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后陆政东时代
重生之政道风流 作者:言者春晓
第一百六十二章 后陆政东时代
鞠躬感谢“啊滨”大大、“我要抽好烟”大大月票支持!
————————————————————
杨立峰听着陆政东的话,微微一颔首说道:
“任何一个社会的变革,也就意味着矛盾的冲突,而随着这种变革的深入,各种矛盾也越发的激化,双轨制时候的官*倒,农民负担问题,到今天的为了土地进行的拆迁,企业职工下岗都有可能成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你推出书记市长接待日,其实也是堵不如疏这样一个思路吧?这样的思路很好。”
杨立峰也是有感而发,事实上不管那个省市,在这方面都压力很大,特别是上京城上*访这一块,太多的上京上*访者,给京城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这其中很多事情最后还是要转到省市进行办理,所以中*央有关部门不断要求各地解决群众上访问题。
对于中央而言,要求各省市是各自的娃各自领回家,让把矛盾消化在省市里,对于省里而言自然也希望下面的市里能解决好这类问题,于是要求下面各地市必须严格执行,甚至和当地主要领导的升迁、乌纱帽直接挂钩,但这样一来,又出现了问题,本来初衷同样是要解决好矛盾,下到市县情况就变形了,许多地方政府并不是从人民群众的诉求角度来解决上访现象,层层转嫁,最后到了根本就不能解决问题的很基层的单位和部门,诸如镇里,街道办等。这些单位和部门根本没有权限和能力解决上访者的诉求。那会怎么办?
在上级的严厉要求下。为了零上访为了上访的排名,那就只有采蓉访,行政制裁、法律制裁甚至专门盯着乃至实行人身限制等更不人道的手段等不同方式压制上*访,而由于这些措施对上访活动的压制起到相反作用,所以很多上访人只能继续上访、重复上访。反而加剧了重复上*访活动,完全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标也治不住。
这些事情杨立峰也是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他很清楚。这类事情是不出事则已,一出事那就是通天的事情——既然人家一直坚持上访,也就难保有一天不成功。
陆政东能够从这方面考虑问题,说明陆政东考虑问题还是很有政治敏感性的,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安新发展得很好,陆政东也有本钱和精力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陆政东也是多少清楚杨立峰的想法,他这样做实际上也是给省里分忧,不过在这件事上他也有一些不同想法,所以微微点点头又摇摇头。回答道:
“是,也不全是。建立“市长接待日”制度,群众可与市里主要领导面对面交流,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接待者对来访者反映的具体问题现厨予答复,提出处理意见,方式简便,能及时有效地化解问题和矛盾也的确体现了政府日渐提速的行政效率……”
陆政东思考了一下才继续道:
“从这个意义上讲,接待日是好事,是想更实际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解决更多的问题。这样的措施能给市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会进一步促进正如火如荼展开着的安新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但是回过头,我又不禁从书记市长接待日往倒推,如果没有‘书记市长接待日’,群众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陆政东微微摇摇头道:
“我担心的是,老百姓反映什么问题,就跟进解决什么问题,是否会显得政府的行政作为有些被动,有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再者,政府各职能部门通常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效能运转的,接访问题的出现,等于是正常运转之外的“插曲”,而让“插曲”回归“主旋律”的过程,是否会打乱职能部门正常的运转秩序,这也不得不考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立书记市长接待日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它消失,一方面人们期待着市长接待日,因为在这一天,有了领导的批示,的确能解决一些平素解决不了的难题;但另一方面,作为市里的领导又不期望市长接待日如此火爆,与其解决好市长接待日或是局长办公日这一两天发现的群众问题,倒不如实实在在地设立一套有效率的制度,让那些深感衙门台阶高的平头百姓在‘非书记市长接待日’的时间段里,便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且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如果绝大多数问题都能在基层办事机构化解,那么市长接待日自然没有必要存在下去。