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
宋赟将几大疑点一一圈红,又附了几个问题,写好后亲手交给大理寺的快手,“寺正说了,这个案子疑点重重,提嫌疑人入大理寺重审。”
快手很快带着这批发回重审的卷宗出了大理寺,宋赟忙完手头其他工作后,仰头一看,日上中天,已是正午。
今日答应了母亲,要回去帮她修灶,宋赟告了假,便不在寺中用午膳。
可穿过东街走出巷子不久,就见街上有人群从东边涌来,惊慌失措的人们边跑边喊,一片恐慌。
他还未明白发生什么事,就被人群冲倒。
好几人从他身上踏过,耳边充斥着各种哭喊和嘶鸣,待他费尽力气站起来,就见一个刚跳下马的鞑靼人,站在他面前,弯刀架在宋赟脖子上,那人用蹩脚的汉语问他:“你!写字,会不会?”
宋赟一身长衫,气质儒雅,不用细打量便知是个书生。
鞑靼人未等宋赟张嘴,拎起他就扔到马上。
辗转几条街后,绑了他的这路鞑靼兵一路疾驰向南,天黑时竟到了通州。
宋赟被人从马上扔下来,定睛一瞧,发现自己竟在白露寺中。
白露寺是皇家寺庙,供奉着先帝的牌位,听说太后被明德帝降罪,正在这里修行。眼下寺中除了几个僧人在烧火做饭,满院都是鞑靼兵,已然没有往日香火旺盛的样子。
抓他上马的长胡子士兵一鞭子甩在宋赟肩膀,喊道:“进去!写字!”
肩膀上一阵火辣,宋赟捂着伤口,朝士兵指着的那间屋子走了进去。
这是寺院中一间禅房,屋中临时放了几个长桌,还有一个沙盘,沙盘里一看便是大晟山脉地形,宋赟偷偷撇了一眼,发现在通州的位置上插了一面小旗。
宋赟还想往北看一眼九边,但背后突然有人一脚踹在他膝弯,宋赟当即就跪趴在了地下。
背后的鞑靼士兵说着他听不懂的话,等他爬起来挺直上半身,面前突然出现一双皂色绣着金线的马靴。
一柄软剑贴在他下颚,缓缓将他的头挑起。
宋赟看到一张俊美的脸,不是鞑靼人的长相,倒像是大晟的世家公子,一双深不见底的眼,放着阴鸷森然的芒,
“你叫什么名字?”
“宋赟。”
“会做文章?”
宋赟木然地点了下头。
男人仔细打量了他一番,随即一挥手,马上有人上前按住宋赟,掰开他的嘴,往里灌了一杯苦涩腥臭的水。
男人指着一旁的长桌道:“桌上的信各誊三份。”
说完宋赟就被人按到桌前,他惊恐地展开桌上摆着的几张纸,铺好纸张,战战兢兢地提起笔,一看内容更是吓的墨汁抖落在纸上。
一旁看着他写字的士兵一鞭子又甩下来,宋赟捂着火辣辣的耳朵,急忙重新铺开一张新纸,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写下去。
可越写,他的心越沉。
这些封信是发给京中各大世家的,上面写着大晟新皇将按照各家称臣的顺序分配官爵和田宅,不愿低头的就地斩杀。
落款是新皇的名字,叫做王承衡。
先太子?
宋赟想起前几日宫中的传言,忍不住偷偷看了眼那个男人,一身黑色大氅,眉眼之间确实有些像太后。
不知他是不是王承衡。
只是那人也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宋赟即刻垂下头,强装镇定,在两个鞑靼士兵的注视下继续抄信。
刚写完一页,就被人抽走,拿鞭子的士兵把信呈给黑衣男人看,那人略略扫了几眼后,淡淡道:“留下吧,给他解药。”
宋赟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扣在白露寺,一直写到后半夜,他和几个僧人被赶进灶房,大家围在灶台旁分吃几个馒头,但他实在难以下咽,因为墙根上还摆着一排尸体。
一个小和尚边啃馒头边摸着眼泪,嘴里不停念叨着师父,眼神也不住地往那排尸体中瞟。身侧年纪大一点的,红着眼眶强掰回他的头,不准他往墙边看。
宋赟想起母亲,难免有些共情,眼眶很快也红了。
也不知娘怎么样了,家里现在是什么状况。
灶房没有床,众人只能躺在干草和柴堆中,好在灶膛的余温烘的屋子不算太冷,大家围在一起,长久的沉默之后,那位年纪大些的僧人小声问宋赟,“施主不是寺中人,怎会落入此处?”
宋赟苦笑着说了他的遭遇,大家皆是一阵唏嘘。
这一日过得堪比噩梦,宋赟至今也不明白鞑靼人为何会突然进城,“这些鞑靼兵是从何处冒出来的?前几日不是还没过九边吗?”
另一僧人摇头道:“我们也不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今日一大早,他们冲进寺中,杀了方丈和几位师叔,便把白露寺占了。本来以为他们是冲着太后来的,可他们并未惊扰修行的太后,他们的首领看起来像咱们大晟的人,与太后说过几次话,相安无事。”
宋赟愈发笃定那人便是王承衡。
忽然有人小声说道:“我在院子砍柴的时候听那人提起过船之类的话,他们好像是从海上过来的。”
宋赟一惊,“海上?是从哪个方向来的?”
