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雄心勃勃(二)
重生之政道风流 作者:言者春晓
第二十章 雄心勃勃(二)
“市长,刚刚接到省政府办公厅通知,政东省长近期要到市里考察调研。”
省城市府秘书长陶中兴轻轻敲开了市长谭启源的办公室,谭启源抬起头沉吟了一下道:
“哦,政东省长主要考察调研什么?”
“办公厅那边说得很泛泛,估计主要还是了解市里的情况,进行摸底。”
陶中兴沉吟了一下才小心翼翼的道:
“要不先和高新区那边打个招呼,先准备准备?”
谭启源想了想沉吟了半天,摇摇头:
“政东省长是明白人,对于我们高新区的情况应该很清楚,不说我们的高新区没什么看点,就是有,恐怕也难入他的法眼,政东省长来市里考察调研的主要目的恐怕还是了解熟悉情况。”
“那?接待的事情怎么安排?”
陶中兴也有些吃不准谭启源是怎么考虑的。
“这样,如果明康书记没有时间,就由我作陪好了,如果明康书记有时间,那就请明康书记一起参加好了,政东省长毕竟新来,这方面不能马虎,你要多盯一下。”
陶中兴点着头,然后退出了办公室。
坐在办公室的谭启源不由看着办公室对面的省城地图,安新和省城之间总是有一个结那就是谁才是省里的老大,这样的争论从民*国就开始,两者之间其实也都是各有所长,难分伯仲,相互之间谁也不服谁。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安新已经超越了省城,并且把差距越拉越大,省城的老百姓说起这事都窝心,而对于与省城的干部来讲,特别是市里的主要领导干部,这简直就是一座压在他们头上的巨石。很想打个翻身仗,给老百姓一个交代,也让自己能够放松下来。
可现实总是很严峻的,省城也曾有过美好的时光。可是起起落落始终没有形成像样的优势产业,不但安新人提起来不屑于顾,就是他到外省其他发达城市取经也曾经听到沿海一些发达地市谈论起省城语气里的那种惋惜,贝湖的省城就像东北的一道名菜——烩菜,什么东西都倒里面一锅烩,里面什么都有,就是毫无特色,毫无优势,让他难堪之极。
但是别人的这种说法确实也没错,这座城市一向都是喜欢跟风。见别人搞轻工业于是就搞轻工业,别人搞房地产就搞房地产,看上去很能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可是却缺乏耐性,就像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
这个城市的确让人很失望,引入的企业也是零零散散,既有具有一定实力和研发能力的新兴产业,也有大批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还有一些不成气候却打着外资或者合资名头的中杏工企业。在谭启源看来这就是一个大杂蛤,比起其他同类城市的发展境况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自打到了市长这个位置上,谭启源算是真正意识到了其真实情况,远比他之前了解的还要糟糕。
这个老迈的副识城市需要尽快进行调整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加上流动人口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经济发展多年徘徊不前。主导产业模糊不清,没有科学境划,城市建设毫无规划,杂乱无章,社会事业发展也毫无亮点。耳以说存在的问题比比皆是。
难怪薛明康在自己到来之后也是松了一口气,大概也是觉得终于有一个人能够来帮他分担这份压力,两人为此在这些问题上也会商了多次,都一致认定,省城需要拿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同时更需要坚定不移、排出一切干扰的推进其发展,否则省城不仅仅是被安新越来越远,而且极有可能被其他原本敬陪末座的几个副识城市给超越的尴尬局面。
省城作为一个副识城市,瘦死的略驼比马大,何况它作为贝湖一省的中心核心,其不仅仅只是一个副识城市这么简单,同样牵涉到整个贝湖发展大局,这同样是一个难解的结。
既要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有意识有针对的打造属于自己的优势产业,又不能考虑这个梳城市作为全省的核心所需要承担起来的龙头作用,要配合着省里的统筹规划来安排部署,否则就会被视为无视大局,难怪薛明康在这个位置上也是焦头烂额,虽然这两年市里情况稍有起色,但是不但无法与安新相比,甚至和省里其他表现一般的地级城市发展速度相比都有相当大差距。
市里要发展,就需要协调好和省里的关系,这一点是两人形成的一致看法,不仅仅是要协调好省里关系,而且要有意识的做到让省里在一些规划上构想上围绕打造梳城市这个核心来运转,一些配套设施建设,一些配套项目的引进,一些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应当要充分考虑本市的发展需要,这一点也是二人想要在今后两年里谋求做到的。
这一点对于两人来讲,要下这个决心很不容易,省城作为省委省政府所在地,省里方方面面对市里的影响就不言而言。
