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璧——照破山河(98)
元簪笔和乔郁皆有事务要料理,一日内还未说上话,倒是日落西沉时,淮王来找元簪笔。
元簪笔放下笔,起身道:淮王殿下。
淮王笑眯眯地看着桌案上厚得足以砸晕人的各项奏折,道:起名簪笔,今日却当真要簪笔理事了。
元簪笔笑了笑道:眼下诸事皆为臣所不擅,却无少有人可用,不得不要臣来充数。
淮王看着他,觉得元簪笔身上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就好像卸下了一样极为沉重的包袱似的,终于能喘上一口气。
这便是妄自菲薄了,淮王道:本王听说,元大人呆在偏殿已有半日,何不随本王出去走走?
元簪笔颔首道:好。
御花园中众花凋零,唯独菊花凌霜盛放,洒金一般,开得夺目耀眼。
今日当中所言,本王有所保留,本王只说太子妃告诉过本王她腹中乃是太子遗腹子,不欲令人知晓,不过是掩饰本王当时的软弱无能罢了。淮王涩然道,他叹了一口气,下定决心一般:当年太子妃来找我,她对我说,她腹中有太子的遗腹子,已有月余。
他是天底下最随行恣意的王爷,元簪笔从未在他脸上看见过这样凄苦的神情,她求我帮她,无法保全自身也好,只要她的孩子平平安安,淮王痛苦地垂眼,似乎仍能看见那天连璧苍白的脸,元大人,我知平日最端方克己不过的太子为何会死在床榻上,皇兄刚登基,我怎么敢我怎么敢
我怎么敢帮她。
你可在心中笑我庸懦?淮王问。
元簪笔却道:王爷之浩气英风,令臣拜服。
无论淮王是真想帮乔郁也好,做顺水推舟的人情也罢,已当着百官的面证明乔郁的身份。
名正,则言顺。
言顺,则事成。
有淮王开口,太皇太后所言更令人信服。
淮王倚着栏杆,仍是很风流洒脱的模样,元大人,不是所有人都敢像你一样,甘心舍自己的命去救一个与自己关系并没有那样亲近的人。他顿了顿,啊,本王忘了,你同新帝,从来都是很亲密的。
可就算两情缱绻,又有多少人能如元簪笔当年那般一腔孤勇呢?
之后,本王发现,皇兄很高兴,我从未见他那样高兴过,淮王叹息:皇兄毕竟还算信任本王,本王从皇兄口中隐隐得知,他与太子妃有私。之后的事,本王全然不知,不知太子妃是如何瞒过皇兄,也不知太子妃怎样说通乔夫人,将孩子交给乔夫人抚养。
太子妃深知皇帝为人,生怕乔郁养在宫中终有一日事情败露,故而求乔夫人抚养乔郁,她或许不愿乔郁知晓真相后犯险,所以乔夫人百般宠溺乔郁,不求他闻达,只要其平安。
然而阴差阳错之下,乔氏终究满门覆灭,乔夫人不愿乔郁赴死,太子妃可能告诉过她自己与皇帝的事,她便干脆赌了一把,告知皇帝乔郁是他亲子。
皇帝与太子本是孪生,容貌连先帝都分辨不出,皇帝从长相上看当然什么都看不出。
他信了,但他有诸多考量,便将乔郁关入静室。
秋风冰冷。
淮王有千言万语,终究道:太子妃是很好很好的女子。
二十余年,他已经要忘了连璧的样子。
只依稀记得她进宫时穿了件月白色的长裙,一双黑亮眼眸,比先帝所赐的诸多珍宝更为耀眼。
元簪笔站在暗处,神情有些模糊,他点头道:我会告诉月中。告诉乔郁,他的生母是一个怎样出色的女子。
听到这个称呼,淮王笑了笑,他看着元簪笔好像看着第一日入朝觐见的元簪缨。
他想说当年元簪缨恩宠甚隆,可直呼皇帝的字,然而元簪缨结局如何他们都知晓,一把病骨支离,面南引火自尽,死前三缄其口,再被伤病折磨得神智昏茫时也不曾抱怨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他还想说,君臣有别,任谁做了皇帝心都不会像从前,还是要早早认清,勿要走上一条无可挽回的路。
可他只是说:其实皇兄当年,同现在,十分不同。
若皇帝如当年这把,元簪缨怎么愿抛却一切只为实现皇帝心中所愿呢?
