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炮灰的人生[快穿]

炮灰的人生[快穿] 第995节

    两年后,寇母回来时,村里家家户户都养了鸡和猪。就连县城那边的客商都过来拉,且每家都已经修了青砖瓦房。
    寇家的院子在一众亮堂的青砖瓦房中格外显眼,破败得不成样子。此时的寇母像是六十岁的老妪,整个人暮气沉沉,到了小儿子的坟前,坐着哭了一整日。
    从那之后,寇母在村里的存在感极低。
    当然了,凭她做的那些事,也没人愿意跟她说话。她就住在寇家院子里,偶尔带着东西去祭拜小儿子。
    村里愿意搭理她的三嫂悄悄告诉楚云梨:“她说,双喜是被她害死的。她夜里经常梦到他……”
    寇母就在回来的那年冬日里病了,前后不过半个月就没了。
    又是几年后,县城里抓到了那个坑蒙拐骗的老大夫。寇母本来没打算报官,可她入狱后听说了许多事,就找了看守报了案。
    老大夫骗了许多人,攒下不少银子。当然了,没有他骗的多,大人在拿到银子后,先分给了那些家境贫苦的人。
    寇家就在其中。
    三两六钱的银子拿来,寇家却没人接。还是楚云梨提议,当初寇母用寇双全的死讹诈了村里人的银子,干脆把这些银子还给他们!
    如今村里的人全部都在养猪养鸡,早已吃穿不愁,这点银子可有可无。
    不过,看到这银子,众人都颇多感慨。
    不义之财不可取!
    就是拿到了,也没命花!
    十年后,整个田梅镇的人大半都在养猪养鸡,因为最开始养鸡的柳叶儿想出了捆鸡蛋的法子,就是把鸡蛋用草绳子一个个串连起来,稍微颠簸都不会坏。
    因此,鸡蛋运得极远,遍布周边几个府城。
    养鸡不费劲,只需要勤快手巧,好多男人反而还帮不上忙,所以,田梅镇女子的地位节节拔高,就算寡妇,也不一定非要嫁人才能过日子,凭着自己的双手,一样能过得好。
    日子好过了,许多人会忆苦,都会提及一个名柳叶儿的女子。
    第1235章 碍事的小姑子一
    柳叶儿一身破旧衣衫,额头上还有个血洞,含笑对着楚云梨一福,渐渐地消散。
    柳叶儿的怨气:500
    寇桃的怨气:500
    寇二丫的怨气:500
    善值:251260+1500
    ……
    睁开眼睛,楚云梨面前是一个只有两三间房的小院,面前是一盆刚洗好的衣衫,似乎已然开晾。
    她扫视一圈,正想接收记忆,就见大门被人从外面推开,你个二十岁左右的容貌俊秀着蓝色长衫的年轻人从外面进来。
    乍一看,破有几分读书人的儒雅气质。
    那男人满脸兴奋,双手交握不停交换位置,看到她,随口问:“娘呢?”
    楚云梨还没回答,厨房中一个四十岁左右妇人探出头来:“简文,如何?”
    男子满脸欣喜,迎上前急切道:“娘,是真的。胡老爷亲自见我了。”
    妇人大喜:“真的?”
    她上下打量儿子,眼神俱是满意:“你从小聪慧,我就知道你这一辈子不会差。等你娶了胡家姑娘,好日子就来了。”
    “是,”年轻男子压低声音:“方才胡老爷说,让我辞了现在的活,明日去胡家的铺子里帮忙。”
    闻言,妇人愈发欢喜:“真的?”
    她双手合十:“老天爷总算开眼了……多谢多谢……”她又伸手去掏荷包:“去买烧鸡,我去找你爹,告诉他这件好事。”
    年轻男子没有伸手接铜板,负手而立,清咳一声:“娘,如今这些跑腿的活儿别再叫我干了,于身份不符。”
    妇人忙不迭点头:“对,阿妹,你去。买只烧鸡,顺便买点酱肉,咱家有这么好的事,该吃点好的。”
    楚云梨一边听母子俩说话,一边正缓缓伸手晾衣,她正想把手中衣衫晾好再过去拿铜板,谁知妇人是个急性子,几步过来抢了她的盆:“放着我来,你赶紧去,别饿着了你哥。”
    于是,楚云梨手中捏着一把铜板,被追出了门。
    站在大门外,她找了个偏僻地方,打算接收记忆再说。
    同安城位于京城西南,辖下十多个小县,也还算繁华。原身林阿妹,就出生在同安城外城一个小院,双亲健在,她是个姑娘,比起哥哥自然不得双亲重视,但也平安长大了。
    她的悲剧,就要从哥哥林简安结下胡家的亲事开始说起。
    林简安从小长得好,林家夫妻家境普通,咬牙送儿子读了三年书,发现供不起后,就送他去铺子里给账房先生打杂。多年下来,早已经自己熬成了账房先生。
    林父在一个酒楼后厨做帮工,林母也就是方才的妇人杨氏帮巷子里那些前来赶考的读书人洗衣做饭,一家三口都有活计,足以温饱。
    林阿妹自己学了绣花,可她白日要忙着做饭洗衣,腾不出多少空闲来练,现在也就只是绣帕子换几个铜板的手艺。
    说起来,林家在巷子里算是手头宽裕的人家,林简安长得好,从他十七岁开始,杨氏就开始给寻摸未来儿媳。
    她看自己儿子哪儿都好,再看别的姑娘,总觉得谁配不上自家。直白点说,她喜欢的人家不乐意,喜欢自家的她又看不上。
    林简安的亲事就这么拖了下来,今年他已二十,本来杨氏想咬牙定下一个贤惠的,谁知就在五日前,林简安对内城给东家送账本,回来的时候遇到了路旁崴了脚的胡家姑娘。
    彼时,林简安纯粹是想着顺手帮一把富家姑娘……就算拿不到好处,也能结个善缘。谁知这一帮,胡姑娘对他一见倾心。回去的路上,先对他表示了谢意,又羞涩地打听他家里。
    几日过去,林简安本来把此事抛到了脑后。就在昨日,事情有了转机,一个丫鬟跑到林家找他,送上一封信。
    信是胡姑娘写的,字迹间都是绵绵情意,末尾说她心悦于他,已然禀明双亲。还言胡家富贵,不需要她联姻,所以,双亲想要见一见他这个女儿的心上人。
    彼时林简安只觉天上掉了馅饼,又怕这是假的。万一找上门,胡家觉得他唐突女儿揍他一顿……都是活该。
    他把此事告知了林家夫妻,你家人仔细商量,觉得泼天富贵在前,有必要冒一次险。所以,林简安换上最好的衣衫,特意跑了一趟胡家。
    巷子外外人来人往,楚云梨回神,捏着铜板熟门熟路买了烧鸡和酱肉。顺便还买了几根颜色鲜艳的绣线。
    这门婚事很顺利……如果没有胡家姑娘非要她嫁人的话。
    是的,就在林家下聘时,人胡家姑娘说了,她不喜欢小姑子,想在她进门之前,让林家把林阿妹嫁出去。
    于林家夫妻来说,泼天富贵在前,女儿早晚都要嫁人,当下满口答应下来。
    于当下女子来说,嫁人就是第二次投胎,选的人不好,还有什么以后?
