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官伎

第357页

    朱英这才想起来,自己还维持着和张采萍的特殊关系...事实上,他连主张张采萍‘揭花榜’前的准备工作都忘了。给了张采萍几张他的名刺,就随便她用这些名刺去找人了,而他本人还没有为这件事亲自出头过。
    按道理来说,这是不应该的。但他和张采萍的关系一直以来也不是外界认为的‘包占关系’,他和张采萍关系确实有些特殊,可和‘包占’还是有着微妙不同...很多时候,也不过是他这个被命运耍弄的人,对另一个有着类似遭遇、类似不甘心的人的关照。
    所以他根本没有管过张采萍和别人的交往,再亲密都没有管过,哪怕他确实算是张采萍的入幕之宾...在外人看来,这是他性情如此,也是他喜爱张采萍才如此放纵她。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对她是没有占有的欲.望的。
    他知道他和张采萍的关系是怎么回事,并且认为张采萍也清楚这件事。毕竟他平常对她确实从未有过‘管束’,有的时候他烦了她了,她去和别的恩客过‘夫妻日子’他都不管的!再者,上回张采萍‘揭花榜’他也是差不多的行事作风...如今再如此,他没多想,张采萍那里也没有为这个闹。
    如此,他都忘记了给女乐铺床、包占雅妓之后的一些‘规矩’了。
    在外面的人看来,他肯定得全力支持张采萍,这个时候支持别人一点点,都是在打张采萍的脸呢!
    柴琥这样的就无所谓了,他平常关照的娘子多,哪怕在红妃这里上心一些,也可以在‘揭花榜’时‘雨露均沾’,谁也说不出什么不是来。
    此时说到了‘揭花榜’的事,等到傍晚之后,李汨也为这件事来了。来的时候两人也没有直接说‘揭花榜’的事,红妃让人摆了蔬食之类清淡简单的饭菜,请李汨坐下了。
    又觉得灯火不够亮堂,李汨吃饭的时候她就去拨灯火——傍晚这一顿饭,红妃本来就吃的少,李汨还在用饭的时候,她已经搁下碗筷了。
    灯火亮堂起来,房间里的冰山在傍晚时候也换了新的...因为下午都用冰盘乘着冰山,这时花厅内可以说是一片清凉。李汨吃饭的时候,红妃趿拉着寝鞋取来了一个小匣子,打开之后给李汨看。
    李汨见是两块有着‘诚心斋’的泥金款识墨锭,问道:“这哪里来的?”
    ‘诚心斋’是五代时末代蜀王的书斋,蜀王有爱妃张氏,原来就是蜀中数一数二的制墨世家的女儿。进入宫廷之后,蜀王喜爱她,总让她陪伴左右、伺候笔墨,是为‘红袖添香’。就是那个时候,张氏借用宫廷的财力与工匠技艺,以及自己对制墨工艺的深厚了解,不计工本试制出了‘诚心斋墨’。
    后来五代结束,皇周一统天下,‘诚心斋墨’的工艺也流散在战乱中,无法复原再制了。
    如今市面上若有真正的‘诚心斋墨’出现,读书人得了都是要大呼幸运的...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有些东西他有价无市。
    “逛大相国寺时见到的,和其他一些古墨放在一起,那等古墨有真有假,摊主也只当这是仿制之物。我细细地看了,倒觉得是真的。买回家后再三看了,终觉得是真的——你觉得呢?”
    红妃与李汨说话也越来越放松了,也开始‘我啊我’‘你啊你’的了。
    “是真品无疑了,娘子运道很好。”李汨搁下了碗筷看的,他是书画上的大家,辨认这种东西很轻松——他少年时一开始进学,笔墨纸砚无一不是精品,说的明白一些,就是从小接触的多了,这个时候自然好辨认。
    红妃也不是搞不到一块‘诚心斋墨’,只是这样淘宝捡漏是有其中的快乐的。
    这会儿李汨点头了,她便收起其中一块,另一块用香囊装了,放在李汨的衣袖里:“见者有份!”
    第124章 秋海棠(4)
    卢绍祯抵达‘明园’时,正是华灯初上。这座在京师也颇有名气的私家园林,今次也打开了大门,并且装点一新。他忍不住与身边同行的友人道:“明园的‘枫池’相当值得一观呢,今次就算别的什么都没有,也不算白来了。”
    “怎会白来?”友人露出‘你知我知’的表情:“我说你,就算之前多在地方任职,又对风月之事不感兴趣,也不该如此生疏罢?这可是‘揭花榜’前最有趣的事了——就如同唐时的科举,你知道唐时科举与如今科举的不同吗?”
    “知道一些,没有如今这样大的规模,虽说史书上对此大书特书,但其实唐时科举只不过是朝廷用人的一个‘补充’。而且,唐时科举没有如今的规矩,如今一些看来是舞弊、勾连的行止,当时却是再正派不过的。唐时科举,说是科举,可能考中的几乎没有寒门。”
    “正是如此呢,不过我要说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唐时科举的传统,地方上的读书人入长安之后,会在考试之前四处投拜帖、文章。这是在造势,也是在为自己找靠山,若没有大人物‘保举’,就算是真有才华,也很难在科举之中脱颖而出。”
    “你看看,如今是不是一样的?唐时的王公贵族们,其实也挺喜欢捧自己欣赏的年轻人的,既能提前笼络人,雪中送炭可是大人情。又能显示自身的权势,热闹一番,交游往来的...”
    眼下在明园举行宴会的是李尚书,而这次宴会的名目是红妃感谢一直以来关照她的客人。李汨最终拜托了李尚书替他主持红妃揭花榜前的一些必要准备活动,李尚书辈分大、在花界的人头熟,身份也很超然,这时替红妃保驾护航是很合适的。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