纵然方才百官朝贺时乔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率先拉起半跪在地的元簪笔,然而故人心易变。
元簪笔知他好意,只道:多谢王爷提点。
话已至此,两人皆无话可说,淮王不多时便提出告辞。
元簪笔仍旧按原路走回去。
他想起那些没看完的东西,忍不住按了按生疼的太阳穴。
有朵花吧唧一下落到了他肩膀上。
元簪笔转身。
乔郁从树丛中跳出,一面朝他走来一面摘头发上脸上的叶子。
元簪笔无可奈何地看着他。
乔郁叉腰,看着他的表情更加理直气壮,别叹气,再叹气你也换不了了。
元簪笔道:你在那做什么?
乔郁道:偷听。
元簪笔:
他一时无语,看了看乔郁的脸,似乎想目测他脸皮的厚度。
乔郁望着淮王离去的方向,不满道:前面那些说的都好,后面那句皇帝之前也不是这样是什么意思?青天白日竟敢挑拨我与你的关系。
元簪笔道:那你被挑拨了吗?
乔郁对他的反客为主十分疑惑,道:难道不该是我问你吗?
元簪笔也不管他,道:依本朝律法,先帝驾崩,新帝要守国丧三年,三年之后方可举行大典,眼下陛下虽然没死,但已与死无异,你如何想?
乔郁笑眯眯道:要我给皇帝守丧,决然不可能。故太子死因有异,我欲查明。待事实水落石出,莫说为皇帝守丧,皇帝根本不可能入宗庙。
元簪笔点头:好。
但即便如此,眼下亦不是举行大典的好时候,诸事繁杂无比,朝中尚虎视眈眈,乔郁道:且待两年之后,朝局稳定,海内升平,真相大白之时,我方能放心。
元簪笔继续点头,好。
乔郁顿了顿,你有心事?
乔郁心惊,不会是把淮王那几句话听进去了吧?
皇帝心易变那是他自己有毛病,不是所有人都翻脸如翻书。
乔郁一时不知如何开口,哪怕他和元簪笔说我此生绝不疑你,我在你面前永远只是乔郁而非皇帝,若元簪笔心中有芥蒂,也只以为他在稳住他而已。
淮王啊淮王,乔郁咬牙,可真是害人不浅。
元簪笔摇头,没有。
乔郁毫不客气道:这话是哄傻子。
元簪笔大步跨进偏殿,拿起数本奏折扔到乔郁怀中,既然月中不傻,且将这些事料理清楚。
乔郁今天一整天都在面见大臣,分而治之,需好言相对者有,需威逼者有,需利诱者更有,乔郁从前便觉和这群同僚打交道十分烦人,今日方知何为小巫见大巫。
乔郁小心看着他脸色,觉他无异常,才拿起奏折,坐到元簪笔面前看。
事务繁琐如丝线,除却能分派给朝臣的,仍有无数需要亲自处理,又不能快刀斩乱麻,然而就算再反感也要忍着。
你真无事?乔郁忽然道。
元簪笔又推来十数本。
乔郁把嘴闭上了。
一年半后,朝局已然稳定,各州稳定,呈一派欣欣向荣之态。
边境之前虽有摩擦,但业已解决。
现在只有明年春日的登基大典,算得上乔郁眼下唯一大事。
他本是如此以为,元簪笔却突然病倒,数日发烧,太医虽用尽良药,但无济于事。
自元簪笔第一日发烧,乔郁就不顾群臣反对,日日住在元府,上朝再回宫中,散朝同诸位大臣一道出宫。
乔郁虽在名义上还不是皇帝,但即便不是,此举未免过于惊世骇俗,一时之间,反对的奏折如雪花飞上乔郁案头。
乔郁觉得天冷,干脆拿那这些文法精妙的劝谏奏折引火。
元簪笔梦中常有呓语,有时只是模糊词句,有时却是长长句子,仿佛是在同人说话一般。
乔郁手贴了贴元簪笔滚烫的脸,低声道:再不醒来,我就就什么?
