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0页
的确算好事,白善在治下种了这么多新稻种,都算丰收,作为青州刺史,这份功绩自然有他的一份。
但……这件事前不久秋收时白善才上报,京城那边比他更早知道消息不说,还那么快确定了新稻种的可行性,在他没来得及参与时就已经把国策定好了。
总觉得这个刺史当得很憋屈呢。
郭刺史坐在椅子上,老半天后叹气,“一开始就错了。”
“啊?”师爷一头雾水的抬起头来,“大人,什么错了?”
郭刺史挥挥手,“我想错了,一开始我担心路县令会妨碍到我,所以注意力都在路县令身上,可现在看来,白善才是扮猪吃老虎啊。”
“这才两年的时间,白善都做了多少事了,现在北海县还是以前的北海县吗?”
师爷小声道:“可是大人,白县令做的都是好事吧?这里头都有您的一份功劳在……”
郭刺史摇头,心中有些不安,“只怕陛下不这么想,也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在这个位置上待下去。”
皇帝此时的确想换一个青州刺史。
周满前脚一走,他后脚就想起这件事来。
他和老唐大人道:“郭成此人,守成还行,创业怕是不好。现在白善和周满都在青州,他们两个可不是安于现状的人,再留郭成在青州,只怕会成为拦路石。”
老唐大人却更求稳,想了想后摇头,“陛下,郭刺史才到任两年,刚刚熟悉青州事务,青州的官民也刚熟悉他,此时把人调走,只怕对青州更不好,而且谁又能保证新任刺史就能比郭成更适应青州呢?”
“咦?”皇帝惊奇的去看老唐大人,“唐卿不是素来厌恶郭成吗?朕要是没记错,上次他被罢官便是唐卿弹劾的。”
老唐大人:“……陛下,上次臣是秉公执法,这一次也是从大局出发。”
他道:“虽然臣很不喜欢郭成为人,但不得不承认,此时他留在青州比离开更好,他调配能力不弱,有他在,青州的新稻种和新麦种推广应当不成问题;”
“他还识时务,公主和驸马此时在北海县,白善和周满有陛下和太子做靠山,他不会和白善硬碰硬,更易妥协。”老唐大人道:“再另外派人过去,对方未必能有此气度,毕竟白善许多事都算越矩。”
远的不说,就说北海县的盐场,碰上一个强势一些的刺史,直接接手盐场也不是不可能。
而白善只是一个县令,刺史府要接手盐场,他还真就只能让步。
不是所有人都像郭成识时务的。
“不过他还是能淡薄名利一些就好了,”老唐大人道:“臣也知道,追至清则无鱼,但太浑浊,水里的鱼也是会被闷死的。所以陛下可去密函警告一二,让他的手别伸太长,莫要忘了他上次是因何被罢官的。”
皇帝还是能听得进建议的,沉思了一下后点头,“好吧,那就暂时用他,本来朕想让镇守渤海的刘将军兼任一下刺史的。”
老唐大人想了一下后打了一个抖,“不妥,不妥,刘将军为人虽正直,但手段铁血,性格强硬,白善虽然看着温和,但性格也倔得很,这样两个人撞在一起……”
而白善做事还总是喜欢做大,做深,经常会越过刺史拿主意,一个不好,到时候针尖对麦芒……
皇帝便扭头和古忠道:“把郭刺史的折子找出来,朕给他批复,顺便说些小话。”
在折子上夹带一些私货,对皇帝来说不难。
古忠瞬间明白,很快翻出一封祝愿皇帝重阳安康的折子来,这是郭刺史前不久送进京来的请安折子。
皇帝打开便回复了一个一切安好,然后就开始和郭刺史说“心里话”了。
折子发下去,会原路送回去,相信郭刺史过不了多久就能收到了。
和郭刺史一样差点被换的还有罗江县现任县令。
不过可惜,他没有郭刺史的直觉,也想不到更深的地方去。
在七里村大丰收,京城因为新稻种派了人过来宣旨把周立重叫到京城时,他只有兴奋。
“这都是我的政绩啊。”
师爷也很高兴,连连应是。
周立重被调到京城,没过多久便被从一小吏擢升为六品司农寺丞,官品比他这个县令还高了。
说真的,县令羡慕得眼睛都快要红了。
然后他就一直尽心尽力的组织七里村的村民秋收,晾晒,称重,然后写成折子送到京城。
他就开始焦急的等着京城的嘉奖,心底还暗暗祈祷这一次能够升官。
但他从八月等到九月,从九月初等到九月末,冬小麦都开始下种了,京城还是什么消息都没有来。
第3211章 国策
“大人,大人,京城来人了。”
罗江县县令一下站起来,高兴的问道:“在哪儿?快请进来,是公文还是圣旨?”
“是户部的大人,绵州刺史府的官吏陪同,说是来收购和安排新稻种的……”
县令身子一僵,“啊?”
