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穿书后嫁给男二当王妃

第157页

    这时的琪雯和如心走在一起,听到十三皇子的问话小心翼翼的看了沈杨一眼,想要知道彬王妃到底要怎么样处置自己。
    “这些事就不用你扌喿心了。”沈杨回答的临摹两可。
    祁襄看出沈杨神情疲倦也就不再说话,带着兵就离开了。
    而沈杨派人请来的御医中为首的江阳舒也在这时候告辞。
    皖南一行中以副院正为首的御医该抓的都被抓了,剩下的只有院正关门弟子江阳舒还有些话语权,便由他管理剩下的那些御医。
    面对江阳舒,沈杨还是较为轻松,“有劳江大人和御医们跑一趟。”
    “王妃客气了,臣看王妃气色不佳,请王妃一定多多保重身体。”
    这话说得就有些过于亲密,如弦看见江阳舒眼神中流露出的几分炙热,心里不禁打了个突,紧张的看向王妃。
    沈杨也听出江阳舒话语中的亲密,皱了皱眉,语气冷了下来。
    “我自有姜神医帮忙调理身体,江大人费心了。”
    江阳舒被一盆冷水泼过来,忙收敛起自己外露的情绪和沈杨匆匆辞别。
    沈杨重新坐上马车准备回府,对待路旁的大哥沈振很是冷淡,甚至都没有看一眼。
    随着马车的马蹄声响起,沈振目送自己的三弟离开,这时府里出来一个下人,恭恭敬敬的对沈振说:
    “沈将军,三皇子请你进去。”
    沈振看着马车淡出视线,应道:“本将随后就去。”
    与此同时,离开的御医一行人中有个人在后面窃窃私语。
    “没想到江大人也会热脸贴上冷屁股,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能不能攀扯上彬王妃。”
    身边的人听到让他小声点,可是说话的人非但没有小声,还扬声道:“怎么了?我说错了吗?你没看到刚才江阳舒那副样子吗?平时仗着自己是院正关门弟子摆威风,现在没面子了吧。”
    冷嘲热讽的话几乎被所有人听到,为首的江阳舒脚步一顿,后面的人顿时不敢再说话,紧张的看向江阳舒,不过他只是停了一下,没有回应说话的人,继续往前走。
    引得说话的那人一阵嗤笑,他身边的人真想把他嘴给缝上。
    一辆马车从他们身边经过,正好把那些话听了进去,沈杨坐在马车里长叹一口气,他看向缩在一旁的琪雯问道:
    “你想回京城吗?”
    琪雯浑身一颤,立即跪下来,‘碰’的一声就磕了一个头。
    “求王妃放过奴婢!不要送奴婢回京城!奴婢做牛做马都会回报你!”
    这番举动令沈杨有些诧异,毕竟一个下人出来被抓到,一定会想着回到自己主子身边,怎么琪雯却一反常态?
    琪雯见沈杨疑惑,忙解释道:
    “小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愈发喜怒无常,上一刻温柔可亲,下一刻就砸破了下人的脑袋,只要有一点不称心就动辄打骂,奴婢回去一定会被小姐折磨死,求王妃放过奴婢!”琪雯说话的时候带着颤音,几乎是哭求。
    沈杨看着她,只觉身心俱疲,靠在马车上望向车外。
    夏日的酷暑已经消退,飘落的树叶已经有了泛黄的迹象,这个时候的祁衍在做什么?
    第108章 护送(4)
    暗灰的天空吹起滚滚黄沙,一只羽毛光亮的白鸽逆着风飞向土黄的地平线,伴随狂风的击打,白鸽最终降落在高耸的城墙上。
    士兵抓住白鸽取下鸽子腿上绑好的信条喂它吃了点稻谷,然后把信条送下城楼。
    很快信条就被送到驻守边城数十年的闻老将军的案桌上,屋内不仅坐着老将军,还有祁衍坐在下首,神情恭敬,老将军展开信条看了一眼便示意祁衍取走。
    信条是从京城御史大夫府送来,原因为何?无他,御史大夫自当朝皇帝登基就一直对其不满,他是两朝元老,忠于先帝,而先帝最属意的便是最小的儿子祁衍。
    何况先帝死地过于蹊跷,即使皇帝登基,御史大夫心里始终没有承认当今皇帝,他一直关注祁衍的成长,祁衍的能力远超如今的皇帝,甚至对比先帝也青出于蓝。
    可以说,有了御史大夫,祁衍才能顺利下好这盘棋。
    如今这信条出现在祁衍手上,也就表明,朝局已经动荡,信条上也简明了先进京城中的情况。
    三皇子虽得势拿到前往皖南的权利,但太子却和茹妃同盟借此重新获得皇帝的宠爱,太后和皇后眼见亲兄弟如此争斗,太子甚至不顾他们的颜面倒向茹妃。
    如此局面,她们怕是不能再视若无睹,太子和三皇子必定要选出一个,因为这件事,太后和皇后产生分歧,关系出现裂痕。
    梁侯这个曾陪先帝一生戎马的功臣现今缠绵病榻,却依旧忧心自己的孙女,暗中送去一封信到孙女梁翘手中,然后撒手人寰。
    无人知晓信中写了什么,但梁翘因此复宠,颇受八皇子生母茹妃喜爱。
    可转眼,不知是谁爆出梁侯送给孙女的那封信中写有先帝生前留下的最后一道圣旨,上面选定的皇位继承人,并不是如今的皇帝。
    梁侯本就是先帝跟前的红人,信中所写即使不完全属实也有七分真,一时间,皇帝的威严开始动摇。
    又有人提起反贼平阳王曾经打着拨乱反正的名号谋逆,让这封信上记载的事有了确实的证据,即便有人发出质疑,可这个言论却在百姓心里种下了。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