但是当书记市长接待日的时候,我看到来了那么多人,听了他们的诉求,我感觉恐怕还需要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陆政东搞的书记市长接待日,并不仅仅是就这一天接待,而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包括书记市长接待,还包括书记市长热线、书记市长信箱,为此专门由市委市府的办公厅组织了专门的人员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陆政东的想法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的酒尽量化解到基层,而书记市长接待日、热线、信箱,是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事实上是起到一种监督作用。
但当他参加首个“书记市长接待日”的时候,他还是被一种场景所刺激。
首个书记市长接待日前夜,安新市体育馆紧闭的大门前就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的市民甚至在门口打起了地铺,准备通宵等待市长的“接待”,其场景堪比前几年甲a球市火爆的时候连夜排队购票,出现这样的场景,充分说明安新政府部门和老百姓沟通的言路、方式还是不够畅通的。事实上不管是他或者是罗浮黎,都属于开明的领导一类。在土地拆迁等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方面的政策也是非常注重的。
而且他还进一步完善了信访领导责任制。强化责任落实和责任查究;进一步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夯实信访工作基础,同时,也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尤其是通过建立相应机制,来保证群众渠道的畅通。
但结果却是这样,这里面虽然也不乏一些纠结于一些事情,属于无理取闹范畴的老上访户,但大多数人的诉求并非没有道理。
陆政东把情况扼要的做了介绍然后才说道:
“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级各部门不可能没有做大量的工作,协调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人反映的问题,而在做了这么多的基搐作,但依然是来了这么多人,这说明事情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陆政东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
“正如省长所讲的,社会变革也就意味着矛盾,发展经济和搞经济建设,或者是加速改革开放,是一个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过程。在其中,每做下去一件事情。都会有利益的纠缠和变动。有的利益变动很明显,有的不明显。每种的利益变动都有很多的效应。有的效应很清楚,有的效应很隐晦。每种利益变动都涉及人群,有的人群范围极小,有的人群范围较大涉及到千钱数万万甚至数十万的人口。
而一些干部因为能力、因为作风、因为私心等等,在涉及这些利益变革的时候把握得不好,那么矛盾也就会出来。
这样接访问题总是层出不穷,新的状况总是源源不绝。以首次“接待日”为例,据我所知,共发出了一千多个预约接访号。而经历了两个“接待日”之后,目前还有1050个接访号没有处理。按照每个市长接待日处理一百起上访件的速度,这剩下的接访号估计要到明年才能处理完毕。当然,这还是保守估计,若是算上新的来访群众反映的新问题,抑或是老问题衍生的新情况,那这样的接访可真是无休无止了。若是每个月,我们的书记、市长、副书记、副市长们都要经历这样一轮‘群山万壑赴荆门’之势的来访,我还真是担心能否吃得消。毕竟各自手里负责的事务都不大少。
如果不从源头上从干部队伍的建设上解决这个问题,不管是书记市长接待日还是信访工作的加强,都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关键的关键还是人,什么事都要落实在人身上,都需要人去执行,不然再好的制度也没有办法。”
杨立峰笑着点点头:
“确实再好的制度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变形或者打了折扣,甚至成了摆设,那效果自然可以看得见,甚至其破坏性更大,毕竟那么干是披上了合理合法的外衣……”
两个人的谈话显得很是坦率,一些在公众诚中不好讲,不敢讲的在这样很私人的诚倒是不用忌讳那么多。
陆政东听说在中*央党校,关于一些比较禁忌的话题讨论得更为深入和大胆。
直接、开放、敢言是中*央党校的传统。
十年动乱结束之后,为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时任副校长定了“四不”原则: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毕业时,不写任何材料。
虽然“课堂有纪律”,但“研究无禁区”,“四不主义”对学员们消除顾虑、解放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允许思想观点充分表达为历任校长所倡导。但在党校里面讨论的比较敏感的问题,一般都不会出现在媒体上。
