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页
不过这只是黄家人在家算的账,第一次可不敢做这么多油条,实际上第一回 就做了五斤油和七斤面,全卖光了,赚了近五十文钱。
不过幸好黄家人比较理智,没有多做,七斤面的油条,将近散集才卖光。
虽说百姓爱吃,但是毕竟人数有限,舍得花钱的人更少了,这回是吃个新鲜,油条才卖得快,等下个集,可能连七斤面的油条都卖不完了。
不过因为油条吸引人,豆皮和草鞋也卖得不错,黄家这三样买卖加在一起,赚了一百多文钱,可谓是收获满满。
作者有话要说:
第16章 .割艾草驱蚊
借用村长家的火炉赚了这么一大堆的铜板,金氏送还火炉时特意挑两块大点的豆腐当谢礼。
炸油条这门买卖既然赚钱,黄家人肯定要一直做下去的,火炉自然也不能总借别人家的用,自家还需得把炸油条的家伙什配全了。
黄豆腐散集时当即就去镇上订做了陶炉子,在下一个大集前能做好,以后家里就可以用陶炉子代替火炉去镇上卖油条了。
不过金氏还是跟孙大娘打听了一下火炉的价格。打算等手头松快了,置办一个火炉,平时可以用来炸油条,冬天还可以用来取暖。
都说关外的冬天难熬,买个火炉还是十分实用的。
一个火炉连带着用来排烟的炉筒子,得需要三十斤铁,这可比黄家买的大铁锅还贵呢。
黄家的三张铁牌子都用光了,不用铁牌子买铁制品,价格要高很多,现在买火炉,可真得掏光家底了。
铁牌子倒是能借别人家的,杨老六和杨老七家的铁牌子是一张都没用呢。
他俩得知黄家人把铁牌子用光时,也曾说让黄豆腐随时来拿他两家的铁牌子用,反正他俩家这几年是没钱买那么多铁制品了。
不过现在摆在黄家人面前的困难,不是有没有铁牌子的问题了,而是有没有钱的问题。买铁炉子的钱还得攒,现在就只能用陶炉子了。
黄家在老家时也是用过陶炉子取暖的,只不过这东西实在不抗烧,仔细点用,倒是能烧一整个冬天,稍微不注意,用的时间长了,陶炉子就烧裂了,最后家里没法子了,花钱买了个炭盆用。
炭盆算是家里比较贵重的东西了,离开老家前,被黄豆腐拿到镇上卖掉了,换了些铜钱。
黄豆腐是个急性子,陶炉子做好的当天就跑到镇上取了回来。想在家用陶炉子试试火候,免得下一个集时用不明白,白白耽搁了买卖。
卖油条的钱,黄豆腐是打算分给自家小妹一半的,但黄豆芽坚决不要。
黄豆芽觉得,自己不过就是发个面而已,而且发面的手法,嫂子也已经学得差不离了,自己马上就能当甩手掌柜了,断没有白白拿钱的理由。
而且家里本就不富裕,就算是这次赶集卖了钱,以后也难保还能赚这么多,炸油条时烟熏火燎的,大哥的手还不小心被油锅烫了一片水泡。
这卖油条的钱可真不是好赚的。黄豆芽觉得自己没有吃这份苦,自然也不应该拿这份钱,就只让大哥给自己两个铜板当零花钱。
黄豆腐拗不过自家小妹,再想想家里还要买小麦、榨豆油,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很多,也就不跟小妹继续推拉客气了,收好了钱,打算把小妹的钱攒起来,以后给她当嫁妆。
跟大人因为赚了钱开心不同,家里的两个孩子开心的原因主要是那半斤饴糖。
为了防止俩孩子偷吃,金氏把饴糖交给了小姑子来看管。