对于一方主官来讲,谁也不愿意被人插手过多,这样的副识城市,市委书记通常至少也是省委常委,搁在以前,谁也会顶住省里那些婆婆们的手伸得太长,可现在是时过境迁,省城已经沦落了,形势比人强,有求于省里的太多,腰杆子也就硬不起来了,而偏偏本省的主要领导又管得很细,喜欢事必躬亲,市里的很多事情都会受到省里的影响,可是为了市里的发展大局,也只有做出一定的牺牲和让步。
即便是这样,还是有难度,省里有省里的想法,站在省里的角度肯定和市里的角度不一样,省里需要统筹全省布局,全省发展,不过二人认为只要能够很好的协调,还是可以做到两全其美,而且省城发展起来对周边地区乃至整个贝湖的发展也同样会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唯一让二人觉得底气不足的就是省城目前情况不太好,而安新却是一日千里。省里能否会把省城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极点,甚至享受和安新相差不大的待遇,两人心里都有些底气不足。
而且陆政东的到来,更是让他们心里的忧虑更甚。安新是陆政东一手打造起来的,不管从哪一方面讲,陆政东肯定都会优先考虑安新,那么省城的地位就会越发的尴尬,这对于一心想要振兴省城,带领大家打个翻身仗的两人不啻于闷头一棒。
现在陆政东出任省委副书记,接下来出任省长是没有什么悬念的,这不是他们不愿意就能够阻挡的,当然,两人都希望陆政东站的位置不一样。能够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能够站在全省的角度来看待省城。
虽然陆政东在一些公开或者私下的诚都表示,安新和省城都是贝湖发展最为重要的两极,可是公开表态是公开表态,而且明确表示。要抽出时间专门考察省城,看起来还是对于省城的发展非常重视的,可是陆政东心里真正怎么想的,却是雾里看花,了解陆政东到底是一个什么想法,进而争取陆政东的支持,哪怕是有限度的支持。对于下一步怎么走就显得极为重要,陆政东实在要是把省城当后娘养的,那也只能再想办法寻求支持了。
后娘养的呀!
谭启源对于自己心里突然蹦出这样一句话也感到吃惊,他并不是一个怨天尤人的人,心里突然蹦出这样的想法,实在是省城面临的难题让他挠头……
————————————
一辆面包车匀速的驶出省政府。然后从最繁华的八一路拐进建新路,陆政东的目光在窗外游动,似乎也有些感触。
这座城市对于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在安新的时候,时时刻刻都紧盯着这座城市。说得不夸张一点,他对于这座城市的很多关于经济发展方面的事情,了解得不比他们的市委书记市长少,而不熟悉,则是他每次到这里来也就是开会,也就是一个过客,对于市容市貌也就是走马观花,很多地名,很多地方都没有任何印象……
就像省城的市委市府所在地,他都不清楚在哪。
就在陆政东神思飞扬的时候,面包车缓缓的驶到了陆政东将要考察的肖业园区。
陆政东下车之后,市委书记薛明康、市长谭启源就迎了上来,并给他介绍其他相关人员,副书记石伦科、常务副市长潘明义,其他数位和经济方面占点边的常委,以及副市长、肖业园区党工委书记、主任刘静和,还有市属部门的相关负责人。
显然,市里对于他这一次的考察调研相当重视。
而陆政东就带了政府秘书长杨启成,办公厅主任何远东,还有省政府一些直属部门的负责人,一辆面包车就坐下了。
陆政东轻车从简,倒不是对于这次考察调研不重视,相反,在他看来这是他最为重要的一次考察调研,为了这次考察调研,陆政东专门让杨启成把他离开省城之后这两三年的各种关于省城的资料给他找来进行了细细的阅读分析……
两队人马汇合后,好在省城方面估计也听说了他在其他地市考察调研的风格,也是几辆面包车,车队显得并不是太大,不过前面一辆警车闪着警灯,一溜的车双闪着车灯,也让其他人感受到得到又是什么领导路过……
在肖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静和详细介绍了肖业园区的发展情况,以及今后五年的哦中期规划,陆政东也能感觉到,安新的发展对于省城的刺激,也开始真正思考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至少在肖业园区的发展上有了省城独特的一些东西,比如功能性区分,比如下面每个区县发展方向各异,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也提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设想,开始认识到既要抓大,也要抓小。中小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才是一座城市的基石,在财政税收上,这些中小企业单独看贡献不如大项目大企业,不过聚沙成塔,聚滴成河,发展好了,汇聚在一起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上的贡献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不过很多东西都还是在构思中,需要落实的还是很多,当然陆政东也知道提出一个新东西。总是需要这可能与时间太短有一些关系……