七里村种了不少新稻种,其中以周家为最,周立重前脚被宣进京城,后脚县令就让人去村里说了,要把新稻谷留着,不许人随意售卖。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让人和七里村的人接洽,想要购买新稻谷以留作种子,不过因为他开的价低,所以买到的不多。
--
但……这件事前不久秋收时白善才上报,京城那边比他更早知道消息不说,还那么快确定了新稻种的可行性,在他没来得及参与时就已经把国策定好了。
总觉得这个刺史当得很憋屈呢。
郭刺史坐在椅子上,老半天后叹气,“一开始就错了。”
“啊?”师爷一头雾水的抬起头来,“大人,什么错了?”
郭刺史挥挥手,“我想错了,一开始我担心路县令会妨碍到我,所以注意力都在路县令身上,可现在看来,白善才是扮猪吃老虎啊。”
“这才两年的时间,白善都做了多少事了,现在北海县还是以前的北海县吗?”
师爷小声道:“可是大人,白县令做的都是好事吧?这里头都有您的一份功劳在……”
郭刺史摇头,心中有些不安,“只怕陛下不这么想,也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在这个位置上待下去。”
皇帝此时的确想换一个青州刺史。
周满前脚一走,他后脚就想起这件事来。
他和老唐大人道:“郭成此人,守成还行,创业怕是不好。现在白善和周满都在青州,他们两个可不是安于现状的人,再留郭成在青州,只怕会成为拦路石。”
老唐大人却更求稳,想了想后摇头,“陛下,郭刺史才到任两年,刚刚熟悉青州事务,青州的官民也刚熟悉他,此时把人调走,只怕对青州更不好,而且谁又能保证新任刺史就能比郭成更适应青州呢?”
“咦?”皇帝惊奇的去看老唐大人,“唐卿不是素来厌恶郭成吗?朕要是没记错,上次他被罢官便是唐卿弹劾的。”
老唐大人:“……陛下,上次臣是秉公执法,这一次也是从大局出发。”
他道:“虽然臣很不喜欢郭成为人,但不得不承认,此时他留在青州比离开更好,他调配能力不弱,有他在,青州的新稻种和新麦种推广应当不成问题;”
“他还识时务,公主和驸马此时在北海县,白善和周满有陛下和太子做靠山,他不会和白善硬碰硬,更易妥协。”老唐大人道:“再另外派人过去,对方未必能有此气度,毕竟白善许多事都算越矩。”
远的不说,就说北海县的盐场,碰上一个强势一些的刺史,直接接手盐场也不是不可能。
而白善只是一个县令,刺史府要接手盐场,他还真就只能让步。
不是所有人都像郭成识时务的。
“不过他还是能淡薄名利一些就好了,”老唐大人道:“臣也知道,追至清则无鱼,但太浑浊,水里的鱼也是会被闷死的。所以陛下可去密函警告一二,让他的手别伸太长,莫要忘了他上次是因何被罢官的。”
皇帝还是能听得进建议的,沉思了一下后点头,“好吧,那就暂时用他,本来朕想让镇守渤海的刘将军兼任一下刺史的。”
老唐大人想了一下后打了一个抖,“不妥,不妥,刘将军为人虽正直,但手段铁血,性格强硬,白善虽然看着温和,但性格也倔得很,这样两个人撞在一起……”
而白善做事还总是喜欢做大,做深,经常会越过刺史拿主意,一个不好,到时候针尖对麦芒……
皇帝便扭头和古忠道:“把郭刺史的折子找出来,朕给他批复,顺便说些小话。”
在折子上夹带一些私货,对皇帝来说不难。
古忠瞬间明白,很快翻出一封祝愿皇帝重阳安康的折子来,这是郭刺史前不久送进京来的请安折子。
皇帝打开便回复了一个一切安好,然后就开始和郭刺史说“心里话”了。
折子发下去,会原路送回去,相信郭刺史过不了多久就能收到了。
和郭刺史一样差点被换的还有罗江县现任县令。
不过可惜,他没有郭刺史的直觉,也想不到更深的地方去。
在七里村大丰收,京城因为新稻种派了人过来宣旨把周立重叫到京城时,他只有兴奋。
“这都是我的政绩啊。”
师爷也很高兴,连连应是。
周立重被调到京城,没过多久便被从一小吏擢升为六品司农寺丞,官品比他这个县令还高了。
说真的,县令羡慕得眼睛都快要红了。
然后他就一直尽心尽力的组织七里村的村民秋收,晾晒,称重,然后写成折子送到京城。
他就开始焦急的等着京城的嘉奖,心底还暗暗祈祷这一次能够升官。
但他从八月等到九月,从九月初等到九月末,冬小麦都开始下种了,京城还是什么消息都没有来。
第3211章 国策
“大人,大人,京城来人了。”
罗江县县令一下站起来,高兴的问道:“在哪儿?快请进来,是公文还是圣旨?”
“是户部的大人,绵州刺史府的官吏陪同,说是来收购和安排新稻种的……”
县令身子一僵,“啊?”
七里村种了不少新稻种,其中以周家为最,周立重前脚被宣进京城,后脚县令就让人去村里说了,要把新稻谷留着,不许人随意售卖。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让人和七里村的人接洽,想要购买新稻谷以留作种子,不过因为他开的价低,所以买到的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