半斤饴糖总共有二十五块糖,三个大人各分两块解馋,剩下的十九块全留给了家里的两个孩子。
黄豆腐和金氏坚决不吃,被黄豆芽硬塞进了嘴里。
“大老爷们吃啥糖啊!”黄豆腐嘴里一边嚼着糖,一边絮絮叨叨的,一点没看出来他不爱吃糖。
黄豆芽可不管自家大哥的唠叨,看着自家哥嫂把糖都吃光了才罢休。
为了让这些饴糖吃得长远些,黄豆芽把饴糖当成了奖品,每天早上会拿出一块糖,奖励孩子们前一天喂养小家禽的功劳。
用刀将饴糖对半切,一个孩子给半块。半块饴糖也就只有指甲盖一般大小,放进嘴里嚼几下也就没了,也就能甜甜嘴。不过对于两个孩子来说,绝对是非常奢侈的奖励了。
为了得到小姑姑的赞赏和半块饴糖,两个孩子喂起小家禽来,是相当地用心了。
往常喜欢赖床的两个孩子,自打有了饴糖后,起得比黄豆芽都早。一大早饭都不吃,就跑去菜园子里捉小虫子喂小家禽
就因为黄豆芽跟他俩说小鸡多吃虫子爱下蛋,为了实现糖蛋自由,这俩小馋猫算是盯住了自家菜园子里的小虫子了。
黄家种的菜叶子上的虫窟窿要比别人家少多了,要是担到镇上卖,肯定比旁人家的菜受欢迎。
黄家两个孩子还天天出门挖野菜。哥哥负责挖,妹妹负责把野菜根上的土抖干净,放进篮子里。
现在漫山遍野都是野菜,黄家小兄妹俩在路边上随便一挖,不大一会功夫就能挖一筐,再加上他们还有一帮玩伴帮忙,一天挖两筐野菜那是相当轻松了。
家里的小家禽们才刚刚换毛,最快也得秋天才开始下蛋,不过见侄子侄女干活这么积极,黄豆芽也没忍心告诉他俩真相。
时间慢慢转入夏天,山上蚊虫逐渐多了起来,而且因为天气太热,木耳也不怎么长了,黄豆芽就不怎么往莲花山上去了,只在家里做一些活计。
--
不过幸好黄家人比较理智,没有多做,七斤面的油条,将近散集才卖光。
虽说百姓爱吃,但是毕竟人数有限,舍得花钱的人更少了,这回是吃个新鲜,油条才卖得快,等下个集,可能连七斤面的油条都卖不完了。
不过因为油条吸引人,豆皮和草鞋也卖得不错,黄家这三样买卖加在一起,赚了一百多文钱,可谓是收获满满。
作者有话要说:
第16章 .割艾草驱蚊
借用村长家的火炉赚了这么一大堆的铜板,金氏送还火炉时特意挑两块大点的豆腐当谢礼。
炸油条这门买卖既然赚钱,黄家人肯定要一直做下去的,火炉自然也不能总借别人家的用,自家还需得把炸油条的家伙什配全了。
黄豆腐散集时当即就去镇上订做了陶炉子,在下一个大集前能做好,以后家里就可以用陶炉子代替火炉去镇上卖油条了。
不过金氏还是跟孙大娘打听了一下火炉的价格。打算等手头松快了,置办一个火炉,平时可以用来炸油条,冬天还可以用来取暖。
都说关外的冬天难熬,买个火炉还是十分实用的。
一个火炉连带着用来排烟的炉筒子,得需要三十斤铁,这可比黄家买的大铁锅还贵呢。
黄家的三张铁牌子都用光了,不用铁牌子买铁制品,价格要高很多,现在买火炉,可真得掏光家底了。
铁牌子倒是能借别人家的,杨老六和杨老七家的铁牌子是一张都没用呢。
他俩得知黄家人把铁牌子用光时,也曾说让黄豆腐随时来拿他两家的铁牌子用,反正他俩家这几年是没钱买那么多铁制品了。
不过现在摆在黄家人面前的困难,不是有没有铁牌子的问题了,而是有没有钱的问题。买铁炉子的钱还得攒,现在就只能用陶炉子了。
