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
封璘说既如此,便去督军帐领二十军棍,此事就揭过不提了。
迟笑愚应声,禁不住感慨道:“说来白天的事也多亏先生机敏,辩才又好,真不愧是先帝钦点的……”
话没说完,就被凭空而来的一记眼刀猛刹住话头。封璘顿步,冷冷地看向他:“夜间风大,仔细闪了舌头。”
房内昏昏然点着灯,蕊花暗结,被封璘执剪裁落。光线陡然亮起来,扭头才发现榻上人并未睡着。
“伤痛难眠?”
杨大智道:“睡了,做了个噩梦,又被惊醒。”
封璘道:“魇由心生,怕是你思虑过甚,所以睡不好。”
杨大智略向外折身,胸前血色已渐暗沉,火光里看来仍是触目惊心。
他说:“兄长泉里含冤,我如何能榻上安眠。实不相瞒,王爷,我每每梦见他浑身浴血的样子,都会从梦里惊醒。已经三年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了。”
封璘侧耳听人说话,八角烛台与他齐眉。他眸光森冷,仿佛渊潭中央的一轮孤月,皎亮不带半分温度。
“你睡不踏实,所以也要先生不得好眠。”
杨大智一惊,封璘随即又道:“钦安县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先生离开行馆,怎么偏就为你所救。本王从不信这世间有如此巧合之事。除非。”
封璘走近几步,目挂寒霜:“有人刻意为之。”
“王爷既然知道,”杨大智疾言厉色,手狠命地探向前,肩上纱布因为用力又在往外渗血:“钦安惨案,历历在目,我大哥到死还背负着污名,先生他,难道不也是那场倭患的无辜受难者?!”
子时过半,浓云四合,夜沉沉地压下来。
作者有话说:
怀缨说,我是狼不吃狗粮,阿花不在的第N天,想她…
呜呜呜别让评论区这么冷好不好
第7章 此后瀚海寂无声(六)
杨大智头埋于枕间,恨声哽咽。
倭患初现端倪那几年,他在闽州就没了家,爹娘被海盗捆住手脚,扔进海里喂鲨鱼,是兄长替他捂了眼睛,此后他们相依为命。
弑亲之仇在前,杨氏兄弟走上了一文一武的殊途。杨大勇入仕,誓要重振海防,永挡贼寇于金瓯之外;至于他空占了个“大智”的名头,实则只有一身蛮力能顶三分用。
在杨大智眼里,兄长将来是要干大事的人,他居庙堂之高,自己就握好手里的那杆长枪,为大哥劈山斩浪,让那些海老鼠一步都不敢靠近闵州海岸。
直到那次,新历年刚过没多久,兄弟俩原本说好趁他休沐返乡为双亲祭扫,是夜一封邸报,裹住了杨大勇的脚步。
彼时他颇有怨言,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兄长也不与他计较,亲送他到渡口,悄么声往包袱里塞了两块糍粑。
“等此间事了,我便赶回去。替我跟爹娘赔个不是,就说不肖大儿怠慢了。”
万里风来地,烟波浩渺,杨大智驻足船头,远远看着兄长身形凝成一点,撇嘴仍想:“待向爹娘告了状,看他们怎么收拾你!”
后来一语成谶,杨大智以为是爹娘听见了他的腹诽,痛悔难当。他偷偷去兄长殒身的常平道,试图捡回杨大勇的尸骸,去后方知杀人者下令将“叛贼”尸身弃置荒滩,任由秃鹫啄食。
满目破碎血肉、断肢残骸,与兄长身形相近的尸体不下十具,皆着一样服色。他们都是百名死士中的一员,血未干、身已残,英魂随海波荡远,归墟不见。
杨大勇没能守好钦安县城,杨大智亦没能护好他的兄长。
“所以你告御状,是为了给杨大勇报仇。可是他不战而降敌,”封璘指间转出薄刃,眼神随寒芒缓缓游走:“与军中贪墨有什么关系?”
杨大智激动起来:“当然有关系!倭寇来袭前,兄长就任钦安县令不足两月。两月里他彻查衙署账目,发现之前每任县令每年向军部具文,报的都是五万兵士,可城中守军满打满算不到三成,近三万的缺额被人吃了空饷,光是一年军粮换算下来,足有七十万两银粮的进项!”
封璘微微蹙额。
“便是余下的三成兵甲,常年供城中士绅役使,鲜少操练,根本毫无战力可言。如此一支疲弱之军,如何能抵挡倭寇的坚船火炮?”
杨大智换了口气,凄楚地说:“世人皆谤兄长胆小畏战,有谁知道,他不是不敢战,而是根本无兵出战。”
封璘拭着镖,直到边缘处的锃亮渐有吹毛立断之象,才仰首问:“如你所言,那一年七十万两的进账都流向了哪?”
封璘原本就为查军中贪腐而来,挖不着想要的东西,前缘于他就是一段沉底的掌故,听不听全凭心意。
杨大智知晓这点,低声说:“这便是我要说的战败原因之二,仓廪空虚。”
封璘冷嗤:“七十万两银,填不满衙署的一座仓,那得是什么样的无底洞?”
