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
驿卒端上饭来,一碗白煮鸡、一碗红烧鱼、一盘韭菜炒千张、一盘油盐面筋,一碗青菜蛋花汤,一盘白馍,一壶米酒,驿卒说:“天晚了没地买菜,两位大人凑和用些。”
沈澄倒不讲究,张大人问:“后头奶奶处也是送得一样的菜吗?”
驿卒说:“只少了鱼和酒,其他是一样的。”
张大人觉得这饭吃不得酒,遂到后头寻了张奶奶,片刻后两个婆子过来端菜,又请沈澄进去,沈澄进了门只见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妇人同张大人同桌坐着,知是张奶奶忙行了礼,张奶奶见了他亲热极了,拉着坐下,桌上又添了些腊肉,果干,炒豆、腌笋,还有一盆白米饭,张奶奶张罗人盛饭倒酒,又劝着沈澄多吃,问沈澄今天年多大了?成婚没有?家中有什么人?沈澄都一一回了,张奶奶感慨说:“沈大人这样的人真是父母修来的,世人生子不都盼着儿子上进娶妻生子吗?”
沈澄不好意思道:“奶奶过奖了,令公子必然是出群的。”
张奶奶脸色略变了变,“我命中无福没能生个儿子,家中妾氏倒生有两个儿子,才十一岁顽劣异常,不肖人子,将来不败家就是万幸了。”
张大人听了脸色也变了,提醒张奶奶道:“这些话说了做什么?让人笑话!”
沈澄因是自己错了话头,头也不敢抬了只埋头吃白饭。张奶奶给他夹菜,“沈大人别见怪,我实在是喜欢你这样孩子,我有个侄儿论人品也充得过,论家世还在上层,奈何想不开十八岁上就出了家,做了个劳什子道士,八年间我们家中姐弟也不知劝了多少,奈何他一意孤行,小小年纪心如铁石,他拿定的主意九头牛也拉不回,眼看二十六了只想做神仙。我今儿看见大人怎能不感伤,偏生好儿子不生在我家呢!“
沈澄低头听着也不接话了,张大人说:“侄儿这样的人万里也挑不出一个来,也是他的福气。”
张奶奶睁起眼,“这福气给你,你要不要?你还要儿子做什么?你也出家去吧!我将你小妾儿子送回娘家!”
张大人忙下了席,道:“奶奶息怒,咱不提我的混账事吧。”又端了杯酒递到张奶奶手上,张奶奶方露了个笑,”罢了,今日当着沈大人这样的客我也不骂你了。”
沈澄忍着不敢笑,心中觉得这对老夫妇有趣的很。
一路同行三日后到了凤翔,张大人让奶奶带家下先去安顿,自己家也没回同沈澄径直来寻县爷,县爷听报放下公事同师爷迎出门来,“老大人降光,下官未能远迎,罪过罪过,快快里面请。”
张大人见他穿着公服问:“你在堂上吗?”
县爷说:“小偷小盗不是要紧事。”
大家入了座,上了茶,县爷问沈澄的名讳,沈澄照实说是西安府判官,县爷又重新见礼,“原来也是上官,我是眼拙。”
沈澄说:“大人不必客气,我此来是为一件急事。”
“大人请说。”
“我有位妹子,姓吴,前两月说是犯了事在这里,可是实吗?如今人在哪里?”
县爷一听恍然大悟,“原来是您啊!是有这么桩官事,前日李主薄回来也问了,那是他姨妹子也是沈大人的尊亲了。”就告罪道:“都是下官失查,让贵奶奶吃这场苦头,那起头的人我都革职回家了,那吴奶奶应该好好在西安府啊!”
“为何是在西安府呢?”
县爷凑近将其中关节讲了,讲到朱秉杭时张大人惊问:“真个是秦王家的朱秉杭吗?”
