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7页
“不然别的也就罢了,就怕真不饶江家兄弟,江家那边妻离子散,三嫂恐怕心中有疙瘩。再者,为了金盘他们兄弟着想,将来若真能中举,这有两个入了监牢的嫡亲舅舅,恐怕也是污点——”
这才是最要命的地方!
王永珠自然也明白。
听宋重锦这么说了,知道他是体谅自己,也是为了王家考虑。
只得道:“我也知道,就算为了金盘他们几个孩子,这江家兄弟还得放了才是。只是不能就这么轻易的放了,不然他们也得不到教训。”
“且先在镇上多关几日,吓吓他们,也让三嫂警醒警醒,不然太快就放了,三嫂和江家都得不得教训,将来怕还要做耗!”
宋重锦点点头:“你放心,我先前已经休书给了镇长,让他先只将人关在镇上,后期如何处置,等我这边的决定。也让他当着江家兄弟一定要将事情往严重了说,那镇长是个聪明人,听姚大他们回来一说,就知道他心里清楚了,肯定能办妥的。”
王永珠知道宋重锦轻易不夸人,既然这么说,那就是心里有数,也就放心了。
七里墩里正那边到镇上的人,也回来了,连口水都没喝,就直奔里正家去了。
将在镇上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的跟里正一说,里正的心一紧。
这宋大人是动真格了!
其他几个族长听说打听消息的人回来了,也匆忙赶来,听了那人的汇报,一个个的心也都凉了半截。
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他们身为宋重锦的乡亲,也没想着借太多的光,可这宋重锦也太未免大公无私,洁身自好了吧?
这是告诫乡里乡亲的,别想着借他的名?
那他这大人当得有啥好处?好歹他中了举人,名下还能挂几家,免赋税呢。
还是里正稳得住,吃惊过后,倒是定了心:“这样也好!咱们七里墩好不容易出一位大人,若是上头无人,倒是要谨慎小心才行。若是因为这些小事,被人抓了把柄,丢了官职,那才是事大。”
“我倒是觉得咱们七里墩,只要有王家在,宋大人能真不管?能庇佑咱们一村平安就足够了,就不要贪心了!想想别的村,咱们就知足吧!”
“再想想以前,没有宋大人的时候,咱们村是啥样?咋滴?莫非人宋大人还该咱们欠咱们不成?大家摸着良心说,当初宋大人落魄的时候,你们谁正眼看过人家?谁帮过人家?”
“如今人家飞黄腾达了,没记旧仇,还看在王家的份上,对咱们村颇为关照,就已经不错了!倒是养大你们的心了?好不好的,人家是官,真惹急了,人家一开口,咱们这满村人都不够看的!”
“你们的小心思,我都清楚,趁早的一个个都给我打住了!听到没有?若是让我知道谁因着这个,说些不该说的,干些不该干的,别说宋大人,我第一个出来,将他赶出七里墩去!”
“我们七里墩要不起这样眼大心空没成算的!你自己想死,别拖累我们七里墩这么多人!”
里正到底积威甚重,一席话下来,几个族长都垂下头不敢再吭声了。
里正见将几个人给说服力,自己也松了一口气。
又招呼着几个族长,将接下来村里要办的事情,商量好了,各人都领了一桩差事,才散了。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三日
宋重锦他们回村后,没出两日,这附近十里八乡都知道了。
也知道他要在村里办三日的流水席,请村里的人去吃,还要请唱大戏的,划旱船的来热闹热闹。
顿时几乎整个石桥镇附近的村子都轰动了。
多少年没有过的盛事啊。
不说那孩子们,听了这消息,就已经互相结伴,商量好了,等七里墩开流水席,唱大戏点那日,去七里墩看看热闹去。
要是机会好,看能不能蹭上一桌流水席面吃吃,沾沾喜气。
村里这几日,村里男女老少,都忙得脚不沾地,为了流水席做准备。
一应的米面菜蔬,各种调料和用油,都是姚大带着人,流水一般拖回来,王家的院子里都堆成了小山一般。
又找屠户定了十来头猪,将村里多余的鸡鸭鱼,菜蔬什么的都买了下来。
一时,村里人人脸上笑开了花,只夸宋重锦和王永珠阔气,会做人。
好不好的,每家因为这个,都多了点收入,银钱在手,谁不满口的好话。
就连帮起忙来,也是不吝啬那把子力气。
男人们有在外头,用泥巴石头垒灶头的,也有上山打柴火的。
各家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都拿了出来。
沿着宋重锦的那个院子外,顺着村里的道路,一直快摆到了村口。
除了从镇上请来了的掌勺大厨外,村里会做饭的女人们,也都上阵了。
其他的女人们,都忙着摘菜,洗菜,淘米做饭,发面蒸馍,还有切菜配菜的。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一边做事一边笑着谈天说地,比自家办喜事还高兴。
到了时间,一大早,油锅一开,煎炸蒸煮,香味在整个村子上空弥漫不去,馋得孩子们一个个都围着灶头打转,不忍离去。
村口大槐树下,已经搭好了戏台。
请来了好几班的唱大戏的,头一晚已经在村里住下来了,此刻已经装扮整齐,在台上咿咿呀呀的唱了起来。
--
这才是最要命的地方!