陆政东估计自己也快要到党校学习了,省部级进修班和后备班由中*央组织部负责。一般情况下,各省部级单位都有省部班培训计划名单。每次中*组*部给各单位下达省部班学习名额后,各单位按照严格的顺序排名,没轮到想去也去不了,轮到了不管有天大的事情也必须得去。
陆政东知道他一直没有去党校学习应该还是考虑到安新的实际情况,把他放在后边,但现在安新已经基本上走上了轨道,那也就该他了……
两个人在这些问题上很坦率的交流着。不过这样的问题谈到这样的程度也就够了。再谈那也没有意思。反而会让人感到闷,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谈起了其他。
杨立峰旁敲侧击的询问着安金山的事情,陆政东也不客气,就着这个机会,他也可以把自己就安新人事上的一些观点谈一谈,安金山如果运作得好,安新的常务副市长要空缺出来,也就是说。安新市级班子里又要有一些微妙的变动。
陆政东的想法是如果安金山调走,那么由唐中凯顺位接安金山的常务副市长一职,尤金忠接常委副市长一职。
在陆政东看来,这样的变化是最好的,唐中凯作为常务副市长,和罗浮黎一道,把今后几年安新的发展方向的基础打牢实,让安新的发展方向更加的明确清晰,有后劲,即便是万一在新一届副部级的调整中离开了安新。或者是安新的班子调整了,安新的发展趋势方向也不会生多么大改变。这也是陆政东希望见到的。
至于尤金忠分管城市建设这一块的时间也不短了,那是一个很容易出问题的位置,如果一个人长期在那里呆着,面对各种各样绞尽脑汁想要攻下他这一关的那些人,搞不好就有被拖下水的危险。
可这只是他的想法,虽然作为省委常委、安新市委书记,在这样的人事问题上还是有很大的发言权,但没有最后的决定权。作为厅级干部的任免是要通过省委常委会的。
江书记和杨立峰作为最主要的两位省领导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
江书记也是处于一个很微妙的时刻,会如何打算,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完全琢磨透,所以他就得探探杨立峰的口风,根据陆政东的观察,江如衡和杨立峰之间现在也多少有些默契了,在政府主要负责经济事务的这个层面上,杨立峰肯定是在人事上有一些发言权的,如果能够得到杨立峰的支持,他的这个打算也就更有把握……
杨立峰之所以关注安新,也是因为安新现在在省里的地位越来越重,而且在他看来,安新已经进入了后陆政东时代,陆政东在安新呆的时间也不会太久,陆政东做如此考虑,肯定也是为了他离开之后,他现在一些大的规划和设想能够继续贯彻执行下去。
陆政东离开安新,不外乎是两个选择,一是调出贝湖省,陆政东提拔的人总是要在省里找个依靠,以他和陆政东的关系,他自然是他们的第一选择,陆政东用的人也就能够为他所用,从这一点来讲,他支持陆政东实际上也就是支持自己。
而陆政东如果继续留在贝湖,那也是他一个可靠的盟友,所以权衡利弊,他觉得在这个事情上支持陆政东一把还是更适当一些。
当然,安新发展得好,现在想去安新的人也不少,和他走得近的不少人也都听到了一些风声,开始明里暗里给他打招呼,也不能寒了这些人的心,既然常委的副市长陆政东已经有了想法,那普通的副市长该考虑还是要考虑的……
这样的事情也不用明说,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就是了……
——————————————
十一月中旬,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议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我国加入wto的决定,这标志着长达十五年的如同一场超级马拉松一般的与其他成语国之间斗智斗勇外的艰难谈判终于有了结果,漫漫复关路终于是画上了句号,
随后十一日,出席会议的代表团团长、外经贸部部长向世贸组织总干事递交了由国家元首签署的加入世贸组织批准书,并签署加入wto议定书。在政府代表签署议定书,递交批准书三十天之后,正式成为wto成员。
而在加入wto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这十五年中都一直没有间断过,陆政东一直是坚持认为入关是利大于弊的,虽然做出了一些让步和牺牲,但也因此确立了国家制造大国的地位,之向真正成为全球性贸易组织迈出一大步,进而在此基础上成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
而现在争论现在变得不那么重要,现在要做的是如何面对和迎接挑战的事情了。
时间就在这样忙碌中飞逝着,安金山和罗林中的竞争也终于见了分晓,安金山终于如愿以偿的调任河东市委书记,在唐中凯转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事情上倒是很顺利,但在尤金忠担任常委副市长上却是遇到了一些波折。
省委组织部的意见是从省里调任一位年轻的干部,理由也相当的充分,安新发展得这么好,就应该让更多的人从中学习到好的经验,进而把安新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带到其他地方去。
这几乎是安金山调任河东市委书记的理由的翻版,不过最终这样的意见还是因为要“安新保持稳定高速的发展,不能由任何的闪失”而最后被放弃。
当尤金忠的市委常委副市长尘埃落定的时候,日历也翻到了二零零二年……
第一百六十二章 后陆政东时代
第一百六十二章 后陆政东时代
鞠躬感谢“啊滨”大大、“我要抽好烟”大大月票支持!
