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 官伎

第332页

    陶小红笑说过这事之后,又道:“柔奴若是再这样下去,今后日子只会更难过!其他人得罪了当红女乐,只有诚惶诚恐的,哪有她这样自己上门找事的?也就是红妃不和她计较,不然她早吃苦头了!”
    “娘子管这做什么,左右难过的也不是娘子啊...如今花娘子在外只说娘子捧高踩低,原来和她好的,如今却是不理会——她这话说的轻巧,好像她真的与娘子情同姐妹一般!过去使唤娘子跟使唤娘姨一般。”
    “如今娘子也渐渐起来了,自没有一直受她窝囊气的道理!”
    第116章 嫒女(2)
    将近暮春时,汴京城外踏春游玩的人更多了。京师百姓本来就最爱郊外游玩,眼看着要进入初夏梅雨季,之后就是连绵不断的雨水了,这个时候不出来玩个够本才怪呢!
    城内城外对外开放的园圃此时游人不绝,但其中最热闹的还得数金明池。除了因为金明池是皇家园林,最大、最开阔外,也因为金明池从三月一日开园,四月八日就要闭园,这是有时令性的,过期不候!
    京师百姓提起踏春游玩,别的园圃都可以不去,每年却是至少要去一次金明池!
    这一日四月初七,金明池的热闹狂欢已经接近收尾了,但就是这种时候,人越多、金明池越热闹。而这一日与往常尤为不同的是,往常较为安静的金明池西岸聚集了许多人——金明池的热闹一般都聚集在东岸和南岸,北岸则是船坞,金明池三月时有二十天水上表演,这些表演包括了龙舟竞渡、水上秋千等等,也就是那个时候船坞里的大船才会放出来。
    西岸则是没有建筑物,是纯粹的春郊景色。杨柳低垂、绿草如茵的景色固然很美,但和东岸、南岸,以及湖中热闹不能比...不过经营金明池的人也很有主意,这一片主打的就是这种特色,所以一些喜欢安安静静赏春的人、垂钓的人,知道金明池有这样一片堤岸,也会特地来金明池。
    正是因为金明池对于不同的人都很合适,才会成为每年春天京师士庶必去的地方之一吧。
    “西岸那边怎么回事儿?”金明池中一只画舫,画舫上的美貌女子远远都能听到西岸的动静,心里有些好奇。
    金明池的做租船的营生的,一些风雅之人邀请三五好友,再叫来二三妓.女,就愿意租船游湖——不租船也不行,金明池虽然有水道与外界相连,但人工水道根本不能过船,也不许过船。想要在金明池游湖,就得租船。
    跟随她的娘姨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倒是船上的船夫想了想,小道:“张娘子,小人或是知道!”
    这船夫口中的‘张娘子’,正是如今雅妓之中一等一,连女乐的风头都被她盖过了的张采萍。正如传闻中所说,她确实美貌,然而比美貌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身上有一种华贵气度,让人联想到牡丹这样的人间富贵花。
    但这并不是说她本人雍容腴丽,她的气质要更清雅一些,要说牡丹,那也是白牡丹,所谓‘国色不染尘’,便是指的她这种了。
    船上的主客们见张采萍这样,都顺着她的意思表示了兴趣,让船夫慢慢道来。
    船夫笑着道:“前几日听闻有贵人在西岸架大秋千,要请人来做秋千戏呢!小人还去西岸瞧过,真是好大好高的秋千,望着让人眼晕,怕不不是有三四丈了!那样高的秋千要做秋千戏,也不知是何等样子!”
    “如今金明池也要闭园了,若是今岁还要做秋千戏,也就是今明了。想来,是真有人去打秋千了罢。”
    在场主宾家中,有的也有架秋千的,但再高也就是一二丈,三四丈高的秋千,想想也觉得夸张。
    “京师风物,最爱看新奇,有此等事,百姓围看,倒也不奇怪。”一宾客这样说着,然后又笑了:“我猜,这做秋千戏的必定是个女子,还是个美人...若不是如此,便是新奇一些,也不会这样引人瞩目。”
    大家也是了解京师百姓的习惯的,知道要吸引眼球必须要有哪些要素。所以听这宾客一说,也一起笑了。
    “船家往西岸去罢,我等也瞧瞧热闹。”主人此时发话了,同时笑意盈盈地看着张采萍:“张娘子爱秋千戏么?”
    “少时家中倒是扎着两架好秋千,我们一干女孩儿春日里也曾聚在一起打秋千。”张采萍似乎想起了什么,微微出神...不知道张采萍来历的人会以为她是在回忆她与妓馆姐妹们,小时候的一些事,其实不是的。
    张采萍并不是妓馆里长大的贱籍女子!
    她的父亲是张九思,曾经官拜参知政事,是真正的朝廷肱骨,能够被称‘相公’的人物。就是这样的人物,犯了官场大忌,牵涉到了皇家之事中,最后全家赐死,只有妇孺活了下来。然而活下来也不见得是好事,像张采萍这样的女孩儿,便是从人人仰望的贵女,一夕之间打入贱籍。
    张采萍落入贱籍的时候已经十二岁了,就算她再好,也不符合女乐的培养标准了,所以她只能成为一个普通的小妓.女。
    不过,张采萍投身地妓院,其鸨母眼光很高,一下看中了她,以‘奇货可居’的方式在她身上下大本钱。所以她的生活,至少物质层面并不亚于她做贱籍女子时,而且妓馆里的人也特别高看她、捧着她。
    等到张采萍真正出现在人前,果然如鸨母所预料的,大红大紫!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