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页
太皇太后夸过曹盈后, 就开始用言语敲打她了。
曹盈听得很认真,一边听一边思索,虽然是在被教育却觉得心暖。
毕竟现在老太太是在真心实意地教她处事的道理, 比方才夸赞她更叫她觉出了关爱。
这些都是太皇太后多年处事的感悟, 也是一直在封闭环境中成长的曹盈最欠缺的。
她懂得许多道理,却不通人情。
“我从前听人说智者多遭祸殃, 不知真假。但我这一糊涂人却也享福了许多年,眼见那些惊世之星一颗颗地黯淡下去, 总还是愿信些的。”
她的手指摩挲着拐杖上的木质纹路,大约是今夜谈起刘武叫她放开了些心防, 话也多了许多。
“贾谊应算是大才了,提出的谋策便是放到今日,也称得上是翘楚了。可我夫君唤他入宫只问他鬼神之事, 不过三十三岁便郁郁而终了。晁错同样明于道理,又是阿启的老师很得阿启的信任, 却是落得腰斩弃市的结局。”
太皇太后向曹盈举了两例, 道:“盈盈,从他们这两例你就应明白,有些话你即便认为是对的,但若是不合时宜, 也是不能说的。”
曹盈贝齿咬着下唇, 有些迷惑。
她晓得太皇太后教导她是为她好,可心中却没有完全认同太皇太后说的话。
犹豫一会儿,她呐呐开口问道:“我记着您话中这两位应都是儒家的人物, 您是否对他们有偏见才会觉着他们行事不合时宜?”
这两个儒家学者提出的理论实际都与黄老之学相悖,是否太皇太后单因他们一个儒家出身就不认可他们了,曹盈也不知道。
她向父亲曹寿说过不愿学道学后, 就了解了些儒家理论,这两位年代不久远的儒家先行者她自然也是知道的。
他们两的理论虽然她只粗看了,还没有研究透。
然而这两位儒家人物身死的是由她却是已经了解过了。
贾谊是因学生坠马忧虑而死的且放在一边不说,晁错的死实是有窦太皇太后的参与的。
文帝时,太皇太后的权力就已经很大了,单看她差点推着刘武作太子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晁错是不被她认可的人,最终在她推动下死去就理所当然了,并不一定就是因不明实事才导致的失败。
且前阵她才杀了两个儒家门生,所有人也都知道她对黄老之学的推崇。
如今太皇太后以儒家两位先辈的失败为例讲道理与自己,是否就带上了个人情感?
“盈盈以为我是在刻意贬低他们吗。”
曹盈没有说,太皇太后从她语气却能猜出,叹了口气道:“盈盈你聪明是聪明,但有时也会显得不够智慧。此刻即便你心中觉得我有不对,也是不该与我分辩的。”
曹盈将话脱口说出后,也稍有些后悔。
若换作以往她是不敢质疑太皇太后所说的,只是今夜老人太过慈祥,才叫她给忘了。
她缩了缩脖子,垂头看着自己的鞋尖,不知道该如何答话。
而太皇太后指她不对后,也没再说话。
屋中一片沉静,只有月光打下婆娑树影被风吹着摇晃,曹盈实在是捱不住这沉默了。
她偷偷摸摸去看太皇太后的神色,却见太皇太后并没有生她气的意思,脸上倒是显出了笑意。
“曾外祖母?”她踟蹰着唤了太皇太后一声,仍是忐忑于她的态度,轻拉了拉太皇太后的大袖。
“你这样没有分寸地问话和害怕,才真像个孩子。”老人听出她声音的颤抖和害怕,没有再僵着场面。
曹盈不知道她这话到底是夸自己还是责怪自己,便小声认了错。
她和蔼向她笑道:“小孩子犯错没什么的,小时犯些错也只是小错,我们这些长辈指导着你改正了,没人会怪你。若大了,你再要犯什么大错,闹得没法收场了,那才叫难呢。”
怕真打击到了曹盈,伤了她的心,太皇太后又补充说道:“虽然你不该直接与我指出,但你指出的内容,其实没什么问题。我对儒家就是有偏见,也不认可它的好。”
“但... ...”曹盈反对的话脱口而出,见太皇太后还有下文要说,念着她方才告诉自己应注意时宜说话,抿唇没有插言。
“我不懂他们讲的那些大道理,什么立规矩崇礼仪定法律,劳民伤财讨不得好,说不得还会引起纷争。我夫君崇黄老一辈子,事事昌顺,即便采纳贾谊的意见也是综合了黄老之说实施的,万民称颂。”
太皇太后对于儒家的厌恶没有向曹盈避讳:“结果到了启儿那里,被晁错蛊惑着去削藩,众藩王和学者都向我告不可未,启儿却一意孤行,非要按晁错说的做,我也就允他试一试,结果呢,七国之乱若不是靠他弟弟用命拦了那许久,朝廷都要被毁掉。”
曹盈张了张嘴,没能说出什么话来。
太皇太后说的似乎也确有一番道理,她的想法在脑中转了一圈,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反驳。
以史为鉴,且是太皇太后亲经历过的事,她只听了过程,说不出个错来。
“晁错虽说大错特错,但好歹对启儿,对朝廷是忠的,想的那削藩策也是继贾谊那一套,为朝廷考量的。藩王对朝廷虎视眈眈确是隐患,总需要除了的,只是药从来不可下猛了。启儿非要试,我也就让他试了,结果证明是我对了,他不该着急。用无数士卒的死和晁错大夫的横尸为代价,教了启儿一个乖。”
--
曹盈听得很认真,一边听一边思索,虽然是在被教育却觉得心暖。
毕竟现在老太太是在真心实意地教她处事的道理, 比方才夸赞她更叫她觉出了关爱。
这些都是太皇太后多年处事的感悟, 也是一直在封闭环境中成长的曹盈最欠缺的。
她懂得许多道理,却不通人情。
“我从前听人说智者多遭祸殃, 不知真假。但我这一糊涂人却也享福了许多年,眼见那些惊世之星一颗颗地黯淡下去, 总还是愿信些的。”
她的手指摩挲着拐杖上的木质纹路,大约是今夜谈起刘武叫她放开了些心防, 话也多了许多。
“贾谊应算是大才了,提出的谋策便是放到今日,也称得上是翘楚了。可我夫君唤他入宫只问他鬼神之事, 不过三十三岁便郁郁而终了。晁错同样明于道理,又是阿启的老师很得阿启的信任, 却是落得腰斩弃市的结局。”
太皇太后向曹盈举了两例, 道:“盈盈,从他们这两例你就应明白,有些话你即便认为是对的,但若是不合时宜, 也是不能说的。”
曹盈贝齿咬着下唇, 有些迷惑。
她晓得太皇太后教导她是为她好,可心中却没有完全认同太皇太后说的话。
犹豫一会儿,她呐呐开口问道:“我记着您话中这两位应都是儒家的人物, 您是否对他们有偏见才会觉着他们行事不合时宜?”