————————————————————
杨立峰听着陆政东的话,微微一颔首说道:
“任何一个社会的变革,也就意味着矛盾的冲突,而随着这种变革的深入,各种矛盾也越发的激化,双轨制时候的官*倒,农民负担问题,到今天的为了土地进行的拆迁,企业职工下岗都有可能成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你推出书记市长接待日,其实也是堵不如疏这样一个思路吧?这样的思路很好。”
杨立峰也是有感而发,事实上不管那个省市,在这方面都压力很大,特别是上京城上*访这一块,太多的上京上*访者,给京城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这其中很多事情最后还是要转到省市进行办理,所以中*央有关部门不断要求各地解决群众上访问题。
对于中央而言,要求各省市是各自的娃各自领回家,让把矛盾消化在省市里,对于省里而言自然也希望下面的市里能解决好这类问题,于是要求下面各地市必须严格执行,甚至和当地主要领导的升迁、乌纱帽直接挂钩,但这样一来,又出现了问题,本来初衷同样是要解决好矛盾,下到市县情况就变形了,许多地方政府并不是从人民群众的诉求角度来解决上访现象,层层转嫁,最后到了根本就不能解决问题的很基层的单位和部门,诸如镇里,街道办等。这些单位和部门根本没有权限和能力解决上访者的诉求。那会怎么办?
在上级的严厉要求下。为了零上访为了上访的排名,那就只有采蓉访,行政制裁、法律制裁甚至专门盯着乃至实行人身限制等更不人道的手段等不同方式压制上*访,而由于这些措施对上访活动的压制起到相反作用,所以很多上访人只能继续上访、重复上访。反而加剧了重复上*访活动,完全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标也治不住。
这些事情杨立峰也是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他很清楚。这类事情是不出事则已,一出事那就是通天的事情——既然人家一直坚持上访,也就难保有一天不成功。
陆政东能够从这方面考虑问题,说明陆政东考虑问题还是很有政治敏感性的,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安新发展得很好,陆政东也有本钱和精力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陆政东也是多少清楚杨立峰的想法,他这样做实际上也是给省里分忧,不过在这件事上他也有一些不同想法,所以微微点点头又摇摇头。回答道:
“是,也不全是。建立“市长接待日”制度,群众可与市里主要领导面对面交流,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接待者对来访者反映的具体问题现厨予答复,提出处理意见,方式简便,能及时有效地化解问题和矛盾也的确体现了政府日渐提速的行政效率……”
陆政东思考了一下才继续道:
“从这个意义上讲,接待日是好事,是想更实际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解决更多的问题。这样的措施能给市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会进一步促进正如火如荼展开着的安新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但是回过头,我又不禁从书记市长接待日往倒推,如果没有‘书记市长接待日’,群众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陆政东微微摇摇头道:
“我担心的是,老百姓反映什么问题,就跟进解决什么问题,是否会显得政府的行政作为有些被动,有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再者,政府各职能部门通常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效能运转的,接访问题的出现,等于是正常运转之外的“插曲”,而让“插曲”回归“主旋律”的过程,是否会打乱职能部门正常的运转秩序,这也不得不考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立书记市长接待日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它消失,一方面人们期待着市长接待日,因为在这一天,有了领导的批示,的确能解决一些平素解决不了的难题;但另一方面,作为市里的领导又不期望市长接待日如此火爆,与其解决好市长接待日或是局长办公日这一两天发现的群众问题,倒不如实实在在地设立一套有效率的制度,让那些深感衙门台阶高的平头百姓在‘非书记市长接待日’的时间段里,便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且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如果绝大多数问题都能在基层办事机构化解,那么市长接待日自然没有必要存在下去。但是当书记市长接待日的时候,我看到来了那么多人,听了他们的诉求,我感觉恐怕还需要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陆政东搞的书记市长接待日,并不仅仅是就这一天接待,而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包括书记市长接待,还包括书记市长热线、书记市长信箱,为此专门由市委市府的办公厅组织了专门的人员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陆政东的想法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的酒尽量化解到基层,而书记市长接待日、热线、信箱,是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事实上是起到一种监督作用。