能威胁元簪笔什么?
乔郁只得苦笑。
只听元簪笔喃喃道:月中
乔郁应答一声,与他额头贴着额头。
元簪笔声音被烧得沙哑,只道:对不住。
乔郁一时心中五味杂陈,这话他从前不是没听元簪笔梦中说过,现下听来,更是滋味难以言说,你何曾对不住我。他叹息。
旁人觉得元簪笔在病中,元簪笔却觉得自己极清醒。
他回书房,忽见里间亮着灯,他以为是乔郁,便推门而入。
里面的人令他悚然一震。
兄长?他不可置信道。
元簪缨柔和笑道:你似乎有话和我说。
元簪笔坐在他对面,道:我确实有话,要同兄长说。
元簪缨道:我愿恭听。
三年前,因定品一事,世家与士人冲突激烈,先帝询问我应如何,我建议先帝以考试选官,纵然如此,仍得乔郁反对,世族悠游林下,甚喜卧雪眠云吟风弄月,视案牍公事为俗务,世家门生学子遍布朝廷,出题必与风月相关,与士人不利,更与国无益。当日,我与乔郁入兰台,两学子为名次打赌,一人姓顾,为寒门子弟,一人姓方,出自方氏名门。后,先帝心血来潮入考场,顾氏子称考场舞弊,霍思白身为方氏门生,定袒护方琢,而后自尽。陛下大怒,下令彻查,霍思白无辜,但不再受任,陛下命重出考题,尚算公平,亦能为国所用。
他朝元簪缨的方向笑了一下,自然,那名顾氏子没有死。这件事太巧,巧得宛如人为,当年不少人怀疑这名学子与朝中某位最得利的大人勾结。他们觉得,是乔郁。
元簪笔垂眸,想必兄长知晓我的意思了。
元簪缨道:是你。
元簪笔颔首,是我。
从此之后方氏与乔郁更势同水火,不久,我同乔郁理青州事,恰与方氏有关。方氏视乔郁如寇仇,青州事毕,方氏谋反铁证如山,具被乔郁如实呈送先帝,他或许怀疑为何这些证据搜集的如此顺利,元簪笔道:是我命人将从前搜集好的一并送给乔郁。方鹤池陈词,称,陈秋台谋反。
元簪缨听到这些熟悉的名字,面上并无怨恨,只轻笑着叹了口气。
陈秋台有无谋反我不知晓,我只知晓,当年诛杀宁佑党人的诏令为陈秋台草拟,行文字字珠玑掷地有声,仿佛宁佑党人当真是误国误民之乱臣贼子,功过已定,只待盖棺了。元簪笔道:寥寥百余言,却足以杀千人。今方鹤池千字长文,只诛陈秋台而已,我可惜无比,觉得甚是浪费。
如兄长所料,此事亦被扣在乔郁头上,此后,太子与乔郁不死不休,说起来若责任有十分,则五分应归罪于我,凡此种种。乔郁确实聪明,然而性格有几分天真,他时常觉得是他连累了我,元簪笔仍是十分平静,我愧对兄长的教诲,兄长教教我何为君子之风,我却浑然抛之脑后,书中说为人臣者自当忠心耿耿,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倘陛下有心,则定然会为宁佑党人昭雪,若陛下无意,为人臣者应当甘之如饴。
元簪笔平静的面容突然有了涟漪,可我如何能甘心?
处置宁佑党人那几日刑场所淌的血足够漂杵,冤声震天然而无处可诉,他在刑场外看见了谢家车马,来的自然不是谢居谨,不过是一小官吏,来确认犯人是否一个不缺。始作俑者仍居庙堂之上,高高在上睥睨众生,数千条人命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可以轻易葬送,无足轻重的小物件,不过是揽权的一个有用的工具。
元簪笔尽收眼底,这让他,如何能甘心?!
