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快穿:疯批宿主被偏执男神宠坏了

第384页

    “如果你非要这样以死相逼,闹到最后,大家只能做陌路人……”
    成欢低垂着脑袋,敛着眼睫,听着男人犹如苍蝇嗡嗡般的絮絮叨叨,在脑海里整理着刚刚接收的剧情资料。
    眼前的这个男人,叫安庭,是原主的丈夫。
    老规则,原主依旧还是叫成欢,万年都不会变的一个非常非常好听的名字。
    原主和安庭本是大学同学,因为不在一个系,所以,前两年没什么交集。
    第三年时,原主的舍友交了个男朋友。而这个男朋友恰巧跟安庭一个宿舍。
    后来,安庭和原主便有了见面的机会,并且渐渐的对彼此产生了感情。
    毕业后的第三年,两个人手牵手,进入了婚姻的坟墓,不对,是殿堂。
    原主成欢长得漂亮,性格开朗大方,待人热情真诚。
    所以,即便手上戴着结婚戒指,公司里也有不少的男同事会时不时的对她献殷勤。
    虽然成欢心里只有安庭,和这些男同事只以普通同事关系相处,但是,安庭依旧对她不放心。
    后来,安庭远在乡下的母亲因为家庭琐事跟他父亲闹了别扭,一气之下,喝下了农药。
    抢救过来,安庭的母亲便落下了胃病。
    因此,安庭便以先照顾母亲为由,把母亲接到了城中的家里。
    说让她在城中休养一段时间,换个环境,换个心情,待她心情好了,再把她送回乡下老家去。
    安庭有些大男子主义,成欢在这方面也很照顾安庭的尊严。
    所以,当安庭提出想让她辞去工作时,她便没有任何考虑的,真的辞去了工作。
    之后,由她照顾安庭的母亲,由安庭负责挣钱养家。
    一个因为家庭琐事就喝农药的人,绝不是那么好相处的。
    原主和安庭的矛盾,也是在这个婆婆到来之后,渐渐的越来越多。
    原主在嫁给安庭之前,虽说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她是家中独女,父母也是把她捧在掌心里宠着的。
    婚前,都是由安庭来下厨,婚后,谁下班早了谁下厨。
    不过,那时的安庭心疼原主,如果他下班晚了,就会让原主自己点外卖,不让她辛苦忙碌。
    所以,原主的厨艺并不怎么好,有时还会翻车。
    婆婆到来以后,刚开始还能容忍得了原主,时间一长,便忘记了原主的付出。
    在她看来,原主就只是长得好看,厨艺不行,又不能挣钱,而她的儿子安庭,白天要负责挣钱养家,晚上下班回到家里,还要给原主做饭。
    所以,婆婆的心里很不平衡,特别心疼自家儿子。
    安庭不在的时候,婆婆便经常找各种借口,指使着原主做饭。
    第527章 是时候表演真正的茶艺了(3)
    原主虽然善良体贴,但也不是个圣人。所以,做不到十全十美,并且,偶尔也会有那么一点儿的私心和情绪。
    在婆婆刚来时候,她和婆婆相处的还不错。但是,渐渐的,便不太喜欢婆婆了。
    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原主虽然尊敬婆婆,也孝顺婆婆,但是,她不喜欢婆婆以女主人的姿态居着,更不喜欢婆婆以长辈的口吻来教育她。
    尤其是当她和安庭之间出现小摩擦时,婆婆那种站在儿子的角度,用长辈的身份来教育她的口吻,让她觉得十分委屈。
    让她觉得自己在他们眼里,始终不是一家人,就只是一个外人。
    婆婆没来时,原主和安庭之间也经常有小矛盾。
    但应了那句话,夫妻吵架,床头吵,床尾和,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隔夜仇。
    哪怕前一天晚上吵得面红耳赤,第二天上班时,依旧还能拥抱着彼此,来个分别之吻。
    自打婆婆来了之后,原主和安庭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并且,连隔夜仇也有了。
    所以,在婆婆又以女主人的语气,不停的指使原主学习做菜之后,原主终于不想再这么一起生活下去了。
    她向安庭提出了把婆婆送回乡下的想法。
    安庭询问她这么做的原因,原主不想在背后说婆婆坏话,免得引起他们母子不和。因此,便说就只是单纯的想过二人世界。
    也是因为这句话,让安庭心里有些不舒服。
    再者,原主替婆婆和丈夫考虑,但是婆婆却不替她考虑。
    当安庭问及婆婆有没有和原主闹别扭时,婆婆便将责任全都推给了原主。
    她和安庭说,是因为她见儿子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回家做饭,而原主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所以,便想教她下厨,就是因为这件事,才惹得儿媳妇才生气了。
    安庭听完自家母亲的哭诉,再加上原主确实没了工作和收入,在家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所以,心里便对原主有了那么一丝意见。
    在他看来,他正如他母亲所说,白天辛苦工作,晚上还要伺候老娘和媳妇,日子确实过得不轻松。
    所以,在听完母亲的话后,安庭和原主聊了聊,想让她学着做饭,学着做家务。
    原主听完后,也开始了反思,觉得自己确实也有些过分了,没有体谅到安庭的辛苦。
    就这样,原主在婆婆的监督和指导下,学会了做菜,学会了做家务,甚至,连织毛衣都学会了。
    但是……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