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璧——照破山河(70)
元簪笔道:事发突然,便没有讲究虚礼,请乔相恕罪。
其实好几辆马车上都载着四五人,因乔郁身份尊贵,更因他脾气古怪,马车上只一个元簪笔罢了,还是元大人主动要求的。
你都来了,本相还能将你如何。乔郁随口道。
比起其他人的忐忑不安,他们两个早对京中异动有所了解,故而还算平静。但眼下显然不是谈情的好时候,便都无言。
马车上唯有尚在燃烧的香木发出爆裂的响声。
别苑与行宫相距不远,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已到了。
侍从掀开车帘,欲抚贵人下来,寒气冲淡了马车中的暖香,乔郁微微皱眉,更不愿下去。
元簪笔摆手,侍从会意,放下车帘,立在一旁等候。
元簪笔解下大氅,盖到乔郁肩上。
他垂首为乔郁系结,模样专注,眼中唯有他一人。
仿佛心里也只有他一人。
元簪笔问他:怎么不添衣服?
乔郁看着他正在打结的手,有一瞬的怔忪,须臾后道: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
有一瞬的怔忪,须臾后道:好了。
(看不见似乎是bug)
第75章
元簪笔先下马车,而后伸手将乔郁扶下来,若不知两人身份,远远望去真如神仙眷侣般。
行宫护卫森严,来往人等皆要除去武器,乔郁与元簪笔眼下位高权重,何况乔郁的脾气无论在朝在野都是出了名的张扬,不愿旁人在自己身上摸来摸去,更看不得守卫把手搭在元簪笔身上。
守卫头上冷汗津津,心里苦得要命,一般官员都不会太为难搜身的,毕竟事关皇帝安危,且都是大男人,就算脱光了摸都不算吃亏,偏偏眼前这位乔相就没有叫人近身接触的先例,陛下又从未责罚过,元簪笔才从兖州回来不久,他脾气如何,守卫无从得知。
先前宫禁时,贵女奉诏入宫,自有女官查验,倒未起过什么风波。
如今这两个怎么办?难道也叫他去寻几个女官不成?
守卫求助般地望向两人之中看起来比较好说话的元簪笔。
元簪笔颇无奈,悄悄拽了拽乔郁的袖子,哄道:乔相,陛下还在里面呢。
乔郁不慌不忙地回复道:不忙,谢相等国之股肱之臣想必早就到了,你我早到晚到一时半刻不打紧。
元簪笔倾身,轻轻在对乔相道:夜寒风大,此处乃是风口,他顿了顿,意有所指地看了看自己的衣袍,还请乔相体谅。
乔郁裹着的大氅上似乎仍有元簪笔的体温。
乔郁态度似有松动,元簪笔道:既然如此,不如我同乔相自己将身上所佩戴之物摘下,如何?
虽然这还是不合规矩,但对于乔郁这祖宗来说已经是天大的让步了,守夜拿袖子擦了擦头上已被夜风吹干的冷汗,忙不迭道:有劳两位大人,有劳了。
虽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但乔元无一人佩玉,元簪笔腰间只一匕首,他自己取下,交到守卫手中,后者双手接过,毕恭毕敬地将匕首放到一匣子中,道:待大人回来,定原物奉上。
元簪笔颔首。
乔郁身上无一锐器,他从袖子中拿出个绣功精巧的浅绿锦囊,颜色细嫩得宛如手中捏者一株幼芽,这颜色太浅太干净,似乎一碰就能留下印子,守卫踌躇了片刻才接过去。
乔相道:若是无碍,查验之后还给本相。
守卫将锦囊递给身后的医官,医官小心打开锦囊,还未低头闻,一股辛辣之味已冲上了头顶,给人茅塞顿开之感,年轻的医官眼泪差点当场落下来。
无咳咳咳,无碍医官手指不那么听使唤,几次都系上,他一手捂着通红的鼻子,将锦囊交还回去。
守卫哪里知道其中是什么,医者说了无碍,自己又成了这幅样子,当下更为谨慎地将锦囊递给乔郁。
乔郁将锦囊扔回袖中。
待两人力离去,守卫忍不住推了推身边人,道:那里面是什么东西?