考察完中小企业园区,陆政东又考察了省城准备扩建的新城区初步预选地址。
省城的中心城区规模偏小,而且受几条铁路干线的交叉分割,拓展空间受到制约,与一个大省梳城市的地位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远不相适应,因而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同时这也是省城寄予能够打翻身仗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规划。
省城市委市政府这么重视他的这一次考察调研,显然也是希望从他这里得到足够的支持,省城显然是坐不住了,安新已经走在了省城前面。而中部其他梳城市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战略之后,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列的规划和政策,一个个都是雄心勃勃不甘人后,原本区域中心的地位更是受到进一步的威胁,省城的处境极为窘迫。
不过陆政东在考察调研的过程中。甚至在考察结束的座谈会上,并没有对此表态,当然该有的姿态还是有的,在座谈会上陆政东还是充分的肯定了省城近几年的成绩。
陆政东并不是只是表达一种姿态,而是从省城几年工业用电量的增长,能够统计到的进出省城的主要铁路、水运,民航等的货物吞吐量以及银行的放贷数量增长。以及外来人口数量等翔实的数据一一道来。
这让在座的人都有些惊讶和叹服,陆政东到贝湖才没多长时间,而这些数据却是如数家珍,也是省城实打实的东西。
事实上这是陆政东的一个习惯,他从基层上来,太知道统计里面的猫腻了。数字出官,官源数字,所以一般都不会看经过加工的那些综合性的大数据,而是通过一些能够反映整体的分数据来判断,以挤掉那些水分。得到更为接近真实的结论……
这让省城的一班人心里终于有了点底,从陆政东的这些表态看来,陆政东对于省城的发展还是比较重视的。
不过对于薛明康和谭启源而言,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座谈会结束之后,两人并没有离开,显然是想进一步说服他在新区的发展问题上提供必要的支持。
陆政东本来是打算再好好的想一想,再和两人谈这事的,可是两人使出水磨豆腐的功夫,大有他不表态就不罢休的架势,沉吟了好一阵才道:
“明康书记,启源市长,我也是初来乍到,很多情况也还不够了解,本不该多说什么,免得有下车伊始就是指手画脚,但是既然你们一定要我讲一讲,那我就说说我一些还没完全考虑成熟的想法吧。”
“你们的新区规划初步方案应该说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不过这也是小打小闹,这样的节奏和效率太慢了,尤其是在面临众多竞争者的时候,如果继续缝缝补补式的动作,很难有大的超越。”
薛明康和谭启源心都是一紧,陆政东这话不但是不支持,而且是很明确的反对,真要是如此,那这件事做起来的难度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陆政东则是陷入思考着,并没有在意两人微微有些凝重的脸色,又沉吟了一下才道:
“既然要做,那就要高起点,高要求,按照国际现代化城市的功能要求对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进行完善、修编,新区仅仅局限于高新区这一块,还是太窄了……”
陆政东站起身来,指着省城的城市地图说道:
“以高新区为基础,西起老国道,东至铁路西站,南至机尺速公路,北至安蔬速公路,我大致看了一下,这相当于目前市里已建成市区规模的四分之三,这样一扩展,省城才有点区域中心城市的构架,可以考虑原来提出的新区作为为起步区,将原来最好的位置规划为商务中心区(cbd),环cbd周围为近期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从而形成连接新旧城区的商务、旅游发展轴。通过地铁、城市轻轨与现有市区连接起来,将其作为新区的核心,也是未来全市的核心,起步区将以共生城市和新陈代谢城市为基础,逐渐实现过渡……”
陆政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当然,这么大的构架,需要有足够的企业和人口入驻才行,这一点必须要重视,对于如何吸引企业入驻这方面已经是相对比较成熟,我不多讲,而对于吸引人口居住,这一点更是要特别的重视。
作为一个新的城区,作为一个大都市未来的中心,不用说最早热起来的必是房地产……”
第二十章 雄心勃勃(二)
第二十章 雄心勃勃(二)
“市长,刚刚接到省政府办公厅通知,政东省长近期要到市里考察调研。”
省城市府秘书长陶中兴轻轻敲开了市长谭启源的办公室,谭启源抬起头沉吟了一下道:
“哦,政东省长主要考察调研什么?”