我知晓今日我之所作所为与当年他们别无二致,我亦用尽谋算,操控人心,我亦视人命如草芥,无论何人,若能利用,则必尽其能。
他知道自己是错的,他从来都知道。
然而正确的方式无法解决问题,那么何妨一错到底?
此皆我之过,我辜负兄长教诲。元簪笔道。
昔年逼宫者而今十不余一,谢居谨聪明无比,明白急流勇退的道理,未等乔郁发话,上书罪己,称谢氏有罪,不堪入朝为官,此后三代,皆不许入仕。
朝野俱惊。
元簪缨看向他的目光温柔极了,温柔得元簪笔觉得无处遁形。
他就在这,满身雪白,眸光清亮。
元簪缨毫无变化,而他却与从前截然不同。
元簪笔别过头,不愿看他。
元簪缨便半跪在他面前,望着他。
一如年少。
元簪笔低哑道:兄长做什么?
元簪缨伸手,将他环在怀中。
他感受的道元簪笔的身体如何僵直,他只轻声道;我知道,我都知道。
我知道你有多么不甘,我知道你不愿意同他们一样又觉得自己已与他们没有任何分别,我知道你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狠毒太过,我知道你从来罪己,那些矛盾的念头足以将你逼疯。
我知道,你想要的不是我指责你。
我知道,你想要我告诉你,你没有错。
我都知道。
元簪缨看着自己被攥紧的衣袖,他并没有低头去看元簪笔的表情。
因为元簪笔在哭。
忍耐到了极致的人,连哭泣都无声。
他只是抱紧了元簪笔。
他听见,元簪笔嘶声道:哥
眼泪顺着脸颊落到嘴里,比任何一种药都苦得令人心惊。
乔郁轻轻擦去他的眼泪,小心翼翼地握住了元簪笔的手。
咔嚓,是暖炉中木炭爆开的声音。
元簪笔缓缓睁眼,他觉得枕头的触感不对,动了动发觉是乔郁的双腿。
乔郁若无其事地收回手,把视线放回到折子上。
恋耽美
元簪笔放下笔,起身道:淮王殿下。
淮王笑眯眯地看着桌案上厚得足以砸晕人的各项奏折,道:起名簪笔,今日却当真要簪笔理事了。
元簪笔笑了笑道:眼下诸事皆为臣所不擅,却无少有人可用,不得不要臣来充数。
淮王看着他,觉得元簪笔身上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就好像卸下了一样极为沉重的包袱似的,终于能喘上一口气。
这便是妄自菲薄了,淮王道:本王听说,元大人呆在偏殿已有半日,何不随本王出去走走?
元簪笔颔首道:好。
御花园中众花凋零,唯独菊花凌霜盛放,洒金一般,开得夺目耀眼。
今日当中所言,本王有所保留,本王只说太子妃告诉过本王她腹中乃是太子遗腹子,不欲令人知晓,不过是掩饰本王当时的软弱无能罢了。淮王涩然道,他叹了一口气,下定决心一般:当年太子妃来找我,她对我说,她腹中有太子的遗腹子,已有月余。
他是天底下最随行恣意的王爷,元簪笔从未在他脸上看见过这样凄苦的神情,她求我帮她,无法保全自身也好,只要她的孩子平平安安,淮王痛苦地垂眼,似乎仍能看见那天连璧苍白的脸,元大人,我知平日最端方克己不过的太子为何会死在床榻上,皇兄刚登基,我怎么敢我怎么敢
我怎么敢帮她。
你可在心中笑我庸懦?淮王问。
元簪笔却道:王爷之浩气英风,令臣拜服。
无论淮王是真想帮乔郁也好,做顺水推舟的人情也罢,已当着百官的面证明乔郁的身份。
名正,则言顺。
言顺,则事成。
有淮王开口,太皇太后所言更令人信服。
淮王倚着栏杆,仍是很风流洒脱的模样,元大人,不是所有人都敢像你一样,甘心舍自己的命去救一个与自己关系并没有那样亲近的人。他顿了顿,啊,本王忘了,你同新帝,从来都是很亲密的。
可就算两情缱绻,又有多少人能如元簪笔当年那般一腔孤勇呢?