医官先前猝不及防,被呛得满面通红,现在还没缓解,瓮声瓮气道:许是一些特别的香料。他当然闻得出这是什么东西,但实在没法解释乔郁为何要随身携带辣椒花椒麻椒磨成的粉做什么,总不能是吃饭时嫌菜做的不够味道,另加调料吧。
没听说这位乔相是蜀人啊。医官郁闷地想。
因官道不长,周遭又灯火通明,乔郁屏退侍从,元簪笔在他身后为他推着轮椅。
乔郁悠闲道:元大人不必走那么快,里面想必早就吵得不可开交,你我去了,不过徒增烦恼,且看他们如何做,你我既能躲清闲,又能看清诸位大臣究竟是何立场,何乐而不为呢?
他先前种种也不过是寻个正大光明晚到的由头罢了。
元簪笔点头称是。
乔郁等了半天,也没有等来元大人的第二句话。元簪笔不说,他不问,原本融洽无比。可惜乔相从来不是沉稳之人,见他这幅若无其事的样子只觉气闷。
不知道元大人可还记得先前奉陛下命令来的那位女官吗,乔郁讲故事般地随意,之后也来过本相那几次,问了些似是而非的话,他按了按太阳穴,模样少见地有些迷惑和茫然,本相竟想不到她为何要这样做。
他看不清元簪笔的表情,却听得见他的声音。
元大人开口时同平日殊无变化,道:我也不知。
乔郁手搭在了他的手上,纵然披着大氅,元簪笔的手仍然比乔郁的手温暖不少,乔郁忍不住蹭了蹭元簪笔的手背,继续道:我便命人去查了她的身份,并非良家女子,而是官奴。十几岁的时候入了掖庭,被送到故太子那伺候。
乔郁的手冷得简直像是一块冰,乔郁能感受到掌下的皮肤似乎是下意识般地,动作极小地动了下,而后很快地放松下来。
故太子在朝野皆有贤名,得先帝厚爱,只是与太子妃成婚后数年无子,先帝有意为故太子挑选侧妃,太子妃心中焦急不满,便从太医那寻了药,元簪笔将乔郁的手压在掌下,太子久病身体孱弱,不耐药性虎狼,竟死在床上。君妃失德,臣属有规劝不利之责,内侍近臣皆杖毙殉葬。乔郁笑了下,说起来,这还是陛下提出的,可见陛下为人细致。丧子痛心疾首的先帝,自然立刻就同意了。而这位李女官,不知算幸还是不幸,十几年来不曾蒙受太子恩德,太子去后,她便被送回掖庭,之后自请来行宫。
元簪笔静静地听着,除了方才那一瞬冰到的颤抖之外,他就像乔郁这个讲故事的人一样,不怎么在意地听着故事。
本相先前以为此人与本相父母有关,但其久居深宫,与我乔氏一族并无姻亲联系,本相百思不得其解。乔郁道。
元簪笔十分真诚地回答:乔相查得这般仔细都毫无头绪,遑论是我。
乔郁点点头,仿佛深以为然。
待两人进入正殿,几位重臣早就到了,此时殿中气氛冷凝,就显得轮椅压在地上的辘辘声格外刺耳。
元簪笔欲要见礼,皇帝面无表情摆手免了,道:念吧。
夏公公展开早就被看过的信,高声道:太子包藏祸心,利诱季微宁,而今掌中州军,王城已在其掌控之下,这大概是一封密奏,写的十分简略,太子临朝,以讨贼清君侧,已安天下社稷之名出兵七万,正向行宫奔袭而来。另附讨贼檄文。
夏公公的声音回荡在空空的行宫,竟给人一种毛骨悚然之感。
陛下,要念吗?
