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页
常风臣作为京剧大家在京城票友圈那可是泰山北斗级别的大人物,除了奉系,就连北伐队伍那边都有许多大佬是常先生的戏迷。
而且梨园大佬中不仅只有常先生一个人发话。昆曲、评剧甚至就连唱大鼓书和梆子戏的都有老前辈响应常先生号召,要求徒子徒孙都给徽戏搭把手,让徽戏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这么多大前辈一发话,梨园子弟哪敢不听?当下北平就有很多大佬发话让手下采购《贵妃醉车》的电影票当做赠票发给部门员工或小弟,正好借此进行团建。
由此,北平爆发出来了轰轰烈烈的抢救徽戏运动。这场由《贵妃醉车》引发的抢救徽戏运动持续了整整十几年,在民国戏曲史上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谢听澜也以圈外人的身份成为后世无数徽戏子弟铭感五内的大恩人,是后世人提及民国梨园史绝不能忽略的人物。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把时间重新拉回1926年的夏天,此时此刻的北平注定要记住《贵妃醉车》这部电影。
继梨园子弟的欢迎热后,随即掀起来了黄包车夫们的观影热。
在以往的几十年,黄包车夫就是街上的牛马,人类会关心牛马的喜怒哀乐吗?《贵妃醉车》是华夏第一部 拍黄包车夫的电影,刘大年就是这全华夏无数个黄包车夫的缩影!
导演谢听澜此时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了,他凭借这部电影成为无数黄包车夫亲切的老朋友。现在朋友拍了电影,这些黄包车夫们甭管平时生活多拮据,此时都像电影里买票给花醉楼首演捧场的刘大年那样,也纷纷从牙缝里省出来一两毛钱去电影院观影。
华夏再也没有比《贵妃醉车》更奇怪的观众群体了。一部文艺片,本应该被奉在庙堂之上,被长衫先生们品味欣赏,可是如今电影院里长衫先生寥寥,来的都是什么人?来的是妓女、戏子和黄包车夫。
正是这些卑贱的人把《贵妃醉车》给举了起来!
上映第四周,《贵妃醉车》累计票房约11000元。
上映第五周,《贵妃醉车》累计票房约18000元。
上映第六周,《贵妃醉车》累计票房约28000元。
然后,就在上映第七周,报纸上突然多了一篇有关《贵妃醉车》的影评,而正是这个影评,在全北平掀起了一场大地震,把无数公知震得头晕目眩。
影评人名为约翰逊,是一名美国导演。他在来神秘的东方古国旅行的时候,在华夏友人的推荐下去电影院看了《贵妃醉车》这部电影。虽然语言和文化不通,但是人类对美和感情的感知是共通的,电影镜头艺术的好坏也是可以直观看到的。
在不知晓剧情时,约翰逊就为导演出神入化的蒙太奇使用技巧给深深震惊了。
“就算在好莱坞,也没有导演会使用这么出神入化的蒙太奇技术!《贵妃醉车》的导演运镜技术是世界级的!”他在影评里如此写道。
而这不过是约翰逊对谢听澜无数热情洋溢赞词中微不足道的一点。
在通过友人的翻译明白了电影剧情内容时,这个美国人为这个蕴含浓厚东方艺术之美的电影而深深动容了。
他在接下来的影评里如此写道:“一流的拍摄,一流的剪辑思维,一流的演员,再加上一流的故事,这样的电影在好莱坞也是数年一遇,可是就在华夏——这个无数西方人心目中遥远偏僻的电影荒漠里——诞生了一枚璀璨的明珠,他的光芒是如此闪亮,让人很难相信这不过才是谢导演的第二部 电影!这个21岁的年轻人是货真价实的天才!”
“华夏没有适合他的舞台,他应该去好莱坞!我敢打赌,他一定会在好莱坞大放光彩!”
约翰逊几千字的影评被华夏友人原汁原味翻译出来刊登在了《北平电影周刊》的头版头条,让无数国人为之疯狂。
约翰逊并不是籍籍无名的导演。他隶属美国的派拉蒙公司,之前也有两三部电影在华夏上映,均收获不错的票房。
让全体华夏人与有荣焉的是,一个有名的美国大导演热情洋溢夸奖了他们同胞!他说他们同胞的电影比好莱坞还要优秀!
自从英国人的巨舰开来后,华夏人已经在洋大人面前卑躬屈膝太久了,华夏人也自卑太久了。此时,一个美国人如此热情洋溢夸他们的同胞,正搔国人痒处。
一夜之间,谢听澜成为了北平各大报纸上的宠儿。
《公民报》:“《贵妃醉车》获美国导演肯定,约翰逊:可比肩好莱坞电影!”
《正义救国报》:“谢听澜是当之无愧的国产电影之光!”
《世界自由报》:“好莱坞已经向谢听澜递出了橄榄枝!”
《科学报》:“蒙太奇是什么?谢听澜靠它打败好莱坞!”
各路报纸热情洋溢的彩虹屁,自然也吸引了无数观众去电影院观影,《贵妃醉车》的票房也因此节节升高。
就有记者守在电影院门口,采访走出电影院的观众对《贵妃醉车》的观后感。
记者问:“你们觉得《贵妃醉车》好看吗?”
观众们争先恐后的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我哭了好长时间!刘大年真是太不容易了!”
“真是太感人了!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徽戏!”