这两个儒家学者提出的理论实际都与黄老之学相悖,是否太皇太后单因他们一个儒家出身就不认可他们了,曹盈也不知道。
她向父亲曹寿说过不愿学道学后, 就了解了些儒家理论,这两位年代不久远的儒家先行者她自然也是知道的。
他们两的理论虽然她只粗看了,还没有研究透。
然而这两位儒家人物身死的是由她却是已经了解过了。
贾谊是因学生坠马忧虑而死的且放在一边不说,晁错的死实是有窦太皇太后的参与的。
文帝时,太皇太后的权力就已经很大了,单看她差点推着刘武作太子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晁错是不被她认可的人,最终在她推动下死去就理所当然了,并不一定就是因不明实事才导致的失败。
且前阵她才杀了两个儒家门生,所有人也都知道她对黄老之学的推崇。
如今太皇太后以儒家两位先辈的失败为例讲道理与自己,是否就带上了个人情感?
“盈盈以为我是在刻意贬低他们吗。”
曹盈没有说,太皇太后从她语气却能猜出,叹了口气道:“盈盈你聪明是聪明,但有时也会显得不够智慧。此刻即便你心中觉得我有不对,也是不该与我分辩的。”
曹盈将话脱口说出后,也稍有些后悔。
若换作以往她是不敢质疑太皇太后所说的,只是今夜老人太过慈祥,才叫她给忘了。
她缩了缩脖子,垂头看着自己的鞋尖,不知道该如何答话。
而太皇太后指她不对后,也没再说话。
屋中一片沉静,只有月光打下婆娑树影被风吹着摇晃,曹盈实在是捱不住这沉默了。
她偷偷摸摸去看太皇太后的神色,却见太皇太后并没有生她气的意思,脸上倒是显出了笑意。
“曾外祖母?”她踟蹰着唤了太皇太后一声,仍是忐忑于她的态度,轻拉了拉太皇太后的大袖。
“你这样没有分寸地问话和害怕,才真像个孩子。”老人听出她声音的颤抖和害怕,没有再僵着场面。
曹盈不知道她这话到底是夸自己还是责怪自己,便小声认了错。
她和蔼向她笑道:“小孩子犯错没什么的,小时犯些错也只是小错,我们这些长辈指导着你改正了,没人会怪你。若大了,你再要犯什么大错,闹得没法收场了,那才叫难呢。”
怕真打击到了曹盈,伤了她的心,太皇太后又补充说道:“虽然你不该直接与我指出,但你指出的内容,其实没什么问题。我对儒家就是有偏见,也不认可它的好。”
“但... ...”曹盈反对的话脱口而出,见太皇太后还有下文要说,念着她方才告诉自己应注意时宜说话,抿唇没有插言。
“我不懂他们讲的那些大道理,什么立规矩崇礼仪定法律,劳民伤财讨不得好,说不得还会引起纷争。我夫君崇黄老一辈子,事事昌顺,即便采纳贾谊的意见也是综合了黄老之说实施的,万民称颂。”
太皇太后对于儒家的厌恶没有向曹盈避讳:“结果到了启儿那里,被晁错蛊惑着去削藩,众藩王和学者都向我告不可未,启儿却一意孤行,非要按晁错说的做,我也就允他试一试,结果呢,七国之乱若不是靠他弟弟用命拦了那许久,朝廷都要被毁掉。”
曹盈张了张嘴,没能说出什么话来。
太皇太后说的似乎也确有一番道理,她的想法在脑中转了一圈,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反驳。
以史为鉴,且是太皇太后亲经历过的事,她只听了过程,说不出个错来。
“晁错虽说大错特错,但好歹对启儿,对朝廷是忠的,想的那削藩策也是继贾谊那一套,为朝廷考量的。藩王对朝廷虎视眈眈确是隐患,总需要除了的,只是药从来不可下猛了。启儿非要试,我也就让他试了,结果证明是我对了,他不该着急。用无数士卒的死和晁错大夫的横尸为代价,教了启儿一个乖。”
--