皇帝不耐道:拿下去,叫他们自己看吧。
众臣神色各异,但能站在此处的皆是见过不少腥风血雨的老狐狸,虽然惊愕慌张,但也不是全无准备。
乔郁以袖掩面,垂下头去。
太傅见不得他这幅做作样子,阴阳怪气道:乔相这是做什么?纵然无颜以对世人,倒也不必在殿中惺惺作态。
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直指乔郁。
大殿中的目光登时聚集到了乔郁身上。
乔相放下袖子,竟是双颊嫣红,眼眶蓄泪的模样。
殿中陡然安静,连率先发难的太傅都没想到乔郁能哭得如此自然迅速,瞠目结舌了半天,竟什么都没说出来。
元簪笔:
如果他没看错的话,乔郁刚才猛吸了一口锦囊。
乔郁哽咽道:诚如太傅所说,纵披发覆面,以糠塞口都难抵臣心中之愧。若不是腿脚不灵便,乔郁早就伏在地上哭了。
太傅不由得冷笑道:晚了。
乔郁连连点头,泪水不住地顺着脸颊往下淌,道:若臣早发现季微宁居心叵测,向上禀报,或许就没有今日之祸。臣身为百官之首,却未尽其责,实在羞愧难当。然而覆水难收,现在说什么都为时晚矣。他见太傅张口语言,又补充,陛下常命臣陪伴太子身边,臣事务繁忙,极少与太子见面。但纵然如此,既得陛下玉言,臣于太子仍有半师之情,臣愿与太傅一同领教导不利之罚,他犹红着的狭长眼尾朝太傅那一瞥,纵然株连九族,也绝无怨言。
此言一出,殿上不少人大骂乔郁无耻。
皇帝当然不会把教导太子的事算在他头上,就算皇帝真追究了他和太傅,株连九族?他乔氏一族的九族都被杀干净了,哪还有什么九族?老太傅门生众多,家中人丁兴旺,陛下倘龙颜一怒,便是血流成河!
谢居谨上步,道:陛下,乔相自责之心臣等皆可理解,但终究此事两位大人也不知情,请陛下明鉴。
乔郁眼泪汪汪地看着谢居谨,道:多谢谢相仗义执言。
谢居谨早知道这玩意是什么德行,连理都不理他。
老太傅毕竟七十几岁的人了,被气得吹胡子瞪眼。
皇帝道:朕明白,谢相多虑了。
谢居谨道:乔相之忠日月昭昭天地可鉴,
那篇檄文传到了乔郁手中,乔郁一目十行,上面俨然写着:乔氏,性情暴戾,地实寒微他司空见惯,继续往下看,还不忘顺便听一听谢居谨那个老匹夫又想给他下什么套,欺上瞒下,残害忠良,天地之所不容,藏不臣之心,窥伺国器
谢居谨继续道:陈秋台一事并非乔相有意报复,却使太子心怀怨愤,乔相实在无辜。
魅惑君王,把持朝政,乔氏所为,罄竹难书。臣等遵从祖宗旧制,顺应天下之心讨贼。妖孽祸国,请陛下为社稷万年深虑,除之而雪朝野之恨,还太平山河。臣等叩首。
乔郁看完最后一行,正好听见谢居谨最后一句话,但此事终究因乔相而起,陛下与太子乃是骨肉至亲,疏不间亲,父子之间,怎能倒戈相向。望陛下能仔细考虑信上所说一事,想来以乔相对陛下,对国之忠,定愿舍生取义。
作者有话要说:
檄文有部分词句出自《讨武檄文》
第76章
自谢居谨开口,已无多少人开口议论,他说完之后,殿中更一片死寂。
有人在看乔郁,有人在看皇帝,谢相说完颔首,又退回了原位。
乔郁与旁人都离得远,他看完之后便将信拿在手中,夏公公给下面立着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机灵的少年人立刻会意,轻轻走到乔郁身边,弯腰双手接过乔郁手中的信件,转而交给元簪笔。
唰啦是元簪笔抖落信纸的声音。
他动作不大,在安静的大殿却格外清晰。
在场之人仿佛都被纸张的声音惊醒了一般,老太傅上步,高声道:臣附议!
不少人紧随其后,齐齐道:臣等附议!