县爷说:“千真万确,他说他家住在秦王府叶巷,那帖子我还留着呢!”当即吩咐人从书房取来,张大人和沈澄看了,白纸黑字写着“镇国将军朱秉杭”县爷又说:“他说秦王是他叔叔,父亲讳诚洋的已故了。”
张大人收起帖子站起身,“了不得!这是桩奇事!这朱秉杭我是内侄的大名,他父亲是先秦王长子后来早去了,我奶奶是他亲姨,他如今在华山玉泉观中做道士,前几月奶奶还给寄过冬衣呢!这件事我让回家报去,让她欢喜欢喜。”说完匆匆走了。
沈澄留下又问了些详细,下午出衙去找了李希青,两兄弟相见也欢喜,李希青说已得安徽休宁的官儿,正愁春园下落,沈澄也说了锦姐的事,两兄弟都坎上了愁帽,还是沈澄着急,说:“明日我们上西安吧,果真在秦王府我也放心了。”
不分日夜又赶回西安也不回衙只上秦王府寻到叶巷只有一座镇国将军府,大门紧闭油漆斑驳,,沈澄敲了半天门也不听人答应,寻到后门倒是开着,一个青年汉子在门口搓麻绳,沈澄问:“这是镇国将军朱秉杭家吗?”
那汉子惊异着起身,盯着沈澄与李希青,“你们是什么人?怎么知道我家公子的名讳?”
沈澄说:“我是他姨父张大人的学生,来寻他说话的。”
那汉子说:“这张大人没同你说吗?我家公子在华山顶上做神仙咧!张奶奶前时还让我送东西去呢,观中人说他上凤翔了人不在,我空跑一场竟没见着。”
沈澄一听全对上了,道了声谢,让车夫喂马备料再上华阴。
☆、为持金箓入红尘
锦姐听完沈澄的话知道他来路的曲折,心中也不觉有恨也不觉有怨,沉默了半响,抬起头说:“让你奔波了,都是我不好做事顾前不顾后的,前事都不用说了,你错的多我就错得少吗?我做得那些错事我自己都脸,你有怪过我一句吗?你好好坐着,我煮面来吃,春姐你收拾东西跟表兄走吧!”
--
沈澄倒不讲究,张大人问:“后头奶奶处也是送得一样的菜吗?”
驿卒说:“只少了鱼和酒,其他是一样的。”
张大人觉得这饭吃不得酒,遂到后头寻了张奶奶,片刻后两个婆子过来端菜,又请沈澄进去,沈澄进了门只见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妇人同张大人同桌坐着,知是张奶奶忙行了礼,张奶奶见了他亲热极了,拉着坐下,桌上又添了些腊肉,果干,炒豆、腌笋,还有一盆白米饭,张奶奶张罗人盛饭倒酒,又劝着沈澄多吃,问沈澄今天年多大了?成婚没有?家中有什么人?沈澄都一一回了,张奶奶感慨说:“沈大人这样的人真是父母修来的,世人生子不都盼着儿子上进娶妻生子吗?”
沈澄不好意思道:“奶奶过奖了,令公子必然是出群的。”
张奶奶脸色略变了变,“我命中无福没能生个儿子,家中妾氏倒生有两个儿子,才十一岁顽劣异常,不肖人子,将来不败家就是万幸了。”
张大人听了脸色也变了,提醒张奶奶道:“这些话说了做什么?让人笑话!”
沈澄因是自己错了话头,头也不敢抬了只埋头吃白饭。张奶奶给他夹菜,“沈大人别见怪,我实在是喜欢你这样孩子,我有个侄儿论人品也充得过,论家世还在上层,奈何想不开十八岁上就出了家,做了个劳什子道士,八年间我们家中姐弟也不知劝了多少,奈何他一意孤行,小小年纪心如铁石,他拿定的主意九头牛也拉不回,眼看二十六了只想做神仙。我今儿看见大人怎能不感伤,偏生好儿子不生在我家呢!“
沈澄低头听着也不接话了,张大人说:“侄儿这样的人万里也挑不出一个来,也是他的福气。”
张奶奶睁起眼,“这福气给你,你要不要?你还要儿子做什么?你也出家去吧!我将你小妾儿子送回娘家!”