小和尚摇摇头,其他人也没了动静。
宋赟想起梅子渊刚去天津卫督粮,要是与鞑靼人碰上,不知有没有危险,青安帮又是什么状况。
--
快手很快带着这批发回重审的卷宗出了大理寺,宋赟忙完手头其他工作后,仰头一看,日上中天,已是正午。
今日答应了母亲,要回去帮她修灶,宋赟告了假,便不在寺中用午膳。
可穿过东街走出巷子不久,就见街上有人群从东边涌来,惊慌失措的人们边跑边喊,一片恐慌。
他还未明白发生什么事,就被人群冲倒。
好几人从他身上踏过,耳边充斥着各种哭喊和嘶鸣,待他费尽力气站起来,就见一个刚跳下马的鞑靼人,站在他面前,弯刀架在宋赟脖子上,那人用蹩脚的汉语问他:“你!写字,会不会?”
宋赟一身长衫,气质儒雅,不用细打量便知是个书生。
鞑靼人未等宋赟张嘴,拎起他就扔到马上。
辗转几条街后,绑了他的这路鞑靼兵一路疾驰向南,天黑时竟到了通州。
宋赟被人从马上扔下来,定睛一瞧,发现自己竟在白露寺中。
白露寺是皇家寺庙,供奉着先帝的牌位,听说太后被明德帝降罪,正在这里修行。眼下寺中除了几个僧人在烧火做饭,满院都是鞑靼兵,已然没有往日香火旺盛的样子。
抓他上马的长胡子士兵一鞭子甩在宋赟肩膀,喊道:“进去!写字!”
肩膀上一阵火辣,宋赟捂着伤口,朝士兵指着的那间屋子走了进去。
这是寺院中一间禅房,屋中临时放了几个长桌,还有一个沙盘,沙盘里一看便是大晟山脉地形,宋赟偷偷撇了一眼,发现在通州的位置上插了一面小旗。
宋赟还想往北看一眼九边,但背后突然有人一脚踹在他膝弯,宋赟当即就跪趴在了地下。
背后的鞑靼士兵说着他听不懂的话,等他爬起来挺直上半身,面前突然出现一双皂色绣着金线的马靴。
一柄软剑贴在他下颚,缓缓将他的头挑起。
宋赟看到一张俊美的脸,不是鞑靼人的长相,倒像是大晟的世家公子,一双深不见底的眼,放着阴鸷森然的芒,
“你叫什么名字?”
“宋赟。”
“会做文章?”
宋赟木然地点了下头。
男人仔细打量了他一番,随即一挥手,马上有人上前按住宋赟,掰开他的嘴,往里灌了一杯苦涩腥臭的水。
男人指着一旁的长桌道:“桌上的信各誊三份。”
说完宋赟就被人按到桌前,他惊恐地展开桌上摆着的几张纸,铺好纸张,战战兢兢地提起笔,一看内容更是吓的墨汁抖落在纸上。
一旁看着他写字的士兵一鞭子又甩下来,宋赟捂着火辣辣的耳朵,急忙重新铺开一张新纸,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写下去。
可越写,他的心越沉。
这些封信是发给京中各大世家的,上面写着大晟新皇将按照各家称臣的顺序分配官爵和田宅,不愿低头的就地斩杀。
落款是新皇的名字,叫做王承衡。
先太子?
宋赟想起前几日宫中的传言,忍不住偷偷看了眼那个男人,一身黑色大氅,眉眼之间确实有些像太后。
不知他是不是王承衡。
只是那人也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宋赟即刻垂下头,强装镇定,在两个鞑靼士兵的注视下继续抄信。
刚写完一页,就被人抽走,拿鞭子的士兵把信呈给黑衣男人看,那人略略扫了几眼后,淡淡道:“留下吧,给他解药。”
宋赟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扣在白露寺,一直写到后半夜,他和几个僧人被赶进灶房,大家围在灶台旁分吃几个馒头,但他实在难以下咽,因为墙根上还摆着一排尸体。
一个小和尚边啃馒头边摸着眼泪,嘴里不停念叨着师父,眼神也不住地往那排尸体中瞟。身侧年纪大一点的,红着眼眶强掰回他的头,不准他往墙边看。
宋赟想起母亲,难免有些共情,眼眶很快也红了。
也不知娘怎么样了,家里现在是什么状况。
灶房没有床,众人只能躺在干草和柴堆中,好在灶膛的余温烘的屋子不算太冷,大家围在一起,长久的沉默之后,那位年纪大些的僧人小声问宋赟,“施主不是寺中人,怎会落入此处?”
宋赟苦笑着说了他的遭遇,大家皆是一阵唏嘘。
这一日过得堪比噩梦,宋赟至今也不明白鞑靼人为何会突然进城,“这些鞑靼兵是从何处冒出来的?前几日不是还没过九边吗?”
另一僧人摇头道:“我们也不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今日一大早,他们冲进寺中,杀了方丈和几位师叔,便把白露寺占了。本来以为他们是冲着太后来的,可他们并未惊扰修行的太后,他们的首领看起来像咱们大晟的人,与太后说过几次话,相安无事。”
宋赟愈发笃定那人便是王承衡。
忽然有人小声说道:“我在院子砍柴的时候听那人提起过船之类的话,他们好像是从海上过来的。”
宋赟一惊,“海上?是从哪个方向来的?”
小和尚摇摇头,其他人也没了动静。
宋赟想起梅子渊刚去天津卫督粮,要是与鞑靼人碰上,不知有没有危险,青安帮又是什么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