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页
怀恩听着想起吴祥死前的惨状,瑟缩了一下。吴祥的死虽有她从中推波助澜,却也并非她一己之力可为,因此兔死狐悲之感,也不是没有的。
朱辞远见她终于有些怕了,才松缓了脸色,把她拉到近前来,伸手替她擦了擦眼泪,指腹碰到她有些红肿的眼睑,看得一阵心疼。他还是狠了狠心肠,往东墙根处指了指:
“我说的话,你站在那儿好好想想,午膳也不用吃了,今日的事,没有下次,听明白了吗?”他语气又严厉了起来。
怀恩知道这事儿算揭过去了,忙乖巧地点点头,站到东墙根儿处面壁去了,只是她站在那儿还没到半个时辰,肚子自便咕咕响了起来,朱辞远听见了,虽还是没准她吃午膳,却还是叫了盘糕点过来,怀恩端着盘子大口大口地吃着,面壁的事倒也不了了之了。
***
转眼已是正月底,天儿仍是冷的滴水成冰,这无论刮风下雪,寒气有多重,朱辞远自从进了文华殿听学,五更的时候他必然要起床,或是温习书本,或是去同皇帝和太后请安,之后便准时进学,一日都不曾落下。
只是天气一冷,怀恩便爱赖在床上,不愿意起来,朱辞远倒也由着她,倒是苦了长宁,无论多寒的天儿都要伺候在朱辞远身侧,只是自从长宁知道怀恩是个姑娘,倒也觉得这是自己该做的。
在文华殿中给朱辞远讲学的共有四位,一位是首府徐正龄,他主讲经史,已年近古稀,人很慈祥,总是温言笑语的,怀恩很喜欢他,倒是不知道为什么,经过怀恩连日的观察,朱辞远对他倒是有些疏离。
怀恩却是知道,殿下心中是很敬重在意他的,他写的文章,只要有这位老大人的批注,他都会很珍惜地收藏起来,若是老大人偶尔赠他些文房器具,他当时面色淡淡,回宫之后却小心珍藏,每每舍不得用。
还有一位则是刑部尚书言若海,主讲六部实务,他人严厉刻板得紧,脾气又不好,有时朱辞远有什么不妥之处,他也是当面训斥,怀恩每每见他都是能躲就躲的。
第三位则是国子监祭酒杜大人,他则主讲治国利民之策,这位大人倒是不爱笑,怀恩起初有些怕他,后来却发现他也是一个极和善的人,听说他年轻时曾游历四方,是很博学的。
第四位师傅则是翰林院的一位老先生,他所授科目与首辅许大人类同,首辅毕竟上了年纪又公事繁重,有些事上总需要个帮衬。
而朱辞远的伴读共有三位,一位是朱承昭,一位是徐首辅的长孙,名唤徐宗麟,另一位则是镇北侯世子,亦是佼佼之辈。朱辞远同这些伴读相处倒也融洽,而对待这些老师傅更是恭敬执礼,一日不敢懈怠。
这不这日,听说国子监祭酒杜大人身子不适,便依着礼节备上厚礼,想去国子监探看。
自从上次遭了朱辞远训诫之后,怀恩这些日子倒是收敛不少,再不敢在朱辞远面前替谁谋求些什么,只是有一日碰见德禄,德禄同她讲,那路引和户籍已然准备好,便心中发急,只是苦于生财无门。
朱辞远见怀恩这几日虽然人乖乖了不少,但总是闷闷不乐的,赶上他要前去探望祭酒杜大人,便带上了她一同前去,想让她出宫散散心。
终于可以出趟宫,怀恩自然是高兴的,只是坐在马车里前后都有人跟着,她也不好放肆,只是在路过主街时,听到沿街的叫卖声,忍不住撩开马车帘子往外瞧,却被朱辞远阻止了,“天还冷着,别吹了风。”