    拿着几包东西回到家中,林家人都已回来了。杨氏听到她开门的动静,随口吩咐:“把酱肉和烧鸡装了端来。”
    等到楚云梨端盘子进门,桌上已经摆好了酒。杨氏眉开眼笑的撕下一个鸡腿,放到儿子碗里:“多吃肉!”
    林简安将剩下的那个扯下放到父亲碗里,又将自己的放回母亲碗里。
    杨氏急忙推拒,好一副母慈子孝其乐融融的景象。
    楚云梨心里思量着以后,下意识去夹酱肉。
    筷子还没碰着肉,就被敲了一下。抬眼就对上杨氏严厉的目光。
    “让你哥吃。”
    楚云梨:“……”
    前一个时辰她还是坐拥几千头猪,上万只鸡的大东家,猪肉完全可以吃一头扔一头,现在就成了吃一块肉还要被敲筷子的小姑娘,这找谁说理去?
    不是她想吃肉,大概是林阿妹平时吃肉太少,方才她心里有事,压根没想夹哪种菜,顺手而已。
    不吃就算了,楚云梨去吃边上的青菜。却听到林简安出声:“娘,不必如此苛责,等到胡姑娘进了门,咱家还怕却肉吃吗?”
    这倒也是,杨氏面色缓和下来,夹了一片肉放进楚云梨碗中:“你要记得你哥对你的好,别做白眼狼。”
    楚云梨:“……”宁愿不吃!
    翌日,林简安果然不顾东家的再三挽留辞了活计,去了胡家的绣楼。
    当日傍晚回来时,又眉飞色舞的说了,胡姑娘特意来探望他的事。
    “敏玉很羞涩,不过,她告诉我,可以尽快上门提亲。”
    闻言,杨氏满脸诧异:“这么快?”
    “是。”林简安皱起眉:“听她说,是她有个姑姑非要亲上加亲,她不喜欢那个表哥。可她爹又不好拒绝,干脆早点定下亲事,让那边死心。”
    杨氏恍然,一拍大腿:“明儿我就去找媒人,顺便打听一下去胡家提亲要备多少礼。”
    说到礼物,她有些发愁:“若是娶与咱家押金差不多的姑娘,点心瓜子和布全部加起来也用不到一两银子。可胡家门楣……咱们的银子坐上这一回够,等到下聘之时,也是不够的。”
    林父性子决断,当即道:“借!”
    “等到胡姑娘进了门,那就是我们家的儿媳,她会帮忙还的。”
    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
    又是一日,杨氏特意打扮一番,带着媒人登了胡家的门。
    看着胡家门口威武的石狮子,杨氏心里没底。媒人更是再三询问:“嫂子,你确定跟胡家约好了?”
    “约好了的。”听着媒人话语中隐隐带着的不屑之意,杨氏反而有了勇气,想着不蒸馒头争口气,定要让媒人刮目相看,大踏步走上前敲门。
    一切都很顺利,胡家夫妻虽不亲近,却也客气地接了婚书和小定礼。
    走出胡家大门,杨氏还觉恍若梦中,边上媒人也满脸不可置信:“真定了?”
    这一声惊呼,惊醒了杨氏,她立刻挺直了脊背,笑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胡家姑娘也一样,我儿长得好,她可是一见倾心。不过几日就让我们上门下定……”
    媒人平时保媒拉纤,登过各种门槛,保过各种亲事,听到杨氏的话,总觉得哪不对。
    她张了张口,想到方才已经定了亲事,且胡家给的谢礼可不少,谁会把已经到手的银子往外推?
    这里面再有疑问,也不该由她来提。
    回到家里,林家人欢喜过后,又开始发愁:“这聘礼怎么办?”
    杨氏和林父相对坐着愁眉紧锁。
    就算借,林家认识的都是些帮工和短工,谁家都不宽裕,一时半会儿,上哪儿凑出让胡家满意的聘礼?
    林阿妹一直去的绣楼就是胡家开的,林阿妹自己并不知道何时惹了胡姑娘。所以,楚云梨捏着连夜绣好的两张帕子去了绣楼,打算一探究竟。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