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页
这在乡下很少见了。
“再有就是哥儿除了本身还得看家里头,要身体好,能生会养,双亲俱在,有兄弟姐妹,但是要明事理,家里的亲戚们也要省事儿,不然就不是娶夫郎,是娶回来一个麻烦。”这是笑哥儿观察过良夫郎之后,得到的结论。
老郭家那简直了,幸好,刘三儿家也不是吃素的!
但是太闹心了,真的,他们两家不闹心,看热闹的人都闹心了。
所以笑哥儿要求,对方家里必须省事儿,要是太麻烦了,非得烦死不可。
“人品好,身体好,娘家也要名声好啊,还有,我哥比较不会说话,找个哥儿得能说一些,嘴码子厉害一点。”笑哥儿这条件还不少。
听的程夫郎都笑出了声:“你这要求也太高了,有这样哥儿的人家,那哥儿你觉得能剩下吗?都不用找人保媒,那上门提亲的人,估计都排成队了吧?”
“是吗?”笑哥儿有点气馁:“没有好点了吗?”
“这样人家的哥儿,必定是大户人家,甚至是官家,才有这样的哥儿,我说句不好听的,真有那样的哥儿,估计伟小子也娶不上。”程夫郎是知道的,肖伟十六七岁走的,一走十二年,如今快三十了。
啥样的哥儿,能嫁给他啊?
“那、那就没有好的了?”笑哥儿没精气神了。
“我尽量吧,挑几个好的给你说一说。”程夫郎不敢保证,只能尽量。
铁青却跟马老吉道:“这样的条件,那哥儿早定亲了。”
马老吉只是微笑点头:“嗯!”
夫夫俩还是留下了二两银子的定金,希望程夫郎能努力一把,找个合适的哥儿给肖伟。
在县城里的几天,不算找程夫郎的结果,其实大家过得还是很愉快的,白天晚上的出门逛,还能吃到不少好的,顺便采买了不少东西。
尤其是肖姑姑,她顺便采购了一些货回去,家里过了个年,缺了不少货呢,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她进了一些糕点匣子,村里人出门走礼,就买了不少。
而且肖姑姑那里可以用家里的东西换,比如两只老母鸡,换一匣子点心。
一只大鹅子,能换半尺花布、或者是一瓶子酱油啥的,转手还能卖给铁青,一只就算是赚一文钱,肖姑姑也满足了,足不出户就赚了钱,还有啥不满足的?
榆树村有了这么一个杂货铺子,的确是方便了很多。
过了正月十五,他们拖拖拉拉的回了榆树村,东西没少买,车里都堆满了,到了家之后,收拾了两天才收拾妥当,家里的长工们也都回来了。
而且这次他们回来,跟铁青说了个事儿,铁青还挺吃惊的:“都要在榆树村落户,买房子置地?”
“嗯。”唐民点头:“我们夫夫俩这次回去,家里的老房子破败的厉害,田地没有,唉,还不如在这里买房子,多攒两年钱,我们也能置点地,但是还在您家这里扛活。”
“我家也是。”刘太道:“我家的房子,好歹有兄弟帮忙照顾,但也没好到哪儿去,谁家都一大堆的事情,隔三差五的能帮个忙就不错了。”
而且回去之后,还得送点东西给兄弟家以表示感谢,还欠着人情。
媳妇儿把带回去的布料分了一下,给妯娌和好友都送了点儿,剩下的都留着自己用。
其他人都是光棍儿,还没成家的呢。
“我们兄弟就想将家安在这里。”其他人则是想将家也安在这里,落户在榆树村,他们都是分家出来的,光棍一个,只有兄弟,没有另一半。
他们也都是分了家的,没有父母,但是有哥哥,可哥哥的家,也不是他们的家。
“行!”铁青是个很随意的人:“现在就买房子去,落户在这里,买房子的钱我出,每年在你们的工钱里头扣一半下来,还我这笔钱,一直到扣够了为止,不要利息。”
“谢谢东家!”所有人都很高兴。
榆树村卖房子的人家不多,他们几个又都是要买房子,老魏村长干脆的道:“不如你们买房场,自己盖吧!”
“要不,你们回去商量一下?”铁青也不能替他们做决定:“我感觉这几年,我一直在盖房子。”
“我们要是盖房子,只想请东家介绍个合适的工队来。”几个人嘻嘻哈哈的回了家,商量了一下,他们一致决定,请人来盖房子。
铁青又去找了老魏村长,然后带着他们去了衙门,办理了户籍手续,老里长已经不再管事了,只在家含饴弄孙。
现在管事儿的是小里长。
在这里登记了一下,他们就是榆树村的人了,顺便批了房场给他们,就在榆树村最后一排,东起的一熘儿房场,那里是他们单独成排,村里盖房子没啥规矩,但是一般都是一排一排的,就是占的地方大小不一样而已。
这边正月里就忙着这事儿了,一直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吃猪头肉的时候,才定下来。
他们盖得房子都是统一的制式,东北三合院的样子,铁器也舍得,直接就起了砖瓦房,土胚房子你要是不住人的话,很快就会颓废掉的,砖瓦房起码好一些。
当然,院墙就得是草泥垒起来的那种了。
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一共九间房子,至于其他的鸡鸭鹅狗猪马圈啥的,都他们自己盖了。
--
“再有就是哥儿除了本身还得看家里头,要身体好,能生会养,双亲俱在,有兄弟姐妹,但是要明事理,家里的亲戚们也要省事儿,不然就不是娶夫郎,是娶回来一个麻烦。”这是笑哥儿观察过良夫郎之后,得到的结论。
老郭家那简直了,幸好,刘三儿家也不是吃素的!