怀恩只得闷闷地应了声,百无聊赖地窝回了马车里,朱辞远看出她的失落来,只是碍于周围有人,只摸了摸她的脑袋,没有再说什么。
马车一路行驶到了国子监,朱辞远只带了怀恩一人入内,其余人等皆等在外头,怀恩这才不觉得拘束,东瞧瞧西看看,虽然都是些古朴雄雅致的学舍,她瞧在眼中却觉得哪儿哪儿都是新鲜的。
她随着朱辞远一直往里走,一路上都遇到几波儿穿着深蓝色袍服的监生,他们见了殿下,皆恭敬行礼避让。这般走着一直进了一个古朴的院落,院中一株三人合抱的银杏古树,此刻虽然瞧着萧瑟,但气势不减,怀恩抬头瞧得起兴,直到朱辞远唤她,她才快跑跟了上去。
进得一间书房,房内檀香氤氲,杜大人就坐在桌案后,皱眉整理着什么,朱辞远上前请安问候,祭酒杜大人连忙回礼。
“学生得知老师身子不适,遂来探望,搅扰之处,还望老师恕罪,只是病中忌辛劳,老师也要注意身子。”
祝大人一向板正的脸难得露出些笑意来,“多谢殿下关怀,老臣只是感染了些风寒,并无大碍。眼下正赶上国子监要招收新一年的监生,司业们将出好的题目送到我这儿来,老臣这才脱不开身,国子监乃我大端第一学府,招考录用,为取国家栋梁,一年只此一次,堪称小科举,老臣岂敢懈怠。方才正是正在审阅这些卷子,一会儿便要封存,且劳殿下坐下喝盏茶,先暖暖身子。”
他话音刚落,屋外一个书童跑进来,“祭酒大人不好了!您快去看看吧,刘司业和吴司业打起来了,闹得正凶,围了一圈看热闹的监生,怎么赶都赶不散。”
那书童正说着,这才看到一旁候着的殿下,赶忙止下话头低下头来,有些羞窘,生怕给自家大人招惹了麻烦,杜大人倒是不在意这些,只是听得心中有些发急,赶忙向殿下告罪出了门去。
--
朱辞远见她终于有些怕了,才松缓了脸色,把她拉到近前来,伸手替她擦了擦眼泪,指腹碰到她有些红肿的眼睑,看得一阵心疼。他还是狠了狠心肠,往东墙根处指了指:
“我说的话,你站在那儿好好想想,午膳也不用吃了,今日的事,没有下次,听明白了吗?”他语气又严厉了起来。
怀恩知道这事儿算揭过去了,忙乖巧地点点头,站到东墙根儿处面壁去了,只是她站在那儿还没到半个时辰,肚子自便咕咕响了起来,朱辞远听见了,虽还是没准她吃午膳,却还是叫了盘糕点过来,怀恩端着盘子大口大口地吃着,面壁的事倒也不了了之了。
***
转眼已是正月底,天儿仍是冷的滴水成冰,这无论刮风下雪,寒气有多重,朱辞远自从进了文华殿听学,五更的时候他必然要起床,或是温习书本,或是去同皇帝和太后请安,之后便准时进学,一日都不曾落下。
只是天气一冷,怀恩便爱赖在床上,不愿意起来,朱辞远倒也由着她,倒是苦了长宁,无论多寒的天儿都要伺候在朱辞远身侧,只是自从长宁知道怀恩是个姑娘,倒也觉得这是自己该做的。
在文华殿中给朱辞远讲学的共有四位,一位是首府徐正龄,他主讲经史,已年近古稀,人很慈祥,总是温言笑语的,怀恩很喜欢他,倒是不知道为什么,经过怀恩连日的观察,朱辞远对他倒是有些疏离。
怀恩却是知道,殿下心中是很敬重在意他的,他写的文章,只要有这位老大人的批注,他都会很珍惜地收藏起来,若是老大人偶尔赠他些文房器具,他当时面色淡淡,回宫之后却小心珍藏,每每舍不得用。
