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页
泰兴帝没说儿子做得对与不对,而是追问,“张曦有什么表现。”
“张侍中看起来情绪十分低沉,儿子说过之后,一直回不过神。”神龙乖乖回答,仿佛随口胡猜,“张侍中为什么这么怕去地方任职?难道地方上有谁都害怕的官员么?”
“地方上能有什么他怕……的……还真有!”
他兴奋的拍桌,对卫琰说:“阿琰,你还记不记得王华?他不正适合中书令的位置么!”
“父皇,王华是谁?我从来没听过。”神龙坐在桌前,伸手撑着下巴,一脸好奇的问。
说起王华,泰兴帝眼睛闪闪发亮,仿佛想到了少年时期的偶像。
第33章 美梦伤身[VIP]
泰兴帝虽然无能,但也少有兴许外露如此明显的时候,可现在他完全遮掩不住神情之中的狂热。
“王华这人有意思得紧,是先帝时候的官员。朕小的时候赶上时疫,死了好几个皇子皇女,连朕和禄王也病倒了,病情严重。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先帝无法,被臣子劝说着撤到西京暂居。驿站传话出了岔子,说是宫里的皇子都不成了。”
“先帝急得也大病了一场,别的官员都在糊弄先帝,就王华突然请先帝立睿王为皇太弟,若有不幸,也不至于大周瞬间分崩离析。先帝大怒,病居然很快好了。后来宫中又送去消息,说活着的皇子都已经转危为安,事情才算结束。”
“这事之后,王华自请出京,从中书令的位置被外放到了幽州都督诸军事。”
“睿王叔祖不就是那个……大胖子?”
泰兴帝点头,“对,就是你那个胖到脸上褶子都展平了的睿王叔父。”
刀子不是落在自己身上不疼。
泰兴帝恨与他争储的亲弟弟禄王,不代表看到把自己亲爹气得吹胡子瞪眼的睿王叔父也会很讨厌。想到睿王如今壮志全消,只沉迷享乐的痴肥模样,泰兴帝更觉得浑身舒坦。
让泰兴帝说,其实当时王华被先帝排挤很是委屈。
——当时朝中看起来先帝就是要绝后了,连先帝自己都病得起不来床。
大周建国才十来年的时间,四野根本说不上稳固,外有胡人虎视眈眈,内有收编的少民不服管教,就连设有渡口的几座城市也总遭海寇袭击。
若是大周皇帝有个好歹,天下霎时变回分崩离析。
自古以来就有“父死子继、兄终及弟”的传统,眼看着先帝儿子们都不行了,与其在小辈之间找个不知道长大了到底会变成什么样的幼童弱主,还不如挑选已经弱冠之年的睿王让人安心。
若是皇族宗亲来说这番话,先帝纵然会被恶心得够呛,也能理解对方是为了皇室传承而提出的建议,可坏就坏在王华的出身上。
王华能够继承家业,就是因为一场风寒把兄长全家老小都带走了。先帝看着“这样的”王华,哪能听进去他话中好意,看他一眼都觉得王华在诅咒自己一家老小死光光。
王鸿是王华同族后辈。王华跟族侄王鸿不一样,他是个十分严肃又看得懂事态发展的人。
先帝病愈后,瞧着他眼神不对,王华直接就进宫与先帝恳谈一番,辞了中书令的位置去幽州这种苦寒之地做一方长官。
王华担任中书令的时候能力出众,哪怕后来在长官幽州,也是文武兼备,先以武力压服了鲜卑遗族慕容氏,然后施行一视同仁的政策,把百姓全都安置在田野之中,后来更是借着慕容氏宗主和另外几乎大家高门的关系,出兵清缴了当时的匪患,找出了好几块适合当作马场的田野,硬是把靠着养马、贩马给当地百姓创收,把幽州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论资格,朝中没几个能和王华比肩的;论能力,他也配得上中书令的位置,最重要的是,王华当过中书令,不存在“上手发现不适合”的问题。
泰兴帝纳闷道:“王华这么多年难道一直没换过职务?要是都在幽州的话,他岂不是当了快三十年的幽州主官了。”
只要不是张曦做中书令,谁当中书令卫琰都没意见。
他思索了回王华这些年来的职务变动,解释道:“泰兴三年,王华从幽州调去平洲。四年后因为接任幽州的官员管束不利,幽州爆发民乱,王华又被调回幽州,在当地实行分化政策,将山民、遗民和普通百姓打乱混居,泰兴十七年彻底平定了幽州的各项麻烦之后,王华上表说自己腿疾加重,不耐寒凉,求一温暖的地方任职,臣按照考绩,将他安置到了扬州。”
“扬州这几年漕运、盐铁送上来的钱都很及时。”泰兴帝确实昏庸奢侈好色,正因如此,哪个地方的官员送钱及时,他反而记得很清楚,“王华是个一心为公的贤臣啊!”
看在钱的面子上,泰兴帝夸赞起王华的功绩。
“既然如此,就王华吧。由他坐中书令的位置,也算是一段佳话。”泰兴帝命人拟旨,回过头来想起儿子跟张曦说过的话,头疼的按住太阳穴,“你看看你做的好事。张曦正要跟你外家做呢呢亲,你倒好,把他往地方上赶。”
神龙撅着嘴,小声嘟哝,“我不是怕父皇为难么。”
他往卫琰身上看了一眼,声音越来越低,“张侍中和卫尚书在朝会上吵得跟两只乌眼鸡似的,儿子就想快点把他们隔开。正巧张侍中缺点去地方经验,我才劝张侍中去外地的。要是缺经验的人是卫尚书,儿子一样会去劝卫尚书的。”
--
“张侍中看起来情绪十分低沉,儿子说过之后,一直回不过神。”神龙乖乖回答,仿佛随口胡猜,“张侍中为什么这么怕去地方任职?难道地方上有谁都害怕的官员么?”
