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页
譬如现在的东瀛,会进口大量的福建瓷器,福建不知多少瓷器作坊的雇工靠此谋生。而若此时东瀛与皇周交恶,又或者其国内内乱,耽误了做生意,那这些福建瓷器作坊的雇工怎么办?红妃上辈子的历史上,东南沿海地区就曾因为走私通道不畅,很多丝绸布匹陡然间失去销路,织工搞过城市暴动呢!
所以,鸿胪寺的事在如今的朝廷中真不是不值得议论的小事,王阮此时拿来说也很正常。
“前几日有一批海外使臣来访,佛朗吉、罗马、景国、竟是一同来的,若是算上年前滞留在京中的罗斯使臣、大秦使臣、大食使臣、绿衣大食使臣,如今鸿胪寺的使臣馆竟是人满为患了...你们是知道的,东瀛、高丽、琉球、麻逸、三佛齐诸国、西域高昌回鹘等国常驻使臣在京中,使臣馆只能说将将够用。如今一时凑齐这些使臣,好叫章少卿烦扰!还是向楼店务借了房舍,这才安顿下这许多使臣!”
东瀛、高丽等国家常驻东京,这很正常,从唐朝起,华夏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就已经不局限于间接传播了,周边国家向华夏派遣‘遣唐使’非常常见。如今周承唐之根基,对于周边国家的辐射能力还更强了,陆陆续续有‘遣周使’也是一个意思。
这些国家和皇周或是直接接壤,或是间接接壤,可以纳入一个圈子,华夏这边对他们的了解也比较深。
但这些之外,另一些海外国家对华夏来说就有些雾里看花了。也就是近三四十年,海贸越来越重要,皇周与那些海外国家都不甘心被中间商赚差价,一拍即合联络起来,这才算是有些了解。
只是这种了解也是皮毛都算不上,最多就是理清楚了比西域更遥远的西方、比北边游牧民族更遥远的北方,这些地方有哪些国家罢了。至于更深层次的东西,就连鸿胪寺的人也往往是大约加估计。
“其中佛朗吉使臣有呈送一封国书,这本不算什么,只是这封国书一呈送,罗马使臣便向章少卿告密,说国书中佛朗吉国主自称‘皇帝’十分不妥。”说到这里王阮又忍不住笑了:“鸿胪寺多的是东瀛、高丽文通译,这些远方小国文字上粗疏的很,还是与‘一赐乐业’人学的,一开始竟未看出不妥!要不是这罗马使臣告密,少不得就糊弄过去了。”
一赐乐业人就是以色列人,此时海外贸易繁盛,多有在广州泉州一带经商的。
“按理来说,都是万里之外的国家了,说人是国主,还是皇帝,我大周有甚在意的?只是不懂这罗马使臣为何叫破此事,听闻为了此时佛朗吉使臣与罗马使臣还当众互殴!当时各国使臣都看着,高丽使臣李正往外说起此事时都叹息是有辱斯文,到底是蛮夷呢!”
在古代华夏文化的语境里,自己以外的国家,蛮夷也!而对于东亚文化圈的其他国家,大概是华夏与我之外,蛮夷也!而当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又会对更外面的国家嗤之以鼻,统一称呼蛮夷。
华夏很早就有朝贡的传统,有些国家会朝贡,有些国家则不要求朝贡。不要求朝贡并非是认为其与华夏可以平起平坐了,而是认为对方连朝贡的资格都没有......
这种心态自然有问题,但在此时又是普遍而根深蒂固的。
“听闻这佛朗吉与罗马是兄弟之国,数代之前由老佛朗吉国主分封三子,为东佛朗吉、中佛朗吉、西佛朗吉,东佛朗吉便是如今佛朗吉,西佛朗吉则更名罗马...这般关系,如今交恶到如此地步了么?”华夏有‘亲亲相隐’的传统,这个时候还真不太理解罗马使臣告密的心态。
红妃对照自己所知的欧洲古代史,想到了什么,一下笑了起来。引得朱英看了她一眼,问她:“师娘子笑什么?”
“没甚。”红妃不说。
朱英想了想,一下也笑了:“师娘子难道知道这佛朗吉与罗马之事?若是真知晓,便与我等说说罢!也算是开眼了。”
这时柴禟、王阮等人也都看过来了,红妃推辞不过,只得道:“这里头有缘故的...诸位该知道,大约是秦时,极西有‘罗马’统一了广袤国土,后来才有罗马皇帝。不过当时东西不通,‘罗马’之名几经辗转早就不见了,只因其强盛,汉时才以‘大秦’呼之。如今之大秦,实乃当年之大秦遗脉。”
现在所说的‘大秦’,其实就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因为东西方交流频繁通畅了许多,很多欧罗巴国家的国名不需要转译了,在大周这里也恢复了本来面目。之所以还对拜占庭用‘大秦’这个称呼,更多是惯性。
“鸿胪寺此前只当‘罗马’之为罗马,是因为在罗马龙兴之地建国,就如同昭烈帝在旧蜀国地建蜀国,孙氏在吴地建吴国一般...其实不是。”
“不是吗?”王阮有点儿茫然了,此时鸿胪寺对欧罗巴那点儿掌故真的不了解。虽然有商业往来,但哪怕是商业往来,也大多是间接通过大食、大秦等完成的。只能说相比起以前任由中间商赚差价,甚至阻碍了东西方贸易成长,如今中间贸易商的作为不再是黑箱了。
没办法,此时虽然已经有绕过好望角这条航道了,但并不成熟,主要是海船想要多绕这么长一段,船只难以支撑,船员也难以支撑(后勤太难以保障了)。所以绝大多数时候,东西方贸易在西方的集散地还是集中在波斯湾一带。
--
所以,鸿胪寺的事在如今的朝廷中真不是不值得议论的小事,王阮此时拿来说也很正常。
“前几日有一批海外使臣来访,佛朗吉、罗马、景国、竟是一同来的,若是算上年前滞留在京中的罗斯使臣、大秦使臣、大食使臣、绿衣大食使臣,如今鸿胪寺的使臣馆竟是人满为患了...你们是知道的,东瀛、高丽、琉球、麻逸、三佛齐诸国、西域高昌回鹘等国常驻使臣在京中,使臣馆只能说将将够用。如今一时凑齐这些使臣,好叫章少卿烦扰!还是向楼店务借了房舍,这才安顿下这许多使臣!”