吵得像是一晚热油浇进冰水中。
乔郁脸上的泪已经干了,但或许是还没想好该如何回应,面对着群情激愤要拿他祭旗的朝臣,他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看得清所有人,自然也看得清与他一党,但又担忧前途不敢为他求情,被裹挟着高呼臣等附议的同僚。
虽然一切皆由皇帝默许授意,但并没有明旨,这种时候,皇帝倒很有可能真如了太子的意。
乔郁若微微偏头,恰能看见元簪笔。
他便偏头,去看元簪笔。
在这样喧嚣急迫的时候,他居然仍能置身事外一般,不置一词,只垂眼安静地看着书信。
殿中灯火明亮,火光柔软地落在众人身上,只是旁人争辩得脸色通红,本来只能算得上端庄的眉目在乔郁眼中更显得可憎了,几乎像是鬼戏中的魑魅魍魉。
唯有元簪笔
唯有他,透亮清净得,就如同殿外的月光。
乔郁在心中轻轻叹息,非是叹息世事无常命运多舛,而是叹息,这种时候,为何元大人不愿意抬头,对他笑一下。
谢居谨垂头拱手,神情居然恭敬而凛然,仿佛他确实毫无私心,一心为国。
皇帝想,真好,好得很。
谢居谨先前以为宁佑革新触动了世族根基才与诸重臣逼宫,迫使皇帝下诏废除改革。而今,这位老成谋国的谢相却是为了皇帝与太子不至于兵戈相向而请皇帝杀乔郁,以安抚太子之心,虽有排除异己之嫌,但比先前汲汲营营的样子还是好看了太多。
至少这次,谢居谨找了个为公的由头。皇帝讽刺地想。
今时今日,与昔年昔日,又哪里不同?
元簪笔认认真真地看完了书信。
或许他是唯一个在殿中揣摩这封信文法的人了。四指将信纸重叠压平,折了四折,如同未拆开那样折好,拿在手中。他悠闲得好像不是在议军国大事的殿中,而是在自家书房,随意地收起了一篇玩笑之作。
皇帝的目光终于落到乔郁身上。
乔郁还未开口,眼泪已夺眶而出。
谢居谨冷眼看着,却没再说一句话。
他这副模样落在对乔郁早就心怀不满的群臣眼中更坐实了媚上祸国的权奸之名,愈发恨不得将乔郁处之而后快。
皇帝开口道:乔卿。
恍若尘埃落定。
漂亮得不似世间人的青年人泪水连连,哑声道:臣本是罪臣之子,若非陛下仁厚,臣早就是冢中枯骨,陛下对臣委以重任,臣嚣张跋扈,有负皇恩,更因私情引得陛下与太子殿下生出龃龉,臣万死不足惜。他说的十分得体,叫所有人满意。
恋耽美
其实好几辆马车上都载着四五人,因乔郁身份尊贵,更因他脾气古怪,马车上只一个元簪笔罢了,还是元大人主动要求的。
你都来了,本相还能将你如何。乔郁随口道。
比起其他人的忐忑不安,他们两个早对京中异动有所了解,故而还算平静。但眼下显然不是谈情的好时候,便都无言。
马车上唯有尚在燃烧的香木发出爆裂的响声。
别苑与行宫相距不远,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已到了。
侍从掀开车帘,欲抚贵人下来,寒气冲淡了马车中的暖香,乔郁微微皱眉,更不愿下去。
元簪笔摆手,侍从会意,放下车帘,立在一旁等候。
元簪笔解下大氅,盖到乔郁肩上。
他垂首为乔郁系结,模样专注,眼中唯有他一人。
仿佛心里也只有他一人。
元簪笔问他:怎么不添衣服?
乔郁看着他正在打结的手,有一瞬的怔忪,须臾后道: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
有一瞬的怔忪,须臾后道:好了。
(看不见似乎是bug)
第75章
元簪笔先下马车,而后伸手将乔郁扶下来,若不知两人身份,远远望去真如神仙眷侣般。
行宫护卫森严,来往人等皆要除去武器,乔郁与元簪笔眼下位高权重,何况乔郁的脾气无论在朝在野都是出了名的张扬,不愿旁人在自己身上摸来摸去,更看不得守卫把手搭在元簪笔身上。
守卫头上冷汗津津,心里苦得要命,一般官员都不会太为难搜身的,毕竟事关皇帝安危,且都是大男人,就算脱光了摸都不算吃亏,偏偏眼前这位乔相就没有叫人近身接触的先例,陛下又从未责罚过,元簪笔才从兖州回来不久,他脾气如何,守卫无从得知。
先前宫禁时,贵女奉诏入宫,自有女官查验,倒未起过什么风波。
如今这两个怎么办?难道也叫他去寻几个女官不成?