之后,本王发现,皇兄很高兴,我从未见他那样高兴过,淮王叹息:皇兄毕竟还算信任本王,本王从皇兄口中隐隐得知,他与太子妃有私。之后的事,本王全然不知,不知太子妃是如何瞒过皇兄,也不知太子妃怎样说通乔夫人,将孩子交给乔夫人抚养。
太子妃深知皇帝为人,生怕乔郁养在宫中终有一日事情败露,故而求乔夫人抚养乔郁,她或许不愿乔郁知晓真相后犯险,所以乔夫人百般宠溺乔郁,不求他闻达,只要其平安。
然而阴差阳错之下,乔氏终究满门覆灭,乔夫人不愿乔郁赴死,太子妃可能告诉过她自己与皇帝的事,她便干脆赌了一把,告知皇帝乔郁是他亲子。
皇帝与太子本是孪生,容貌连先帝都分辨不出,皇帝从长相上看当然什么都看不出。
他信了,但他有诸多考量,便将乔郁关入静室。
秋风冰冷。
淮王有千言万语,终究道:太子妃是很好很好的女子。
二十余年,他已经要忘了连璧的样子。
只依稀记得她进宫时穿了件月白色的长裙,一双黑亮眼眸,比先帝所赐的诸多珍宝更为耀眼。
元簪笔站在暗处,神情有些模糊,他点头道:我会告诉月中。告诉乔郁,他的生母是一个怎样出色的女子。
听到这个称呼,淮王笑了笑,他看着元簪笔好像看着第一日入朝觐见的元簪缨。
他想说当年元簪缨恩宠甚隆,可直呼皇帝的字,然而元簪缨结局如何他们都知晓,一把病骨支离,面南引火自尽,死前三缄其口,再被伤病折磨得神智昏茫时也不曾抱怨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他还想说,君臣有别,任谁做了皇帝心都不会像从前,还是要早早认清,勿要走上一条无可挽回的路。
可他只是说:其实皇兄当年,同现在,十分不同。
若皇帝如当年这把,元簪缨怎么愿抛却一切只为实现皇帝心中所愿呢?
纵然方才百官朝贺时乔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率先拉起半跪在地的元簪笔,然而故人心易变。
元簪笔知他好意,只道:多谢王爷提点。
话已至此,两人皆无话可说,淮王不多时便提出告辞。
元簪笔仍旧按原路走回去。
他想起那些没看完的东西,忍不住按了按生疼的太阳穴。
有朵花吧唧一下落到了他肩膀上。
元簪笔转身。
乔郁从树丛中跳出,一面朝他走来一面摘头发上脸上的叶子。
元簪笔无可奈何地看着他。
乔郁叉腰,看着他的表情更加理直气壮,别叹气,再叹气你也换不了了。
元簪笔道:你在那做什么?
乔郁道:偷听。
元簪笔:
他一时无语,看了看乔郁的脸,似乎想目测他脸皮的厚度。
乔郁望着淮王离去的方向,不满道:前面那些说的都好,后面那句皇帝之前也不是这样是什么意思?青天白日竟敢挑拨我与你的关系。
元簪笔道:那你被挑拨了吗?
乔郁对他的反客为主十分疑惑,道:难道不该是我问你吗?
元簪笔也不管他,道:依本朝律法,先帝驾崩,新帝要守国丧三年,三年之后方可举行大典,眼下陛下虽然没死,但已与死无异,你如何想?
乔郁笑眯眯道:要我给皇帝守丧,决然不可能。故太子死因有异,我欲查明。待事实水落石出,莫说为皇帝守丧,皇帝根本不可能入宗庙。
元簪笔点头:好。
但即便如此,眼下亦不是举行大典的好时候,诸事繁杂无比,朝中尚虎视眈眈,乔郁道:且待两年之后,朝局稳定,海内升平,真相大白之时,我方能放心。
元簪笔继续点头,好。
乔郁顿了顿,你有心事?