但当他参加首个“书记市长接待日”的时候,他还是被一种场景所刺激。
首个书记市长接待日前夜,安新市体育馆紧闭的大门前就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的市民甚至在门口打起了地铺,准备通宵等待市长的“接待”,其场景堪比前几年甲a球市火爆的时候连夜排队购票,出现这样的场景,充分说明安新政府部门和老百姓沟通的言路、方式还是不够畅通的。事实上不管是他或者是罗浮黎,都属于开明的领导一类。在土地拆迁等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方面的政策也是非常注重的。
而且他还进一步完善了信访领导责任制。强化责任落实和责任查究;进一步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夯实信访工作基础,同时,也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尤其是通过建立相应机制,来保证群众渠道的畅通。
但结果却是这样,这里面虽然也不乏一些纠结于一些事情,属于无理取闹范畴的老上访户,但大多数人的诉求并非没有道理。
陆政东把情况扼要的做了介绍然后才说道:
“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级各部门不可能没有做大量的工作,协调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人反映的问题,而在做了这么多的基搐作,但依然是来了这么多人,这说明事情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陆政东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
“正如省长所讲的,社会变革也就意味着矛盾,发展经济和搞经济建设,或者是加速改革开放,是一个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过程。在其中,每做下去一件事情。都会有利益的纠缠和变动。有的利益变动很明显,有的不明显。每种的利益变动都有很多的效应。有的效应很清楚,有的效应很隐晦。每种利益变动都涉及人群,有的人群范围极小,有的人群范围较大涉及到千钱数万万甚至数十万的人口。
而一些干部因为能力、因为作风、因为私心等等,在涉及这些利益变革的时候把握得不好,那么矛盾也就会出来。
这样接访问题总是层出不穷,新的状况总是源源不绝。以首次“接待日”为例,据我所知,共发出了一千多个预约接访号。而经历了两个“接待日”之后,目前还有1050个接访号没有处理。按照每个市长接待日处理一百起上访件的速度,这剩下的接访号估计要到明年才能处理完毕。当然,这还是保守估计,若是算上新的来访群众反映的新问题,抑或是老问题衍生的新情况,那这样的接访可真是无休无止了。若是每个月,我们的书记、市长、副书记、副市长们都要经历这样一轮‘群山万壑赴荆门’之势的来访,我还真是担心能否吃得消。毕竟各自手里负责的事务都不大少。
如果不从源头上从干部队伍的建设上解决这个问题,不管是书记市长接待日还是信访工作的加强,都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关键的关键还是人,什么事都要落实在人身上,都需要人去执行,不然再好的制度也没有办法。”
杨立峰笑着点点头:
“确实再好的制度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变形或者打了折扣,甚至成了摆设,那效果自然可以看得见,甚至其破坏性更大,毕竟那么干是披上了合理合法的外衣……”
两个人的谈话显得很是坦率,一些在公众诚中不好讲,不敢讲的在这样很私人的诚倒是不用忌讳那么多。
陆政东听说在中*央党校,关于一些比较禁忌的话题讨论得更为深入和大胆。
直接、开放、敢言是中*央党校的传统。
十年动乱结束之后,为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时任副校长定了“四不”原则: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毕业时,不写任何材料。
虽然“课堂有纪律”,但“研究无禁区”,“四不主义”对学员们消除顾虑、解放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允许思想观点充分表达为历任校长所倡导。但在党校里面讨论的比较敏感的问题,一般都不会出现在媒体上。