守卫求助般地望向两人之中看起来比较好说话的元簪笔。
元簪笔颇无奈,悄悄拽了拽乔郁的袖子,哄道:乔相,陛下还在里面呢。
乔郁不慌不忙地回复道:不忙,谢相等国之股肱之臣想必早就到了,你我早到晚到一时半刻不打紧。
元簪笔倾身,轻轻在对乔相道:夜寒风大,此处乃是风口,他顿了顿,意有所指地看了看自己的衣袍,还请乔相体谅。
乔郁裹着的大氅上似乎仍有元簪笔的体温。
乔郁态度似有松动,元簪笔道:既然如此,不如我同乔相自己将身上所佩戴之物摘下,如何?
虽然这还是不合规矩,但对于乔郁这祖宗来说已经是天大的让步了,守夜拿袖子擦了擦头上已被夜风吹干的冷汗,忙不迭道:有劳两位大人,有劳了。
虽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但乔元无一人佩玉,元簪笔腰间只一匕首,他自己取下,交到守卫手中,后者双手接过,毕恭毕敬地将匕首放到一匣子中,道:待大人回来,定原物奉上。
元簪笔颔首。
乔郁身上无一锐器,他从袖子中拿出个绣功精巧的浅绿锦囊,颜色细嫩得宛如手中捏者一株幼芽,这颜色太浅太干净,似乎一碰就能留下印子,守卫踌躇了片刻才接过去。
乔相道:若是无碍,查验之后还给本相。
守卫将锦囊递给身后的医官,医官小心打开锦囊,还未低头闻,一股辛辣之味已冲上了头顶,给人茅塞顿开之感,年轻的医官眼泪差点当场落下来。
无咳咳咳,无碍医官手指不那么听使唤,几次都系上,他一手捂着通红的鼻子,将锦囊交还回去。
守卫哪里知道其中是什么,医者说了无碍,自己又成了这幅样子,当下更为谨慎地将锦囊递给乔郁。
乔郁将锦囊扔回袖中。
待两人力离去,守卫忍不住推了推身边人,道:那里面是什么东西?
医官先前猝不及防,被呛得满面通红,现在还没缓解,瓮声瓮气道:许是一些特别的香料。他当然闻得出这是什么东西,但实在没法解释乔郁为何要随身携带辣椒花椒麻椒磨成的粉做什么,总不能是吃饭时嫌菜做的不够味道,另加调料吧。
没听说这位乔相是蜀人啊。医官郁闷地想。
因官道不长,周遭又灯火通明,乔郁屏退侍从,元簪笔在他身后为他推着轮椅。
乔郁悠闲道:元大人不必走那么快,里面想必早就吵得不可开交,你我去了,不过徒增烦恼,且看他们如何做,你我既能躲清闲,又能看清诸位大臣究竟是何立场,何乐而不为呢?
他先前种种也不过是寻个正大光明晚到的由头罢了。
元簪笔点头称是。
乔郁等了半天,也没有等来元大人的第二句话。元簪笔不说,他不问,原本融洽无比。可惜乔相从来不是沉稳之人,见他这幅若无其事的样子只觉气闷。
不知道元大人可还记得先前奉陛下命令来的那位女官吗,乔郁讲故事般地随意,之后也来过本相那几次,问了些似是而非的话,他按了按太阳穴,模样少见地有些迷惑和茫然,本相竟想不到她为何要这样做。
他看不清元簪笔的表情,却听得见他的声音。
元大人开口时同平日殊无变化,道:我也不知。
乔郁手搭在了他的手上,纵然披着大氅,元簪笔的手仍然比乔郁的手温暖不少,乔郁忍不住蹭了蹭元簪笔的手背,继续道:我便命人去查了她的身份,并非良家女子,而是官奴。十几岁的时候入了掖庭,被送到故太子那伺候。