王永珠自然也明白。
听宋重锦这么说了,知道他是体谅自己,也是为了王家考虑。
只得道:“我也知道,就算为了金盘他们几个孩子,这江家兄弟还得放了才是。只是不能就这么轻易的放了,不然他们也得不到教训。”
“且先在镇上多关几日,吓吓他们,也让三嫂警醒警醒,不然太快就放了,三嫂和江家都得不得教训,将来怕还要做耗!”
宋重锦点点头:“你放心,我先前已经休书给了镇长,让他先只将人关在镇上,后期如何处置,等我这边的决定。也让他当着江家兄弟一定要将事情往严重了说,那镇长是个聪明人,听姚大他们回来一说,就知道他心里清楚了,肯定能办妥的。”
王永珠知道宋重锦轻易不夸人,既然这么说,那就是心里有数,也就放心了。
七里墩里正那边到镇上的人,也回来了,连口水都没喝,就直奔里正家去了。
将在镇上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的跟里正一说,里正的心一紧。
这宋大人是动真格了!
其他几个族长听说打听消息的人回来了,也匆忙赶来,听了那人的汇报,一个个的心也都凉了半截。
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他们身为宋重锦的乡亲,也没想着借太多的光,可这宋重锦也太未免大公无私,洁身自好了吧?
这是告诫乡里乡亲的,别想着借他的名?
那他这大人当得有啥好处?好歹他中了举人,名下还能挂几家,免赋税呢。
还是里正稳得住,吃惊过后,倒是定了心:“这样也好!咱们七里墩好不容易出一位大人,若是上头无人,倒是要谨慎小心才行。若是因为这些小事,被人抓了把柄,丢了官职,那才是事大。”
“我倒是觉得咱们七里墩,只要有王家在,宋大人能真不管?能庇佑咱们一村平安就足够了,就不要贪心了!想想别的村,咱们就知足吧!”
“再想想以前,没有宋大人的时候,咱们村是啥样?咋滴?莫非人宋大人还该咱们欠咱们不成?大家摸着良心说,当初宋大人落魄的时候,你们谁正眼看过人家?谁帮过人家?”
“如今人家飞黄腾达了,没记旧仇,还看在王家的份上,对咱们村颇为关照,就已经不错了!倒是养大你们的心了?好不好的,人家是官,真惹急了,人家一开口,咱们这满村人都不够看的!”
“你们的小心思,我都清楚,趁早的一个个都给我打住了!听到没有?若是让我知道谁因着这个,说些不该说的,干些不该干的,别说宋大人,我第一个出来,将他赶出七里墩去!”
“我们七里墩要不起这样眼大心空没成算的!你自己想死,别拖累我们七里墩这么多人!”
里正到底积威甚重,一席话下来,几个族长都垂下头不敢再吭声了。
里正见将几个人给说服力,自己也松了一口气。
又招呼着几个族长,将接下来村里要办的事情,商量好了,各人都领了一桩差事,才散了。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三日
宋重锦他们回村后,没出两日,这附近十里八乡都知道了。
也知道他要在村里办三日的流水席,请村里的人去吃,还要请唱大戏的,划旱船的来热闹热闹。
顿时几乎整个石桥镇附近的村子都轰动了。
多少年没有过的盛事啊。
不说那孩子们,听了这消息,就已经互相结伴,商量好了,等七里墩开流水席,唱大戏点那日,去七里墩看看热闹去。
要是机会好,看能不能蹭上一桌流水席面吃吃,沾沾喜气。
村里这几日,村里男女老少,都忙得脚不沾地,为了流水席做准备。
一应的米面菜蔬,各种调料和用油,都是姚大带着人,流水一般拖回来,王家的院子里都堆成了小山一般。
又找屠户定了十来头猪,将村里多余的鸡鸭鱼,菜蔬什么的都买了下来。
一时,村里人人脸上笑开了花,只夸宋重锦和王永珠阔气,会做人。
好不好的,每家因为这个,都多了点收入,银钱在手,谁不满口的好话。
就连帮起忙来,也是不吝啬那把子力气。
男人们有在外头,用泥巴石头垒灶头的,也有上山打柴火的。
各家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都拿了出来。
沿着宋重锦的那个院子外,顺着村里的道路,一直快摆到了村口。
除了从镇上请来了的掌勺大厨外,村里会做饭的女人们,也都上阵了。
其他的女人们,都忙着摘菜,洗菜,淘米做饭,发面蒸馍,还有切菜配菜的。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一边做事一边笑着谈天说地,比自家办喜事还高兴。
到了时间,一大早,油锅一开,煎炸蒸煮,香味在整个村子上空弥漫不去,馋得孩子们一个个都围着灶头打转,不忍离去。
村口大槐树下,已经搭好了戏台。
请来了好几班的唱大戏的,头一晚已经在村里住下来了,此刻已经装扮整齐,在台上咿咿呀呀的唱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