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恐怖 > 大唐验尸官(下)

第761页

    说来也奇怪,厉海也没看路,怎么就不会摔呢?
    付拾一最后看得简直都快要气死了:都这样了还不表白!到底在等到什么!!!
    这一刻,付拾一倒真希望自己有个什么附体神迹,直接去替厉海表白算了,再这么下去,怕是全衙门的人,都要被厉海气死。
    最后,她只能匆匆离开,再不走,她怕自己真按捺不住当场问了,这人一个猛男害羞,直接来一句“你猜?”,然后气得她心梗。
    这种连繁衍本能都羞于开口的猛男,算什么猛男!
    付拾一到了李长博跟前,将这个事儿跟李长博抱怨了。
    李长博略一沉吟,“简单,明日请谢荣来帮忙办案。”
    仔细一琢磨这个事情,付拾一对李长博竖起了大拇指:高,实在是高!
    两人紧接着又将现有的证据重新整理了一遍,等回家时候,已是星斗漫天,临近宵禁。
    负责巡夜的兵丁都跟他们熟了,见了他们,十分自然而然的说了句:“宵禁后尽量不要走远,拾味馆和李宅来回即可,更远就要腰牌手令了。”
    李长博应一声,等人走远了,忽听他轻笑。
    付拾一好奇:“李县令在笑什么?”
    李长博只无辜的看他:“饿了。”
    付拾一:……这种淡淡的撒娇感,还是我们家高冷如谪仙一样的李县令?对于这种会撒娇的帅哥,请问谁能有抵抗力?
    这种极具杀伤力的帅哥撒娇,直接当场让付拾一的抵抗力变成了零光蛋。
    她的嘴更是当场反应快过了脑子:“那就煮宵夜!你吃什么?”
    “除了绿豆糕,什么都可以。”李长博又不撒娇了,一脸正经的开玩笑。
    付拾一手指头痒痒的,表示:想RUA他脸!
    最后付拾一就故意扬眉:“我觉得绿豆糕也不错——”
    但是想起那一根掉地上最后也不知怎么处理的麦芽糖,付拾一的食欲瞬间减退了,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有这么一天。
    撒娇李县令瞬间回来了:“想吃咸的,清淡的,有点滋味,又不过分的。”
    付拾一:……要求还挺多!
    然而嘴还是比脑子更快:“行!”
    不过付拾一也有点饿了。
    想了想,付拾一就决定:“那要不然,咱们吃黯然销魂饭,配一碗清淡的蔬菜汤?”
    黯然销魂饭,就是最普通的蛋炒饭。
    然而要将蛋炒饭做得销魂,没点功力还真的不行。
    李长博想了想,主动点菜:“再来一碟酸胡瓜。”
    酸胡瓜就是酸黄瓜。拾味馆每日赠送的下饭神器。
    这个东西,做起来简单,其实就是泡酸菜一个原理,只是和泡酸菜又有点不同。
    酸菜用的是老酸菜坛的盐水,利用里头丰富的乳酸菌,来改变味道。
    但是黄瓜不能这么泡,一泡就不脆嫩,而且还会影响其他菜的口感。
    所以,张春盛特地研究了另一种作法。
    黄瓜切成均匀小条,和蒜,姜片一同洗干净入坛子,加入晾凉了的白开水,小藠头,冰糖,盐,密封个三四天,就能直接开坛食用。
    黄瓜酸爽之余,还带着一点甜味回甘,加上蒜和姜片,藠头的辣味,简直不要太开胃下饭!
    李长博对辛辣一般,但是对这种清爽开胃的口味,是喜欢得不得了。
    蛋炒饭做起来也简单,基本不费什么功夫。
    要想做一碗好吃的蛋炒饭,米饭首先必须是剩饭的。
    不是剩饭,根本炒不出那滋味!
    剩下的米饭已经失去了软糯,变得微微有点干,也不再黏成一团。
    将鸡蛋磕破倒入碗里,再将蛋液和米饭抓均匀,等到每一粒米都均匀裹上了蛋液,就算成了。
    到这一步,就烧火热油,重新再磕两个鸡蛋,炒成金黄松软的炒蛋末,再加入米饭一炒——别的什么都不用放,只需要等到米粒噼啪在锅里蹦,就可以直接洒盐,加葱花,起锅。
    再用熬着的鸡汤,加点青菜叶子,泡发的香菇,那就是一碗清淡又滋补的暖胃汤。
    最后再来一小碟酸黄瓜——
    李长博一手汤匙,一手筷子,看着金黄灿烂的黯然销魂饭,笑得眉眼弯弯。
    付拾一美滋滋的喝一口汤,再来一口蛋炒饭:妙啊!
    炒蛋末的软嫩蓬松,配上米粒的干香油润,简直就像是一场舌尖上的风暴!
    论长胖,蛋炒饭绝对是榜上有名,但是世界上有人能够拒绝蛋炒饭吗?没有!
    再来一口爽脆的酸黄瓜,简直是瞬间打开了舌尖上的味蕾!
    什么叫绝配?这就叫绝配!
    美味配美色,简直就是给个神仙都不换啊!
    李长博同样是身心舒爽:办完了案子,和付小娘子一起吃个宵夜,简直就是神仙一样的日子!有此情此景,简直是夫复何求!
    第1651章 毫无印象
    第二天,付拾一和李长博都起了个大早,而后直奔衙门。
    袁大宝已经起来了,正精神奕奕的坐在那儿等着衙门厨子给他做肉饼。
    厨子难得遇到一个识货的,完全卯足了力气。
    好好的一个肉饼,都快被他做成一朵花了。
    付拾一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种千里马遇到伯乐的欢喜。
    以至于让人有点不大忍心打断这一幕。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