黄家在老家时也是用过陶炉子取暖的,只不过这东西实在不抗烧,仔细点用,倒是能烧一整个冬天,稍微不注意,用的时间长了,陶炉子就烧裂了,最后家里没法子了,花钱买了个炭盆用。
炭盆算是家里比较贵重的东西了,离开老家前,被黄豆腐拿到镇上卖掉了,换了些铜钱。
黄豆腐是个急性子,陶炉子做好的当天就跑到镇上取了回来。想在家用陶炉子试试火候,免得下一个集时用不明白,白白耽搁了买卖。
卖油条的钱,黄豆腐是打算分给自家小妹一半的,但黄豆芽坚决不要。
黄豆芽觉得,自己不过就是发个面而已,而且发面的手法,嫂子也已经学得差不离了,自己马上就能当甩手掌柜了,断没有白白拿钱的理由。
而且家里本就不富裕,就算是这次赶集卖了钱,以后也难保还能赚这么多,炸油条时烟熏火燎的,大哥的手还不小心被油锅烫了一片水泡。
这卖油条的钱可真不是好赚的。黄豆芽觉得自己没有吃这份苦,自然也不应该拿这份钱,就只让大哥给自己两个铜板当零花钱。
黄豆腐拗不过自家小妹,再想想家里还要买小麦、榨豆油,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很多,也就不跟小妹继续推拉客气了,收好了钱,打算把小妹的钱攒起来,以后给她当嫁妆。
跟大人因为赚了钱开心不同,家里的两个孩子开心的原因主要是那半斤饴糖。
为了防止俩孩子偷吃,金氏把饴糖交给了小姑子来看管。
半斤饴糖总共有二十五块糖,三个大人各分两块解馋,剩下的十九块全留给了家里的两个孩子。
黄豆腐和金氏坚决不吃,被黄豆芽硬塞进了嘴里。
“大老爷们吃啥糖啊!”黄豆腐嘴里一边嚼着糖,一边絮絮叨叨的,一点没看出来他不爱吃糖。
黄豆芽可不管自家大哥的唠叨,看着自家哥嫂把糖都吃光了才罢休。
为了让这些饴糖吃得长远些,黄豆芽把饴糖当成了奖品,每天早上会拿出一块糖,奖励孩子们前一天喂养小家禽的功劳。
用刀将饴糖对半切,一个孩子给半块。半块饴糖也就只有指甲盖一般大小,放进嘴里嚼几下也就没了,也就能甜甜嘴。不过对于两个孩子来说,绝对是非常奢侈的奖励了。
为了得到小姑姑的赞赏和半块饴糖,两个孩子喂起小家禽来,是相当地用心了。
往常喜欢赖床的两个孩子,自打有了饴糖后,起得比黄豆芽都早。一大早饭都不吃,就跑去菜园子里捉小虫子喂小家禽
就因为黄豆芽跟他俩说小鸡多吃虫子爱下蛋,为了实现糖蛋自由,这俩小馋猫算是盯住了自家菜园子里的小虫子了。
黄家种的菜叶子上的虫窟窿要比别人家少多了,要是担到镇上卖,肯定比旁人家的菜受欢迎。
黄家两个孩子还天天出门挖野菜。哥哥负责挖,妹妹负责把野菜根上的土抖干净,放进篮子里。
现在漫山遍野都是野菜,黄家小兄妹俩在路边上随便一挖,不大一会功夫就能挖一筐,再加上他们还有一帮玩伴帮忙,一天挖两筐野菜那是相当轻松了。
家里的小家禽们才刚刚换毛,最快也得秋天才开始下蛋,不过见侄子侄女干活这么积极,黄豆芽也没忍心告诉他俩真相。
时间慢慢转入夏天,山上蚊虫逐渐多了起来,而且因为天气太热,木耳也不怎么长了,黄豆芽就不怎么往莲花山上去了,只在家里做一些活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