乔郁的手冷得简直像是一块冰,乔郁能感受到掌下的皮肤似乎是下意识般地,动作极小地动了下,而后很快地放松下来。
故太子在朝野皆有贤名,得先帝厚爱,只是与太子妃成婚后数年无子,先帝有意为故太子挑选侧妃,太子妃心中焦急不满,便从太医那寻了药,元簪笔将乔郁的手压在掌下,太子久病身体孱弱,不耐药性虎狼,竟死在床上。君妃失德,臣属有规劝不利之责,内侍近臣皆杖毙殉葬。乔郁笑了下,说起来,这还是陛下提出的,可见陛下为人细致。丧子痛心疾首的先帝,自然立刻就同意了。而这位李女官,不知算幸还是不幸,十几年来不曾蒙受太子恩德,太子去后,她便被送回掖庭,之后自请来行宫。
元簪笔静静地听着,除了方才那一瞬冰到的颤抖之外,他就像乔郁这个讲故事的人一样,不怎么在意地听着故事。
本相先前以为此人与本相父母有关,但其久居深宫,与我乔氏一族并无姻亲联系,本相百思不得其解。乔郁道。
元簪笔十分真诚地回答:乔相查得这般仔细都毫无头绪,遑论是我。
乔郁点点头,仿佛深以为然。
待两人进入正殿,几位重臣早就到了,此时殿中气氛冷凝,就显得轮椅压在地上的辘辘声格外刺耳。
元簪笔欲要见礼,皇帝面无表情摆手免了,道:念吧。
夏公公展开早就被看过的信,高声道:太子包藏祸心,利诱季微宁,而今掌中州军,王城已在其掌控之下,这大概是一封密奏,写的十分简略,太子临朝,以讨贼清君侧,已安天下社稷之名出兵七万,正向行宫奔袭而来。另附讨贼檄文。
夏公公的声音回荡在空空的行宫,竟给人一种毛骨悚然之感。
陛下,要念吗?
皇帝不耐道:拿下去,叫他们自己看吧。
众臣神色各异,但能站在此处的皆是见过不少腥风血雨的老狐狸,虽然惊愕慌张,但也不是全无准备。
乔郁以袖掩面,垂下头去。
太傅见不得他这幅做作样子,阴阳怪气道:乔相这是做什么?纵然无颜以对世人,倒也不必在殿中惺惺作态。
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直指乔郁。
大殿中的目光登时聚集到了乔郁身上。
乔相放下袖子,竟是双颊嫣红,眼眶蓄泪的模样。
殿中陡然安静,连率先发难的太傅都没想到乔郁能哭得如此自然迅速,瞠目结舌了半天,竟什么都没说出来。
元簪笔:
如果他没看错的话,乔郁刚才猛吸了一口锦囊。
乔郁哽咽道:诚如太傅所说,纵披发覆面,以糠塞口都难抵臣心中之愧。若不是腿脚不灵便,乔郁早就伏在地上哭了。
太傅不由得冷笑道:晚了。
乔郁连连点头,泪水不住地顺着脸颊往下淌,道:若臣早发现季微宁居心叵测,向上禀报,或许就没有今日之祸。臣身为百官之首,却未尽其责,实在羞愧难当。然而覆水难收,现在说什么都为时晚矣。他见太傅张口语言,又补充,陛下常命臣陪伴太子身边,臣事务繁忙,极少与太子见面。但纵然如此,既得陛下玉言,臣于太子仍有半师之情,臣愿与太傅一同领教导不利之罚,他犹红着的狭长眼尾朝太傅那一瞥,纵然株连九族,也绝无怨言。
此言一出,殿上不少人大骂乔郁无耻。
皇帝当然不会把教导太子的事算在他头上,就算皇帝真追究了他和太傅,株连九族?他乔氏一族的九族都被杀干净了,哪还有什么九族?老太傅门生众多,家中人丁兴旺,陛下倘龙颜一怒,便是血流成河!