“办公厅那边说得很泛泛,估计主要还是了解市里的情况,进行摸底。”
陶中兴沉吟了一下才小心翼翼的道:
“要不先和高新区那边打个招呼,先准备准备?”
谭启源想了想沉吟了半天,摇摇头:
“政东省长是明白人,对于我们高新区的情况应该很清楚,不说我们的高新区没什么看点,就是有,恐怕也难入他的法眼,政东省长来市里考察调研的主要目的恐怕还是了解熟悉情况。”
“那?接待的事情怎么安排?”
陶中兴也有些吃不准谭启源是怎么考虑的。
“这样,如果明康书记没有时间,就由我作陪好了,如果明康书记有时间,那就请明康书记一起参加好了,政东省长毕竟新来,这方面不能马虎,你要多盯一下。”
陶中兴点着头,然后退出了办公室。
坐在办公室的谭启源不由看着办公室对面的省城地图,安新和省城之间总是有一个结那就是谁才是省里的老大,这样的争论从民*国就开始,两者之间其实也都是各有所长,难分伯仲,相互之间谁也不服谁。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安新已经超越了省城,并且把差距越拉越大,省城的老百姓说起这事都窝心,而对于与省城的干部来讲,特别是市里的主要领导干部,这简直就是一座压在他们头上的巨石。很想打个翻身仗,给老百姓一个交代,也让自己能够放松下来。
可现实总是很严峻的,省城也曾有过美好的时光。可是起起落落始终没有形成像样的优势产业,不但安新人提起来不屑于顾,就是他到外省其他发达城市取经也曾经听到沿海一些发达地市谈论起省城语气里的那种惋惜,贝湖的省城就像东北的一道名菜——烩菜,什么东西都倒里面一锅烩,里面什么都有,就是毫无特色,毫无优势,让他难堪之极。
但是别人的这种说法确实也没错,这座城市一向都是喜欢跟风。见别人搞轻工业于是就搞轻工业,别人搞房地产就搞房地产,看上去很能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可是却缺乏耐性,就像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
这个城市的确让人很失望,引入的企业也是零零散散,既有具有一定实力和研发能力的新兴产业,也有大批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还有一些不成气候却打着外资或者合资名头的中杏工企业。在谭启源看来这就是一个大杂蛤,比起其他同类城市的发展境况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自打到了市长这个位置上,谭启源算是真正意识到了其真实情况,远比他之前了解的还要糟糕。
这个老迈的副识城市需要尽快进行调整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加上流动人口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经济发展多年徘徊不前。主导产业模糊不清,没有科学境划,城市建设毫无规划,杂乱无章,社会事业发展也毫无亮点。耳以说存在的问题比比皆是。
难怪薛明康在自己到来之后也是松了一口气,大概也是觉得终于有一个人能够来帮他分担这份压力,两人为此在这些问题上也会商了多次,都一致认定,省城需要拿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同时更需要坚定不移、排出一切干扰的推进其发展,否则省城不仅仅是被安新越来越远,而且极有可能被其他原本敬陪末座的几个副识城市给超越的尴尬局面。
省城作为一个副识城市,瘦死的略驼比马大,何况它作为贝湖一省的中心核心,其不仅仅只是一个副识城市这么简单,同样牵涉到整个贝湖发展大局,这同样是一个难解的结。
既要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有意识有针对的打造属于自己的优势产业,又不能考虑这个梳城市作为全省的核心所需要承担起来的龙头作用,要配合着省里的统筹规划来安排部署,否则就会被视为无视大局,难怪薛明康在这个位置上也是焦头烂额,虽然这两年市里情况稍有起色,但是不但无法与安新相比,甚至和省里其他表现一般的地级城市发展速度相比都有相当大差距。
市里要发展,就需要协调好和省里的关系,这一点是两人形成的一致看法,不仅仅是要协调好省里关系,而且要有意识的做到让省里在一些规划上构想上围绕打造梳城市这个核心来运转,一些配套设施建设,一些配套项目的引进,一些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应当要充分考虑本市的发展需要,这一点也是二人想要在今后两年里谋求做到的。
这一点对于两人来讲,要下这个决心很不容易,省城作为省委省政府所在地,省里方方面面对市里的影响就不言而言。
