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页
这话题转移的很自然,昭德帝笑了,这撒娇的时候就是我,耍赖的时候就是儿臣了。
昭德帝不理大皇子,对旁边的汪升道:“宣唐瑾。”然后,目光转到了唐俊身上,淡淡的问,“你去的时候,他在做什么?”
“回陛下的话,他在读书。”
“念书?”昭德帝有些意外,都殿试过了,还在念书?
唐俊也是很有眼力的,不然也不会成了汪升的徒弟,连忙进一步解释道:“这唐家住了七个人,除了一个大夫和教书的长辈外,其他三个大人和两个小孩,都在正屋里读书,很是勤奋。”
昭德帝扫了一眼大皇子,语气有些凉:“都过了殿试还在读书,这么勤奋,难怪人家能考上会元了。”
大皇子气短,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三皇子接话了:“做学问的确是要勤奋,不能贪玩,整天贪玩就没个皇子样。”
这话说的是谁,不言而喻。
往日里,活泼的大皇子却没说什么,昭德帝看着,觉得自己的三皇子还是有些急躁了,不那么友爱兄长,相反的,大皇子再皮,该沉得住气的时候还是很能沉得住气的。
昭德帝又问了一些话,唐俊答了,他又问:“你看这唐瑾人如何?”
这种话,平时可是问反贴身侍候的大太监的,唐俊难得有个表现的机会,心下高兴,连忙道:“宫里一路走来,一句累也没喊,奴婢看着,比起一般孩子来很是稳重。”
昭德帝点了点头,挥手让他下去了。
唐瑾在旁等了好一会儿,有个二十左右的宦官过来道:“圣上宣你过去。”
没有想象里电视上那种拉长了声音的高声大喊“宣唐瑾觐见”,一声传一声的宏伟气势,只是平常的传话,声音清楚而已。唐瑾不知道是现实与电视差的太远,还是场合不同,或者两者都有才造成这样的差距,可是存在就是合理,他点了点头,微微低着头目不斜视的跟着走。
等到了昭德帝面前,他也不敢抬头,只觉得周围宫女太监围了好些,也没有电视里那种皇帝走到哪里都打着仪仗的场景,听着带着他的太监清晰声音报:“陛下,唐瑾带到。”
于是唐瑾上前,跪下后道:“草民唐瑾,参见陛下,陛下福寿安康。”说完后,磕三个头。那个“万岁万岁万万岁”也是有场合的,正式或者浓重的时候说的多一点,不是什么时候都会用。
事实上,请安的话很多,找一句合适的都行,后边一句也可以说成“陛下福寿安康”也可以换成“陛下万岁”,总之,只要是吉祥话就可以了。
当然,这吉祥话也是有一定范围的,不是你想了一句吉祥话就可以用,那就成了冒犯了,保险起见,固定的用词就那么些。
“平身吧。”昭德帝淡淡的道,认真打量着唐瑾,开口,“听说你读书很用功?”
唐瑾起身的同时,在想着,这话怎么回答才好。直接应下来会不会有错?皇帝问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也不能谦虚,不然太假了。
“回陛下的话,只有用心用功读书,才能学会,不轻易忘记。”唐瑾低垂着眼睑,语调平稳的回着。
这话昭德帝有认同感,起了兴趣,刚好遇到这个机会,他有心教育自己孩子,就问他:“那你是如何学习的?”
唐瑾于是就将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方法简单快速的说了,听的一边的大皇子和三皇子都有些吃惊了。一天都不得休息,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玩,这……这也太严厉了吧!
昭德帝听后感叹:“原以为你生来聪颖,没想到勤奋才是最大的优点。”
于是又问他四书五经可是读完了,看到大皇子不相信唐瑾这个年纪就把五经读完了,于是昭德帝就现场考了唐瑾五经里的学问,唐瑾都一一的答上来了,明显是有真才实学,听得大皇子也服气起来。
三皇子有些不以为然,他觉得唐瑾再勤奋,那也是生来聪明,一般人比不得。
昭德帝对于自己孩子最了解,知道三皇子坚韧不足,又问唐瑾:“听说你家里两个孩子,都是来考童子举的么?可考了第几名?”
唐瑾想着这另一个孩子说的应该是第二麒,也不知道皇帝是刚好听唐俊提起了,还是调查过他,恭敬的回答:“回陛下的话,家里另一个孩子是我舅家表哥,他没有考过中书省的覆试,是以没有参加殿试。”
昭德帝一听后,就有些不高兴了。
唐瑾敏锐的感觉到了那丝不高兴,心里一动,此时明白过来,不是昭德帝闲得要跟他拉家常,怕是身边有皇子,刚好要拿他为榜样教育一番儿子,知道了方向后,就好回答了,接着道:
“我表天资尚可,只是人是一般勤奋,本来只是刚过院试,连乡试都考不过了,不过后来明白道理后发愤读书,竟然考过了乡试能来京城参加会试,只是他勤奋的时间尚短,没能过了中书省覆试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看吧,不是“我家另一个孩子也很勤奋却读书没有效果勤奋没用”,而是“人勤奋起来效果非常明显”。
昭德帝微笑道:“参在短时间内进步大,可见是开了窍用了功的,这样的人以后也能考出个好成绩来,我不如赐他一个举人出身吧。”
这一句话,让唐瑾身上的肉僵了一下,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反应了。
--
昭德帝不理大皇子,对旁边的汪升道:“宣唐瑾。”然后,目光转到了唐俊身上,淡淡的问,“你去的时候,他在做什么?”