乔郁心惊,不会是把淮王那几句话听进去了吧?
皇帝心易变那是他自己有毛病,不是所有人都翻脸如翻书。
乔郁一时不知如何开口,哪怕他和元簪笔说我此生绝不疑你,我在你面前永远只是乔郁而非皇帝,若元簪笔心中有芥蒂,也只以为他在稳住他而已。
淮王啊淮王,乔郁咬牙,可真是害人不浅。
元簪笔摇头,没有。
乔郁毫不客气道:这话是哄傻子。
元簪笔大步跨进偏殿,拿起数本奏折扔到乔郁怀中,既然月中不傻,且将这些事料理清楚。
乔郁今天一整天都在面见大臣,分而治之,需好言相对者有,需威逼者有,需利诱者更有,乔郁从前便觉和这群同僚打交道十分烦人,今日方知何为小巫见大巫。
乔郁小心看着他脸色,觉他无异常,才拿起奏折,坐到元簪笔面前看。
事务繁琐如丝线,除却能分派给朝臣的,仍有无数需要亲自处理,又不能快刀斩乱麻,然而就算再反感也要忍着。
你真无事?乔郁忽然道。
元簪笔又推来十数本。
乔郁把嘴闭上了。
一年半后,朝局已然稳定,各州稳定,呈一派欣欣向荣之态。
边境之前虽有摩擦,但业已解决。
现在只有明年春日的登基大典,算得上乔郁眼下唯一大事。
他本是如此以为,元簪笔却突然病倒,数日发烧,太医虽用尽良药,但无济于事。
自元簪笔第一日发烧,乔郁就不顾群臣反对,日日住在元府,上朝再回宫中,散朝同诸位大臣一道出宫。
乔郁虽在名义上还不是皇帝,但即便不是,此举未免过于惊世骇俗,一时之间,反对的奏折如雪花飞上乔郁案头。
乔郁觉得天冷,干脆拿那这些文法精妙的劝谏奏折引火。
元簪笔梦中常有呓语,有时只是模糊词句,有时却是长长句子,仿佛是在同人说话一般。
乔郁手贴了贴元簪笔滚烫的脸,低声道:再不醒来,我就就什么?
能威胁元簪笔什么?
乔郁只得苦笑。
只听元簪笔喃喃道:月中
乔郁应答一声,与他额头贴着额头。
元簪笔声音被烧得沙哑,只道:对不住。
乔郁一时心中五味杂陈,这话他从前不是没听元簪笔梦中说过,现下听来,更是滋味难以言说,你何曾对不住我。他叹息。
旁人觉得元簪笔在病中,元簪笔却觉得自己极清醒。
他回书房,忽见里间亮着灯,他以为是乔郁,便推门而入。
里面的人令他悚然一震。
兄长?他不可置信道。
元簪缨柔和笑道:你似乎有话和我说。
元簪笔坐在他对面,道:我确实有话,要同兄长说。
元簪缨道:我愿恭听。
三年前,因定品一事,世家与士人冲突激烈,先帝询问我应如何,我建议先帝以考试选官,纵然如此,仍得乔郁反对,世族悠游林下,甚喜卧雪眠云吟风弄月,视案牍公事为俗务,世家门生学子遍布朝廷,出题必与风月相关,与士人不利,更与国无益。当日,我与乔郁入兰台,两学子为名次打赌,一人姓顾,为寒门子弟,一人姓方,出自方氏名门。后,先帝心血来潮入考场,顾氏子称考场舞弊,霍思白身为方氏门生,定袒护方琢,而后自尽。陛下大怒,下令彻查,霍思白无辜,但不再受任,陛下命重出考题,尚算公平,亦能为国所用。
他朝元簪缨的方向笑了一下,自然,那名顾氏子没有死。这件事太巧,巧得宛如人为,当年不少人怀疑这名学子与朝中某位最得利的大人勾结。他们觉得,是乔郁。
元簪笔垂眸,想必兄长知晓我的意思了。
元簪缨道:是你。
元簪笔颔首,是我。
从此之后方氏与乔郁更势同水火,不久,我同乔郁理青州事,恰与方氏有关。方氏视乔郁如寇仇,青州事毕,方氏谋反铁证如山,具被乔郁如实呈送先帝,他或许怀疑为何这些证据搜集的如此顺利,元簪笔道:是我命人将从前搜集好的一并送给乔郁。方鹤池陈词,称,陈秋台谋反。
