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和魔祖断情后我飞升成仙

第60页

    白婉棠转向藤千行,礼貌地打招呼。
    藤千行将一首饰盒打开递到她面前,笑道:“仙仙姑娘,我见到你的那天,看你发里插的是筷子,就亲手做了根红玉簪想要送你。这玉簪可做防身法器用,你收下吧。”
    他不容拒绝地把首饰盒交到她手里,又猛地低头在她耳边低声道:“里面有玉佩。”
    白婉棠听他这般说,笑着道谢,将首饰盒收下。
    藤千行眼眸弯弯,又道:“仙仙姑娘,你来无相城这么久,还没逛过无相城吧。马上就是我母亲的寿辰,这几日城中在举办灯会,不如今天咱们去逛逛?”
    白婉棠并不想出门逛。
    她低下头,面上闪过一丝难色。
    在二楼的柏怀瞧得真切,咳嗽几声道:“藤道友,抱歉,她还得照顾我。”
    客栈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微妙起来。
    这几日众修士都过得死气沉沉,此刻嗅到一丝八卦的味道,眼眸都亮了,目光在三人间游移。
    诸多兴味的目光中,白婉棠感觉到一丝彻骨的冷,寒意从脊骨一下子蹿起来。
    她不禁打了个寒颤,回头,对上了北冥玄的冰冷讥诮的目光。
    他在盯着她看,只盯着她。
    第27章 奇景 “没有心的魔祖也会如此自作多情……
    这一刻, 她能确定,他就是独孤极。
    阴阳关三年的相处,修真界几个月的纠缠, 他各种模样她都看遍了。即便换了张脸, 她还是能认出他来。
    白婉棠心里突然发凉。
    这不就是原书剧情吗?
    ——崔羽灵使计带独孤极潜入了无相城, 欺骗崔虚夫妇给他们做掩护, 最后踏平无相城。
    她急切地去拉藤千行的手,想告诉藤千行这一切。
    但望见藤千行欣喜的面孔, 她又清醒过来。
    比起她这个平安无事从魔堆里回来的,他们必定更相信北冥湘。
    若说了,反倒会陷自己于不利。
    她松开藤千行,微笑婉拒, 从另一道楼梯上二楼去。
    两道楼梯隔着长长的木廊,白婉棠走到与独孤极视线平行的地方,看了他一眼。
    他咳嗽着收回目光, 虚弱地扶着栏杆缓步上楼。每一步都沉重得仿佛随时会倒下去。
    白婉棠拧眉, 跑到二楼,拉上柏怀进屋。
    柏怀看出她的焦虑, 问发生何事, 她直言道:“北冥玄是独孤极,北冥青是崔羽灵。”
    柏怀:“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不是他不相信白婉棠,只是他不愿相信北冥湘会这么糊涂。
    “我逃出独孤极营帐前,把一碗颜料打进了独孤极的右眼里。北冥玄恰好右眼受伤, 而且……”白婉棠无法说清她和独孤极的相处,只道:“我真的能认得出他。”
    柏怀沉默许久,道:“我们先找个机会试探他一下,等拿到证据再说吧。”
    他的做法无可指摘, 白婉棠却摇摇头道:“等你修养好,我就要开天门去人间,恐怕没时间陪你去试探。届时还得麻烦你为我护法,不能让城中人发现我打算离开。”
    她不愿再和独孤极纠缠,也不愿掺和正魔两道的战事。
    她和柏怀说了玉佩迟了许多天才辗转回到她手上,还有她如今处境的尴尬。
    柏怀知她只是想过安定的生活,沉吟片刻,答应了为她遮掩开天门,又道:“我会留意北冥家那两个人的。”
    白婉棠点点头:“在离开之前,我还有个不情之请。你先前不是说,创造红线牵的宋道中前辈在无相城中吗?可否带我去见他?”
    柏怀自是爽快答应。
    恰好宋道中就住在这客栈,白婉棠上了五楼便见到了他。
    宋道中看上去四十左右,微胖,但已是渡劫期修为的大能,性子温吞。
    听白婉棠是为了解红线牵而来,他弥勒佛一样的喜庆脸上露出为难,“这红线牵非我所创,乃我历练之时,在一废弃洞府里发现的契约咒。要如何解,我不清楚。”
    白婉棠颇为失望,摩挲了两下腕上已经恢复的朱砂痣,道:“那就算了吧。”
    反正等去了人间,独孤极就算知道她在哪儿,也没法儿去抓她。
    柏怀却不肯放弃,“请问那洞府在哪儿?契约咒上可有署名?”
    “那洞府在百年前就已毁了,咒上署名已模糊,但有行字依稀能辨认。”
    宋道中在储物袋里翻找了好一会儿,找出一张残破发黄的纸递给柏怀。
    白婉棠出于好奇凑过去看,却见这纸上落款写着:天地为证,世俗不问,吾与长夏,命定姻缘,天涯海角,永不离分。
    后面的落款名字模糊成了墨团,但经历过相思冢,白婉棠和柏怀都知,那墨团下的名字,该是藤穹。
    白婉棠与柏怀错愕地对视一眼,把纸还给宋道中,让他自己收好,别让他人瞧见。
    宋道中摆摆手:“这东西放我身上也是累赘,送你们吧。也许哪天你们看着这咒,能研究出解咒之法呢。”
    柏怀和白婉棠道谢,由白婉棠收下这张纸。
    走出宋道中的屋子,白婉棠心里有了更多关于长夏的困惑。
    原来长夏没有骗她,她真的和她的爱人在千年前就缔结过红线牵。是修真界的历史记录和这本书的差错骗了她。
    白婉棠收起纸条,不愿再多想那本书和历史记录究竟还有多少差错。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