谢居谨上步,道:陛下,乔相自责之心臣等皆可理解,但终究此事两位大人也不知情,请陛下明鉴。
乔郁眼泪汪汪地看着谢居谨,道:多谢谢相仗义执言。
谢居谨早知道这玩意是什么德行,连理都不理他。
老太傅毕竟七十几岁的人了,被气得吹胡子瞪眼。
皇帝道:朕明白,谢相多虑了。
谢居谨道:乔相之忠日月昭昭天地可鉴,
那篇檄文传到了乔郁手中,乔郁一目十行,上面俨然写着:乔氏,性情暴戾,地实寒微他司空见惯,继续往下看,还不忘顺便听一听谢居谨那个老匹夫又想给他下什么套,欺上瞒下,残害忠良,天地之所不容,藏不臣之心,窥伺国器
谢居谨继续道:陈秋台一事并非乔相有意报复,却使太子心怀怨愤,乔相实在无辜。
魅惑君王,把持朝政,乔氏所为,罄竹难书。臣等遵从祖宗旧制,顺应天下之心讨贼。妖孽祸国,请陛下为社稷万年深虑,除之而雪朝野之恨,还太平山河。臣等叩首。
乔郁看完最后一行,正好听见谢居谨最后一句话,但此事终究因乔相而起,陛下与太子乃是骨肉至亲,疏不间亲,父子之间,怎能倒戈相向。望陛下能仔细考虑信上所说一事,想来以乔相对陛下,对国之忠,定愿舍生取义。
作者有话要说:
檄文有部分词句出自《讨武檄文》
第76章
自谢居谨开口,已无多少人开口议论,他说完之后,殿中更一片死寂。
有人在看乔郁,有人在看皇帝,谢相说完颔首,又退回了原位。
乔郁与旁人都离得远,他看完之后便将信拿在手中,夏公公给下面立着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机灵的少年人立刻会意,轻轻走到乔郁身边,弯腰双手接过乔郁手中的信件,转而交给元簪笔。
唰啦是元簪笔抖落信纸的声音。
他动作不大,在安静的大殿却格外清晰。
在场之人仿佛都被纸张的声音惊醒了一般,老太傅上步,高声道:臣附议!
不少人紧随其后,齐齐道:臣等附议!
吵得像是一晚热油浇进冰水中。
乔郁脸上的泪已经干了,但或许是还没想好该如何回应,面对着群情激愤要拿他祭旗的朝臣,他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看得清所有人,自然也看得清与他一党,但又担忧前途不敢为他求情,被裹挟着高呼臣等附议的同僚。
虽然一切皆由皇帝默许授意,但并没有明旨,这种时候,皇帝倒很有可能真如了太子的意。
乔郁若微微偏头,恰能看见元簪笔。
他便偏头,去看元簪笔。
在这样喧嚣急迫的时候,他居然仍能置身事外一般,不置一词,只垂眼安静地看着书信。
殿中灯火明亮,火光柔软地落在众人身上,只是旁人争辩得脸色通红,本来只能算得上端庄的眉目在乔郁眼中更显得可憎了,几乎像是鬼戏中的魑魅魍魉。
唯有元簪笔
唯有他,透亮清净得,就如同殿外的月光。
乔郁在心中轻轻叹息,非是叹息世事无常命运多舛,而是叹息,这种时候,为何元大人不愿意抬头,对他笑一下。
谢居谨垂头拱手,神情居然恭敬而凛然,仿佛他确实毫无私心,一心为国。
皇帝想,真好,好得很。
谢居谨先前以为宁佑革新触动了世族根基才与诸重臣逼宫,迫使皇帝下诏废除改革。而今,这位老成谋国的谢相却是为了皇帝与太子不至于兵戈相向而请皇帝杀乔郁,以安抚太子之心,虽有排除异己之嫌,但比先前汲汲营营的样子还是好看了太多。
至少这次,谢居谨找了个为公的由头。皇帝讽刺地想。
今时今日,与昔年昔日,又哪里不同?
元簪笔认认真真地看完了书信。
或许他是唯一个在殿中揣摩这封信文法的人了。四指将信纸重叠压平,折了四折,如同未拆开那样折好,拿在手中。他悠闲得好像不是在议军国大事的殿中,而是在自家书房,随意地收起了一篇玩笑之作。
皇帝的目光终于落到乔郁身上。
乔郁还未开口,眼泪已夺眶而出。
谢居谨冷眼看着,却没再说一句话。
他这副模样落在对乔郁早就心怀不满的群臣眼中更坐实了媚上祸国的权奸之名,愈发恨不得将乔郁处之而后快。
皇帝开口道:乔卿。
恍若尘埃落定。
漂亮得不似世间人的青年人泪水连连,哑声道:臣本是罪臣之子,若非陛下仁厚,臣早就是冢中枯骨,陛下对臣委以重任,臣嚣张跋扈,有负皇恩,更因私情引得陛下与太子殿下生出龃龉,臣万死不足惜。他说的十分得体,叫所有人满意。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