对于一方主官来讲,谁也不愿意被人插手过多,这样的副识城市,市委书记通常至少也是省委常委,搁在以前,谁也会顶住省里那些婆婆们的手伸得太长,可现在是时过境迁,省城已经沦落了,形势比人强,有求于省里的太多,腰杆子也就硬不起来了,而偏偏本省的主要领导又管得很细,喜欢事必躬亲,市里的很多事情都会受到省里的影响,可是为了市里的发展大局,也只有做出一定的牺牲和让步。
即便是这样,还是有难度,省里有省里的想法,站在省里的角度肯定和市里的角度不一样,省里需要统筹全省布局,全省发展,不过二人认为只要能够很好的协调,还是可以做到两全其美,而且省城发展起来对周边地区乃至整个贝湖的发展也同样会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唯一让二人觉得底气不足的就是省城目前情况不太好,而安新却是一日千里。省里能否会把省城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极点,甚至享受和安新相差不大的待遇,两人心里都有些底气不足。
而且陆政东的到来,更是让他们心里的忧虑更甚。安新是陆政东一手打造起来的,不管从哪一方面讲,陆政东肯定都会优先考虑安新,那么省城的地位就会越发的尴尬,这对于一心想要振兴省城,带领大家打个翻身仗的两人不啻于闷头一棒。
现在陆政东出任省委副书记,接下来出任省长是没有什么悬念的,这不是他们不愿意就能够阻挡的,当然,两人都希望陆政东站的位置不一样。能够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能够站在全省的角度来看待省城。
虽然陆政东在一些公开或者私下的诚都表示,安新和省城都是贝湖发展最为重要的两极,可是公开表态是公开表态,而且明确表示。要抽出时间专门考察省城,看起来还是对于省城的发展非常重视的,可是陆政东心里真正怎么想的,却是雾里看花,了解陆政东到底是一个什么想法,进而争取陆政东的支持,哪怕是有限度的支持。对于下一步怎么走就显得极为重要,陆政东实在要是把省城当后娘养的,那也只能再想办法寻求支持了。
后娘养的呀!
谭启源对于自己心里突然蹦出这样一句话也感到吃惊,他并不是一个怨天尤人的人,心里突然蹦出这样的想法,实在是省城面临的难题让他挠头……
————————————
一辆面包车匀速的驶出省政府。然后从最繁华的八一路拐进建新路,陆政东的目光在窗外游动,似乎也有些感触。
这座城市对于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在安新的时候,时时刻刻都紧盯着这座城市。说得不夸张一点,他对于这座城市的很多关于经济发展方面的事情,了解得不比他们的市委书记市长少,而不熟悉,则是他每次到这里来也就是开会,也就是一个过客,对于市容市貌也就是走马观花,很多地名,很多地方都没有任何印象……
就像省城的市委市府所在地,他都不清楚在哪。
就在陆政东神思飞扬的时候,面包车缓缓的驶到了陆政东将要考察的肖业园区。
陆政东下车之后,市委书记薛明康、市长谭启源就迎了上来,并给他介绍其他相关人员,副书记石伦科、常务副市长潘明义,其他数位和经济方面占点边的常委,以及副市长、肖业园区党工委书记、主任刘静和,还有市属部门的相关负责人。
显然,市里对于他这一次的考察调研相当重视。
而陆政东就带了政府秘书长杨启成,办公厅主任何远东,还有省政府一些直属部门的负责人,一辆面包车就坐下了。
陆政东轻车从简,倒不是对于这次考察调研不重视,相反,在他看来这是他最为重要的一次考察调研,为了这次考察调研,陆政东专门让杨启成把他离开省城之后这两三年的各种关于省城的资料给他找来进行了细细的阅读分析……
两队人马汇合后,好在省城方面估计也听说了他在其他地市考察调研的风格,也是几辆面包车,车队显得并不是太大,不过前面一辆警车闪着警灯,一溜的车双闪着车灯,也让其他人感受到得到又是什么领导路过……
在肖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静和详细介绍了肖业园区的发展情况,以及今后五年的哦中期规划,陆政东也能感觉到,安新的发展对于省城的刺激,也开始真正思考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至少在肖业园区的发展上有了省城独特的一些东西,比如功能性区分,比如下面每个区县发展方向各异,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也提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设想,开始认识到既要抓大,也要抓小。中小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才是一座城市的基石,在财政税收上,这些中小企业单独看贡献不如大项目大企业,不过聚沙成塔,聚滴成河,发展好了,汇聚在一起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上的贡献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不过很多东西都还是在构思中,需要落实的还是很多,当然陆政东也知道提出一个新东西。总是需要这可能与时间太短有一些关系……