元簪缨听到这些熟悉的名字,面上并无怨恨,只轻笑着叹了口气。
陈秋台有无谋反我不知晓,我只知晓,当年诛杀宁佑党人的诏令为陈秋台草拟,行文字字珠玑掷地有声,仿佛宁佑党人当真是误国误民之乱臣贼子,功过已定,只待盖棺了。元簪笔道:寥寥百余言,却足以杀千人。今方鹤池千字长文,只诛陈秋台而已,我可惜无比,觉得甚是浪费。
如兄长所料,此事亦被扣在乔郁头上,此后,太子与乔郁不死不休,说起来若责任有十分,则五分应归罪于我,凡此种种。乔郁确实聪明,然而性格有几分天真,他时常觉得是他连累了我,元簪笔仍是十分平静,我愧对兄长的教诲,兄长教教我何为君子之风,我却浑然抛之脑后,书中说为人臣者自当忠心耿耿,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倘陛下有心,则定然会为宁佑党人昭雪,若陛下无意,为人臣者应当甘之如饴。
元簪笔平静的面容突然有了涟漪,可我如何能甘心?
处置宁佑党人那几日刑场所淌的血足够漂杵,冤声震天然而无处可诉,他在刑场外看见了谢家车马,来的自然不是谢居谨,不过是一小官吏,来确认犯人是否一个不缺。始作俑者仍居庙堂之上,高高在上睥睨众生,数千条人命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可以轻易葬送,无足轻重的小物件,不过是揽权的一个有用的工具。
元簪笔尽收眼底,这让他,如何能甘心?!
我知晓今日我之所作所为与当年他们别无二致,我亦用尽谋算,操控人心,我亦视人命如草芥,无论何人,若能利用,则必尽其能。
他知道自己是错的,他从来都知道。
然而正确的方式无法解决问题,那么何妨一错到底?
此皆我之过,我辜负兄长教诲。元簪笔道。
昔年逼宫者而今十不余一,谢居谨聪明无比,明白急流勇退的道理,未等乔郁发话,上书罪己,称谢氏有罪,不堪入朝为官,此后三代,皆不许入仕。
朝野俱惊。
元簪缨看向他的目光温柔极了,温柔得元簪笔觉得无处遁形。
他就在这,满身雪白,眸光清亮。
元簪缨毫无变化,而他却与从前截然不同。
元簪笔别过头,不愿看他。
元簪缨便半跪在他面前,望着他。
一如年少。
元簪笔低哑道:兄长做什么?
元簪缨伸手,将他环在怀中。
他感受的道元簪笔的身体如何僵直,他只轻声道;我知道,我都知道。
我知道你有多么不甘,我知道你不愿意同他们一样又觉得自己已与他们没有任何分别,我知道你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狠毒太过,我知道你从来罪己,那些矛盾的念头足以将你逼疯。
我知道,你想要的不是我指责你。
我知道,你想要我告诉你,你没有错。
我都知道。
元簪缨看着自己被攥紧的衣袖,他并没有低头去看元簪笔的表情。
因为元簪笔在哭。
忍耐到了极致的人,连哭泣都无声。
他只是抱紧了元簪笔。
他听见,元簪笔嘶声道:哥
眼泪顺着脸颊落到嘴里,比任何一种药都苦得令人心惊。
乔郁轻轻擦去他的眼泪,小心翼翼地握住了元簪笔的手。
咔嚓,是暖炉中木炭爆开的声音。
元簪笔缓缓睁眼,他觉得枕头的触感不对,动了动发觉是乔郁的双腿。
乔郁若无其事地收回手,把视线放回到折子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