张大人忙下了席,道:“奶奶息怒,咱不提我的混账事吧。”又端了杯酒递到张奶奶手上,张奶奶方露了个笑,”罢了,今日当着沈大人这样的客我也不骂你了。”
沈澄忍着不敢笑,心中觉得这对老夫妇有趣的很。
一路同行三日后到了凤翔,张大人让奶奶带家下先去安顿,自己家也没回同沈澄径直来寻县爷,县爷听报放下公事同师爷迎出门来,“老大人降光,下官未能远迎,罪过罪过,快快里面请。”
张大人见他穿着公服问:“你在堂上吗?”
县爷说:“小偷小盗不是要紧事。”
大家入了座,上了茶,县爷问沈澄的名讳,沈澄照实说是西安府判官,县爷又重新见礼,“原来也是上官,我是眼拙。”
沈澄说:“大人不必客气,我此来是为一件急事。”
“大人请说。”
“我有位妹子,姓吴,前两月说是犯了事在这里,可是实吗?如今人在哪里?”
县爷一听恍然大悟,“原来是您啊!是有这么桩官事,前日李主薄回来也问了,那是他姨妹子也是沈大人的尊亲了。”就告罪道:“都是下官失查,让贵奶奶吃这场苦头,那起头的人我都革职回家了,那吴奶奶应该好好在西安府啊!”
“为何是在西安府呢?”
县爷凑近将其中关节讲了,讲到朱秉杭时张大人惊问:“真个是秦王家的朱秉杭吗?”
县爷说:“千真万确,他说他家住在秦王府叶巷,那帖子我还留着呢!”当即吩咐人从书房取来,张大人和沈澄看了,白纸黑字写着“镇国将军朱秉杭”县爷又说:“他说秦王是他叔叔,父亲讳诚洋的已故了。”
张大人收起帖子站起身,“了不得!这是桩奇事!这朱秉杭我是内侄的大名,他父亲是先秦王长子后来早去了,我奶奶是他亲姨,他如今在华山玉泉观中做道士,前几月奶奶还给寄过冬衣呢!这件事我让回家报去,让她欢喜欢喜。”说完匆匆走了。
沈澄留下又问了些详细,下午出衙去找了李希青,两兄弟相见也欢喜,李希青说已得安徽休宁的官儿,正愁春园下落,沈澄也说了锦姐的事,两兄弟都坎上了愁帽,还是沈澄着急,说:“明日我们上西安吧,果真在秦王府我也放心了。”
不分日夜又赶回西安也不回衙只上秦王府寻到叶巷只有一座镇国将军府,大门紧闭油漆斑驳,,沈澄敲了半天门也不听人答应,寻到后门倒是开着,一个青年汉子在门口搓麻绳,沈澄问:“这是镇国将军朱秉杭家吗?”
那汉子惊异着起身,盯着沈澄与李希青,“你们是什么人?怎么知道我家公子的名讳?”
沈澄说:“我是他姨父张大人的学生,来寻他说话的。”
那汉子说:“这张大人没同你说吗?我家公子在华山顶上做神仙咧!张奶奶前时还让我送东西去呢,观中人说他上凤翔了人不在,我空跑一场竟没见着。”
沈澄一听全对上了,道了声谢,让车夫喂马备料再上华阴。
☆、为持金箓入红尘
锦姐听完沈澄的话知道他来路的曲折,心中也不觉有恨也不觉有怨,沉默了半响,抬起头说:“让你奔波了,都是我不好做事顾前不顾后的,前事都不用说了,你错的多我就错得少吗?我做得那些错事我自己都脸,你有怪过我一句吗?你好好坐着,我煮面来吃,春姐你收拾东西跟表兄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