但是太闹心了,真的,他们两家不闹心,看热闹的人都闹心了。
所以笑哥儿要求,对方家里必须省事儿,要是太麻烦了,非得烦死不可。
“人品好,身体好,娘家也要名声好啊,还有,我哥比较不会说话,找个哥儿得能说一些,嘴码子厉害一点。”笑哥儿这条件还不少。
听的程夫郎都笑出了声:“你这要求也太高了,有这样哥儿的人家,那哥儿你觉得能剩下吗?都不用找人保媒,那上门提亲的人,估计都排成队了吧?”
“是吗?”笑哥儿有点气馁:“没有好点了吗?”
“这样人家的哥儿,必定是大户人家,甚至是官家,才有这样的哥儿,我说句不好听的,真有那样的哥儿,估计伟小子也娶不上。”程夫郎是知道的,肖伟十六七岁走的,一走十二年,如今快三十了。
啥样的哥儿,能嫁给他啊?
“那、那就没有好的了?”笑哥儿没精气神了。
“我尽量吧,挑几个好的给你说一说。”程夫郎不敢保证,只能尽量。
铁青却跟马老吉道:“这样的条件,那哥儿早定亲了。”
马老吉只是微笑点头:“嗯!”
夫夫俩还是留下了二两银子的定金,希望程夫郎能努力一把,找个合适的哥儿给肖伟。
在县城里的几天,不算找程夫郎的结果,其实大家过得还是很愉快的,白天晚上的出门逛,还能吃到不少好的,顺便采买了不少东西。
尤其是肖姑姑,她顺便采购了一些货回去,家里过了个年,缺了不少货呢,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她进了一些糕点匣子,村里人出门走礼,就买了不少。
而且肖姑姑那里可以用家里的东西换,比如两只老母鸡,换一匣子点心。
一只大鹅子,能换半尺花布、或者是一瓶子酱油啥的,转手还能卖给铁青,一只就算是赚一文钱,肖姑姑也满足了,足不出户就赚了钱,还有啥不满足的?
榆树村有了这么一个杂货铺子,的确是方便了很多。
过了正月十五,他们拖拖拉拉的回了榆树村,东西没少买,车里都堆满了,到了家之后,收拾了两天才收拾妥当,家里的长工们也都回来了。
而且这次他们回来,跟铁青说了个事儿,铁青还挺吃惊的:“都要在榆树村落户,买房子置地?”
“嗯。”唐民点头:“我们夫夫俩这次回去,家里的老房子破败的厉害,田地没有,唉,还不如在这里买房子,多攒两年钱,我们也能置点地,但是还在您家这里扛活。”
“我家也是。”刘太道:“我家的房子,好歹有兄弟帮忙照顾,但也没好到哪儿去,谁家都一大堆的事情,隔三差五的能帮个忙就不错了。”
而且回去之后,还得送点东西给兄弟家以表示感谢,还欠着人情。
媳妇儿把带回去的布料分了一下,给妯娌和好友都送了点儿,剩下的都留着自己用。
其他人都是光棍儿,还没成家的呢。
“我们兄弟就想将家安在这里。”其他人则是想将家也安在这里,落户在榆树村,他们都是分家出来的,光棍一个,只有兄弟,没有另一半。
他们也都是分了家的,没有父母,但是有哥哥,可哥哥的家,也不是他们的家。
“行!”铁青是个很随意的人:“现在就买房子去,落户在这里,买房子的钱我出,每年在你们的工钱里头扣一半下来,还我这笔钱,一直到扣够了为止,不要利息。”
“谢谢东家!”所有人都很高兴。
榆树村卖房子的人家不多,他们几个又都是要买房子,老魏村长干脆的道:“不如你们买房场,自己盖吧!”
“要不,你们回去商量一下?”铁青也不能替他们做决定:“我感觉这几年,我一直在盖房子。”
“我们要是盖房子,只想请东家介绍个合适的工队来。”几个人嘻嘻哈哈的回了家,商量了一下,他们一致决定,请人来盖房子。
铁青又去找了老魏村长,然后带着他们去了衙门,办理了户籍手续,老里长已经不再管事了,只在家含饴弄孙。
现在管事儿的是小里长。
在这里登记了一下,他们就是榆树村的人了,顺便批了房场给他们,就在榆树村最后一排,东起的一熘儿房场,那里是他们单独成排,村里盖房子没啥规矩,但是一般都是一排一排的,就是占的地方大小不一样而已。
这边正月里就忙着这事儿了,一直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吃猪头肉的时候,才定下来。
他们盖得房子都是统一的制式,东北三合院的样子,铁器也舍得,直接就起了砖瓦房,土胚房子你要是不住人的话,很快就会颓废掉的,砖瓦房起码好一些。
当然,院墙就得是草泥垒起来的那种了。
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一共九间房子,至于其他的鸡鸭鹅狗猪马圈啥的,都他们自己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