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页
“师娘子奏一曲罢!”赵循引着红妃认识众人,用自己的人情给红妃牵线搭桥。而在红妃和人打照面、混了个眼熟之后,就给红妃机会展示才艺——赵循做事情还是很有条理的,他觉得推介女乐和推荐官员一样,都得扬长避短。红妃的短处明摆着是交际,而长处也很明显,那就是长相佳、才艺好。
第一眼让人惊艳之后,赵循就不让人做过多接触了,而是让红妃表演才艺。
如此安排,看得出来赵循也是仔细考虑过的。
红妃自无不可,说明了要演奏《一生所爱》之后,就走上了前台——月圆会那一日赵循有事不能去撷芳园,所以到现在为止,他还没听过这支最近饱受赞誉的曲子呢!红妃听他说演奏,首先便想到了这支他还没听过的曲子。
“师娘子的嵇琴是不必说的,乃是京中不可不闻之妙音!”红妃走上前台,赵循还不忘与身旁一个不了解红妃的熟人科普:“只说——”
话说到一半就止住了,止住赵循的话的不是别的,正是红妃的胡琴乐声。
《一生所爱》本来就是一首无可奈何又珍而重之的曲子,这样的曲子用二胡来拉,是加深了这种特质的。此时哪怕是前奏呢,也让人迅速感受到了心脏被攥紧的情绪!听到乐音的那一刻,赵循甚至汗毛竖起,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苦海,翻起爱恨。在世间,难逃避命运’,赵循固然没有听过《一生所爱》的歌词,但他确实感受到了相应的情感——在这一首曲子的时间,他想起了很多,但最后归结起来也就是‘众生皆苦’四个字。
大概是没有事先了解曲子的主题,也不像后世的歌曲有歌词‘辅助’,在品味一首曲子时,此时的听众却是更自由了。
反正因为这曲子联想到爱情的并不占绝对优势,而这还是有《一生所爱》这个曲名做提示呢!很多人从这首曲子感受到的是无常、消逝、悲伤等等情感——不过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最初的作曲者应该本来就没有将主题局限于爱情。
再者说了,面对公众的文艺作品本来就是这样的。在作者手上完成第一次创作,而后还会在大众那里完成第二次创作。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了,大众对作品的解读也会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红妃的曲子没用多长时间就演奏完毕了,而就像是过去她的每一次表演一样,如果只是就表演而论表演,她总能征服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任何一个人。这个时候,听者不论原来认不认识红妃,都靠了过来,想要亲近红妃。
而亲近来做什么?这么一会儿很多人都是来不及想清的。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很多时候觉得诗词中写的夸张,但真等到遇到的时候才知道,再是夸张也是有本而来。
在这样的‘群情汹涌’中,赵循才从刚刚音乐构筑的世界中脱离出来。他有的时候也会觉得很不可思议,红妃的表演就是这样,无论是他喜欢的嵇琴,还是他没那么感兴趣的舞蹈,只要他站在一旁欣赏,就会感受到时间流逝不同寻常。
既觉得表演的时间刹那而过,眨一次眼睛表演就结束了,刚刚表演的东西问他是什么他也说不出来。就像是做了一个梦,梦醒后很难去复述。又觉得表演时,时间过的很慢很慢,他在一首曲子、一支舞里经历完了春夏秋冬、喜怒哀乐、得失聚散,再回首真有一种世事都陌生了的感觉。
品味着刚才感受到的滋味,赵循忽然就笑了——很多人不解,他一个过去不近女色的人,怎么突然捧起女乐来了。而且这一来就是‘来势汹汹’,都有些超过界限,往行院子弟的路数去了。
简直就是个未经世事的毛头小子!
不少人背后怀疑他是经历的少了,如今被个女乐耍手段迷住,才像是老房子着火一样,烧的轰轰烈烈...这些人大概永远不会知道他在面对红妃时的感觉,他并没有居高临下地看红妃,在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时候,红妃才是更具优势、占据主动位置的那一方。
赵循很清醒,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没有爱上红妃,永远也不会爱她,他真的只是被她的才艺弄得不能自已了。有的时候他甚至会觉得离奇:这样的才情,真的是该出现在这世上的吗?真的可以这样吗?
红妃整个人对于赵循来说都是奇迹!就像是不该降临于此世的珍宝因为种种原因降临了,让他觉得不真实之余,又有一种受宠若惊。
至于说设想红妃若是个男人,自己会不会爱她...一开始的时候赵循还想过,但现在的他已经很久没想过了。他甚至有些庆幸红妃是个女子,如此反而能让他更纯粹地欣赏从红妃身上逸散出的、近乎奇迹的才情。
“妙音!佳曲!”赵循就这样笑着走上前去,分开了人群,然后又指着红妃对众人道:“嗯!这也是十分的难得了,不如我等以此妙音佳曲为题,填一阕词罢?”