考察完中小企业园区,陆政东又考察了省城准备扩建的新城区初步预选地址。
省城的中心城区规模偏小,而且受几条铁路干线的交叉分割,拓展空间受到制约,与一个大省梳城市的地位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远不相适应,因而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同时这也是省城寄予能够打翻身仗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规划。
省城市委市政府这么重视他的这一次考察调研,显然也是希望从他这里得到足够的支持,省城显然是坐不住了,安新已经走在了省城前面。而中部其他梳城市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战略之后,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列的规划和政策,一个个都是雄心勃勃不甘人后,原本区域中心的地位更是受到进一步的威胁,省城的处境极为窘迫。
不过陆政东在考察调研的过程中。甚至在考察结束的座谈会上,并没有对此表态,当然该有的姿态还是有的,在座谈会上陆政东还是充分的肯定了省城近几年的成绩。
陆政东并不是只是表达一种姿态,而是从省城几年工业用电量的增长,能够统计到的进出省城的主要铁路、水运,民航等的货物吞吐量以及银行的放贷数量增长。以及外来人口数量等翔实的数据一一道来。
这让在座的人都有些惊讶和叹服,陆政东到贝湖才没多长时间,而这些数据却是如数家珍,也是省城实打实的东西。
事实上这是陆政东的一个习惯,他从基层上来,太知道统计里面的猫腻了。数字出官,官源数字,所以一般都不会看经过加工的那些综合性的大数据,而是通过一些能够反映整体的分数据来判断,以挤掉那些水分。得到更为接近真实的结论……
这让省城的一班人心里终于有了点底,从陆政东的这些表态看来,陆政东对于省城的发展还是比较重视的。
不过对于薛明康和谭启源而言,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座谈会结束之后,两人并没有离开,显然是想进一步说服他在新区的发展问题上提供必要的支持。
陆政东本来是打算再好好的想一想,再和两人谈这事的,可是两人使出水磨豆腐的功夫,大有他不表态就不罢休的架势,沉吟了好一阵才道:
“明康书记,启源市长,我也是初来乍到,很多情况也还不够了解,本不该多说什么,免得有下车伊始就是指手画脚,但是既然你们一定要我讲一讲,那我就说说我一些还没完全考虑成熟的想法吧。”
“你们的新区规划初步方案应该说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不过这也是小打小闹,这样的节奏和效率太慢了,尤其是在面临众多竞争者的时候,如果继续缝缝补补式的动作,很难有大的超越。”
薛明康和谭启源心都是一紧,陆政东这话不但是不支持,而且是很明确的反对,真要是如此,那这件事做起来的难度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陆政东则是陷入思考着,并没有在意两人微微有些凝重的脸色,又沉吟了一下才道:
“既然要做,那就要高起点,高要求,按照国际现代化城市的功能要求对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进行完善、修编,新区仅仅局限于高新区这一块,还是太窄了……”
陆政东站起身来,指着省城的城市地图说道:
“以高新区为基础,西起老国道,东至铁路西站,南至机尺速公路,北至安蔬速公路,我大致看了一下,这相当于目前市里已建成市区规模的四分之三,这样一扩展,省城才有点区域中心城市的构架,可以考虑原来提出的新区作为为起步区,将原来最好的位置规划为商务中心区(cbd),环cbd周围为近期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从而形成连接新旧城区的商务、旅游发展轴。通过地铁、城市轻轨与现有市区连接起来,将其作为新区的核心,也是未来全市的核心,起步区将以共生城市和新陈代谢城市为基础,逐渐实现过渡……”
陆政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当然,这么大的构架,需要有足够的企业和人口入驻才行,这一点必须要重视,对于如何吸引企业入驻这方面已经是相对比较成熟,我不多讲,而对于吸引人口居住,这一点更是要特别的重视。
作为一个新的城区,作为一个大都市未来的中心,不用说最早热起来的必是房地产……”
第二十章 雄心勃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