想法就是怎么悔婚,好在皇帝及时将她喊过去,称无论如何,柔贞还是以公主的身份出降,催促她越快办越好。
    永怀长公主一听皇帝的语气就不太对,然而探口风也问不出所以然。
    瞧皇帝这样子,似乎是急切地将柔贞嫁入魏家,平息风波,仍然用公主的礼节待她,还让长公主来劝姜吟玉,不许将外头的事告诉她,连带让魏家三郎也不要刺激她。
    皇帝的反应,确实极其不对。
    只是不知,皇帝这瞒姜吟玉,能瞒多久,皇帝又对此到底是何想法?实在令人琢磨不透。
    永怀长公主一时也不敢妄下定论。
    车帘摇晃,犹如水面,荡漾出一层层涟漪。
    一个早晨的的颠簸,华盖马车终于到达皇宫,在宫前御道上停下。
    永怀长公主挑帘子下马,姜吟玉跟随在侧,搀扶着她一道下去。
    午后,姜吟玉没有直接到自己的寝殿,而是先去了一趟东宫,去时没有见到姜曜人影,被告知太子在前朝处理政务。
    姜吟玉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不过每次吴怀都会跑去知会太子一声,不多时太子就会回来。
    但像今日这般,姜吟玉坐着等了半天,也见不到姜曜的人,还是头一回。
    姜吟玉也没多想,只叮嘱吴怀,若太子回来有空了,便来告知自己。
    到了夜里,东宫都没有派人来,不止如此,接下来一连两日,姜吟玉去东宫都没有如愿见到姜曜。
    渐渐的,姜吟玉也发现了不对劲。
    姜曜这是有意避她不见。
    姜吟玉不明白。难道是因为他没有和她事先商量一二,就同意了这门婚事,所以他对她心怀愧疚,故意不和她见面?
    姜吟玉也去皇帝的未央宫,堵过姜曜一两回,要和他说话。
    姜曜倒是惯常春风和煦面容,浅浅含笑,姜吟玉却总感觉他看自己的眼神像缺了什么。
    至于每每谈论到她和魏宗元婚事,他都有意岔开话题,借有政务在身,先行离开。
    他话语敷衍,兴致恹恹,姜吟玉见他不愿意见自己,便不再往他面前凑。
    这么过去十几日,草木变得枯黄,枝头绿叶掉落,秋光逝去,冬日的寒意渐渐袭来。
    雨一连下了数十日,雨珠从天地落下,洒在庭院的草木之中,窸窸窣窣,瓦楞上有水珠接连不断掉落,织珠成帘。
    姜吟玉午后小憩,侧卧在床榻边沿,三千青丝如瀑垂落,她抱着怀中的猫儿,侧耳倾听,屋檐下铁马和琉璃珠串碰撞发出的悦耳清脆之音。
    殿外侍女帘子拨开帘子,微弱的光亮照进来,驱散内殿的昏暗。
    白露道:公主,魏三公子来了。
    姜吟玉闻言一愣,想起魏宗元昨日递了消息说今日会来宫里找自己,便连忙抱着猫儿下榻,去镜前梳妆。
    这半个月来,魏宗元几乎隔两三日便来披香殿找姜吟玉,每次来都带一些精心准备的礼物。
    有时是吃食,有时是外头街铺上新奇的小玩意,有时则是名贵的珠宝首饰。
    一来二去,披香殿里的小侍女都认得了魏宗元,每次魏三郎来,都俏着声音打趣:魏驸马。
    今日,魏宗元给她带了一串耳珰,碧玉的翠石透亮,在光下好似呈透明,小巧精美。
    侍女们争先恐后上来,笑着要帮姜吟玉戴,魏宗元也在一旁微笑看着。
    铜镜里映照出女子一张巧笑面颊,两侧梨涡微显,耳边的红珊瑚耳珰来回摇晃。
    姜吟玉看着它们,倏忽想起那夜自己月下起舞,姜曜目光灼灼看着自己的样子,笑容微微僵住。
    她低头道:等会再摘吧。
    侍女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最后看向魏宗元。
    魏宗元道:怎么,是这耳珰不好看,公主不喜欢吗?