“我以后再也不嫌黄包车夫跑的慢了,他们真是太苦了。”
--
而且梨园大佬中不仅只有常先生一个人发话。昆曲、评剧甚至就连唱大鼓书和梆子戏的都有老前辈响应常先生号召,要求徒子徒孙都给徽戏搭把手,让徽戏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这么多大前辈一发话,梨园子弟哪敢不听?当下北平就有很多大佬发话让手下采购《贵妃醉车》的电影票当做赠票发给部门员工或小弟,正好借此进行团建。
由此,北平爆发出来了轰轰烈烈的抢救徽戏运动。这场由《贵妃醉车》引发的抢救徽戏运动持续了整整十几年,在民国戏曲史上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谢听澜也以圈外人的身份成为后世无数徽戏子弟铭感五内的大恩人,是后世人提及民国梨园史绝不能忽略的人物。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把时间重新拉回1926年的夏天,此时此刻的北平注定要记住《贵妃醉车》这部电影。
继梨园子弟的欢迎热后,随即掀起来了黄包车夫们的观影热。
在以往的几十年,黄包车夫就是街上的牛马,人类会关心牛马的喜怒哀乐吗?《贵妃醉车》是华夏第一部 拍黄包车夫的电影,刘大年就是这全华夏无数个黄包车夫的缩影!
导演谢听澜此时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了,他凭借这部电影成为无数黄包车夫亲切的老朋友。现在朋友拍了电影,这些黄包车夫们甭管平时生活多拮据,此时都像电影里买票给花醉楼首演捧场的刘大年那样,也纷纷从牙缝里省出来一两毛钱去电影院观影。
华夏再也没有比《贵妃醉车》更奇怪的观众群体了。一部文艺片,本应该被奉在庙堂之上,被长衫先生们品味欣赏,可是如今电影院里长衫先生寥寥,来的都是什么人?来的是妓女、戏子和黄包车夫。
正是这些卑贱的人把《贵妃醉车》给举了起来!
上映第四周,《贵妃醉车》累计票房约11000元。
上映第五周,《贵妃醉车》累计票房约18000元。
上映第六周,《贵妃醉车》累计票房约28000元。
然后,就在上映第七周,报纸上突然多了一篇有关《贵妃醉车》的影评,而正是这个影评,在全北平掀起了一场大地震,把无数公知震得头晕目眩。
影评人名为约翰逊,是一名美国导演。他在来神秘的东方古国旅行的时候,在华夏友人的推荐下去电影院看了《贵妃醉车》这部电影。虽然语言和文化不通,但是人类对美和感情的感知是共通的,电影镜头艺术的好坏也是可以直观看到的。
在不知晓剧情时,约翰逊就为导演出神入化的蒙太奇使用技巧给深深震惊了。
“就算在好莱坞,也没有导演会使用这么出神入化的蒙太奇技术!《贵妃醉车》的导演运镜技术是世界级的!”他在影评里如此写道。
而这不过是约翰逊对谢听澜无数热情洋溢赞词中微不足道的一点。
在通过友人的翻译明白了电影剧情内容时,这个美国人为这个蕴含浓厚东方艺术之美的电影而深深动容了。
他在接下来的影评里如此写道:“一流的拍摄,一流的剪辑思维,一流的演员,再加上一流的故事,这样的电影在好莱坞也是数年一遇,可是就在华夏——这个无数西方人心目中遥远偏僻的电影荒漠里——诞生了一枚璀璨的明珠,他的光芒是如此闪亮,让人很难相信这不过才是谢导演的第二部 电影!这个21岁的年轻人是货真价实的天才!”
“华夏没有适合他的舞台,他应该去好莱坞!我敢打赌,他一定会在好莱坞大放光彩!”
约翰逊几千字的影评被华夏友人原汁原味翻译出来刊登在了《北平电影周刊》的头版头条,让无数国人为之疯狂。
约翰逊并不是籍籍无名的导演。他隶属美国的派拉蒙公司,之前也有两三部电影在华夏上映,均收获不错的票房。
让全体华夏人与有荣焉的是,一个有名的美国大导演热情洋溢夸奖了他们同胞!他说他们同胞的电影比好莱坞还要优秀!
自从英国人的巨舰开来后,华夏人已经在洋大人面前卑躬屈膝太久了,华夏人也自卑太久了。此时,一个美国人如此热情洋溢夸他们的同胞,正搔国人痒处。
一夜之间,谢听澜成为了北平各大报纸上的宠儿。
《公民报》:“《贵妃醉车》获美国导演肯定,约翰逊:可比肩好莱坞电影!”
《正义救国报》:“谢听澜是当之无愧的国产电影之光!”
《世界自由报》:“好莱坞已经向谢听澜递出了橄榄枝!”
《科学报》:“蒙太奇是什么?谢听澜靠它打败好莱坞!”
各路报纸热情洋溢的彩虹屁,自然也吸引了无数观众去电影院观影,《贵妃醉车》的票房也因此节节升高。
就有记者守在电影院门口,采访走出电影院的观众对《贵妃醉车》的观后感。
记者问:“你们觉得《贵妃醉车》好看吗?”
观众们争先恐后的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我哭了好长时间!刘大年真是太不容易了!”
“真是太感人了!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徽戏!”
“我以后再也不嫌黄包车夫跑的慢了,他们真是太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