陆政东估计自己也快要到党校学习了,省部级进修班和后备班由中*央组织部负责。一般情况下,各省部级单位都有省部班培训计划名单。每次中*组*部给各单位下达省部班学习名额后,各单位按照严格的顺序排名,没轮到想去也去不了,轮到了不管有天大的事情也必须得去。
陆政东知道他一直没有去党校学习应该还是考虑到安新的实际情况,把他放在后边,但现在安新已经基本上走上了轨道,那也就该他了……
两个人在这些问题上很坦率的交流着。不过这样的问题谈到这样的程度也就够了。再谈那也没有意思。反而会让人感到闷,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谈起了其他。
杨立峰旁敲侧击的询问着安金山的事情,陆政东也不客气,就着这个机会,他也可以把自己就安新人事上的一些观点谈一谈,安金山如果运作得好,安新的常务副市长要空缺出来,也就是说。安新市级班子里又要有一些微妙的变动。
陆政东的想法是如果安金山调走,那么由唐中凯顺位接安金山的常务副市长一职,尤金忠接常委副市长一职。
在陆政东看来,这样的变化是最好的,唐中凯作为常务副市长,和罗浮黎一道,把今后几年安新的发展方向的基础打牢实,让安新的发展方向更加的明确清晰,有后劲,即便是万一在新一届副部级的调整中离开了安新。或者是安新的班子调整了,安新的发展趋势方向也不会生多么大改变。这也是陆政东希望见到的。
至于尤金忠分管城市建设这一块的时间也不短了,那是一个很容易出问题的位置,如果一个人长期在那里呆着,面对各种各样绞尽脑汁想要攻下他这一关的那些人,搞不好就有被拖下水的危险。
可这只是他的想法,虽然作为省委常委、安新市委书记,在这样的人事问题上还是有很大的发言权,但没有最后的决定权。作为厅级干部的任免是要通过省委常委会的。
江书记和杨立峰作为最主要的两位省领导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
江书记也是处于一个很微妙的时刻,会如何打算,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完全琢磨透,所以他就得探探杨立峰的口风,根据陆政东的观察,江如衡和杨立峰之间现在也多少有些默契了,在政府主要负责经济事务的这个层面上,杨立峰肯定是在人事上有一些发言权的,如果能够得到杨立峰的支持,他的这个打算也就更有把握……
杨立峰之所以关注安新,也是因为安新现在在省里的地位越来越重,而且在他看来,安新已经进入了后陆政东时代,陆政东在安新呆的时间也不会太久,陆政东做如此考虑,肯定也是为了他离开之后,他现在一些大的规划和设想能够继续贯彻执行下去。
陆政东离开安新,不外乎是两个选择,一是调出贝湖省,陆政东提拔的人总是要在省里找个依靠,以他和陆政东的关系,他自然是他们的第一选择,陆政东用的人也就能够为他所用,从这一点来讲,他支持陆政东实际上也就是支持自己。
而陆政东如果继续留在贝湖,那也是他一个可靠的盟友,所以权衡利弊,他觉得在这个事情上支持陆政东一把还是更适当一些。
当然,安新发展得好,现在想去安新的人也不少,和他走得近的不少人也都听到了一些风声,开始明里暗里给他打招呼,也不能寒了这些人的心,既然常委的副市长陆政东已经有了想法,那普通的副市长该考虑还是要考虑的……
这样的事情也不用明说,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就是了……
——————————————
十一月中旬,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议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我国加入wto的决定,这标志着长达十五年的如同一场超级马拉松一般的与其他成语国之间斗智斗勇外的艰难谈判终于有了结果,漫漫复关路终于是画上了句号,
随后十一日,出席会议的代表团团长、外经贸部部长向世贸组织总干事递交了由国家元首签署的加入世贸组织批准书,并签署加入wto议定书。在政府代表签署议定书,递交批准书三十天之后,正式成为wto成员。
而在加入wto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这十五年中都一直没有间断过,陆政东一直是坚持认为入关是利大于弊的,虽然做出了一些让步和牺牲,但也因此确立了国家制造大国的地位,之向真正成为全球性贸易组织迈出一大步,进而在此基础上成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
而现在争论现在变得不那么重要,现在要做的是如何面对和迎接挑战的事情了。
时间就在这样忙碌中飞逝着,安金山和罗林中的竞争也终于见了分晓,安金山终于如愿以偿的调任河东市委书记,在唐中凯转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事情上倒是很顺利,但在尤金忠担任常委副市长上却是遇到了一些波折。
省委组织部的意见是从省里调任一位年轻的干部,理由也相当的充分,安新发展得这么好,就应该让更多的人从中学习到好的经验,进而把安新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带到其他地方去。
这几乎是安金山调任河东市委书记的理由的翻版,不过最终这样的意见还是因为要“安新保持稳定高速的发展,不能由任何的闪失”而最后被放弃。
当尤金忠的市委常委副市长尘埃落定的时候,日历也翻到了二零零二年……
第一百六十二章 后陆政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