    姜吟玉手搭上那红珊瑚的一边,细白的指尖握紧它,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浅笑道:很好看,但我还是更喜欢戴这个。
    她拎起雪青色的罗裙起身,水眸盈盈,等我哪日将戴带厌了,再换吧。
    魏宗元点点头:无事。
    窗外雨水渐停,午后阳光拨开云层照进屋内。
    魏宗元看一眼窗外,道:公主,雨已经停了,我们去御花园走走吧。
    姜吟玉看他伸出来的手,再顺着胳膊,看到他清秀的面庞,无害的笑容。
    她袖子之下的手握紧,没有搭上去,只笑道:走吧。
    魏宗元看自己手一眼,收回来放下,没有多说什么。
    二人便一块走出披香殿。
    魏宗元朗朗而笑,和姜吟玉讲这几日宫外发生的趣事,就在出院子前,魏宗元侧开脸,眨眼给身侧的小厮做了一个眼色。
    小厮便故意放慢脚步,落在后头。
    小厮挑中其中一个年纪最小的侍女,凑过去低声问:这位妹妹,你可知公主的那对珊瑚耳珰,有什么来头吗?为何公主一直带着?
    以前魏三郎带什么首饰,公主倒也欣然接受,所以今日这般不受,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小厮偷偷塞过去一个荷包,被小侍女柳眉一竖,瞪了一眼。
    小厮赔笑又问了一回。
    小侍女道:你问这个做什么?
    小厮赶忙道:我这不是替驸马爷问问嘛,驸马怕送得礼公主不喜欢,犯了什么忌讳。
    小侍女一听这话,收起神色,转转眼道:驸马爷问的?早说啊。那我不得偷偷告诉你?那耳珰是太子送给公主的!
    小厮诧异:太子送的?
    二人聊着天,没注意前面,等回神,发现已经落下,赶忙跑上去跟上。
    却说姜吟玉前脚才离开,后脚那东宫的吴怀,就来到了披香殿外。
    吴怀今日来是给太子传话。
    太子想请公主过去一趟。
    吴怀也发现,公主和太子之间似乎出了一些问题,公主时常来找太子,太子却总是推脱不见。
    吴怀看着着急啊,也不知道内情,好不容易今日太子好似想通了,要见公主一面。可不巧,吴怀刚来,姜吟玉的仪仗便离去了。
    院子里的侍女见吴怀进来,行礼道:吴公公,公主随魏三公子去御花园散步了。
    吴怀微愣:和三公子?
    侍女道:是嘞。
    吴怀若有所悟点点头,道:那等公主回来,告诉她,太子想要见她一面。
    侍女躬身道:喏。
    说完这事,吴怀回头往东宫走。
    **
    东宫内殿。
    屋内一只青铜香炉,燃烧的西域贡香,香气缭绕,萦绕在玉石棋盘边的二人身上。
    吴怀回来,瞧见太子正在与人下棋,赶忙放慢了脚步。
    他静立在太子身侧。看二人在棋盘上厮杀,再抬头观察太子容颜,见他神色平和。
    吴怀才小声道:殿下,公主正在和魏三郎一同游御花园,恐怕一时半会抽不出空来见您。
    姜曜的手修长白皙,纤秾合度,如上好的美玉,握起天青色茶盏,薄唇轻抿一口,声音低沉道:是吗。
    第41章 妄念
    棋盘上,黑子与白子厮杀得惨烈,势均力敌,难分秋色。
    姜曜落下一子,道:该你下了。
    对面的僧人沉默许久,将棋子放回棋盘道:是我输了。
    不过殿下的心乱了。
    年轻的僧人抬起头,伸出瘦白的手,去拾棋盘上的白子。
    姜曜身子微微后靠,倚在圈椅上,姿态放松,锦袍柔顺地向下垂落,问:此言怎讲?
    僧人道:殿下的棋艺高超,此前每每与我对弈,一盏茶的时间总能将我给击得溃不成军,像今日这样厮杀得如此惨烈,实属罕见。
    僧人梵净,顿了一下问:殿下心中在想什么?
    姜曜八岁那年,白马寺的玄寂大师,入宫讲学,得知姜曜出生时有异象,天空星陨如雨,又看姜曜灵根清净,慧根聪颖,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称姜曜如若入佛门一段时日,于大昭的国运也有益,便将姜曜带进佛门养了三年。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