“王爷当知,而今的朝堂瓜牵藤、藤牵枝,朋党之风盛行。白花花的银钱不似流水,”杨大智做了个指天的动作,“是要往上淌的。我猜兄长定是阻了一些人的财路,才被扣上通敌的帽子,欲置他于死地。”
他飞快地瞟了眼封璘,大着胆子说:“先生当年是如何被贬为指挥佥事,又是怎么到的闵州,岂非事出同由。”
倏然间锋芒快闪,杨大智未及反应时镖已噼啪打来,钉住他袍袖一角。
--
迟笑愚应声,禁不住感慨道:“说来白天的事也多亏先生机敏,辩才又好,真不愧是先帝钦点的……”
话没说完,就被凭空而来的一记眼刀猛刹住话头。封璘顿步,冷冷地看向他:“夜间风大,仔细闪了舌头。”
房内昏昏然点着灯,蕊花暗结,被封璘执剪裁落。光线陡然亮起来,扭头才发现榻上人并未睡着。
“伤痛难眠?”
杨大智道:“睡了,做了个噩梦,又被惊醒。”
封璘道:“魇由心生,怕是你思虑过甚,所以睡不好。”
杨大智略向外折身,胸前血色已渐暗沉,火光里看来仍是触目惊心。
他说:“兄长泉里含冤,我如何能榻上安眠。实不相瞒,王爷,我每每梦见他浑身浴血的样子,都会从梦里惊醒。已经三年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了。”
封璘侧耳听人说话,八角烛台与他齐眉。他眸光森冷,仿佛渊潭中央的一轮孤月,皎亮不带半分温度。
“你睡不踏实,所以也要先生不得好眠。”
杨大智一惊,封璘随即又道:“钦安县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先生离开行馆,怎么偏就为你所救。本王从不信这世间有如此巧合之事。除非。”
封璘走近几步,目挂寒霜:“有人刻意为之。”
“王爷既然知道,”杨大智疾言厉色,手狠命地探向前,肩上纱布因为用力又在往外渗血:“钦安惨案,历历在目,我大哥到死还背负着污名,先生他,难道不也是那场倭患的无辜受难者?!”
子时过半,浓云四合,夜沉沉地压下来。
作者有话说:
怀缨说,我是狼不吃狗粮,阿花不在的第N天,想她…
呜呜呜别让评论区这么冷好不好
第7章 此后瀚海寂无声(六)
杨大智头埋于枕间,恨声哽咽。
倭患初现端倪那几年,他在闽州就没了家,爹娘被海盗捆住手脚,扔进海里喂鲨鱼,是兄长替他捂了眼睛,此后他们相依为命。
弑亲之仇在前,杨氏兄弟走上了一文一武的殊途。杨大勇入仕,誓要重振海防,永挡贼寇于金瓯之外;至于他空占了个“大智”的名头,实则只有一身蛮力能顶三分用。
在杨大智眼里,兄长将来是要干大事的人,他居庙堂之高,自己就握好手里的那杆长枪,为大哥劈山斩浪,让那些海老鼠一步都不敢靠近闵州海岸。
直到那次,新历年刚过没多久,兄弟俩原本说好趁他休沐返乡为双亲祭扫,是夜一封邸报,裹住了杨大勇的脚步。
彼时他颇有怨言,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兄长也不与他计较,亲送他到渡口,悄么声往包袱里塞了两块糍粑。
“等此间事了,我便赶回去。替我跟爹娘赔个不是,就说不肖大儿怠慢了。”
万里风来地,烟波浩渺,杨大智驻足船头,远远看着兄长身形凝成一点,撇嘴仍想:“待向爹娘告了状,看他们怎么收拾你!”
后来一语成谶,杨大智以为是爹娘听见了他的腹诽,痛悔难当。他偷偷去兄长殒身的常平道,试图捡回杨大勇的尸骸,去后方知杀人者下令将“叛贼”尸身弃置荒滩,任由秃鹫啄食。
满目破碎血肉、断肢残骸,与兄长身形相近的尸体不下十具,皆着一样服色。他们都是百名死士中的一员,血未干、身已残,英魂随海波荡远,归墟不见。
杨大勇没能守好钦安县城,杨大智亦没能护好他的兄长。
“所以你告御状,是为了给杨大勇报仇。可是他不战而降敌,”封璘指间转出薄刃,眼神随寒芒缓缓游走:“与军中贪墨有什么关系?”
杨大智激动起来:“当然有关系!倭寇来袭前,兄长就任钦安县令不足两月。两月里他彻查衙署账目,发现之前每任县令每年向军部具文,报的都是五万兵士,可城中守军满打满算不到三成,近三万的缺额被人吃了空饷,光是一年军粮换算下来,足有七十万两银粮的进项!”
封璘微微蹙额。
“便是余下的三成兵甲,常年供城中士绅役使,鲜少操练,根本毫无战力可言。如此一支疲弱之军,如何能抵挡倭寇的坚船火炮?”
杨大智换了口气,凄楚地说:“世人皆谤兄长胆小畏战,有谁知道,他不是不敢战,而是根本无兵出战。”
封璘拭着镖,直到边缘处的锃亮渐有吹毛立断之象,才仰首问:“如你所言,那一年七十万两的进账都流向了哪?”
封璘原本就为查军中贪腐而来,挖不着想要的东西,前缘于他就是一段沉底的掌故,听不听全凭心意。
杨大智知晓这点,低声说:“这便是我要说的战败原因之二,仓廪空虚。”
封璘冷嗤:“七十万两银,填不满衙署的一座仓,那得是什么样的无底洞?”
“王爷当知,而今的朝堂瓜牵藤、藤牵枝,朋党之风盛行。白花花的银钱不似流水,”杨大智做了个指天的动作,“是要往上淌的。我猜兄长定是阻了一些人的财路,才被扣上通敌的帽子,欲置他于死地。”
他飞快地瞟了眼封璘,大着胆子说:“先生当年是如何被贬为指挥佥事,又是怎么到的闵州,岂非事出同由。”
倏然间锋芒快闪,杨大智未及反应时镖已噼啪打来,钉住他袍袖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