“回陛下的话,他在读书。”
“念书?”昭德帝有些意外,都殿试过了,还在念书?
唐俊也是很有眼力的,不然也不会成了汪升的徒弟,连忙进一步解释道:“这唐家住了七个人,除了一个大夫和教书的长辈外,其他三个大人和两个小孩,都在正屋里读书,很是勤奋。”
昭德帝扫了一眼大皇子,语气有些凉:“都过了殿试还在读书,这么勤奋,难怪人家能考上会元了。”
大皇子气短,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三皇子接话了:“做学问的确是要勤奋,不能贪玩,整天贪玩就没个皇子样。”
这话说的是谁,不言而喻。
往日里,活泼的大皇子却没说什么,昭德帝看着,觉得自己的三皇子还是有些急躁了,不那么友爱兄长,相反的,大皇子再皮,该沉得住气的时候还是很能沉得住气的。
昭德帝又问了一些话,唐俊答了,他又问:“你看这唐瑾人如何?”
这种话,平时可是问反贴身侍候的大太监的,唐俊难得有个表现的机会,心下高兴,连忙道:“宫里一路走来,一句累也没喊,奴婢看着,比起一般孩子来很是稳重。”
昭德帝点了点头,挥手让他下去了。
唐瑾在旁等了好一会儿,有个二十左右的宦官过来道:“圣上宣你过去。”
没有想象里电视上那种拉长了声音的高声大喊“宣唐瑾觐见”,一声传一声的宏伟气势,只是平常的传话,声音清楚而已。唐瑾不知道是现实与电视差的太远,还是场合不同,或者两者都有才造成这样的差距,可是存在就是合理,他点了点头,微微低着头目不斜视的跟着走。
等到了昭德帝面前,他也不敢抬头,只觉得周围宫女太监围了好些,也没有电视里那种皇帝走到哪里都打着仪仗的场景,听着带着他的太监清晰声音报:“陛下,唐瑾带到。”
于是唐瑾上前,跪下后道:“草民唐瑾,参见陛下,陛下福寿安康。”说完后,磕三个头。那个“万岁万岁万万岁”也是有场合的,正式或者浓重的时候说的多一点,不是什么时候都会用。
事实上,请安的话很多,找一句合适的都行,后边一句也可以说成“陛下福寿安康”也可以换成“陛下万岁”,总之,只要是吉祥话就可以了。
当然,这吉祥话也是有一定范围的,不是你想了一句吉祥话就可以用,那就成了冒犯了,保险起见,固定的用词就那么些。
“平身吧。”昭德帝淡淡的道,认真打量着唐瑾,开口,“听说你读书很用功?”
唐瑾起身的同时,在想着,这话怎么回答才好。直接应下来会不会有错?皇帝问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也不能谦虚,不然太假了。
“回陛下的话,只有用心用功读书,才能学会,不轻易忘记。”唐瑾低垂着眼睑,语调平稳的回着。
这话昭德帝有认同感,起了兴趣,刚好遇到这个机会,他有心教育自己孩子,就问他:“那你是如何学习的?”
唐瑾于是就将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方法简单快速的说了,听的一边的大皇子和三皇子都有些吃惊了。一天都不得休息,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玩,这……这也太严厉了吧!
昭德帝听后感叹:“原以为你生来聪颖,没想到勤奋才是最大的优点。”
于是又问他四书五经可是读完了,看到大皇子不相信唐瑾这个年纪就把五经读完了,于是昭德帝就现场考了唐瑾五经里的学问,唐瑾都一一的答上来了,明显是有真才实学,听得大皇子也服气起来。
三皇子有些不以为然,他觉得唐瑾再勤奋,那也是生来聪明,一般人比不得。
昭德帝对于自己孩子最了解,知道三皇子坚韧不足,又问唐瑾:“听说你家里两个孩子,都是来考童子举的么?可考了第几名?”
唐瑾想着这另一个孩子说的应该是第二麒,也不知道皇帝是刚好听唐俊提起了,还是调查过他,恭敬的回答:“回陛下的话,家里另一个孩子是我舅家表哥,他没有考过中书省的覆试,是以没有参加殿试。”
昭德帝一听后,就有些不高兴了。
唐瑾敏锐的感觉到了那丝不高兴,心里一动,此时明白过来,不是昭德帝闲得要跟他拉家常,怕是身边有皇子,刚好要拿他为榜样教育一番儿子,知道了方向后,就好回答了,接着道:
“我表天资尚可,只是人是一般勤奋,本来只是刚过院试,连乡试都考不过了,不过后来明白道理后发愤读书,竟然考过了乡试能来京城参加会试,只是他勤奋的时间尚短,没能过了中书省覆试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看吧,不是“我家另一个孩子也很勤奋却读书没有效果勤奋没用”,而是“人勤奋起来效果非常明显”。
昭德帝微笑道:“参在短时间内进步大,可见是开了窍用了功的,这样的人以后也能考出个好成绩来,我不如赐他一个举人出身吧。”
这一句话,让唐瑾身上的肉僵了一下,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反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