“地方上能有什么他怕……的……还真有!”
他兴奋的拍桌,对卫琰说:“阿琰,你还记不记得王华?他不正适合中书令的位置么!”
“父皇,王华是谁?我从来没听过。”神龙坐在桌前,伸手撑着下巴,一脸好奇的问。
说起王华,泰兴帝眼睛闪闪发亮,仿佛想到了少年时期的偶像。
第33章 美梦伤身[VIP]
泰兴帝虽然无能,但也少有兴许外露如此明显的时候,可现在他完全遮掩不住神情之中的狂热。
“王华这人有意思得紧,是先帝时候的官员。朕小的时候赶上时疫,死了好几个皇子皇女,连朕和禄王也病倒了,病情严重。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先帝无法,被臣子劝说着撤到西京暂居。驿站传话出了岔子,说是宫里的皇子都不成了。”
“先帝急得也大病了一场,别的官员都在糊弄先帝,就王华突然请先帝立睿王为皇太弟,若有不幸,也不至于大周瞬间分崩离析。先帝大怒,病居然很快好了。后来宫中又送去消息,说活着的皇子都已经转危为安,事情才算结束。”
“这事之后,王华自请出京,从中书令的位置被外放到了幽州都督诸军事。”
“睿王叔祖不就是那个……大胖子?”
泰兴帝点头,“对,就是你那个胖到脸上褶子都展平了的睿王叔父。”
刀子不是落在自己身上不疼。
泰兴帝恨与他争储的亲弟弟禄王,不代表看到把自己亲爹气得吹胡子瞪眼的睿王叔父也会很讨厌。想到睿王如今壮志全消,只沉迷享乐的痴肥模样,泰兴帝更觉得浑身舒坦。
让泰兴帝说,其实当时王华被先帝排挤很是委屈。
——当时朝中看起来先帝就是要绝后了,连先帝自己都病得起不来床。
大周建国才十来年的时间,四野根本说不上稳固,外有胡人虎视眈眈,内有收编的少民不服管教,就连设有渡口的几座城市也总遭海寇袭击。
若是大周皇帝有个好歹,天下霎时变回分崩离析。
自古以来就有“父死子继、兄终及弟”的传统,眼看着先帝儿子们都不行了,与其在小辈之间找个不知道长大了到底会变成什么样的幼童弱主,还不如挑选已经弱冠之年的睿王让人安心。
若是皇族宗亲来说这番话,先帝纵然会被恶心得够呛,也能理解对方是为了皇室传承而提出的建议,可坏就坏在王华的出身上。
王华能够继承家业,就是因为一场风寒把兄长全家老小都带走了。先帝看着“这样的”王华,哪能听进去他话中好意,看他一眼都觉得王华在诅咒自己一家老小死光光。
王鸿是王华同族后辈。王华跟族侄王鸿不一样,他是个十分严肃又看得懂事态发展的人。
先帝病愈后,瞧着他眼神不对,王华直接就进宫与先帝恳谈一番,辞了中书令的位置去幽州这种苦寒之地做一方长官。
王华担任中书令的时候能力出众,哪怕后来在长官幽州,也是文武兼备,先以武力压服了鲜卑遗族慕容氏,然后施行一视同仁的政策,把百姓全都安置在田野之中,后来更是借着慕容氏宗主和另外几乎大家高门的关系,出兵清缴了当时的匪患,找出了好几块适合当作马场的田野,硬是把靠着养马、贩马给当地百姓创收,把幽州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论资格,朝中没几个能和王华比肩的;论能力,他也配得上中书令的位置,最重要的是,王华当过中书令,不存在“上手发现不适合”的问题。
泰兴帝纳闷道:“王华这么多年难道一直没换过职务?要是都在幽州的话,他岂不是当了快三十年的幽州主官了。”
只要不是张曦做中书令,谁当中书令卫琰都没意见。
他思索了回王华这些年来的职务变动,解释道:“泰兴三年,王华从幽州调去平洲。四年后因为接任幽州的官员管束不利,幽州爆发民乱,王华又被调回幽州,在当地实行分化政策,将山民、遗民和普通百姓打乱混居,泰兴十七年彻底平定了幽州的各项麻烦之后,王华上表说自己腿疾加重,不耐寒凉,求一温暖的地方任职,臣按照考绩,将他安置到了扬州。”
“扬州这几年漕运、盐铁送上来的钱都很及时。”泰兴帝确实昏庸奢侈好色,正因如此,哪个地方的官员送钱及时,他反而记得很清楚,“王华是个一心为公的贤臣啊!”
看在钱的面子上,泰兴帝夸赞起王华的功绩。
“既然如此,就王华吧。由他坐中书令的位置,也算是一段佳话。”泰兴帝命人拟旨,回过头来想起儿子跟张曦说过的话,头疼的按住太阳穴,“你看看你做的好事。张曦正要跟你外家做呢呢亲,你倒好,把他往地方上赶。”
神龙撅着嘴,小声嘟哝,“我不是怕父皇为难么。”
他往卫琰身上看了一眼,声音越来越低,“张侍中和卫尚书在朝会上吵得跟两只乌眼鸡似的,儿子就想快点把他们隔开。正巧张侍中缺点去地方经验,我才劝张侍中去外地的。要是缺经验的人是卫尚书,儿子一样会去劝卫尚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