还有一位则是刑部尚书言若海,主讲六部实务,他人严厉刻板得紧,脾气又不好,有时朱辞远有什么不妥之处,他也是当面训斥,怀恩每每见他都是能躲就躲的。
第三位则是国子监祭酒杜大人,他则主讲治国利民之策,这位大人倒是不爱笑,怀恩起初有些怕他,后来却发现他也是一个极和善的人,听说他年轻时曾游历四方,是很博学的。
第四位师傅则是翰林院的一位老先生,他所授科目与首辅许大人类同,首辅毕竟上了年纪又公事繁重,有些事上总需要个帮衬。
而朱辞远的伴读共有三位,一位是朱承昭,一位是徐首辅的长孙,名唤徐宗麟,另一位则是镇北侯世子,亦是佼佼之辈。朱辞远同这些伴读相处倒也融洽,而对待这些老师傅更是恭敬执礼,一日不敢懈怠。
这不这日,听说国子监祭酒杜大人身子不适,便依着礼节备上厚礼,想去国子监探看。
自从上次遭了朱辞远训诫之后,怀恩这些日子倒是收敛不少,再不敢在朱辞远面前替谁谋求些什么,只是有一日碰见德禄,德禄同她讲,那路引和户籍已然准备好,便心中发急,只是苦于生财无门。
朱辞远见怀恩这几日虽然人乖乖了不少,但总是闷闷不乐的,赶上他要前去探望祭酒杜大人,便带上了她一同前去,想让她出宫散散心。
终于可以出趟宫,怀恩自然是高兴的,只是坐在马车里前后都有人跟着,她也不好放肆,只是在路过主街时,听到沿街的叫卖声,忍不住撩开马车帘子往外瞧,却被朱辞远阻止了,“天还冷着,别吹了风。”
怀恩只得闷闷地应了声,百无聊赖地窝回了马车里,朱辞远看出她的失落来,只是碍于周围有人,只摸了摸她的脑袋,没有再说什么。
马车一路行驶到了国子监,朱辞远只带了怀恩一人入内,其余人等皆等在外头,怀恩这才不觉得拘束,东瞧瞧西看看,虽然都是些古朴雄雅致的学舍,她瞧在眼中却觉得哪儿哪儿都是新鲜的。
她随着朱辞远一直往里走,一路上都遇到几波儿穿着深蓝色袍服的监生,他们见了殿下,皆恭敬行礼避让。这般走着一直进了一个古朴的院落,院中一株三人合抱的银杏古树,此刻虽然瞧着萧瑟,但气势不减,怀恩抬头瞧得起兴,直到朱辞远唤她,她才快跑跟了上去。
进得一间书房,房内檀香氤氲,杜大人就坐在桌案后,皱眉整理着什么,朱辞远上前请安问候,祭酒杜大人连忙回礼。
“学生得知老师身子不适,遂来探望,搅扰之处,还望老师恕罪,只是病中忌辛劳,老师也要注意身子。”
祝大人一向板正的脸难得露出些笑意来,“多谢殿下关怀,老臣只是感染了些风寒,并无大碍。眼下正赶上国子监要招收新一年的监生,司业们将出好的题目送到我这儿来,老臣这才脱不开身,国子监乃我大端第一学府,招考录用,为取国家栋梁,一年只此一次,堪称小科举,老臣岂敢懈怠。方才正是正在审阅这些卷子,一会儿便要封存,且劳殿下坐下喝盏茶,先暖暖身子。”
他话音刚落,屋外一个书童跑进来,“祭酒大人不好了!您快去看看吧,刘司业和吴司业打起来了,闹得正凶,围了一圈看热闹的监生,怎么赶都赶不散。”
那书童正说着,这才看到一旁候着的殿下,赶忙止下话头低下头来,有些羞窘,生怕给自家大人招惹了麻烦,杜大人倒是不在意这些,只是听得心中有些发急,赶忙向殿下告罪出了门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