东瀛、高丽等国家常驻东京,这很正常,从唐朝起,华夏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就已经不局限于间接传播了,周边国家向华夏派遣‘遣唐使’非常常见。如今周承唐之根基,对于周边国家的辐射能力还更强了,陆陆续续有‘遣周使’也是一个意思。
这些国家和皇周或是直接接壤,或是间接接壤,可以纳入一个圈子,华夏这边对他们的了解也比较深。
但这些之外,另一些海外国家对华夏来说就有些雾里看花了。也就是近三四十年,海贸越来越重要,皇周与那些海外国家都不甘心被中间商赚差价,一拍即合联络起来,这才算是有些了解。
只是这种了解也是皮毛都算不上,最多就是理清楚了比西域更遥远的西方、比北边游牧民族更遥远的北方,这些地方有哪些国家罢了。至于更深层次的东西,就连鸿胪寺的人也往往是大约加估计。
“其中佛朗吉使臣有呈送一封国书,这本不算什么,只是这封国书一呈送,罗马使臣便向章少卿告密,说国书中佛朗吉国主自称‘皇帝’十分不妥。”说到这里王阮又忍不住笑了:“鸿胪寺多的是东瀛、高丽文通译,这些远方小国文字上粗疏的很,还是与‘一赐乐业’人学的,一开始竟未看出不妥!要不是这罗马使臣告密,少不得就糊弄过去了。”
一赐乐业人就是以色列人,此时海外贸易繁盛,多有在广州泉州一带经商的。
“按理来说,都是万里之外的国家了,说人是国主,还是皇帝,我大周有甚在意的?只是不懂这罗马使臣为何叫破此事,听闻为了此时佛朗吉使臣与罗马使臣还当众互殴!当时各国使臣都看着,高丽使臣李正往外说起此事时都叹息是有辱斯文,到底是蛮夷呢!”
在古代华夏文化的语境里,自己以外的国家,蛮夷也!而对于东亚文化圈的其他国家,大概是华夏与我之外,蛮夷也!而当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又会对更外面的国家嗤之以鼻,统一称呼蛮夷。
华夏很早就有朝贡的传统,有些国家会朝贡,有些国家则不要求朝贡。不要求朝贡并非是认为其与华夏可以平起平坐了,而是认为对方连朝贡的资格都没有......
这种心态自然有问题,但在此时又是普遍而根深蒂固的。
“听闻这佛朗吉与罗马是兄弟之国,数代之前由老佛朗吉国主分封三子,为东佛朗吉、中佛朗吉、西佛朗吉,东佛朗吉便是如今佛朗吉,西佛朗吉则更名罗马...这般关系,如今交恶到如此地步了么?”华夏有‘亲亲相隐’的传统,这个时候还真不太理解罗马使臣告密的心态。
红妃对照自己所知的欧洲古代史,想到了什么,一下笑了起来。引得朱英看了她一眼,问她:“师娘子笑什么?”
“没甚。”红妃不说。
朱英想了想,一下也笑了:“师娘子难道知道这佛朗吉与罗马之事?若是真知晓,便与我等说说罢!也算是开眼了。”
这时柴禟、王阮等人也都看过来了,红妃推辞不过,只得道:“这里头有缘故的...诸位该知道,大约是秦时,极西有‘罗马’统一了广袤国土,后来才有罗马皇帝。不过当时东西不通,‘罗马’之名几经辗转早就不见了,只因其强盛,汉时才以‘大秦’呼之。如今之大秦,实乃当年之大秦遗脉。”
现在所说的‘大秦’,其实就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因为东西方交流频繁通畅了许多,很多欧罗巴国家的国名不需要转译了,在大周这里也恢复了本来面目。之所以还对拜占庭用‘大秦’这个称呼,更多是惯性。
“鸿胪寺此前只当‘罗马’之为罗马,是因为在罗马龙兴之地建国,就如同昭烈帝在旧蜀国地建蜀国,孙氏在吴地建吴国一般...其实不是。”
“不是吗?”王阮有点儿茫然了,此时鸿胪寺对欧罗巴那点儿掌故真的不了解。虽然有商业往来,但哪怕是商业往来,也大多是间接通过大食、大秦等完成的。只能说相比起以前任由中间商赚差价,甚至阻碍了东西方贸易成长,如今中间贸易商的作为不再是黑箱了。
没办法,此时虽然已经有绕过好望角这条航道了,但并不成熟,主要是海船想要多绕这么长一段,船只难以支撑,船员也难以支撑(后勤太难以保障了)。所以绝大多数时候,东西方贸易在西方的集散地还是集中在波斯湾一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