如今聚起来搞活动,无论是什么活动,最后都有可能变成文学集会。红妃刚刚演奏了好曲子,写词赞一赞也有利于传播么。
今次在场的肯定没有文盲,哪怕不是文学素养满点的士大夫,那也是从小读书,国学教育没落下的。而填个词而已,在当下的社交环境中可以说是基础一样的存在,对于这些人来说就更没有什么好推辞的了。
--
第一眼让人惊艳之后,赵循就不让人做过多接触了,而是让红妃表演才艺。
如此安排,看得出来赵循也是仔细考虑过的。
红妃自无不可,说明了要演奏《一生所爱》之后,就走上了前台——月圆会那一日赵循有事不能去撷芳园,所以到现在为止,他还没听过这支最近饱受赞誉的曲子呢!红妃听他说演奏,首先便想到了这支他还没听过的曲子。
“师娘子的嵇琴是不必说的,乃是京中不可不闻之妙音!”红妃走上前台,赵循还不忘与身旁一个不了解红妃的熟人科普:“只说——”
话说到一半就止住了,止住赵循的话的不是别的,正是红妃的胡琴乐声。
《一生所爱》本来就是一首无可奈何又珍而重之的曲子,这样的曲子用二胡来拉,是加深了这种特质的。此时哪怕是前奏呢,也让人迅速感受到了心脏被攥紧的情绪!听到乐音的那一刻,赵循甚至汗毛竖起,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苦海,翻起爱恨。在世间,难逃避命运’,赵循固然没有听过《一生所爱》的歌词,但他确实感受到了相应的情感——在这一首曲子的时间,他想起了很多,但最后归结起来也就是‘众生皆苦’四个字。
大概是没有事先了解曲子的主题,也不像后世的歌曲有歌词‘辅助’,在品味一首曲子时,此时的听众却是更自由了。
反正因为这曲子联想到爱情的并不占绝对优势,而这还是有《一生所爱》这个曲名做提示呢!很多人从这首曲子感受到的是无常、消逝、悲伤等等情感——不过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最初的作曲者应该本来就没有将主题局限于爱情。
再者说了,面对公众的文艺作品本来就是这样的。在作者手上完成第一次创作,而后还会在大众那里完成第二次创作。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了,大众对作品的解读也会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红妃的曲子没用多长时间就演奏完毕了,而就像是过去她的每一次表演一样,如果只是就表演而论表演,她总能征服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任何一个人。这个时候,听者不论原来认不认识红妃,都靠了过来,想要亲近红妃。
而亲近来做什么?这么一会儿很多人都是来不及想清的。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很多时候觉得诗词中写的夸张,但真等到遇到的时候才知道,再是夸张也是有本而来。
在这样的‘群情汹涌’中,赵循才从刚刚音乐构筑的世界中脱离出来。他有的时候也会觉得很不可思议,红妃的表演就是这样,无论是他喜欢的嵇琴,还是他没那么感兴趣的舞蹈,只要他站在一旁欣赏,就会感受到时间流逝不同寻常。
既觉得表演的时间刹那而过,眨一次眼睛表演就结束了,刚刚表演的东西问他是什么他也说不出来。就像是做了一个梦,梦醒后很难去复述。又觉得表演时,时间过的很慢很慢,他在一首曲子、一支舞里经历完了春夏秋冬、喜怒哀乐、得失聚散,再回首真有一种世事都陌生了的感觉。
品味着刚才感受到的滋味,赵循忽然就笑了——很多人不解,他一个过去不近女色的人,怎么突然捧起女乐来了。而且这一来就是‘来势汹汹’,都有些超过界限,往行院子弟的路数去了。
简直就是个未经世事的毛头小子!
不少人背后怀疑他是经历的少了,如今被个女乐耍手段迷住,才像是老房子着火一样,烧的轰轰烈烈...这些人大概永远不会知道他在面对红妃时的感觉,他并没有居高临下地看红妃,在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时候,红妃才是更具优势、占据主动位置的那一方。
赵循很清醒,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没有爱上红妃,永远也不会爱她,他真的只是被她的才艺弄得不能自已了。有的时候他甚至会觉得离奇:这样的才情,真的是该出现在这世上的吗?真的可以这样吗?
红妃整个人对于赵循来说都是奇迹!就像是不该降临于此世的珍宝因为种种原因降临了,让他觉得不真实之余,又有一种受宠若惊。
至于说设想红妃若是个男人,自己会不会爱她...一开始的时候赵循还想过,但现在的他已经很久没想过了。他甚至有些庆幸红妃是个女子,如此反而能让他更纯粹地欣赏从红妃身上逸散出的、近乎奇迹的才情。
“妙音!佳曲!”赵循就这样笑着走上前去,分开了人群,然后又指着红妃对众人道:“嗯!这也是十分的难得了,不如我等以此妙音佳曲为题,填一阕词罢?”
如今聚起来搞活动,无论是什么活动,最后都有可能变成文学集会。红妃刚刚演奏了好曲子,写词赞一赞也有利于传播么。
今次在场的肯定没有文盲,哪怕不是文学素养满点的士大夫,那也是从小读书,国学教育没落下的。而填个词而已,在当下的社交环境中可以说是基础一样的存在,对于这些人来说就更没有什么好推辞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